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荣获全国地市报好新闻一等奖的黑龙江鹤岗日报新闻评论专栏《言路》,以改革开放为主旋律,广开言路,很有生气。《言路》作者于是乎,就是鹤岗日报社社长、总编辑傅玺政。总编辑带头写短文,精心经营好一个栏目,在目前我国报界来说,是难能可贵的,在全国350多家地市县报来说,也是不多见的。随着《言路》声誉日益提高,傅玺政已成为稍有名气的小报专栏作家。傅玺政不当不拿笔杆的“新闻官”,默默  相似文献   

2.
14年前,蔡小伟涉足新闻圈。然而,他绝没有想到,在时光隧道中前行了那么些年以后,他对于新闻事业竟有了那样一种铭心刻骨的眷恋。 当一个人全身心投入某个领域时,常常不由自主地会产生一种家的感受。对于蔡小伟而言,这个精神的家园便是新闻事业。 从1983年踏入《湖州日报》以后,蔡小伟几乎年年有新闻作品在省、市乃至全国获奖。报社每年年  相似文献   

3.
八个春秋,沧桑巨变。自1991年年初至今,李汉聚在商丘日报社社长、总编辑、党委书记的岗位上,已整整奋斗了八年。他团结带领报社全体人员打了个漂亮的翻身仗,令世人瞩目:商丘日报自1995年改为对开大报后,陆续又创办了“星期刊”、“农村版”、“法制版”和“教科版”;报纸发行年年递增,如今已达到4万多份;广告年收入已突破400万元;购地约20亩,先后建起了2123平方米的四层办公大楼、6795平方米的两栋家属楼、1390平方米的印刷厂大楼及行管综合楼,彻底告别了租房办公、住宿的历史;采用激光照排技术,建起了自己的印刷厂,办报条件大为改观。报社固定资产由1990年时的36万元增加到如今的1150万元。  相似文献   

4.
在福建,在闽东,有一位只念过初中一年级,依靠勤学苦练,脚踏实地,从一手握锄头、一手握笔杆的农民通讯员成长起来的地方党报总编辑,他就是闽东日报总编辑王绍据。 生产队里的小秀才 1960年,我国遭受三年自然灾害。刚进初中的王绍据虽然各科成绩都名列前茅,却因家境贫寒不得不中途退学了。  相似文献   

5.
“我们的总编辑,可不是‘新闻官’!”江西日报参加华东报纸协作会的同志都这么说。报社的干部和工人都习惯地叫他“老姜”。一个偶然的机会,我又听到摄影记者周勇说,他常跟随总编辑姜惠龙同志下乡采访。  相似文献   

6.
赵国珍,1958年12月出生于甘肃省天祝藏族自治县,土族。1982年大学毕业,先后在天祝县委宣传部、原武威地委对台办、秘书处供职,从事兼专职新闻工作20余年。共发表报告文学、通讯、消息、散文、杂文千余篇,其中50余篇通讯、消息获全国、省、市好新闻奖。长篇通讯《两代愚公,写在八步沙的诗行》荣获第八届中国新闻奖。1998年被评为甘肃省十名“最佳优秀青年记者”之一。  相似文献   

7.
8.
近两年,读者对南阳日报的时事报道颇多赞誉.了解内情的人都说,这张报纸的时事报道所以越搞越好,是与总编辑刘少宇的关心、支持分不开的.刘少宇同志自1988年6月担任南阳日报总编辑以来,一直十分重视时事报道工作.他常说,时事报道具有强烈的舆论导向作用,抓好时事报道,既是党报的一项重要任务,又是报纸进行新闻改革,增强生命力和竞争力的需要.必须下大气力抓好.  相似文献   

9.
岁月对他似乎特別多情,年过半百,仍给他一头油亮的黑发,一腔年轻人的热情和使不完的劲。他整天生活在一种冲动、幻想和创造的欲望中。《沧州日报》总编辑张夫培,今年55岁。50年代,他写的稿子曾受到周恩来总理的赞扬。1985年任河北《沧州日报》总编辑时,他已过“知天命”之年了。当“官”的冲动过后,苦恼接踵而来。当时报社是碰见什么抓什么,想起什么千什么,东一榔头西一锤,零打碎敲,忙乱僵化,每天凑版面,一幅照片,一块楷体,堆够完事。群众挖苦说:“报像出土文物,稿像木乃伊”。症结是什么?噢,孙子穿爷爷的鞋,一辈跟着一辈来。说办报,把《人民日报》一搬,照《河北日报》一套,像模子脱坯。未当总编前,他在吴桥写了10  相似文献   

10.
11.
经济日报的总编辑范敬宜,不愧是一位敬业的“留心记者”。他出差坐火车,也要与列车长夜话一番。他笔录的四个变化真真切切,感人至深。我极感兴趣的倒是这篇通讯的结尾:“现在搞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我认为是好事,不过有好多问题人们还没闹明白。列车上议论的尽是这方面的‘热点’,特别是租让土地,上岁数的人思想就不通,把它跟租界混为一谈。可是到底不同在哪里,我也说不清楚。翻翻报纸,也找不着答案。您是经济日报的,我建个议,常到咱列车上来听听老百姓的议论,把‘热点’收集起来,挨个儿在报上作个回答,这报纸就更有看头啦!”(1992年11月21日经  相似文献   

12.
经济日报的总编辑范敬宜,不愧是一位敬业的“留心记者”。他出差坐火车,也要与列车长夜话一番。他笔录的四个变化真真切切,感人至深。我极感兴趣的倒是这篇通讯的结尾:“现在搞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我认为是好事,不过有好多问题人们还没闹明白。列车上议论的尽是这方面的‘热点’,特别是租让土地,上岁数的人思想就不通,  相似文献   

13.
14.
在陕西新闻界,宝鸡日报总编辑卢愚以其勤奋克己和业绩卓然而驰名。无论从那张充满生机的报纸看,还是从本人众多的获奖作品和多部著作的影响力来看,卢愚称得上是陕西新闻界一位优秀总编,也是一位名编辑和名记者。 当好“梯队长” 带头出精品 总编辑首先应该是报社的第一主笔,是大手笔。我国报界许多前辈总编都是如此。卢愚当总编就极信奉和遵从这一条,他认为当总编如果光指挥不动笔就不称职。他说,报社编采队伍就如同一支爬格子的梯队,而我要当好梯队长,带头拿出精品来。  相似文献   

15.
“艰辛地跋涉 向着一个个崭新的目标攀登 传播质量是一座山 发行覆盖面是一座山 广告经营空间是一座山 向着崇山峻岭执著地攀登……” 透过剑眉,穿过沉稳,走过1977年刚恢复的那次高考,他执著地投入新闻传播……  相似文献   

16.
毕殿岭的肩上压着郑州晚报社党委书记、社长、总编辑三副担子。然而这位忙得恨不能有分身法术的老总,在繁杂的党务、政务、编务的“缝隙”中,在上任伊始、百事待举的一年多一点的时间里,竟为本报采写了近20万字的新闻作品,其中有6组是逾万字的系列报道。这个数量,不要说在他这样身兼数职的老总中极为少见,就是对以采写为日常工作的专业记者来说,也是个高标准。 毕殿岭采写的这些作品,没有一篇是粗制滥造的,往往一见诸报端,就招来一片叫好之声。到去年底河南省各类新闻评奖截稿时,毕殿岭到郑州晚报任职仅半年多一点,但有人打开《1994年河南省新闻奖作品选》,发现一等奖的榜首是毕殿岭的《南方吹来好大风:三九集团揽四家企业于襟下》,二等奖的首篇是毕殿岭的《2000万元买下“四桥一路”》,三等奖里还有毕殿岭的《再造前的壮丽涅槃》;在河南省“五个一工程”中获奖并被推荐参加全国“五个一工程”优秀理论文章角逐的是毕  相似文献   

17.
我是一名新闻战线的新兵,刚到报社时常常为找不到新闻线索,写不出新闻而发愁。原因是:老记者们都有自己的关系户和联系单位,手里天天攥着一大把一大把的新闻线索。特别是那些“大腕”记者,报纸上的显要位置好像是他们“承包”了似的,天天都是他们写的新闻报道。  相似文献   

18.
“我是一名新兵”———记云南日报总编辑孙官生小舟我到达云南日报的时候,报社正在搬家,从70年代的四层老楼搬到刚刚完工的28层新办公大楼里。报社的工作人员都行色匆匆,脸上也全都是一副很兴奋、很有干劲的样子。总编辑孙官生在新楼20层的宽敞办公室中和我畅谈...  相似文献   

19.
袁敏杰 《今传媒》2008,(2):30-30
2007年11月15日13时许,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在播出一篇关于柴油涨价对社会、经济、交通运输等各方面影响的新闻稿后,特别对为该新闻采访提供帮助的四五个省份逐一点名道谢.当笔者听到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新闻播音员那一声充满真挚感情的"感谢"时,虽然人家的"感谢"与自己不相干,但我还是受到感动与感染,并引发了一些思考.  相似文献   

20.
腊梅(又称干枝梅),虽不那么艳丽、娇俏、瀟洒,也无扑鼻的馨香,可是它铁骨丹心,不畏风寒,不媚流俗,不趋炎附势.即使是老干拙枝,也在岁末隆冬时节顶着雪花伸瓣,吐蕊。给冷寂的大地装点诱人的秀色,以自己淡淡的幽香,呼唤着百花斗妍的春天的到来. 本文要介绍的沈阳日报总编辑刘黑枷同志,一九八○年二月春节前曾在《辽宁日报》副刊上发表一篇散文《好啊,干枝梅》,热情赞扬那些不计报酬,甘愿为人民献出光和热的人们。他自己呢,难道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