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阿城的新笔记体小说《溜索》继承了古典笔记体小说的“志怪”审美,将目光投向现实生活,这在文体上是一种新尝试,从而呈现出新的审美情趣。对新笔记体小说的解读,倘若从“小说三要素”或古典笔记小说的情节和语言方面进行分析,则无法对该文的“新”充分掌握,其中的“野性”应是该文解读的主要倾向。对此,可从选材内容、叙事角度和语言特点方面对其内蕴的“野性”进行解读。  相似文献   

2.
《阅微草堂笔记》在中国小说史上的意义,不仅在于其自身的成就奠定了它作为一个经典文本的地位,更在于它是子部小说这样一种文类的标本。在史、子、集三种叙事传统中,纪昀明确地以子部为归属,着眼于三者的异同来确立和完善子部小说的特点,在题旨上注重事理的揭示,在叙事准则上反对过度虚构,风格简淡,回避现场感,其文类特征是鲜明而系统的。面对《阅微草堂笔记》,应当采用子部小说的原理来阐发文本及其小说史地位,否则牛头不对马嘴,只能徒滋纷扰。  相似文献   

3.
《金色笔记》是莱辛最成功也是争议最大的作品,历来的争议多集中在小说的特殊布局上,但笔者认为《金色笔记》于20世纪文学的革命性意义还在于——莱辛运用了断裂、切割、拼贴、蒙太奇等后现代叙事手法,打破传统物理时间并运用心理时间创造了一座奇异迷幻的时间迷宫以凸显其作品主旨。  相似文献   

4.
《阅微草堂笔记》是一部具有鲜明寓言性特征的小说。这一特点既体现于作者的创作意图上 ,也表现于文本的艺术结构及形象的塑造方式中 ,并由此构成了其独特的叙事模式。  相似文献   

5.
《酉阳杂俎》是唐段成式所著的文言笔记体小说,它的内容博杂,其中的传奇小说数量众多,塑造了若干具有代表性的典型人物。本文以《酉阳杂俎》传奇类小说中典型人物的塑造为切入口,探讨老人、继母、飞天夜叉三类典型人物的叙事功能,以及这类人物叙事功能对传奇类小说风格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阅微草堂笔记》是一部具有鲜明寓言性特征的小说。这一特点既体现于作的创作意图上,也表现于本的艺术结构及形象的塑造方式中,并由此构成了其独特的叙事模式。  相似文献   

7.
<正>史铁生的长篇小说《务虚笔记》问世以来在评论界引起了很大关注,很多评论家对其哲思性进行了探讨评析。然而在普通读者之中,《务虚笔记》并没有产生多大反响,这跟小说本身非同寻常的叙事方式有很大关系。《务虚笔记》不是专注于讲故事,而是把更多的精力放在借故事完成对生活的对话、对生命的思考、  相似文献   

8.
在《金色笔记》中,女主人公安娜的写作焦虑体现在她不断进行的文本“重写”上。“重写”不仅是女主人公私人生活的一部分,作为小说中特有的一种叙事策略,它与文本的叙事结构也形成了呼应,从而将作品的主题指向了当代小说艺术的叙事走向,反映了多丽丝·莱辛对当代小说艺术的“叙事”与“虚构”问题的思考。  相似文献   

9.
《阅微草堂笔记》在题旨上鄙视艳遇故事,在叙事上反对过度虚构,叙述服务于议论,用简淡数言的方式陈述故事梗概,它与传奇小说的区别是鲜明的。因此这是一部渊源于子部叙事传统的经典,在叙事文学发展史上,其重要性可与《史记》(史部叙事经典)、《聊斋志异》(偏重集部叙事传统的经典)等相提并论。  相似文献   

10.
清末是中西方文化冲突、融汇的特殊时期,从西方小说翻译中对叙事方式的处理可以窥见其一斑。1902年以前,外国小说的译者立足于本民族文化传统及小说的“政治教化”目的翻译小说,其译著多删节、改写,对西方小说的叙事方式也作了较大的改动;其后,译著激增,译者在翻译时逐渐接受外国文化,读者也接受了西方小说的叙事方式。因此,本文对于清末小说译作的叙事方式进行了较为详细的论述。  相似文献   

11.
姚娜 《绥化学院学报》2010,30(3):108-110
莱辛的代表作<金色笔记>中多重叙事情境的叙事策略使得传统的线性叙事实现了空间转向,并创造了时间空间一体化的叙事格局,所运用的多重叙事情境下的叙事策略构筑了莱辛独特的叙事"话语"并组建了新的时空秩序,小说深刻反应了虚构与现实的分裂与整合,同时反映了主人公的心理历程以及当代人类生存状态的荒诞性.小说多重叙事情境构成了多重意蕴空间.  相似文献   

12.
朱文作为新生代代表作家之一,其小说一直受到各种争议,其论调也受到过众多批判。本文仅就他的小说叙事进行分析,对朱文小说中的都市文化符码进行立体透析,对朱文小说中的性叙事进行全面观照,对朱文小说中的人物身份一一甄别,发掘其欲望化叙事背后的荒诞本质,感受作家拷问生存的深切之痛。  相似文献   

13.
本文借用叙事学理论解读《阅微草堂笔记》,指出《阅微草堂笔记》在情节与线索方面表现出的非叙事性特点。纪昀按照自己保守的价值观和艺术观构建情节,将事件原有的线索打碎,最终走向了小说叙事良性发展的反面。  相似文献   

14.
叙事时间对叙事作品有着至关的重要性。鲁迅小说《故乡》的叙事时间高屋建瓴,匠心独运。其叙事时间的处理对于小说情节结构的安排、作家审美意识的张扬、人物情绪的表达、作品整体氛围的突出起到了巨大的作用。此外,小说在闪回、闪前卓有成效的运用方面对主题意蕴的生成也产生了重大影响。  相似文献   

15.
现代小说叙事明显有别于传统小说叙事,其中最为显著的是现代小说中大量存在不可靠叙事。在现代小说中,作者不仅成功隐退,而且也隐藏了自己的观点,这给读者带来很大的挑战与困难。理解现代小说,要解析其不可靠叙事的原因与目的,这样才能拨云见日,且在叙事性的诗歌里,分析叙事是否可靠也对理解作品有着巨大的认识价值。  相似文献   

16.
《阅微草堂笔记》是中国小说发展史上一部具有特殊地位和影响的文言笔记小说作品集,其独特之处有多方面的表现形态,对中国文言笔记小说尤其是同流派的文言笔记小说也产生了广泛深远的影响。后世对《阅微草堂笔记》的研究也勉强算是有了一些较为喜人的收获,但和《聊斋志异》研究的深入程度却是无法比拟的。本文力图从"最理性的小说"这一视角探讨《阅微草堂笔记》的最理性的小说创作观、最理性的思想内容、最理性的艺术表现手法,以及最理性小说的尴尬与得失,以期能够开拓一种关于《阅微草堂笔记》研究的新角度或新视野。  相似文献   

17.
缘于阿来独特的出生背景与生活经历,原乡成为其小说创作的重要想象空间和叙事资源。阿来在小说作品里对民族特色和地域特色的书写,使其成为中国当代文坛上的一个独特存在。阿来小说里的原乡叙事是其对故乡的表达与追忆,既有对藏区现实的反映与折射,又有对藏族族群的想象与摹写。阿来小说里的原乡叙事不仅有地理空间上的故乡特征,也有地缘文化上藏族符码。原乡叙事不仅是阿来的小说创作特色之一,也是其小说创作的价值与意义所在,亦是其情感的寄托与文化的承载。  相似文献   

18.
库切在其小说《慢人》中采用了作者闯入、框架叙事与嵌套叙事、文本的不确定性等典型的元小说叙事策略,使小说模糊了现实生活与虚构世界的界限,同时也赋予了小说人物更大的自主性,让读者参与小说的创作,丰富了小说创作的形式.  相似文献   

19.
杂说笔记作为笔记类别之一,具有叙事、议论、考证、载记四种叙述方式并存的特点,其内容中的叙事因素值得注意。清代的杂说笔记在叙述杂事中,关于前朝梦影与当代的历史记录、士子之心与群体镜像、超出常态化的女性世界以及代表士大夫情怀的笔记小品文之类的现象较为突出,从中表现出士大夫阶层的一种实录精神和道德理性。  相似文献   

20.
明清时期,同性恋蔚然成风,笔记、小说十分发达,因而涌现了众多的男风小说。以《弁而钗》、《宜春香质》为例,通过细读文本、对比不同文本,从文本价值期待及叙事操作等角度,探讨明清时期以男子与男子之间的爱情为题材的男风小说中温文尔雅、情意绵绵的美学特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