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石头、棍棒能打碎我的骨头,但言语却永远也伤不到我。”这是一首古老的童谣。成年人教孩子这首儿歌是为了让孩子免受恶意的取笑或嘲弄的伤害,但孩子们从心底里知道这不是真的。他们知道别的孩子怎么想、怎么说他们对他们来说很重要。石头、棍棒只能造成一时的伤害,但是言语对人的伤害却可能是一辈子的事。孩子们从儿童变成少年,上了中学,他们还要继续遭受欺侮、骚扰以及言语暴力的伤害。全国儿童健康和人类发展协会在2001年所做的一项调查表明美国六年级至十年级的孩子中有三分之一一直遭受频繁而严重的欺侮,其中10%的孩子受到殴打,13%的…  相似文献   

2.
攻击行为也称侵犯行为 ,是指个体有意伤害他人身体与精神、且不为社会规范所许可的行为。对于学前儿童来说 ,它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 :一是身体侵犯 ,即利用身体的一些部位或武器踢、打他人 ;二是言语攻击 ,如通过讥笑、讽刺、诽谤、谩骂等方式对他人进行欺侮。儿童的攻击行为容易造成人际冲突 ,不利于形成良好的人际关系 ,阻碍儿童个性和社会化的顺利形成。如何矫正儿童的攻击行为呢 ?干预儿童的侵犯事实。有人观察了幼儿园孩子的日常活动后发现 :如果对儿童的攻击行为不加干预的话 ,即使是比较内向温和的孩子 ,在偶尔几次攻击他人并从中获得…  相似文献   

3.
任何人的言行,无论是有意的还是无意的,只要导致幼儿在行为、智力、情绪或身体功能等方面受到暂时或永久性的伤害,都叫做幼儿心理伤害。心理伤害对幼儿的健康发展影响很大。美国心理学家艾吉兰教授指出:“在心理上受过伤害的儿童,在其成长中所遭受的思想和心理阻滞,甚至比在肉体上受过伤害的儿童更大。因为心理上的伤害是对儿童自尊心的破坏。”有些孩子性格内向,他们有苦只能往肚里咽,如果他们受到心理伤害,就会使他们整天郁郁寡欢,烦恼不安,时间长了就会得抑郁症等心理疾病;而外向的孩子,如果心理上经常受到伤害,他们就会以…  相似文献   

4.
“难以教化”“调皮捣蛋”的孩子在每个班上都会遇见,一会儿和这个打架,转眼又和那个乱跑乱疯,一天下来,告黑状的孩子便不计其数了,好说好教育不听,训斥批评毫不在乎,真可谓“屡教不改”,谈起这些,老师们便会叫苦不迭,如何教育这些孩子,也便成了让人头痛的大事。这几天在有关书中看到有关“惩罚与儿童道德行为社会化”时感受颇深,文中这样说到:惩罚可以暂时压抑某种反应,但不会促进儿童对抑制的长期内化,当惩罚者在场时,儿童通常会抑制其不良行为,但惩罚者一旦离开现场,他们又会立刻“故伎重演”。同时,与身体和言语伤害相联系的惩罚会为儿…  相似文献   

5.
有专家称:调查显示,有10%的少年儿童每天上网时间超过1小时,约1%的孩子上网成瘾,每天上网超过3小时。她说,许多中国儿童专家认为,这将对少年儿童带来包括视力下降、肌肉劳损等身体伤害,同时精神伤害也难避免,但是中国的家长显然对此还缺乏关注。  相似文献   

6.
近期,大量有关儿童和青少年被性侵的案件曝光,我们在反思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缺失的同时,在严惩罪犯的同时,更要关注受害者的心理.在性侵事件发生之后,如何预防其他人对受害孩子的第二次伤害,这是处理儿童被性侵后最重要的. 家长需要把握以下九个原则: 1 第一时间进行医疗评估和创伤处理 父母发现事情的当时,如果孩子的身体受到伤害,父母要带孩子在第一时间进行医疗评估和创伤处理,医疗评估可以作为控告罪犯的证据之一.收集能够证明罪犯有罪的相关证据并及时报案.同时父母要以孩子能够理解的方式和语言,向孩子解释身体受到的伤害,并同时告诉孩子身体很快就能够康复.  相似文献   

7.
每个孩子都不可避免地会犯一些错误。惩罚犯错误的孩子是一门艺术。粗暴的惩罚不但会伤害孩子的身心,还可能改变孩子的人生道路。社会心理学和犯罪心理学的研究表明,儿童早期遭受不公平的粗暴惩罚,往往会导致一个人成车后的反社会倾向。因此,我们呼唤“聪明的惩罚”。  相似文献   

8.
统计资料显示:6岁以下儿童的意外伤害,45%发生在家庭中,其次才发生在幼儿园及其他社会环境中。家庭一向被认为是最温暖、最安全的地方,但看似最安全的地方,却隐藏了许多危险因素,稍有不慎,就可能对幼小的孩子造成伤害,给本应快乐的童年抹上一层阴影。幼儿阶段的孩子,知识和先天体能都很有限,缺乏危险意识,所以是危险环境的最大受害者。如果父母对家庭环境安全的敏感度不高,甚至漠视的话,就很容易使孩子遭受意外。为了提醒广大家长重视孩子的居家安全,本期关注和父母探讨如何预防儿童居家意外伤害,并邀请您一起重新检视、评估家中的环境,共同关心孩子的居家安全。  相似文献   

9.
假期,应注意哪些安全问题? 假期期间,儿童居家的时间比较多,很多父母也无法时刻陪在孩子身边,所以儿童在这个阶段发生意外伤害的风险要比平常更高.据研究统计,52%的儿童意外伤害是发生在家庭中的.我国每天有将近150多个家庭因为意外伤害失去孩子,这是非常让人痛心的数据.如果采取行之有效的预防措施,一半的儿童生命都是可以挽回...  相似文献   

10.
暴躁往往是因一些小事而发作,甚至暴跳如雷。暴躁的人不仅容易伤害自己的身体,而且极易树敌,不利于儿童的健康成长。孩子暴躁性格的形成与遗传有一  相似文献   

11.
身体是事业成功的基础,也是人生幸福的第一个保证。古希腊有一句格言:拥有健康的身体,才能拥有健康的思想。事实上,健康的身体也是人的一切感受力的基础,一个健康不佳的人,其感受力往往被病痛所歪曲,因而也很难拥有健全的人格和健康的思想。因此,让你的孩子有一个强健的体魄,对他的一生可谓至关重要。每一位家长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够健康成长,但是对于怎样才能使孩子拥有一个强健的体魄,却存在不少误区。不少家长不惜高价,给孩子买各种滋补食品,以为这样  相似文献   

12.
家长们都希望有个健康的孩子。世界卫生组织关于“健康”的解释是:要有良好的身体、精神和社会适应状态。就是说,健康的儿童,应有强壮的身体,正常的心理活动和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目前不少家长对孩子的身体发育及智力发展日益关注,重视孩子的饮食营养,还给他们吃滋补品;在智力投资上也舍得化钱。但对儿童心理卫生却普遍比较漠视,很多家长对独生子女娇宠过度,百依百顺,造成孩子任性、依赖、偏执、  相似文献   

13.
乍看起来,“宝宝还小呢”既不会挫伤孩子的自尊心,也不会使孩子狂妄自大,似乎人人都会这么说,但是这句话会带来一些隐性的问题,甚至成为孩子不良习惯的来源。“宝宝还小呢”是成人对孩子所提要求的委婉拒绝,也可能是对孩子遭受挫折时的安慰,这句话的频繁使用所造成的潜在后果却是多方面的。“宝宝还小呢”等于否定了孩子的要求,有可能使孩子失去好奇心和探索的欲望,还可能会因为家长对孩子的过低估计而使孩子丧失发展的机会,或者让孩子养成将失败的原因归为内部不可控因素的习惯。而好奇心、求知欲以及尝试和探索的精神对于年幼的儿童来说是…  相似文献   

14.
孩子的身体成长需要合理地搭配一日三餐,既要色香味俱全,又要营养全面,孩子的精神成长更需要全面的"营养"。阅读是孩子精神成长的"一日三餐",儿童阅读也是教师和家长越来越关注的一个话题,大家一致认识到阅读很重要。但在孩子课余时间有限的情况下,选择什么样的书来读,才是营养全面,有利于孩子成长的?许多教师和家长  相似文献   

15.
孩子的身体成长需要合理地搭配一日三餐,既要色香味俱全,又要营养全面,孩子的精神成长更需要全面的"营养"。阅读是孩子精神成长的"一日三餐",儿童阅读也是教师和家长越来越关注的一个话题,大家一致认识到阅读很重要。但在孩子课余时间有限的情况下,选择什么样的书来读,才是营养全面,有利于孩子成长的?许多教师和家长  相似文献   

16.
<正>不可否认,在当下幼儿教育工作中,有些幼儿教师还存在不同程度的心理问题。这些教师往往把自己不良的情绪、不健康的心态带到工作中,在有意或无意中不可避免地给幼儿造成心理伤害,有些是严重的、永久的,在孩子的心中挥之不去,对幼儿的成长与发展有极大的消极影响,这不得不引起我们的关注。正如著名美国心理学家艾吉兰所指出:"在心理上受过伤害的儿童,在其成长中遭受的思想和心理阻滞,甚至比肉体受过伤害的儿童更大。因为心理的伤害是对儿童自尊心的  相似文献   

17.
现在的中小学生大都喜欢上网,网络给他们打开了外面广阔的世界。但毋庸讳言,网络也是把双刃剑,一方面青少年可以很好地利用网络,掌握高科技,开阔视野,但同时一些孩子也会受到网络伤害,比如被网络犯罪分子利用、欺骗或者袭击而引发的身体伤害,由于长时间使用电脑造成视力下降、焦虑、颈椎病、干眼病等生理伤害。  相似文献   

18.
"牛奶门"伤害的不仅是几万名孩子的身体和他们的家庭,同时也让奶制品行业遭受了前所未有的打击。"牛奶门"事件中倒下的不只是几个"三鹿"这样的企业,滞消的不只是几袋奶粉,更多的将会影响人们对个行业的发展信心。而对于原本有志于进入这个行业的人来说,此次危机,他们该选择进还是退?  相似文献   

19.
童年的经历可能会随着时间的流逝渐渐淡化,但它却会隐藏到人的潜意识里,并慢慢渗透到性格之中,内化为人生的重要组成部分。可以这样说,童年时的经历对人的一生有着重大的影响。一个人的性格、人生观、价值观都是在儿童时期生根发芽,童年时期的经历如同人生的底色一般,无论走得多远,经历多少风雨,永远不会褪色。儿童时期也是维护心理健康的最佳时期,稍不注意,就有可能影响一个人的美好未来。孩子的幸福是父母的责任。给孩子一个幸福的童年,让童年远离伤害,也是为孩子的一生幸福埋下伏笔。  相似文献   

20.
许多家长对孩子的注意力不集中、学习成绩差、做作业拖拉、胆小、退缩、不合群等性格障碍而头疼。过去,有的人将这些问题诊断为多动症,给孩子吃药、打针等,但收效甚微,还可能造成某些后遗症;有的家长认为孩子不听话,又打又骂,伤害了孩子的身心。经过科学家的大量临床心理研究发现,相当数量的儿童出现的上述问题是由于大脑对身体感觉统合的障碍,在医学和心理学上称为感觉统合失调或学习能力障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