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科学与文化》2007,(5):49-49
美国斯坦福大学的科学家通过实验发现,挥金如土和一毛不拔这两种极端的消费观可能源于人体大脑结构的差异。科学家表示,人的大脑中存在着享受购物乐趣的区域以及体会付款  相似文献   

2.
科学发展到今天,人类的大脑在很大程度上仍然是一块未知领域,这就激发了许多科学家的探索兴趣。脑科学研究之活跃程度,在美国科学促进协会波士顿年会上可见端倪。近70名科学家在本次年会的10余场脑科学专题讨论会上勾画出了该领域的研究现状和发展走向。随着理论的完善和新实验工具的涌现,大脑最深层的一些奥秘开始浮出水面。科学家们在会上说,在新理论、新技术和新模型的基础上,研究人类认知过程与大脑的关系首次成为可能,科学家已开始逐渐理解大脑的数百万个神经元,如何通过相互作用控制着人类认知行为的产生,并帮助人类根据环境而制定下…  相似文献   

3.
《科教文汇》2005,(11):24-24
数不清的大脑实验观察过当动物在将得到奖励的动机驱动下要行动时.大脑中发生了什么。但是在现实生活中.不总是一定会得到奖励,日本科学家利用这个想法,观察了大脑的活动,确定了一个与失望有关的区域。Takafumi Minamimoto和同事用猕猴研究了大脑一个叫丘脑外侧核区域的神经活动.  相似文献   

4.
美国科学家发现,在猴子大脑中植入了特殊电极后,这些家伙竟然可以“通过自己的思维”,不用动“手”就能移动屏幕上的鼠标指针了。这一实验最终可能找到让截肢和瘫痪病人重新自由活动的重要方法。在实验中,这些猴子大脑中控制运动部分的每个神经元附近,都放有微小的电极。共有50  相似文献   

5.
《大众科技》2010,(5):10-10
据美国物理学家组织网近期报道,科学家模拟大脑的工作原理,首次在有机单分子层上制造了一个同样具备自我进化功能、能够解决复杂运算问题的电路,这是科学家首次制造出类似大脑的、能够自我进化的电路。  相似文献   

6.
小的时候,每当肚子饿得咕咕叫,大人就会开玩笑:"瞧,你肚子里有个人在叫。"真是歪打正着。现在科学家越来越倾向于认为,人类拥有"第二大脑",而它就藏在每个人的肚子里。当然了,"第二大脑"只是形象的比喻,它其实就是分布于肠、胃等消化器官里的那些神经,严格的称呼是"肠神经系统"。之所以又叫它第二大脑,基  相似文献   

7.
惩罚的快感     
我们常常冲动地想要给欺骗自己的人,或者是不守纪律的家伙一点教训,即便看起来这种惩罚行为对自己一点好处也没有。这种感觉从何而来?科学家通过研究发现,对违规者施加惩罚至少可以使大脑获得一种愉悦。科学家们找来一些志愿者来进行实验,在实验中,当志愿者A对志愿者B施加惩罚的时候,A的大脑里一个与愉悦感或者满足感相关的部位被激活了,这说明实施报复性惩罚的冲动与大脑的愉悦存在联系。当人们决定实施惩罚的时候,他们期望获得满足。然而必须指出的是,当惩罚真正实施时,惩罚者未必真的感到满足,因此所谓“惩罚的快感”只是一种大脑预期…  相似文献   

8.
回忆未来     
没有谁不曾想象过自己的未来,有人认为,展望未来是一件虚无缥缈的事情。然而科学家却通过实验告诉我们,展望未来与回忆过去时大脑的活动极为相似。换句话说,其实我们对未来的想象并非是无源之水,或许"回忆未来"这一表述比展望未来更加准确。最近,一个科研小组在使用核磁共振成像技术观察大脑活动时发现,当他们要求大学生回忆过去的事件,或者想象自己在将来体验这一事件时,大脑中相似  相似文献   

9.
正许多人认为我们所看到的就是世界,不过,科学家最新研究成果认为这是错的。科学家表示,人脑像电脑一样对视觉提供的信号进行解读,"情人眼里出西施"也有科学支撑。人的情感反应和视觉系统是相关的,这究竟是天生的,还是后天使然,科学家做了实验。科学家给刚出生的猴子许多毛绒蛇玩具,当这些猴子长大后,看到蛇的大脑反应与实  相似文献   

10.
医疗     
“聪明药”让你更聪明英国科学家宣称新发明了一种“聪明药”,无论是谁服用这种药物,就能使自己变得“更加聪明”。据称,此药中含有一种叫脱氢异雄酮的化学成分,这是人体中一种随着年纪变老就会越来越少的荷尔蒙。科学家称,他们目前将对这种新药物进行最后的安全性能测试,一旦测试证实这种药物对人体没有任何副作用,他们就将招募志愿者进行试验。服药前后,志愿者的头上将被戴上一种特制头盔,这种带有各种电极检测装置的头盔能清楚地检测到志愿者大脑中的信号变化。英国科学家还称,这种新药同时也能减缓人类衰老。  相似文献   

11.
<正>电影《终结者》以及《我,机器人》等,为人类未来可能迎来的机器人时代做出了很好的构想,不过,这一幻想中的未来科技或许提前到来。日前,以色列科学家成功地将电子芯片植入老鼠大脑,用于替代活体动物大脑的残损部分。未来,这种机械小脑结构有望引领电子植入技术,为大脑伤残患者带来福音。然而,英国反对活体解剖联盟负责人简-克瑞莫尔接受英国广播公司记者采访时说:这种类  相似文献   

12.
猫眼看世界     
在猫的眼里,世界是什么样的? 为了搞清楚真相,—群美国科学家突发寄想.进行了一项有意思的实验。首先,他们把电脑与猫的大脑连接起来,电脑可以收集来自猫大脑视觉区域的神经信号,这神经信号来自177个传递光和视觉信号的脑细胞。然后用一种解码技术把这些信号转变成可以看见的图像。当然这一切都是靠电脑来处理的。  相似文献   

13.
正《弗兰肯斯坦》是英国诗人雪莱的妻子玛丽·雪莱在1818年创作的小说,被认为是世界第一部真正意义上的科幻小说。在这部小说中,一个叫弗兰肯斯坦的科学家,用停尸房里不同的人体器官和组织,拼成了一个丑陋的怪物。现在,类似的情形也发生了,科学家们通过操纵细胞的沟通,让一种真涡虫从别的物种里长出了大脑。他们意味深长地为这种涡虫取名为"弗兰肯涡虫"——它的身体是自己的,可是脑  相似文献   

14.
《黑龙江科技信息》2014,(18):I0008-I0009
[导读]科学家在未来几百年或将研制更加智能化机器人,可能精确复制任何人的大脑。腾讯科学讯据英国每日邮报报道,科学家在未来几百年或将研制更加智能化机器人,可能精确复制任何人的大脑。届时人类将如何对待这些“复制品”?科学家可以对它们进行实验,如果不再需要能否直接销毁?毕竟它们仅是人工智能机器人而已;或者我们应当从法律和社会层面上像人类一样赋予它们一些权利?  相似文献   

15.
正1989年,科学家做了一个实验,研究人们是否会无意间抄袭别人。结果科学家们惊讶地发现,人们确实会无意间抄袭别人。原因是当看到、听到别人的观点之后,这些信息会留在大脑中,然后经过大脑的加工,这些信息的来源会渐渐模糊,最后当我们需要这些信息的时候,比如写论文时或者针对某件事发表评论时,我们往往随手拈来,并且以为这些观点是我们自己想出来的。此后,在一些类似的实验中,这一现象都被证明是存在的。看来,有时候观点与他人雷同真的不是我们有意为之,而是我们的大脑在作怪。当然,如果想要不被人指指点点说是抄袭者,那么我们平时在记忆时就需要多下些功夫,尽量将  相似文献   

16.
1992年8月,在剑桥群的一个科研所,几位英国科学家把人类的基因导入—只猪的受精卵中。6个月后,世界上第一头转基因猪在实验棚里诞生了。研究者给这头处女猪取了个名字,叫阿斯特丽德。 阿斯特丽德的诞生,令科学家们兴奋不已。因  相似文献   

17.
目前医学界有一个十分形象的比喻,叫做“三驾马车”,意思是现行的医学一是靠药物治疗,二是靠手术治疗,三是靠心理治疗,三者并行,三者并重。然而,科学家预言,人类对大脑在防治疾病方面重要作用的高度重视和全面利用,将是21世纪医学的突破。科学家认为,人的大脑将成为香自己治病的有力的医疗工具和医疗手段,将采用大脑来治疗就好像今天用药物和手术一样有效。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医学的进步,科学家们对思维或者叫思想、意念、情感、想象、信念、心理、情绪等在防治疾病、增进健康方面的作用越来越重视了。研究发现,人们的这些精…  相似文献   

18.
科技创新     
世界第1个修补大脑的芯片问世世界上第一个用于修补动物大脑的人工器件经过科学家近10年的研制已经问世。这个“人工脑组织”实际上是一块能发挥大脑“海马”部位功能的芯片。这一芯片是美国南加利福尼亚大学西奥多·伯格等人研制的。科学家打算先在实验鼠脑组织切片上试验其功能,然后用活体动物进行试验,确认安全有效后,在因中风、阿尔茨海默氏症或癫痫而脑部受损的病人身上试验。“海马”是动物脑部中结构最有规则的部位,它的功能可能是对生活经历进行编码,使之能够作为长期记忆信息存储于大脑其它部位。“海马”部位受损的病人,会失去形…  相似文献   

19.
在试图掌握一项艰难的新技能之后好好睡上一觉也许能加强你对所学内容的记忆。欧洲研究人员说 ,做梦也许是大脑在重放白天的经历和学到内容的功课 ,把这些内容固定在记忆中以便日后使用。运用先进的成像技术 ,这些科学家发现 ,我们学习新本领如在梦境中畅游时 ,工作的是大脑的同一部位。研究人员是在睡眠中短暂而活跃的阶段——快速眼动睡眠——观察到这一突出现象的。这一研究由比利时列日大学的皮埃尔·马凯主持 ,研究报告发表在 8月号的《自然神经学》杂志上。对动物的研究显示了类似的结果。纽约——康奈尔医疗中心功能神经成像研究实验…  相似文献   

20.
<正>据英国《自然》杂志7月25日发表的一项研究,韩国科学家团队报告已明确液体离开大脑的精确途径,这有助于人类更好地认识大脑清除废物的方式。多余的液体和大分子(如蛋白质),会通过淋巴管从组织清除,但研究人员长期以来都认为大脑中是没有经典的淋巴引流系统的。大约4年前,科学家重新在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