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新生研讨课是20世纪60年代在美国研究型大学逐渐发展起来的一门课程,旨在帮助新生适应大学生活,提升科学研究能力.新生研讨课作为培养创新型人才的重要途径之一,一直受到美国研究型大学的高度重视.该课程在课程目标、课程内容、课程教学、课程评价和课程保障等方面,积累了大量有益的经验,值得我国研究型大学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2.
“新生研讨课”是本科教育中新兴起的一种引导性的大学启蒙教育课程。山东大学在借鉴美国和国内“新生研讨课”开设经验的基础上,通过3轮教学实践,探索出适合临床医学专业“新生研讨课”的教学模式,这一模式有助于临床医学专业大学生完成由中学阶段向大学阶段的角色转换。  相似文献   

3.
新生研讨课是专门为大一新生开设的小班研讨课,目的在于帮助新生顺利完成大学的适应性转换和学术性转换。财经类院校学科较为单一,在新生研讨课的开设中面临着来自教师、学生和管理等方面的一系列挑战。应对挑战,财经类院校应努力寻求对新生研讨课意义和价值的认同,在经管法等优势学科中遴选名师,带动新生研讨课课程内容、教学方法和模式的一体化设计,并发挥其辐射作用,将研讨类课程贯穿大学4年始终。  相似文献   

4.
新生研讨课对于新生适应大学学习生活、开拓学术视野、转变思维方式、塑造创新精神等有着积极意义。针对研究型大学新生研讨课中存在的不足和问题,借鉴美国南卡罗来纳大学U101课程体系的做法.提出研究型大学新生研讨课要将适应性转换和学术性转换结合起来,通过建立学习型社区,形成有效的教与学“正循环”,促进本科教学质量的提升,推动高素质创新人才的培养。  相似文献   

5.
美国新生研讨课的发展历史久远,其主要目的是帮助大学新生适应全新的大学生活和学习,完成由中学阶段向大学阶段的顺利过渡。本文旨在通过对新生研讨课发展历程的梳理,了解新生研讨课的内涵,并对中关现有新生研讨课的类型进行划分,探究其背后的理论与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6.
新生研讨课的分析与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新生研讨课是面向大学新生开设的小班研讨课程,教师造诣高、课程面向广、课堂容量小、课程内容精、教学方式活是其主要特点,教学与研究相结合的思想是其理念之源.新生研讨课的价值包括:激发学习兴趣,明确学习选择;促进教学变革,和谐师生关系;营造学术氛围,培养探索精神,我国的新生研讨课改革存在的主要问题是受益面不大、参与度不高、延续性较差,可以从开课模式多样化、管理机制弹性化,支持系统扩大化等方面进行探索.  相似文献   

7.
随着升学目标的实现,许多大学生表现出对新环境的不适应。为解决这一问题,我们借鉴国内外大学开设新生研讨课的经验,结合大连大学不同学科师资及生源状况,组织建设了新生导航课程,包括新生研讨课、学科导论课和学业指导课,旨在帮助学生明确大学的学习目标、养成自主学习的习惯,使学生能够认识专业、适应社会、把握未来。经过5年建设,我校形成了符合校情、教情、学情的新生导航课程群,得到了教师的高度认可和学生的广泛赞誉。  相似文献   

8.
哈佛大学新生研讨课教学模式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世界一流的研究型大学对创新人才的培养通常是通过贯穿本科四年的一系列结构严谨的课程体系得以实现的。新生研讨课是面向大学新生开设的一种以探索和研究为基础的小班课程,其教学模式在授课方法、教学手段、组织形式、考核机制等诸多方面皆与惯常教学有很大突破和不同。半个多世纪以来,新生研讨课始终是美国本科教育中的一类特色课程,为新生架设了与名师面对面交流的桥梁,构建了融洽的师生关系,在培养创新人才和推进研究性教学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通过对哈佛大学新生研讨课教学理念、组织特征、课程设计、师资建设、考评机制、技术支持等教学特色和课程模式的剖析,以期对我国研究型大学本科教育教学改革提供有益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9.
采用问卷调查、课堂观察、访谈和老师经验交流研讨会等对新生研讨课融入地方高校大学英语基础课程教学进行量化分析和质化分析。结果表明,参与大学英语新生研讨课课题实践的学生受试在“适应性调整”、“教学模式认同度”、“自主学习能力”和“学习方法策略”四个主因子上的感知差异均高于未参加课题实践的学生受试,并存在显著差异;不同性别、学科学生在大学英语新生研讨课模式的感知度有所不同,其中理工、文科之间的差异显著。  相似文献   

10.
新生研讨课:美国本科教育的特色课程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新生研讨课(freshman seminar)是一种以小班教学为特色的专为大学新生开设的研讨课程,它承继了seminar的课程组织形式和教学特征。目前,美国大约有80%的大学和学院开设了大一学术研讨课程。新生研讨课已成为美国大学核心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新生向大学学术角色的过渡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博耶委员会对新生研讨课给予了很大的关注,认为大学一年级是学生在社会和学术两个方面最重要的转折期,需要新的积极的学习体验,“第一年最关键的一点应该是由有经验的教师所教授的小型讨论课。讨论课应该围绕那些能够激励并开阔学生知识视野的主题进行,要…  相似文献   

11.
采用问卷调查、课堂观察、访谈和老师经验交流研讨会等对新生研讨课融入地方高校大学英语基础课程教学进行量化分析和质化分析。结果表明,参与大学英语新生研讨课课题实践的学生受试在“适应性调整”、“教学模式认同度”、“自主学习能力”和“学习方法策略”四个主因子上的感知差异均高于未参加课题实践的学生受试,并存在显著差异;不同性别、学科学生在大学英语新生研讨课模式的感知度有所不同,其中理工、文科之间的差异显著。  相似文献   

12.
《现代汽车工程》新生研讨课的教学改革与实践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新生研讨课是大学一年级新生实现人生角色转变的重要课程,有助于大学一年级新生实现人生定位的转变、学习目的的转变、学习内容的转变和学习方式的转变.结合<现代汽车工程>新生研讨课,阐述了课程的教学定位、知识体系、教学方法和考核方式.  相似文献   

13.
新生研讨课是面向大学新生开设的小班研讨课程.由于其具有教学内容新颖、教学形式多样、教学方法灵活等特点,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实现对新生的专业导学功能、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和思维方式、培养自主学习能力、探索精神和创新精神.本文在归纳新生研讨课的相关特点的基础上,探讨其对于军校的启示,以促进军校教育改革的推进和人才培养质量的提升.  相似文献   

14.
本文基于美国理海大学新生研讨课和本科生专业课培训交流活动的见闻和体验,结合其他美国高校和欧洲典型研究型高校对工科新生研讨课的课程设置和教学成功经验,对国外工科新生研讨课教学、本科专业课教学、人才培养模式、课程管理等方面的先进经验进行总结和探讨,并对国内工科高等教育提出相关思考与建议。  相似文献   

15.
新生研讨课是一门专门面向本科新生开设以提高其大学生活和学习适应能力与学术能力的课程,自2003年由清华大学首次开设以来,国内各高校陆续开设此类课程。华中科技大学于2013年首次开设《科学思维与研究方法》新生研讨课,为探究该课程开设效果,采用开放式问卷对华中科技大学《科学思维与研究方法》新生研讨课进行调查。结果表明,在课程安排、英文研讨课的实施、课程考评等方面该课程存在不足之处,但其互动式教学形式及课程内容的安排方面有可借鉴之处。另外,参与该课程的一些学生也取得了学术能力及人际交往方面的收获。基于此研究,可总结一系列课程开设经验,以期对开设好新生研讨课提供建议。  相似文献   

16.
龙梅芬  覃玉荣 《广西教育》2013,(47):131-133
以广西大学大学英语新生研讨课实践为例,探索适应性、学术性和实践性三种上课模式在课程中的运用,以提高学生的语言能力、学习主动性、合作学习、学术素质等。  相似文献   

17.
业内     
正新生研讨课"新生研讨课是一种注重趣味性与探讨性、培养新生思维与学习方法的课程,教授知识并不是它的主旨。对于新生来说,培养探究精神、学会自主学习,才是最重要的。"——中国计量学院教务处教师发展中心主任李海芬"‘新生研讨课’的设置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高中与高校间教育模式断档  相似文献   

18.
人才培养是大学声誉的源泉.哈佛大学通过不断改进课程体系,推动了本科教育卓越.新生研讨课是哈佛在通识课程之外创建的一种课程形式,是有学分的学术性课程,它促进了新生与资深教授的密切接触和沟通,有利于养成大学生的批判思维和理性思维.国内研究型大学应当加强本科课程建设,通过新生研讨课等新的课程形式推动课程内容和教学方式的创新,通过教师教学培训、研究生助教等课程制度提高本科人才培养质量.  相似文献   

19.
20世纪90年代以来,美国高校纷纷开设新生研讨课,以优化高等教育对学生的影响.南卡罗来纳大学101项目经过40年的发展,具备了很强的系统性、目的性、针对性,成为美国高校新生研讨课公认的标杆.该项目由目标、学习成果、四门课程、教学团队、课外活动、奖励等要素组成.该项目表现出四个特点:101项目指向新生学习与生活两方面内容、目标导向性强、注重教师教学发展培训、运行体系缜密.  相似文献   

20.
近年来新生研讨课成为高校本科教学改革的亮点。本研究以南京大学2009-2010学年新生研讨课建设项目为对象,以准实验设计的方式对上课的新生进行了问卷调查与访谈。结果表明,新生研讨课受到学生的普遍欢迎。新生的进步主要表现在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和同伴交往方面,但在学习方法、学科认知、自我认同方面进步较小。新生研究讨课同时减缓了新生入学后因为适应压力而导致的自我效能感下降,缩短了其适应的过程。鉴于研究型大学新生起点高,本研究建议,今后的新生研讨课教学应进一步加强学术性转换的指导,并通过对其他年级课程的教学改革,使新生研讨课的效果得到保持和延续。
Abstract:
This article focuses on the 2009-2010 freshman orientation courses at Nanjing University.Based on the quasi-experimental survey and interview data,the results show the orientation courses are very popular among freshman.College freshman show significant progresses in the class participation and the social activities,less in study methodology,major-recognition,and self-recognition.The orientation course make the freshman adjustment process shorter and relieve their adjustment stress.The study suggests that universities should open other related courses which could maintain the orientation courses effect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