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前,不少图书馆都在千方百计搞“创收’。据我了解到的一些图书馆采取的创收办法,诸如:增加收取资料费、开商店、书店、办印刷厂、办小报、翻印旧小说、办招待所、出租房子、放电视录象、举办舞会、开放文化夜市、开办各种学习班、讲座。此外,不少职工还利用业余时间,自己联系业务,想方设法增加收入。  相似文献   

2.
怎样寻觅有新意的信息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本文作者根据工作实践,从在发展变化中抓新、在观察思考中出新、在学习借鉴中创新、在比较对照中求新4个方面简述了寻觅有新意信息的途径和方法.  相似文献   

3.
肖允岐 《新闻窗》2005,(4):33-33
笔者阅读了2005年5、6两期《财富故事》,认为其中的“论语”栏目颇有新意,两期刊物共刊发了13篇短小精悍寓意深刻的短文章。“论语”这一栏目的内涵具有深邃的意蕴。《论语》乃是我国春秋时期的伟大思想家孔子的思想言论集,它是体现孔子儒家思想的代表作,编者用“论语”做栏题,显然是匠心独具。栏目中每个小故事都寄寓一个哲理。读后很受启发。  相似文献   

4.
有句俗语:“宁吃鲜桃一口,不吃烂杏一筐”。大凡从事新闻写作的专业或业余作者,无不希望自己所写的每篇稿子,在主题、体裁、内容及语言等方面,能给人以耳目一新,甘若食饴的“鲜味”。为此,大家都殚精竭虑,孜孜以求。日前,与一位基层通讯员闲聊,当谈及怎样才能使新闻有“鲜味”的问题时,他说:“我是个初学写作者,每次采写报道时,总想抓条‘活鱼’,烹出‘鲜味’,可都不能如愿,不是题材雷同,就是内容陈旧,老脱不出跟在别人后面跑的窠臼。”问我有无医治此“症”的妙方。  相似文献   

5.
新闻报道的写作常常不尽人意,普通水平的记者在描述一件目击事件时,总是仅仅把事件的信息零散地堆在一块,漫不经心地写作,从而随心所欲地、支离破碎地把信息传播给受众。实际上,要求新闻记者下的功夫远比这大得多:他必须挖掘所有主要事实,从采访得来的一大堆新闻细节中探知最重要、最具有新闻价值的素材,舍弃臃余信息,然后把保留下来的东西合理吸收到新闻报道中,使之尽量真实可靠地传播出去。否则,记者就会蒙受来自众多的、不同类型的受众的批评和挑战。  相似文献   

6.
《新华日报》的《新华论坛》自1984年以来,先后三次获全国好新闻奖。去年获奖的拙作《“桔”变为“枳”的联想》,与前两篇有一点不同。1984年的《关于立“军令状”的异议》以及1985年获奖的《“对策”也可当镜子》,都是以问题的“新”、“尖”取胜,提出了别人没有提出的问题,因而有较  相似文献   

7.
在一些体育项目中,参赛运动员必须完成比赛规定的参赛动作——规定动作,又要自愿选择一些难度各异、风格不同的自选动作来完成。一名优秀的运动员,既要出色地完成规定动作,又要在自选动作环节赢得高分。地方党报办报亦是如此,“规定动作”和“自选动作”哪样都缺不得。完成“规定动作”是党报的基本任务和职责,  相似文献   

8.
人民日报自3月5日至9日就江泽民同志提出的“三个代表”的思想,发表了三篇重头评论文章:《始终代表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一论关键在党》《始终代表先进文化的发展方向──二论关键在党》《始终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三论关键在党》。“一论”首先概括了“三个代表”思想的意义。它指出,这个思想揭示了我们党的根本性质、任务,对于保持党的先进性,带领人民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具有重要意义。“二论”指出,先进文化是人类进步的结晶,作为先进政党必须代表它的前进方向。“三论”指出,“三个代表”的思想是一个辩证…  相似文献   

9.
新闻报道怎样才能写出新意?这是摆在新闻记者面前一个非常现实的问题。因为针对不同类型的事情,记者们在长期的实践中摸索出了不同的报道模式,这些模式指导着记者的写作方法,并影响着记者分析事物的思维方式。从受众一方来说,同样报道模式的新闻读多了,自然产生厌烦情绪,从而影响新闻报道的传播效果。那么,新闻报道怎样写出新意呢?一、跳出事情本身之外。新闻报道切忌就事论事。因为就事论事,大家看到的都是同样事实,写出的报道就像一个模子制出来的,大同小异,很难有新意。苏轼有两句诗:“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相似文献   

10.
《新闻前哨》2011,(8):25-26
荆门日报编委会早作准备早动手,细致研究,精心策划,制定了周密详细的采访报道方案,半年来两次下发编委会文件,不断细化采访计划,不断推出各种报道,做到天天有看点,周周有新意,月月有亮点,使报道不断深化推进,不断掀起新的高潮。专栏独到专题出彩为了扎实做好建党90周年报道,日报成立了以总编辑聂志柏为总负责人的报道专班,经编委会精心策划,  相似文献   

11.
写杂文应该注意什么问题?怎样才能写好杂文? 夏衍同志给《杂文报》写了一篇小文章《杂文三忌》(《人民日报》也转载了),他认为写杂文忌三点:一忌教条八股,二忌“怕”字,三忌冗长。他从“忌”的角度讲了杂文写作应该注意的问题。我今天从“贵”的角度讲。杂文“贵”在哪里? 我先念唐弢同志的一封信。二十年前,我在中央高级党校理论班学习,当时唐弢同志也住在中央党校编教材。我就把自己写的几十篇杂文剪报交给他,请他看看,提提意见。唐弢同志挺认真,看后写了封信给我。那时我三十出头,勉强可以算个青年。唐弢同志是老前辈了,他专门写了这封信,体现了他对青年作者的关怀和帮助。这封信中这样写道: ……今晚灯下,把全部剪报读了一过,其中有好些篇,报上发表时我就读过的,而且至今还留有  相似文献   

12.
一月十日《人民日报》第二版中间位置,以较大篇幅刊登了题为《丰收后的农民在思索着》的新闻照片,这是作者陈宝生在陕西省府谷县上母胡(土马)村农民吴二福家场院里拍摄的。这幅新闻照片取材于秋收,却又不同于一般的秋收报道。作者在立意、人物刻划和表现方法上都有求新之意,是一幅寓  相似文献   

13.
问题的由来——ISSN——关键刊名——怎样变化不算改名——怎样变化才算改名——改名的处理改名是外文期刊的特点,也是外文期刊工作中最复杂的问题之一。一方面是由于外文期刊,特别是资本主义国家的西文期刊的刊名与出版变化十分频繁,而且有时实在是无据可查。另一方面,还由于国外出版商没有一个改名的基本规律,更不用说缺少怎样才算改名的统一标准。这样,各个图书馆在处理期刊名称  相似文献   

14.
怎样“引导人”?史占旗一个时期以来,有关明星的报道成为某些报纸宣传的重头戏。秘闻、隐私铺满纸,文字、图片一起上,热热闹闹,熙熙攘攘。当然,明星的奋斗生活、艺术成就,不是不可以宣传,但有的记者和报纸,却热衷于渲染明星的个人生活和婚恋。甚至有的对不正确的...  相似文献   

15.
在新闻采写中,我们经常会遇到一些老生常谈的老产品,即老主题,如经常性的工作报道、农业生产中的“四季歌”等等。这些老主题,对现实工作和生活具有普遍的指导意义,是报刊所必须报道的,也是读者所需要的。但是,“闻”新则喜.旧则厌,新闻是否有新意决定着新闻的传播范围和深入人心的的程度,如果老主题写成老面孔,则常会令读者感觉索然无味。那么,老主题怎样才能出新意呢?一、深入细致,挖掘新思想。老主题写不出新意来.根本原因在于没有写出新的思想,而是旧曲重弹,陈言连篇。挖掘新闻事件中所具有的精神“火花”,是老主题出…  相似文献   

16.
俞海 《新闻通讯》2013,(6):62-63
在北京举行的两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参加了江苏代表团审议,对经济文化发展走在全国前列的江苏提出殷切希望:深化产业结构调整、积极稳妥推进城镇化、扎实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两会刚一结束,江苏省广播电视总台立即启动《转型升级进行时》系列报道,展现和探索“中国梦”在江苏的实践。  相似文献   

17.
清代梁章钜的《浪迹丛谈》中说:前明英宗时,曾经把全国各地的画工集中到京中来考试,用“万绿枝头红一点,动人春色不须多”作为画题。不少画工都在花卉上妆点,独独只有戴文进画松树。松树顶上立着一只鹤,鹤顶上作一点红;还有一位画工画的是芭蕉下立一美人,在美人的唇上作一点红。梁章钜否定了“皆于花卉上妆点”的没有新的意境的画工,肯定了戴文进及另一个“画芭蕉下立一美人”的画工。因为他们能够标新立异,不  相似文献   

18.
元旦的晚上,我们坐在电视机旁,看到中共中央只用一杯清茶,举行了新年茶话会的新闻,真是感到高兴,心想:明天的报纸一定会就这次“一杯清茶”的座谈会,发一条吸引人的消息……。  相似文献   

19.
20.
翻看厚厚的稿件剪贴本,刊发在2002年1月31日南京军区《人民前线》报上的《不考了≠不训了合格了≠不练了》分外显眼,那可是我第一次挑“刺”挑出来的新闻。这篇稿件的采写,让我明白了一个道理:只要多动脑筋会挑“刺”,就能写出好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