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随着传媒市场的逐步成熟,品牌已成为媒体的核心竞争力。走过二十年历程,有过曾经辉煌的城市广电报,无疑是城市报业中的一个品牌。然而由于过多过久地依赖于广播电视节目,这个品牌又是一个不完整的品牌。  相似文献   

2.
广播电视报的“外包装”,不外乎从三个方面来考虑:画版、做题、图片。另外,现代电脑技术的运用也将使报纸在传统的设计方法上有所突破。画版:即进行版式设计,确定每篇文章、每个标题、每张图片,甚至一个小报花在版面中的位置。就象画  相似文献   

3.
一、做有高度的新闻报道 广播电视报长期被广电人呢称为“小报”,它从诞生之日起就是依托于广播电视,靠着刊登广播电视节目,通过指导视听来服务读者,开拓市场。报纸的内容上最初多是以剧情介绍和生活类小常识、娱乐花絮为主,从业人员的新闻采编意识和水平与日报、都市报、晚报等相比,有明显的差距。  相似文献   

4.
刘奋 《视听纵横》2002,(4):17-18
广播电视报如何办得“抓人”,有很强的“卖点”,使发行工作从“要他订”变为“他要订”?这是时下各家广播电视报都费尽思量的问题。目前,全国广播电视报已经达到250多家,其在各地的发行量之大,覆盖面之广,远非一般报刊所能比。但是,随着广播电视事业特别是电视卫星传播技术的迅猛发展,广播电视报原来所依托的某些广电方面的优势正在逐渐缩小,而它的报业特点却日益明显。因此,从报业的角度对广播电视报的“卖点”进行分析,进而认清广播电视报在新形势下所面临的挑战及发展机遇,不仅很有必要,而且具有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5.
上世纪80年代始的20年间,作为我国特有的媒体衍生物,广播电视报在媒体与受众的沟通交流中一度做出过突出的贡献,并曾在20世纪90年代中期成熟壮大,发行量稳步攀升,创造出了"春天的童话".  相似文献   

6.
编辑、发行、广告是报刊运营链上的三个重要环节,每一道环节之间都相互制约和促进。如果三方没有明晰的责、权、利,极可能消极地“望天收”,使得报刊的正常运转成为奢谈。  相似文献   

7.
轻言广电报会退出市场恐怕为时尚早.但在媒体竞争激烈的大背景下,广电报转型已迫在眉睫.南京广播电视报社近年来通过积极探索,不断创新,在树立品牌、开拓市场等方面,做出了有益的尝试.  相似文献   

8.
李宁 《传媒》2006,(11):61-62
作为我国广播电视事业繁荣发展的产物,广播电视报在上世纪八九十年代迅猛发展,鼎盛期全国有220多家广播电视报,发行量达4200多万份,以其报道内容的独特性和影响的广泛性成为人们生活中的一种重要媒介,由此带来可观的经济效益.但是九十年代中期以来,由于晚报、都市报和各种生活类报刊的兴起,广播电视报受到专业的限制和市场需求变化的影响,面临巨大的生存危机,发行量骤减,广告大幅度滑坡,规模小的纷纷倒闭或被吞并,生存下来的也大多举步维艰.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节目预告不再是广电报垄断的"稀缺性资源",曾定位为广播电视的延伸与扩展平台的广播电视报,从上世纪90年代的巅峰状态走入低谷,地方广电报在读者规模、财政收入方面出现了普遍性滑坡。调整内容、读者构成及提供服务的方式,自然成为广电报的集体抉择。 2005年10月,《杭州广播电视报》进行了改版的初步尝试;一年不到,它又进行了大幅度调整。央视索福瑞读者研究的调查结果显示,2006年,《杭州广播电视报》的平均阅读率位居杭州各类周报  相似文献   

10.
笔者在长期的办报实践和对国内其它兄弟广播电视报的研究、学习、交流、借鉴中,发现很多广播电视报对“本报讯”的含义理解不清、认识不准、使用不当,不同程度上存在着对“本报讯”错用、误用、漏用、滥用的现象。因此,广播电视报要慎用“本报讯”。 一“本报讯”使用不当的几种表现 当前广播电视报界对“本报讯”使用不当有以下几种: A.错将“他家”当“己家”。今年2月19日,我国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敬爱的小平同志不幸去世,国内基本上是所有的报刊都发表了这一重要消息。但是,有一家广播电视报却是这样处理的: 本报讯 我党我军我国各族人民公认的享有崇高威望的卓越领导人,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伟大的无  相似文献   

11.
12.
较其他各种类型的报纸来看,广播电视报信息不少,新闻不多。作为广播电视的补充和延伸,这份报纸必须与广播电视的内容紧密地结合在一起,这就使广播电视报的消息天生就存在某种局限性。广播电视报消息差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具体分析起来,大致有以下几种情况:一是广播电视报的自身属性所致。广播电视报是周报,在新闻时效上无法与日报和晚报竞争,每周一期使报纸的新闻(时效)属性大大弱化。二是采编人员的认识问题。有的记者认为写消息是小菜一碟,显示不出作者的水平,成不了气候,只有写明星的专访、大通讯、大特写,才能显示水平,才…  相似文献   

13.
面对当前竞争日益激烈的媒体市场,在上个世纪80年代和90年代初曾十分红火的广播电视报目前大都处于低潮,广电报的发展走向为业界关注。7月末,四川省召开了全省广播电视报总编辑业务研讨会,来自全省各市州的广电报老总们就此纷纷发表了见解。研讨会上,老总们戏称广电报今天已成“弱势群体”。从总体来看,全国广电报均在走下坡路,国内目前只有宁夏、西藏等少数地区广电报在当地仍是强势。另外,在一些经济文化水平不高、都市类报纸还未充分发展起来的非中心城市,广电报还能发挥较大作用,甚至还能成为当地的强势报纸。但总体现状…  相似文献   

14.
广播电视报是随着广播电视事业的兴起而兴起,随着广播电视事业的发展而发展起来的。1985年,全国仅有46家广播电视报,其中省级广播电视报有二十余家,而城市广播电视报不足二十家,当时的城市电视台也不足五十家。到了1995年,全国计有电视台982家,有线台1202家,教育电视台941家。(据《文汇报》)相应地城市广播电视报也发展到200—300家。 城市广播电视报兴起,打破了省电视报的一统天下,一个省多的拥有城市电视报20多家,少的也有10余家。如某省广播电视报,1985年发行量曾突破130万份,而到了1995年,发行量只剩下了20-30万份;从地域上也相应缩小.原来几乎遍及全省各城镇,如今仅限于省城一带。 城市广播电视报迅速兴起,是有宏观经济基础和主观人为因素的。在经济基础相对贫乏的80年代,文化娱乐活动也相应贫乏,人民群众的业余娱乐生活迫切需要这份报纸,因为那时候,每天晚饭后的时间,绝大多数人都是消磨在电视机前的。作为广播电视的补充和延伸,作为电视台与观众间的桥梁和向导,广播电视报是深受广大群众欢迎的。  相似文献   

15.
16.
一般而言,凡报纸都有副刊,广播电视报也不例外。副刊都姓“副”,但作用并不“副”。广播电视报是广播电视宣传的延伸和补充,很大一部分便体现在副刊里。  相似文献   

17.
1991年以来,江西广播电视报从内容到形式上有了重大变化,这个变化是由两个原因引起的,一是提高了印刷质量,采用激光照排和胶印,二是版面进行了一番改革。江西广播电视报版面的改革,是从解放思想起步的。长期以来,人们认为只要把两台节目介绍了,这张报就算办好了。江西广播电视报在改革出中突破了这一点。我觉得有以下几点是值得总结的。  相似文献   

18.
毛敏  吴麟煜 《视听纵横》2007,(6):114-115
由于这广播电视具有流逝性、共时性的线性传播方式弱点,通俗点说,广播电视是一种没有“记忆力”的媒介,即时性传播,传播过后就无迹可循,因此,如何进一步提升新闻信息的传播效果,最大限度的满足广大受众的心理需求,一直是广电新闻人孜孜追求的目标。  相似文献   

19.
略论城市广播电视报的“借势”策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们无法回避这样一个事实:曾经盛极一时的广播电视报,眼下大都风光不再,发行量呈急剧下降之势,而且仍有下探之虞。然而,就在不少兄弟广电报步入下降通道之时,《南通广播电视报》却保持了稳步发展的势头,发行量稳守20万大关,创收连创新高,突破1300万元。为何风景这边独好?笔者以为这很大程度上得益于多方借势,有道是“众人划浆开大船,多方借力事不难”。  相似文献   

20.
广播电视报副刊的“即”与“离”吴文 一般而言,凡报纸都有副刊,广播电视报也不例外。副刊都姓“副”,但作用并不“副”。这就是说,从内容到形式,副刊版都有别于其他版面;但因为它是整个报纸的有机组成部分,并且有其特定的大量读者,因此说它的作用并不亚于其他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