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谭咏哲  吴润青 《科教文汇》2007,(8X):136-136
外汇储备是一个国家维持国际收支平衡的基础,反映一国经济运行的基本形态。不同量的外汇储备对一国经济有不同的影响。本文从我国目前的外汇储备状况出发,分析现有的外汇储备规模,以及对我国经济运行和国家经济安全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外债的适度规模对一国的经济有着重要的意义,那么哪些因素影响我国的外债规模?本文概括了外债所涉及三类运作渠道的相关因素,运用时间序列的协整检验以及Granger因果检验方法检验影响我国长短期外债规模的因素.结论得出:影响长期外债规模的为财政盈余;影响短期外债的为财政支出、国家预算内固定资产投资、城乡储蓄总额以及热钱的流入,而短期外债也会反作用于外汇储备与财政收入;外债总额促进了GDP的增加.  相似文献   

3.
我国近几年外汇储备急剧增长,在2006年2月底总量已经超过日本成为全球第一大外汇储备国。本文首先分析了我国在世界外汇储备总量中的份额以及对垒球外汇储备增长的贡献,然后利用一些国际通用的指标与世界一些国家(或地区)进行横向的国际比较,得出了我国外汇储备非均衡增长的结论。  相似文献   

4.
自我国进行汇率改革以来,人民币对美元经历了大幅升值的过程,而这一过程对我国的巨额外汇储备造成了巨大影响,进而也对我国的国家经济安全造成了一定冲击。特别是在当今全球金融危机的形势下,对这一问题的分析与研究对于保持我国经济稳步增长和维护我国经济安全显得尤为重要。本文利用国际金融与贸易等相关理论对这一问题进行分析,讨论了人民币升值对我国外汇储备带来的利弊,进而提出了一些趋利避害、减少损失的思路。  相似文献   

5.
刘小吟 《科协论坛》2007,(4):399-400
国际储备与国际收支具有相互影响的关系,因此一国必须有一定量的国际储备。然而,一国的国际储备量有个适度规模问题,过多或过少都不利于经济发展。随着我国经济飞速发展,我国国际储备已远超出适度规模,高额国际储备弊端日益显现,对控制过快外汇储备增长的必要性已达成共识。当前综合考虑各种控制外汇储备增长的措施,改善资本项目收支应作为首选策略。  相似文献   

6.
张建军 《大众科技》2008,(4):209-211
外汇储备的基本功能是弥补国际收支逆差,保持汇率稳定,维护国际信誉和提高一国的竞争力。我国外汇储备在近几年快速的增长,带来了一系列的好处,但是,在另一方面,它也带来了一系列负面的影响。通过考察影响外汇储备迅猛增长的外商直接投资额运用回归分析研究其作用力并提出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7.
卞咏梅 《科技与管理》2009,11(4):126-127,139
伴随着经济的高速增长和人民币升值预期,我国外汇储备也急剧地增长.为更好地加强外汇储备的管理,从供给与需求的角度,分析我国外汇储备规模的主要影响因素是进出口差额、外债余额以及外商直接投资.  相似文献   

8.
1.我国外汇储备持续增长的原因1.1持续的双顺差20世纪90年代以来,除个别年份外,中国一直保持着经常项目和资本项目的双顺差,进入21世纪以来,双顺差规模更出现增加趋势。2002-2004年,金融危机影响完全消除,我国外贸恢复了快速增长,导致外汇储备持续快速增长。外汇储备的累积正是我国国际收支双顺差的集中体现,双顺差最直接的结果就是外汇储备的迅速增加,到2006年2月底,中国外汇储备首次居世界第一。现中国已累计了万亿美元的外汇储备,成为世界第一外汇资产持有国。  相似文献   

9.
人世以来,中国与其它国家经济摩擦频繁发生。摩擦的数量迅速增加,已经成为中国对外开放中面临的重大问题,并有可能成为贸易摩擦最多的发展中国家。由贸易顺差引发的对人民币升值和资本市场开放的压力,将对中国的经济增长产生巨大影响。因此我们必须正视、重视经济摩擦问题。一、入世后我国直面经济摩擦分析1、入世后,由于关税下降和非关税壁垒的取消,会导致外国对我国出口扩大和我国优势产品出口激增对本国和他国相关幼稚产业的冲击,从而使微观经济摩擦激化。2、入世后由于中国持续的高速经济增长,和占世界第二位的外汇储备,特别是统计误差,…  相似文献   

10.
经济进一步开放对宏观金融运行的影响是需要深入研究的热点问题.本文在三元悖论的基础上,分析了大国宏观经济调控内外目标的关系,归纳了相关经济变量之间的冲突与依存关系,从不同行为主体目标与能力的视角重新阐述了"不可能三角"理论.对一国而言,国际经济运行是一系列的事件,它涉及到本国政府、外国政府和国际资本三大行为主体之间的利益冲突.对我国而言,破解经济开放与宏观金融稳定困境,需要做好顶层设计,协调联动逐步推进对外经济规则改革,其中制定动态综合平衡的对外经济活动规则是化解国际经济困境,实现宏观经济平稳运行持续增长的关键.  相似文献   

11.
当前我国外汇储备规模分析及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近年来我国已成为世界第二大外汇储备国。外汇储备呈现出过度增长之势。我国外汇储备合理规模的政策选择应当是:利用好现有的外汇储备规模与政策调整两者并举。  相似文献   

12.
根据我国误差与遗漏的经济事实放松国际收支分析经典范式的隐含假定,采用综合账户差额的反面表述法,分析综合账户差额、地下资本流动、外汇储备变化、误差与遗漏的结构,认为地下资本流动是连接外汇储备和误差与遗漏的纽带,提出地下资本流动影响外汇储备变化的直接机制与间接机制,误差与遗漏正是通过间接机制影响账面外汇储备变化,估计间接机制的规模并对账面外汇储备变化和外汇市场缺口进行调整.地下资本流动、外汇储备变化、误差与遗漏之间的理论联系与逻辑表达式,为分析外汇储备变化的测量误差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3.
2006年2月底,我国外汇储备增长到8536亿美元,已超过日本成为全球外汇储备最多的国家。时隔8个月,2006年10月,中国外汇储备一举跨过万亿美元大关。巨额的外汇储备,固然是综合国力的体现,不过持续过快增长,也会给经济带来一些负面影响。就高额外汇储备的负面影响及如何对高额外汇储备加强管理,进行了阐述。  相似文献   

14.
文章运用协整方法分析国内生产总值、居民消费价格指数以及汇率对我国外汇储备的影响,研究这些变量与外汇储备之间的长期均衡关系,给出我国外汇储备函数.然后建立用于描述由短期波动向长期均衡调整的误差修正模型.在此基础上分析了影响外汇储备变动的主要因素并给出结论.  相似文献   

15.
通货膨胀影响因素及发展趋势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分析了近期经济运行中影响通货膨胀的主要因素货币供应量、人民币汇率和外汇储备,认为我国短期内不会出现通货膨胀,但中期存在通货膨胀可能性较大,同时指明了未来时期通货膨胀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6.
2006年2月底,我国外汇储备增长到8536亿美元,已超过日本成为全球外汇储备最多的国家。时隔8个月,2006年10月,中国外汇储备一举跨过万亿美元大关。巨额的外汇储备,固然是综合国力的体现,不过持续过快增长,也会给经济带来一些负面影响。就高额外汇储备的负面影响及如何对高额外汇储备加强管理,进行了阐述。  相似文献   

17.
杨宇 《现代情报》1999,(1):62-63
宏观经济调控是社会主义国家一项重要的经济职能.宏观经济调控即是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实行计划管理的实现形式,也是整个经济运行机制的一个重要环节.我国深化经济体制改革的重要任务之一就是建立以间接调控为主的宏观经济调控体系.  相似文献   

18.
东北亚地区森林资源贸易与流动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曹晓昌  甄霖  魏云洁  李芬  杨莉 《资源科学》2009,31(10):1670-1676
经济发展与生态保护的要求使森林资源成为一种越来越重要的战略资源,东北亚地区拥有丰富的开发程度不高的森林资源,其森林资源的开发及贸易状况将对全球木材市场产生深远影响.本文对1992年~2006年东北亚六国木材贸易和横向流动情况进行了深入分析,结果表明:①东北亚区域木材贸易量与国家间木材流动量呈增长趋势;②俄罗斯是木材贸易与流动量最大及增加最明显的国家;③木材产量、经济状况、政策对木材贸易的影响最大,经济合作状况对各国的资源流动影响最大;④木材出口潜力国为俄罗斯、蒙古、朝鲜:俄罗斯增加强势,蒙古受资源基础及自然条件影响,朝鲜受经济技术影响;木材进口潜力国为中国、日本、韩国:中国强势增加,日韩微弱下降.我国应在保持同俄罗斯木材贸易量继续增加的基础上,加大对蒙古和朝鲜的森林资源合作开发力度,保持我国经济的快速增长并保护生态环境,加强我国森林资源的安全.  相似文献   

19.
2008年,由于国际金融危机和国内自然灾害等各方面因素的影响,使我国的经济前进艰难.但是我国的经济运行还是保持了平稳快速发展的良好势头.在2009年新的一年里,金融危机对我国的影响仍然持续,当前的经济形势对江西省的发展有有利的影响也有不利的影响,本文对这些影响作了较为详细的分析,同时提出了江西在当前的经济形势下更好发展的一些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20.
随着我国对外开放程度不断加深和经济发展水平不断提高,我国外汇储备高速增长,引发了一系列的风险和问题。通过对我国外汇储备结构、增速与规模上存在的问题及主要成因的探讨,指出庞大的外汇储备造成人民币升值压力、加大经济风险、导致经济结构失衡、外汇资金的闲置与积压等不良影响。针对上述问题,提出了调整外汇储备结构、控制外汇储备规模、加速人民币国际化等相关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