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 毫秒
1.
一般地说,每一篇课文都有一条红线贯穿全篇,指导学生阅读也应当有一条主线。事实上,大凡名师的课堂教学,或成功的课堂教学都有清晰的主线,从而起到提纲挈领。牵一发而动全身,举一纲而目全张的作用。该如何设计组织这一条主线?我认为: 一、抓关键词语设计教学主线有些课文中有一个或几个关键的词语,全文思路就围绕这些词语展开,我们可以抓住它们设计教学主线。如(白杨)一文。通过“高大挺秀”和“沉思”两个词语展开思路,描述了白杨的外形特征。表现了白杨高大正直、生命力强的特性,表达了爸爸希望儿女像自己一样扎根边疆的心愿。我们可以抓住这两个词语设计教学主线。现在,我们来看看特级教师  相似文献   

2.
《白杨》是一篇借物喻人的抒情散文,作者借大戈壁上的白杨赞扬了在新疆扎根落户的边疆创业者.文章是按白杨的形象——白杨的风格——白杨的象征意义这个顺序组织文路的,于是我就以作者的思路,按阅读的认识过程来安排这篇课文的教学步骤. 一、感知白杨壮美的形象. 学生年龄小,阅历浅,一般体会不到大戈壁的荒凉,也从未见过白杨树.可这篇课文的重点是写白杨树,一定要让学生感知白杨的高大形象.在第一段的教学中,我便抓住关键词语,使学生从两个方面感受白杨的形象.一是铁路沿线的白杨是什么样的?(高大挺秀)二是白杨生长在怎样的环境中?(茫茫、浑  相似文献   

3.
一、抓住重点词“高大挺秀”,形成对白杨树的鲜明印象。课文以介绍荒凉的大戈壁开头,然后运用一个设问引出白杨来。课文的标题是“白杨”,我让学生读出有关白杨的句子,从中提出“高大挺秀”这个词语,然后通过几个步骤让学生深入、具体地理解它。第一,解释词语。“高...  相似文献   

4.
贾亚东 《江西教育》2010,(11):23-23,26
词语教学是阅读教学中不可或缺的一块,它是学生顺利展开阅读过程的奠基石。有时教师抓住一两个关键的词语加以点拨,往往可以起到"牵一发而动全身"的效果。特级教师于永正的词语教学匠心独运,彰显了教学智慧,为我们作出了精彩的示范。  相似文献   

5.
词语教学是阅读教学中不可或缺的一块,它是学生顺利展开阅读过程的奠基石.有时教师抓住一两个关键的词语加以点拨,往往可以起到"牵一发而动全身"的效果.特级教师于永正的词语教学匠心独运,彰显了教学智慧,为我们作出了精彩的示范.  相似文献   

6.
《草船借箭》(第10册)一文,是以周瑜妒忌诸葛亮的才干为起因,紧紧围绕一个“借”字展开情节,以周瑜长叹自己的才干不如诸葛亮为结果的.教学本文,可紧扣“借”字,抓住有关重点词语指导学生阅读全文.  相似文献   

7.
教学主线是教者在反复钻研教材的基础上形成的比较成熟的教学思路。可以这样说:凡是成功的课堂教学必定有一条十分清晰的教学主线,凡是不成功的课堂教学也必定是主线不明或思路混乱。课堂中明晰的教学主线就好比一条“精品旅游线”,把学生带进“一处处风光秀丽的景点”,使一堂课显得有条有理、环环相扣,而且重点突出、精彩纷呈。既然教学主线如此重要,那么我们该如何设计组织呢&一、抠“文眼”——由课题设计主线课题是文章的“眼睛”、文章的“灵魂”,抓住了课题也就抓住了文章的核心。利用课题来组织教学主线可以突出重点,达到事半功倍的…  相似文献   

8.
<正>语文课本中的许多词语都是作者精挑细选的,不仅生动,而且表达了作者强烈的感情色彩,在语文阅读教学中,紧扣词语,带领孩子们进入词语的感性世界,是学习语文一种很好的方法。一、抓住词语理清脉络很多的课文的内容可以简化为几个重点的词语,抓住了这些词语,定会对课文的主要内容以及作者的匠心独具的构思理解更深。如《海底世界》一文,其中的"景色奇异""物产丰富"这是贯穿全文的两个中心词,教学时就可引导学生抓住这两个词语进行思考,景色奇异在哪  相似文献   

9.
教学主线是教者在反复钻研教材的基础上形成的比较成熟的教学思路。可以这样说:凡是成功的课堂教学必定有一条十分清晰的主线,凡是不成功的课堂教学必定是主线不明或思路混乱。课堂中明晰的教学主线就好比一条精品旅游路线,把学生带进一处处风光秀丽的景点,使一堂课显得有条有理、环环相扣,而且重点突出、精彩纷呈。既然教学主线如此重要,那么我们该如何设计组织呢?一、“抠文眼”——由课题设计主线课题是文章的“眼睛”、文章“的灵魂”,抓住了课题也就抓住了文章的核心。利用课题来组织教学主线可以突出重点,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例如《…  相似文献   

10.
《凡卡》一文围绕凡卡的悲惨遭遇双线展开:一条(主线——信的内容)是凡卡对现实生活的控诉,文章从“挨打、挨饿、挨冻”等处着手,通过细致的描述,突出凡卡“连狗都不如”这一中心;另一条(副线——回忆)是凡卡对爷爷和乡村生活的思念。通过插叙,使文章中心更加突出。两条线索,交替展开,以宾衬主,相互交辉。教学中,应抓住主线  相似文献   

11.
抓住一个或几个重要词语进而吃透全文,我们就叫它“蚁穴溃堤”教学法。以《荷塘月色》一文的教学为例:我并没有先介绍背景、作者,也没有让学生读文章,而是一上讲  相似文献   

12.
在《小学教学研究》1999年第7期的“问题争鸣”栏目中,刊登了陶明国老师撰写的《找准〈赵州桥〉的中心词语》(以下简称《找》)一文。文中,陶老师首先从作者的写作意图出发,否定了“雄伟”是《赵州桥》一文第二段的中心词语这一普遍看法:随后,抓住重点句加以分析,得出了“设计”一词才是第二段当之无愧的中心词语,也是全文的中心词语这一观点。否定“雄伟”是中心词,这一点,我也认同;但对“设计”一词是第二段乃至全文的中心词这一说法,笔者却不敢苟同。  相似文献   

13.
肖云 《考试周刊》2012,(39):42-42
俗话说“秧好谷一半”,对于文章来说同样如此,可谓是“题好文一半”,一个好的题目,可以概括全文的内容.可以体现全文的思路,可以蕴涵全文的主旨,可以表明全文的特色.给人清新脱俗、耳目一新的感觉,能一下子抓住读者的注意力、激发起仔细阅读的兴趣,使文章起到明眸善睐亮全篇的妙用。由此可见,无论教师还是学生平时都要重视和加强拟题训练。下面结合我几十年的作文教学谈谈作文的拟题方法。  相似文献   

14.
[设计理念]《嘭嘭嘭》是春风文艺出版社“小布老虎”丛书之一,全书以“嘭嘭嘭”为线索展开故事情节,构思新颖。因此,在设计这本书的导读课时,抓住“嘭嘭嘭”这条主线精选相关章节,通过“大声读”的方式,既可以让学生窥斑见豹,也能激发学生后继阅读的兴趣。  相似文献   

15.
俗话说,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课文的题目往往起到画龙点睛、统领全文的作用。抓住了课文的题目就等于抓住了文章的主旨。但在实际教学中,文题常常只作为板书的摆设或一读而过。深究文题可以有效地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帮助学生理解内容,为课文教学埋下伏笔,做好铺垫,还能生成许多意想不到的精彩。一、文题三读,读出见解朱熹谓读书有“二三到”,即眼到,口到,心到。读,口到;看,眼到;读出问题和感受才是心到。  相似文献   

16.
有的同学问我:“怎样才能读懂一篇现代文?”我的想法是: 一、从全篇着眼从全篇着眼,就要在阅读的过程中,注意抓住文章的“文眼”,联系全文来领会,就定然易于读懂了。这里所谓“文眼”,说得通俗一点,就是文章里体现文旨的词句,抓住它就可以帮助我们理解全文。比如朱自清的《荷塘月色》,开头一句话:“这几天心里颇不宁静”,这“心里颇不宁静”,不就是作品的“文眼”么?为什么“心里颇不宁静”?原因是作者不满于当时的社会现实,幻想超脱现实,又不可能,因而思想上矛盾重重。而整个作品所表达的,也正是这样的思想感情。所以抓住这一句,对理解全文起着关键的作用。“文眼”是我们阅读文章时必须紧  相似文献   

17.
《古井》讲的是“我们村”的乡亲们怎样从古井取得生命的泉水 ,他们的品格又怎样受到古井的陶冶。全文围绕“哺育”展开思路 ,所以教学也围绕“哺育”一词展开 ,牵一发而动全身 ,从而提高教学效果。一、抓住“哺育” ,感知全文在学生初读全文 ,达到正确、流利后 ,设计以下问题 :1 古井在这个乡村中起什么作用?课文哪句话能说明这个问题?从而引出 :“古井像一位温情的母亲 ,用她甜美的乳汁哺育着她的儿女。”2 这句话中哪个词语能说明“古井”的作用?(提出“哺育”一词)3 “哺育”是什么意思?课文写了哪些事例来反映古井哺育人们的…  相似文献   

18.
《嘭嘭嘭》是春风文艺出版社“小布老虎”丛书之一,全书以“嘭嘭嘭”为线索展开故事情节,构思新颖。因此,在设计这本书的导读课时,抓住“嘭嘭嘭”这条主线精选相关章节,通过“大声读”的方式,既可以让学生窥斑见豹,也能激发学生后继阅读的兴趣。  相似文献   

19.
我们通常把题目喻为“文章的眼睛”,在文中起到统领全文的作用,文章的内容要以文题为中心,抓住重点有详略地去记叙,杜绝面面俱到,以免造成主次不分,跟记流水帐似的。请你仔细阅读下面这篇文章,看看你从中发现了什么问题。  相似文献   

20.
1.抓关键词语和句子训练思维关键词语和句子是表达作者写作思路的重点,抓住课文的关键词、重点句,能起到在培养学生语文能力的同时,切实进行思维训练的作用。如《寒号鸟》一文中“得过且过”一词是贯穿于全文的关键词,紧紧抓住这一关键词语,可以进行这样的训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