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名词解释     
苗昀 《中学文科》2003,(7):31-31
什么是“公司+家户”是以公司(经济实体)、企业、科研单位、各类农民技术或专业协会为龙头,以系列化社会服务带动农村千家万户进行商品生产的方式,它是农村中一种新的企业化生产的组织形式和经营方式。它把生产、加工、销售有机结合起来,把千家万户的农户和千变万化的市场联系起来。这些经济实体拥有农村地域性合作经济组织和农民个体不具备的资金、技术、人才、设备等方面的优势,可以满足农民家庭经营的需要,它不仅有利于促进生产力的发展,而且有利于提高农业生产的技术层次,有利于提高农民的技术、文化素质,有利于农村政治、经济的稳定和…  相似文献   

2.
农业产业化是邓小平理论在农村改革中又一次成功实践。它于90年代初在山东兴起,并相继在全国发展起来。农业产业化承认和保障农民的自主权,调动农民的积极性,具有独特的优势,被广大农民和企事业单位接受,成为引导小农户进入大市场的有效组织形式,成为实现农业增长方式和经营方式根本转变的有效途径。实践证明,农业产业化取得了产品增产、产业增效、农民增收的效果,是农村经济飞跃的新起点,它标志着我国农业发展进入了一个融家庭承包经营、改革经营方式和管理体制、发展市场经济与现代农业于一体的整体创新的新阶段。  相似文献   

3.
我国农产品的"卖难"问题仍然时有发生,解决问题的方法之一就是完善合作组织,提高农民的组织化程度。国外的实践证明,农业合作组织是解决农民千家万户的小生产与现代化农业的大生产矛盾的有效方法。我国自今年7月1日起施行的《农民专业合作社法》,有利于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健康发展,有利于维护农民的合法经济权益,有利于农村基本经营制度的完善,有利于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  相似文献   

4.
基于供销社的农村商品流通体系建设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供销社是农村历史最悠久、服务网络最健全、同农民联系最密切的合作经济组织.文章分析了供销社在农村商品流通中的优势,指出供销社是农村商品流通网络体系的关键主体,构建了以供销社为主导的农村商品流通网络体系框架,提出了基于供销社的建设农村商品流通体系建设的几点对策.  相似文献   

5.
开发和挖掘农村市场,是提升广大农民生活质量,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保证农业增产和农民增收的重要条件.我国农村商品流通设施落后、方式陈旧、成本较高、农民入市较难等问题,严重影响了农业生产和农民增收,抑制了农村消费,阻碍了市场化进程和经济发展[1].要通过科学制定市场建设规划,切实转变政府管理职能,大力发展优势农产品专业市场,培育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等措施,加快农村市场体系建设.  相似文献   

6.
我国农村人才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和发展对策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优秀的农民就是农村人才,骨干农民、中坚核心农民是农村人才的主体,他们支撑着中国农业的未来.本文分析我国农民素质提高缓慢的主要原因,并给出加强我国农村人才队伍建设的对策:要求建立有利于人才成长的制度和机制,营造人人成才的环境;从人才教育源头、过程寻找突破口,实现人才队伍建设目标;建立并完善培植农村人才的学校教育新体制;推进农村教育课程改革和教材建设;培植中坚农民和骨干农民;建立和完善农民合作组织.  相似文献   

7.
举世瞩目的中国农村改革,拉开了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序幕,初步改变了我国农村的贫穷面貌。农村改革的家庭承包责任制形式、克服了我国农业生产领域中长期存在的盲目追求“一大二公”的弊病,使农民在生产上获得了经营自主权,在分配上克服了平均主义,从而极大地激发了农民的生产经营热情,取得了辉煌成果。在全面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今天,对我国农村集体所有制改革轨迹的回顾,必将有利于农村改革的深化,有利于我国农业的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8.
解决农民信息不对称问题。是中国进入发展型社会的新任务,是新时期破解“三农”问题的新切入点,有利于农业生产方式变革和结构调整。有利于改善农村民生。有利于城乡协调发展。要解决农民信息不对称问题需加强农民信息意识。提高农民信息需求程度;加强农民的信息实践,促进潜在信息需求向现实信息需求的转化;根据农民需要,组织涉农信息生产;加强农村基层信息服务,促进涉农信息有效传播。  相似文献   

9.
农民创业来自江苏的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农业面临实现发展战略转型的历史使命,即实现从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转型。这一战略转型的主要内容包括:一是技术基础的转型。既要继承和发挥传统耕作技术的优势,又要用现代科技改造、装备农业产业,提升农业生产的科技含量,优化产品的品质与结构,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和土地产出率。二是产业结构的转型。立足市场经济条件下市场范围扩大和竞争加剧这一客观现实,进一步调整农业产业结构,逐步建立起以市场为导向,能满足新时期城乡居民对农产品多样化、优质化、专用化、生态化的消费需求的新型产业结构。j是实现产业组织的转型。适应农业产业链拉长的发展趋势,在农业的生产、加工、储存、销售、服务等各个环节,转变经营方式,推进产业经济的发展,进一步促进专业性产业组织的组建与发展,转变政府职能,发挥分工协作优势,以提高产业的组织化程度和市场竞争能力,形成规模效益。四是农业发展观念的转型。运用现代产业理念,改造提升农业产业,保障农业可持续发展。农民是农业生产与经营的主体,新阶段农业发展战略转型的实施与实现,归根结底要靠提升农民从业素质,培养专业农民,因此,发展农民职业教育,提高农民的科技文化素质,无疑成为这一战略实施中的重中之重。  相似文献   

10.
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农村发展,国家发展;农业落后,国家落后。而要改善农民的经济地位,必须实行合作经济。十七届三中全会强调要大力培育合作经济组织。从目前的发展情况来看,我国农村合作经济组织既有新政策支撑的优势,同时也有急需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11.
《中共中央关于推进农村改革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指出:通过不断地推进农村改革,使农村确立以家庭承包经营为基础、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解决了农业生产体制问题,极大地推动了我国农业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随着农村商品化程度的提高和市场化程度的加强,“大市场和小生产的矛盾”的加深,农户分散的家庭经营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会逐渐失去比较优势。因此,探求一种新型农民合作经济组织的制度安排,己成为实现我国消除城乡二元结构、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全面实现小康社会的关键所在。本文通过对我国农民合作经济组织制度变迁的分析,借鉴国际成功的经验,从而探讨一条适合我国农民合作经济组织发展的路径。  相似文献   

12.
我国“三农”问题由来已久,近些年来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本文研究了我国以往农业生产组织条件演变对农业经济的重要影响,同时论证了农村合作经济组织是继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后推进农业经济变革的一种新的生产组织条件,它为提高农民的组织化程度,推进农业产业化,解决“三农”问题,开辟了一条现实途径.  相似文献   

13.
一、农民受教育程度对农村劳务输出的影响 1.提高农民受教育程度有利于加快农村劳动力输出的速度。在农业发展过程中,会出现大量的剩余劳动力。通常情况下,这些农村劳动力转移的方向主要是生产效率较高的非农产业。而生产效率较高的产业科技含量相对较高,并且采用先进的生产手段,需要专门性的技术工人,  相似文献   

14.
农村集体经济组织作为农村集体经济的重要载体,不仅关系到农村经济的繁荣与发展,也事关共同富裕的社会主义根本原则的实现这一大问题。所以,发展我国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有着关乎全局的重要意义。1.发展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有利于实现农民的经济利益。2.发展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有利于培育农民的民主意识。3.发展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有利于推进农村的文化建设。4.发展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有利于维护农村的社会稳定。5.发展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有利于保护农村的生态文明。  相似文献   

15.
为落实科教兴国战略,推动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促进农村社会文明与进步,在党中央和国务院的领导下,我部采取有效措施,大力组织开展农民职业技术教育培训工作,成效显著。一、充分认识农民职业技术教育培训在农村经济发展中的重要战略意义当前我国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出现了两个历史性转变:一是农业进入新阶段,农产品供求格局发生了历史性转变;二是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外部环境发生了历史性转变。这两个历史性转变要求我们千方百计提高农业的科技含量,提高农业的国际竞争力。农民是农业生产的主体,加强农民职…  相似文献   

16.
新农村建设中,我国农业保险能够分散、转移风险,提高农民偿付能力,有利于促进农业产业化和农村经济社会的稳定,而农业保险发展滞后,必须结合我国的实际,构建与新农村建设相适应的农业保险制度:第一要制定法律,支持、规范农业保险;第二要中央和地方财税要加大对农业保险支持;第三农业保险要在经营模式、农险产品品种、组织形式和业务能力等方面不断创新,提高服务水平,最后要设立风险预警机制,建立农业保险风险防范体制。  相似文献   

17.
从专业化和社会分工角度分析构建小额贷款公司的必要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农村建设战略促进了农村金融体制改革。组建小额贷款公司是有效配置金融资源,引导资金流向农村。改善农村金融服务。促进农业、农民和农村经济发展,支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有效途径。小额贷款公司的建立有利于农村产业分工与专业化.对于我国农村金融体系来说,小额贷款公司的出现又是农村金融体系分工与专业化的体现。  相似文献   

18.
探索农民教育培训的新路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进入新世纪,怎样将我国庞大的农业人口转化为人才资源优势,将丰富的农村资源转化为经济优势,关系到我国农业在国际竞争中的生存和发展。适应市场经济发展,探索农民教育培训的新路子,采取有效措施,确保农民培训工作健康开展,培育21世纪的新型农民,是摆在农业教育部门和农村职教工作者面前的重要课题。一、适应市场经济发展,探索农民教育培训新路子市场经济的发展对农民来说,需要架起四座"桥":一是农民与科技之间的桥,实现农民对科研院所、大专院校的对接,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满足农民需要;二是农民与生产资料市场的桥,满足农…  相似文献   

19.
美国农业合作推广是对赠地学院制度的重要补充,被称为“农村继续教育的先导”。作为世界上最大的成人教育组织,它加速了美国实现农业现代化的进程。在其独特的历史与文化背景影响下,农业合作推广运动呈现出鲜明的特色:中心-边缘模式的组织网络;演示为核心的多样推广方式;满足农民实际需要的服务宗旨。其对我国农村成人教育的发展以及特色农业现代化建设有着重大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0.
M型经济发展战略背景下广西少数民族地区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重要意义表现为:为农业生产、农民增收和农村发展带来巨大的经济效益,提高农业和农村现代化水平,促进农村经济和职业教育的快速发展,有利于当地的社会稳定与繁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