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一、山西大学后勤改革的简要回顾(一)1997年初起步,至1999年底第一个阶段改革的主要内容是:——变拨款制为收费制。改变了学校直接对后勤投资为学校向各用户单位投资,将水电、维修、卫生管理等七项费用按一定的测算方法科学核拨各用户单位,由各单位自行管理、合理开支、超支不补、节余留用。后勤各服务单位按照有关规定为各  相似文献   

2.
深化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建立新型高校后勤服务体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第一次全国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工作会议上,李岚清副总理指出:“大力加快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的进程,争取用3年左右的时间,在全国大部分地区基本实现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建立起符合中国国情、适应高等教育特点与发展需要的新型高校后勤服务体系。”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是高等教育迅速发展的需要,这是关系到未来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兴旺发达的大事。然而高等教育如何克服以往的后勤“瓶颈”取得飞速发展呢?如何在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已经初战告捷的情况下,获得深层次的突破呢?在这些问题上,  相似文献   

3.
北京化工大学于1999年12月顺利完成后勤转制,初步实现后勤实体与学校分离,2001年又实现了由拨款制改为收费制,实现了准企业运行机制。在两年多的后勤社会化改革实践中,我们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了积极的探索。  相似文献   

4.
深化后勤社会化改革构建新型后勤保障体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昆明医学院的后勤社会化改革的基本做法(一)企事分开,明确职责2000年撤消了总务处,成立了后勤管理处和后勤服务发展中心,原后勤人员成建制划归后勤实体管理,是我省高校后勤实体第一家挂牌的院校。后勤管理处代表学院行使管理职权,协调后勤服务发展中心工作;  相似文献   

5.
1999年,国家为解决制约高等教育发展的“瓶颈”问题,开始推行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在此背景下对金陵科技学院后勤社会化改革的做法、面临的困难和问题以及今后的发展方向等方面进行了积极的探索。  相似文献   

6.
近几年来,高校后勤改革,经过不断地摸索和实践,证明了社会化方向的正确性。然而实现后勤服务社会化的根本出路就在于改革:一是改革管理体制,转换运行机制。从传统的事业性、福利性向“小机关,大实体,多实体”经营型、企业型转变;二是“双重效应”提高的方式。即从行政指令式管理向以经济手段为主与思想、行政、法律手段相结合的管理方式转变。具体来说:就是推进高校后勤实现“事企分开化,产权多元化,分配效率化,管理科学化”进程,以适应市场经济的要求。  相似文献   

7.
8.
高校后勤改革的方向是“小机关、多实体,大服务,实行半企业化、企业化管理,最后目标达到高校后勤服务社会化”。这一改革的基本思路,在高校后勤改革的理论和实践中已经达成共识。但如何从小机关、多实体、大服务、企业化管理的基础上,最后达到后勤与学校在编制上逐步脱钩,实现社会化;如何实现由“福利型”服务向有偿、经营型服务转变;在转变过程中如何保证稳定、合理地减轻师生员工的负担,则是问题的关键。湛江师院是一所省属本科院校。目前在校学生有4000多人,教职工  相似文献   

9.
高校后勤改革同学校其他改革一样,都是完善学校内部管理体制,提高办学效益,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高等教育事业发展的重大举措。学校后勤不改革没有前途,不社会化没有出路。  相似文献   

10.
学校食堂工作是学校总务处的一项中心工作,它不仅关系到师生的切身利益,而且关系到学校的稳定和发展。 我校规模不大,目前就餐人数不足一千人,自去年五月起,逐步开设大、小食堂和小炒部共六家,分别采用承包制和租赁制。这样一来,学校每年可节省对食堂的直接投入和间接投入约五万元。由于大食堂承包时制订了较全面的《承包细则》,并且与承包方签订了“承包合同”,加上承包人的主观努力以及学校、总务处、学生伙管会的监控。尽管市场上粮、油、菜价格连续上涨,伙食价格的上涨不光是滞后一个来月,而且上涨幅度总比市场的上涨幅度低,取得了较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1.
当前 ,后勤改革作为高校内部改革的重要内容正如火如荼地在各地高校推行。据笔者有限的关注 ,各地各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进展不平衡 ,地方高校动作似乎更加迟缓 ,其中的原因值得思考。本文试以南阳理工学院后勤社会化改革的探索为例 ,就地方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问题进行探讨。一、地方高校后勤的现状地方高校大多成立于改革开放前后 ,多由地市一级政府为适应本地经济建设的需要而建 ,或由教育学院、电大、师范、中专升级改建 (近两年 ,适应高等职业技术教育发展的需要 ,组建了一批地方职业技术学院 )。虽然办学历史较短 ,但因袭旧的计划经济体…  相似文献   

12.
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的成功与否,将直接关系到高校内部管理体制总体改革的成败。后勤集团作为我校后勤社会化改革的产物,其服务质量和经济收益是衡量改革成败得失的“晴雨表”。通过深化后勤社会化改革,我们在后勤经营服务领域引入风险机制和市场机制,在全国高校中率先实行ISO—9002质量体系认证,不断提高集团的自身素质,增强其市场竞争力;采取“共建共管”的管理模式,实现服务与育人的紧密结合;在保证为学校师生员工提供优质服务的基础上,鼓励并引导集团积极拓展社会市场,立足河北,面向京津,大胆谋划建立华北地区最大的高校后勤物资周转…  相似文献   

13.
高校后勤服务社会化改革是一项涉及自身全局的重大改革,政策性强,涉及面广,既关系到为学校的加速发展提供后勤保障,也涉及到全校师生职工特别是后勤干部职工的切身利益;同时,高校后勤服务社会化既是实现高校经济、科技、教育与社会协调发展的重要手段,又是高校全面走向社会、让社会了解高校并参与高校管理、提高办学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一条重要途径。一、高校后勤服务社会化的意义由于历史的原因,高校长期固守着一种全封闭的办学模式,并严重地制约着自身的发展,而后勤又是制约高校发展的瓶颈。因为,后勤机构庞大,人员冗多,包袱沉重,从幼儿…  相似文献   

14.
实行“首席教师”制度,是已经具有高水平的名校突破“教改瓶颈”,深化学校管理改革的必然选择,“首席教师”是一种责权利相统一的岗位;“首席教师”是学校教育教学改革的“领头雁”;实行“首席教师”制度要坚持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力求产生最佳的示范效应,实行“首席教师”制度应注意树立明确的目标等若干问题。  相似文献   

15.
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是我国高等教育领域的一项重大改革 ,是计划经济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转变在高等学校后勤领域的具体体现 ,也是在当前条件下克服高校面临的瓶颈制约 ,加快高等教育发展的一条根本出路。由于这场改革是前所未有的 ,我们只有不断地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 ,才能达到预期的目标。一、消解与构建———对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目标的再认识国务院办公厅转发的教育部等部门《关于进一步加快高等学校后勤社会化改革的意见》中指出 ,高等学校后勤社会化改革的总体目标是从2 0 0 0年起 ,用 3年左右的时间 ,在全国绝大部分地区基本…  相似文献   

16.
地方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中几个问题的分析与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 ,经过多年的探索与实践 ,已取得了较大的突破和进展。改革的目的是改变计划经济体制下形成的“学校办社会”的运行机制 ,实现高等学校后勤管理模式与运行机制的根本性转变。当前 ,我国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已进入了一个关键时期 ,一些重点高校已在这方面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 ,但是对于地方高校 ,尤其是中小城市中的地方高校 ,由于地域特点、社会环境、经济状况等因素的影响 ,改革的步伐比较迟缓 ,仍然存在观望、徘徊不前等现象。其原因除了客观条件的限制以外 ,在认识上也存在着某些误区。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是一个系统工程…  相似文献   

17.
一谈高校后勤社会化 ,人们自然希望能给提供一个万能的模式 ,尽管这样的要求有点理想化 ,但就我国高校后勤社会化的整体情况而言 ,体制改革和机制转换确实还是有一些模式可供参考的 ,这里将其归结为五种代表性的模式 :即 80年代初期形成的各种经济形式的“承包经营责任制”模式或者叫做“80模式” ;以陕师大为代表的小机关、多实体、大服务的“西安模式”(甲乙方模式 ) ;由上海市委、市政府领导、高教委牵头在沪的 40所高校集资联合组建集约化后勤服务股份有限公司 ,以“股份合作 ,市场联锁 ,优势互补、资源共享、风险共担 ,利益共得”为机…  相似文献   

18.
关于高校后勤社会化的几点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一、“大而全”的高校后勤管理体制在计划经济体制下 ,高等院校与其他全民所有制单位一样 ,力求办得“大而全”。这种“大而全”的体制 ,既包揽了很多本应由社会服务机构承担的后勤服务工作 ,又捆住了学校利用自身的优势为社会服务的手脚 ,其弊端主要表现在 :第一 ,影响了学校的中心工作。在计划经济体制下的高校后勤管理体制 ,队伍庞大 ,占用了大量的人力和物力。加之后勤服务工作具体繁杂 ,迫使学校领导花费大量的精力来考虑和处理后勤工作的事务。为了找钱、找物 ,很多学校领导日夜操劳、疲于奔命 ,很难集中精力来抓学科建设和教学管理工…  相似文献   

19.
李岚清副总理在第一次全国高等学校后勤社会化改革工作会议上的讲话指出 :“高校后勤工作必须彻底改革 ,不改革没有出路 ,不社会化没有前途 ;哪个高校改革得快 ,哪个高校就能够掌握自身发展的主动权。一句话 ,早改早主动 ,早改早得益。”我校后勤社会化改革 4年来的实践充分证明了李岚清同志的论断。我校是按照“三个坚持”的原则构建后勤社会化改革模式的。第一 ,坚持社会化方向 ,牢牢把握社会化实质 ;第二 ,坚持为学校教学、科研和师生员工服务的宗旨 ;第三 ,坚持立足现实 ,做到因地因校制宜 ,努力探索符合自身条件的后勤社会化的实现方式…  相似文献   

20.
一、加强领导,政策扶持,为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创造良好环境 国务院召开第二次全国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工作会议之后,我们认真落实会议精神,按照岚清副总理的要求,加大政府统筹的力度,坚持以学校为主体,以市场为导向,以资本为纽带,深化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2001年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的目标是实现后勤实体自主经营,自负盈亏,与学校母体基本分离;建成60万平方米的学生生活设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