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梁言 《今传媒》2003,(2):55
记不得某日某家的报纸了,登了一条图文并茂的“星”闻。说是“小燕子”赵薇近日再传绯闻,在圣诞节的凌晨,与一个叫吴大维的艺人躲在公园一个阴暗角落“激吻”。消息是转载某个杂志的,是被人跟踪偷看、拍下来的。说得倒也诚实、直白,一曰“激吻”是在“一个阴暗角落”,二曰“缠绵”过程是“被人偷拍”而来。说明这位娱记是费了心思下了功夫的。 偷拍是否触犯刑律,笔者知识浅薄,不好妄言,听说这是从外国学来的。一些国家有人专干这个营生,整  相似文献   

2.
梁言 《报刊之友》2003,(2):55-55
  相似文献   

3.
有一位记者长期在下头跑,时间长了,人们给他一个评价,说他这个记者没有架子。没有什么架子呢?没有官架子。在我们国家里,不少人是把记者也划在“官”这个框框里的,在一个县,有人就直接了当地对我说过:“你们记者就是官。”在西北一个省,我也遇到一位记者,他对我说:“有时就得有点架子,不拿点架子,人家会小看你。”他说的架子,也是指官架  相似文献   

4.
5.
近年来,文艺界、学术界抄袭风波不断,经常诉诸舆论、对簿公堂,成了人们关注的一个热点话题.不仅如此,在对这一现象进行报道的新闻界,也屡有"抄袭事件"发生.一些记者把"剪刀加浆糊"作为自己的为文之道,甚至一些媒体也把这种"拿来主义"视为一种"潜规则".笔者暂且叫这种记者为"抄级记者",归纳起来,"抄级记者"大致有以下五种类型:  相似文献   

6.
今年8月31日,人民日报在头版头条位置,全文转载了经济日报发表的中国质量管理协会顾问沈鸿关于质量管理的一封信。沈鸿在信中说,“8月23日经济日报说:‘经过三天整顿,……一台台质量有提高的“雪花”冰箱,源源不断走  相似文献   

7.
110有多么神勇?110有多么神速?受众想知道,媒体也想知道。然而,要想亲眼见到110从接警到出警的过程,并不是太容易的事情。于是便有记者动脑筋策划起来,以身试警,于是便有这种由记者制造出来的“新闻”出现在媒体上边。 某报载文,称记者于深夜忽而城东,忽而城西,多次接通110,谎称有人打劫或有人斗殴,搞得值班警察东奔西跑,记者详细记录下来警察们每次出警的时间,然后发出一声感叹:110,真乃神兵天将也!不几日,又有电视台播出了类似的片子,画面更直观,更形象,更具体。只见警察紧张地赶到报警地点,记者手持话筒迎上前去,告知实情,原来是想检验一  相似文献   

8.
今年8月31日,人民日报在头版头条位置,全文转载了经济日报发表的中国质量管理协会顾问沈鸿关于质量管理的一封信。沈鸿在信中说,“8月23日经济日报说:‘经过三天整顿,……一台台质量有提高的“雪花”冰箱,源源不断走下生产流水线。’作为新闻报道,是可以的。如果据此以为改进质量就那么容易,那么全世界和我们国家这许多从事质量管理控制的工作者都将无事可做,那就大错特错了。不在这方面下苦功夫,我们的质量永远也上不去,永远也不会有新产品,永远落在世界后面。而你们各位将会永远去做‘救火队’的工作。”  相似文献   

9.
10.
大多数媒体将记者分为条口记者和非条口记者,条口记者负责条块上机关、企事业单位的新闻报道;和条口记者相对应的机关、企事业单位也建立了新闻发言人制度,负责和条口记者联系沟通。按道理,条口记者肩负新闻记者的职责,应该以专业的责任和水平及时报道自己联系条口的新闻,对好人好事予以褒扬,  相似文献   

11.
记者手中的笔可以褒扬正气,挞伐邪恶,令先进人物美名远扬,叫社会渣滓无地自容,大众对记者因其神圣职责很是尊敬。但记者们切不可由此就兀自摆起“官”架子来。  相似文献   

12.
只有14岁,只接受过一个月的学校教育--兰州少年王大可,今年初参加北京大学硕士研究生考试,一路过关斩将,终于成为北大数学科学学院的一名研究生.异于常人的经历,自然会吸引众人的目光,当地都市报纸争先恐后地刊发了一系列报道.  相似文献   

13.
刘振敏 《中国广播》2009,(10):30-33
新中国走过60个春秋,我这个时政记者在广播电视事业服务了其中一多半的时间,在职时获得的各种奖状一箩筐。退休后,还得过广电总局老十部局评出的两个征文一等奖和“优秀共产党员”称号。  相似文献   

14.
对那些不住校的学生,我们称为走读生。面对那些白天下乡工作,晚上回城休息的乡镇干部,老百姓则称之为“走读官”。 现在把家安在县城的乡镇干部越来越多,他们忙于两头兼顾,在城乡之间奔波,确实很辛苦。但老百姓对此并不谅解,因为到乡里镇里办事,经常看不到他们的身影。一位老村干部说,过去他经常利用一早一晚的农闲时间上乡里反映问题讨个主意,如今就是在规定的上班时间里去找人也往往难以如愿。某乡政  相似文献   

15.
“记者”也者,按《辞海》的解释,是为新闻事业机关中从事采访工作的专业人员。顾名思义,记者的工作,一要采,二要访,然后将自己采访到的材料,组织整理成新闻报道。然而,也有这么一种“记者”,对于他所报道的对象压根儿不曾见面,更无一言半语交谈,却写出了洋洋洒洒的“报道”。我手头有一封江汉油田的读者来信,说是某报报道他们油田一个宣传科长的事迹,署名记者并未到他们油田采访,更未访问过这位科长和他的同事。原来,那篇报道是从油田现成的材料和报道中摘抄编成的。呜呼,“记者”竟成了“抄者”!  相似文献   

16.
第9期《新闻爱好者》揭露,7月7日《河南日报》二版的张文郁的“专访”文章:《黄河的问题大意不得》,竟是抄袭《世界经济导报》记者阮江宁两年前发表的文章,实属罕见。何谓“文抄公”?简单地说:古时指从事抄抄写写工作的人;现在指不费力气,不下功夫,抄袭他人现成文章作为已有的人.尽管各类报刊多方努力,严格把关,但不时还有“文抄公”的“作品”出现。其中原因很多,但从“文抄公”身上可以找出以下几个  相似文献   

17.
“记者”也者,按《辞海》的解释,是为新闻事业机关中从事采访工作的专业人员。顾名思义,记者的工作,一要采,二要访,然后将自己采访到的材料,组织整理成新闻报道。然而,也有这么一种“记者”,对于他所报道的对象压根儿不曾见面,更无一言半语交谈,却写出了洋洋洒洒的“报道”。我手头有一封江汉油田的读者来信,说是某报报道他们油田一个宣  相似文献   

18.
通过十数年从事新闻工作深切体验到:记者在生活和采访中要做一个“有心人”,时时处处保持新闻“警觉”,才能使自己在新闻写作中的采访灵感纷至沓来,不断写出为读者喜闻乐见的好稿子来.  相似文献   

19.
当今报刊早已进入“图文并重,两翼齐飞”的时代,图片已成为吸引读者眼球的重要手段,大量群众参与摄影,扩大了版面编辑选择好照片的范围,增强了新闻传播效果。在这样的情形下,作为新闻传播队伍中的专业新闻摄影记者,应该准确地定位自身,争当新闻摄影的排头兵,引领新闻摄影,应该努力将自己打造成既可以拍摄出优秀的新闻摄影作品又可以撰写出文笔犀利的新闻文字报道的“两栖记者”。  相似文献   

20.
张成 《记者摇篮》2010,(7):24-25
记者应当是“杂家”还是做“专家”,这种争论~直没有停息。而笔者认为,记者既要当“杂家”,更应努力做“专家”。怎样做一个专家型记者呢?笔者多年来一直从事农业电视节目采制工作,下面就结合自己的工作实践谈几点粗浅的看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