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编辑同志: 关于幼儿能否跳迪斯科,我们曾翻阅了不少资料,也参加了一些舞会,觉得迪斯科是一种奔放、自由的舞蹈,以健身为主,动作随乐曲自由发挥,近似一种集体独舞。我们对大班部分幼儿作了教迪斯科的尝试,先教些最基本的扭胯动作,然后配上音乐,让幼儿随节奏扭动,教师再提示一些手、肩、头的动作,让幼儿在此基础上自己创编动作,充分发挥幼儿的创造力,但要求动作协调,合拍子。通过几次辅导,不少幼儿可以随音乐有节奏地做各种不同的动作。他们  相似文献   

2.
欣赏着欢快的二胡曲《赛马》,我信心十足地投入了艺术教学活动中。一来,我本身学过二胡,又拉过《赛马》曲;二来,本人对这首二胡曲格外喜欢,心想让孩子们听懂、喜欢这首曲子真是“小菜一碟”。音乐开始,我便潇潇洒洒地展示了几个优美姿态:轻盈地骑马动作;利索地拉缰绳;动情处顺势拉起二胡(动作)……果然,先前设下的问题“乐曲是什么乐器演奏的?想想,跟哪种动物有关联?”没难住学生,学生一下子听出来。而后,我亲自进行演奏,孩子们听得张开了小嘴乐。乐曲旋律流畅,跌宕起伏,时而欢快、时而舒展、时而马蹄声声(拨弦)、时而快马加鞭……让  相似文献   

3.
情景回放: 在自由创编活动中,孩子们听着音乐自由地舞蹈。音乐里欢快、活泼的旋律引起了孩子们的共鸣,他们高兴地舞蹈着,都是自己独立进行的。于是我提出:“可以结伴进行创编”,孩子们更乐了,一起玩,多好呀!顿时,教室里传来了欢呼声……从他们的脸上我感受到了幸福和快乐,但同时我也发现了这样的问题:孩子自己创编的动作里手上的动作居多,脚上的步伐欠缺;正面的动作多,其他方向的动作少;站着的姿势多,蹲下或跪下的动作少……[编者按]  相似文献   

4.
一次,我让幼儿欣赏一首欢快的乐曲。我预计幼儿能将欣赏的曲子与自己的生活经验相联系,体验快乐、高兴等情绪,于是,在欣赏一遍乐曲后,我问幼儿:“听完这首乐曲有什么感觉?想做哪些事情?”没想到源源说:“我听了音乐有点想睡觉。”这个答案大大出乎我的预料,听了这么欢快的曲子怎么会有想睡觉的感觉呢?我一时不知如何回应,就重复道:“哦,你听了想睡觉。”不料这引来了许多幼儿的模仿,这个说:“我听了音乐也很想睡觉。”那个说:“我现在就想睡觉了。”这时,为了避免尴尬,我赶紧打开录音机让幼儿一边听音乐一边跟着我做动作,转移幼儿的注意,转…  相似文献   

5.
这是一个音乐韵律活动“苹果丰收”,在欢快的音乐声中,孩子们愉快地做着各种“苹果”的动作。有的与同伴手拉手,有的变换着方向,孩子们都很投入。集体表演后,我像以往一样请部分幼儿到集体面前来表演,其余的幼儿坐着欣赏。在舞蹈过程中,浦未来的一个动作给我一个启示,她是坐着欣赏的,在悦乐小朋友跳到果园果子时,她伸出了小手轻轻地喊:“来,我的果子!”是啊!何不请其余的孩子来做果树呢?这样游戏就更有趣了。表演结束后,我立刻请浦未来把自己的想法介绍给大家,孩子们高兴极了。“我们把椅子围成一个果园,留个门就可以了。”  相似文献   

6.
“洋娃娃的梦”抒情,优美的旋律在空间轻轻地荡漾,随着乐段节奏舒缓强弱的变化,孩子们把自己想像成可爱的洋娃娃,时而躺着、趴着,表现洋娃娃在熟睡中;时而又伸展臂,翩翩起舞,表现洋娃娃作梦的梦境;当乐曲的速度变快变强时,孩子们的动作欢快、活泼.模仿洋娃娃从梦中醒来,跳起了欢乐舞.多姿多彩的动作和充满稚趣的表演和谐地与音乐融为一体.孩子们表达音乐情感的能力赢得了观摩者的阵阵赞赏.这是东山区烟塾路幼儿园音乐活动中的一幕.近年来,烟塾路幼儿园针对以往音乐教育只侧重于教师的教,忽视幼儿的学;教师示范、表演多,幼儿感受、表现音乐少;教师统一要求多,幼儿自由创造机会少等弊  相似文献   

7.
看外婆     
过小河,过小河,提着篮子看外婆。篮里装的啥礼物,香甜香甜大苹果。提示童谣歌词欢快而活泼,带幼儿口语色彩,易懂、易记,深受孩子们的欢迎。家长辅导幼儿阅读时,可以采用提问的方式,如:“为什么要提着篮子去看外婆?”“大家猜猜篮子里装的是什么?”等等,以此培养孩子的想像力、语言表达能力及尊敬老人的思想和习惯,进一步加深他们对这首童谣的理解。看外婆@朱为先  相似文献   

8.
创设一个平等,宽松的班级氛围十分重要。这是因为在平等、宽松的氛围中,幼儿会有一种安全感和自由感。安全感让孩子见了老师不紧张,敢于提问;自由感让孩子敢于谈自己的想法,始终处于主动积极的状态。有人曾问我:“我们有必要对孩子这样宽松吗?”我想这是一个价值取向的问题。在幼儿期我们应该给孩子什么呢?是会背大量的英语单词、会打电脑、会弹技巧很高的曲子呢?还是给孩子一种智慧,一种思维方式,一种探究的兴趣,一种感  相似文献   

9.
<正>“艺术是人类感受美、表现美和创造美的重要形式,也是表达自己对周围世界的认识和情绪态度的独特方式。”每名幼儿心中都有一颗美的种子,我平时特别喜欢和孩子们一起唱歌、舞蹈、玩音乐游戏,倾听孩子们欢快的笑声。开学以来,大班小朋友学习了武术操《精忠报国》,首次接触到了“武术”这一传统文化体育项目。孩子们很喜欢《精忠报国》的音乐和武术动作的气势,不管男孩女孩,做这套操时都格外认真。看到孩子们这么喜欢,我又为他们带来了《少年中国》的武术表演视频,孩子们观看时两眼放光,每当看到一些特别威风、特别有难度的动作时就会情不自禁地鼓掌和模仿。  相似文献   

10.
目前上海一些幼儿园教授幼儿跳迪斯科,作为幼儿体育的一项内容,让幼儿当作任务来完成。一些教师还根据成人迪斯科动作纠正幼儿不正规动作,教孩子们完全象大人一样跳迪斯科。为此我国著名儿科专家  相似文献   

11.
过去我们创编幼儿球操,一般都是教师设计操节,幼儿学做。幼儿处于被动地位,有些动作不容易学好,显得生硬,不自然。后来我们尝试用“从幼儿中来,到幼儿中去”的方法,操节动作来源于孩子们自己的创作,因此学得快,姿势优美自然,收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所谓“从幼儿中来”,就是先从了解幼儿着手,为创编球操积累素材。根据幼儿喜欢玩球的特点,我组织大班幼儿自由玩球,并要求孩子们比一比谁玩的花样多。他们  相似文献   

12.
我们是朋友     
我喜欢孩子们,孩子们也喜欢我,每天我都可以和他们一起玩,一起“疯”。我和孩子们之间没有距离,因为我们是朋友。在与这些孩子第一次接触时,我便对他们说:“我们做朋友,好吗?”孩子们都疑惑地看着我,我又补充说:“你们在和我说话时,可以称呼‘你’,不必叫我邱老师,可以吗?”孩子们笑了。果然,他们常常会主动地与我交谈:“你昨天在干什么?”“你喜欢看动画片吗?”“给你玩我的玩具”……改变与孩子之间的称呼,这是我和他们成为朋友的第一步。  相似文献   

13.
微笑的魅力     
人们常说,对孩子要“给好心,别给好脸”。但是,我发现,对那些天真活泼的孩子们,微笑似乎更有魅力。微笑可以使人心情愉悦;微笑可以给人增添信心;微笑可以激发孩子们学习的兴趣。四五岁的孩子,谁不喜欢老师有一张和善而灿烂的笑脸。开学初,孩子在家度过了一个自由而欢乐的假期后,上幼儿园时无形中有一种心理负担。在他们入园时,一句“早上好”并送上一个甜甜的微笑,他们会发现老师很亲切,在幼儿  相似文献   

14.
独奏演员     
来自法国马赛的一个学生夏令营访问一所学校,这所学校的教育以艺术见长,中法两国的孩子进行了交流表演。真的,中国孩子们的表演很出色,孩子们发挥了自己的最好水平,许多高难度的曲子也被孩子们演绎得行云流水。演奏结束,法国孩子的带队老师一脸疑惑地问:“你们怎么会有那么多的独奏演员?”校长说:“因为我们的每个孩子都很出色。”法国老师仍然一脸迷惑。轮到法国孩子表演了,一共六个节目,没有一个节目是独奏表演,所有的演奏均有多个孩子参与。这下轮到校长迷惑了。他问法国老师:“孩子们是不是特别喜欢合奏?”法国老师说:“对,合奏需要配合…  相似文献   

15.
编辑同志: “六一”期间,我们举行了一次幼儿文娱节目会演。在评议会上,评议组成员对幼儿跳迪斯科舞的问题有两种不同的意见。一种意见认为:电视台一再播放迪斯科,我们不能再拿“左”的眼光来看待它。孩子们学跳迪斯科扭动胯都显得天真活泼,观众常报以热烈的掌声,这说明群众已经接受了迪  相似文献   

16.
何莹  陈海霞 《教育导刊》2003,(10):45-46
一次,我园组织大班幼儿到白云山鸣春谷写生时,只见一群小鸟在蓝天上自由自在地飞翔,幼儿们不约而同地大声呼喊:“小鸟,你真幸福,真自由!”这时,一位平时胆怯的孩子悄悄地对老师说:“我们平时也能像小鸟一样不用排队吗?”孩子这种发自内心的感慨,引起了我们的反思:我们在教学活动中是不是有太多的约束、太多的知识灌输、太不了解孩子们的学习需求?在反思中,我们  相似文献   

17.
新学期伊始,孩子脸上有的是久别重逢的喜悦,有的是初来乍到的羞涩。面对他们,教师们亲切地送上柔柔的微笑和暖暖的拥抱。“我们爱孩子,也同样希望他们爱我们。”是啊,幼儿教育在很大程度上是通过教师与幼儿间的情感交流来实现的。做孩子喜欢的老师,可以说是每个教师努力追求的目标。你是幼儿喜欢的老师吗?如何成为幼儿喜欢的老师呢?本期“特别策划”就让我们一起来探讨这些问题。  相似文献   

18.
为了帮助孩子们亲近自然,关注周围环境,我们在园内开辟了种植园地。刚开始时孩子们感觉很新鲜,很喜欢去,还讨论制定了相关的活动规则。后来,由于场地小、孩子多,孩子们实际进入园地的机会并不多,因此,他们对植物的观察记录也是“三天打鱼,两天晒网”,很多孩子对种植园地渐渐失去了兴趣。由此引发了我的思考:在园内创设种植园地有无必要?在目前班额普遍较大的情况下如何利用种植园地而不至于让孩子感到“可望不可即”?怎样维持幼儿对种植园地一定的关注度……对此,您有什么建议吗?  相似文献   

19.
我爱小金鱼     
我班的自然角里新养了两条活泼美丽的小金鱼,孩子们稀奇极了,有空的时候总爱围在鱼缸边看。时间久了,好奇好动的孩子耐不住了,往往情不自禁地伸手去捉,有的则时不时地把米粒、面包屑扔到鱼缸中,这些举动都在伤害小鱼。孩子们喜爱小金鱼,但他们由于缺乏知识,把这种爱表达错了。怎样想个办法既不打击孩子的爱心,又能够让小金鱼自由快乐地生活呢?我给小金鱼制定了一张“生活作息表”,以图谱的形式表示出来,让孩子们按图谱规定定时给小鱼喂食、换水;同时开展“看小鱼做游戏”的活动,教育幼儿不把手伸入鱼缸。此后,孩子们更加喜欢…  相似文献   

20.
孩子的感官是非常敏感的,任何有响声的玩具都会吸引他们的注意。在孩子们的游戏和生活中,他们也总喜欢通过自己的动作让物体发出声音来,以满足自己的好奇心理。本次活动以“玩声音”为线索,引导幼儿在玩中学习,自由探索,模拟发声,充分发挥想像力,积极创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