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王尚文先生在《体验:文学教育的必由之路》(《语文学习》2007年第l期)一文中指出,文学应该成为“人之为人的内在需要”,成为“人之为人的外在规范”,成为“自觉的必然的向往和追求”。这种需要和追求是人的行为动作的原动力,这其中“体验”就是必由之路。然而,当前文学教育的弊病在于重“情感”轻“体验”,缺失了多元解读的基础,颠倒了“情感”与“体验”的流程。那么,文学教育中的体验应该具有怎样的特征呢?  相似文献   

2.
<正>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谐城市"、"和谐校园"已成为人们追求的目标。数学老师追求的当然是"和谐课堂",它能够使学生的素质在和谐发展的基础上追求完美,能够让学生徜徉于探索数学的快乐体验之中,能够让数学课堂更加灵动,凸显其特有的魅力。  相似文献   

3.
当红网络小说<鬼吹灯>摆脱了传统鬼怪小说与现今玄幻文学的套路模式,把中国传统的鬼文化、风水文化创造性地转换为现代社会中的神秘传说,为玄幻文学开辟了一条新路.<鬼吹灯>的"惊竦悬疑",实际上隐秘地反映出现代人的心理追求,这也是其风靡天下的一个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4.
<正>我愿意用"欣赏"一词,来看待贝多芬彻底失聪后的"孤独",是因为周国平先生在他的《孤独的价值》一文中,说过这样的话:孤独之为人生的重要体验,不仅是因为唯有在孤独中,人才能与自己的灵魂相遇,而且是因为唯有在孤独中,人的灵魂才能与上帝、与神秘、与宇宙的无限之谜相遇。正如托尔斯泰所说,在交往中,人面对的是部分和人  相似文献   

5.
胡鹏林 《华章》2007,(8):104
1896年至1911年,在李端棻、梁启超、张百熙和张之洞等人的倡议下,晚清政府先后颁行了<钦定京师大学堂章程>和<奏定大学堂章程>,亦即"壬寅学制"和"癸卯学制",文学学科在两个学制之中开始建制,自此之后成为大学基本学科之一.  相似文献   

6.
<正>【技法阐释】日常生活的一切言谈、动作、行为等,一旦机械,成为习惯性,陷入了无意识,便无法引人注意。当学生作文接二连三出现屈原、苏轼、司马迁、李白、牛顿等素材时,就会"缺乏生活气息",立意低下。文学的功能,在于使人摆脱麻木、迟钝状态,唤起人对生活的新鲜、强烈感受,这就需要"陌生化"。"陌生化",是俄国什克洛夫斯基提  相似文献   

7.
雷纳·韦勒克在<文学理论>反对文学的"外部研究",提倡文学的"内部研究".而毛泽东的<讲话>属于对文学的"外部研究",本文试图通过毛泽东和韦勒克对文学的性质的不同态度,管窥一下学者眼中的文学和政治家眼中的文学.  相似文献   

8.
毛泽东的<沁园春·雪>中有名句"看红装素裹,分外妖娆",用红装素裹的美丽女子比喻雪后晴日的北国风光,新巧绮丽,是语文课堂上重点赏析的经典语句之一. 这是用人来比喻山水.其实在中学语文教材中用人喻山水或山水喻人的句子有很多,如<饮湖上初晴后雨><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卜算子·送鲍浩然之浙东><满井游记>等词作均有这类比喻,且多成为名句.人喻山水或山水喻人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体现了古人的美学追求.  相似文献   

9.
郑莹 《广东教育》2008,(1):101-102
<追求卓越:教师专业发展的生命观照>里说到:一个追求专业发展理想境界--卓越的教师,应该确立教学的生命意识,成为让课堂焕发生命活力的教学专家.教师应该明确教学不仅仅是一种"告诉",更重要的是提供"知识生命体"的情境,让学生在情境之中主动地实践、体验、理解、体悟生命.  相似文献   

10.
<三国演义>在现代日本流传最广、影响最大的(改)写(翻)译本是吉川英治的<三国志>.本文聚焦其中的关羽形象,探讨日本文学对<三国演义>的接受,指出其主要特点之一是:以"情"取代"志",以对既逝美好事物的感叹取代对未来理想的追求.而结合对日本古典文学的深入考察可知,其根源是日本文学的表现悲美传统.  相似文献   

11.
在当代文坛,李锐是一个具有自觉艺术追求的作家,<厚土>系列轰动文坛后六年,作者推出了<无风之树>.这是一个"熏新叙述的故事",最初的"原形"是<厚土>系列中的一个短篇小说<送葬>,作者将其从四千字拓展到十一万字,真正考验的是作者的叙事策略,同时作者的叙事策略使其真实地体验和享受了创作的自由和丰富.形式结构上独特的创新,有助于文本意蕴的表达,同时也呈现出了作者强烈的生命和文化体验.  相似文献   

12.
魏晋时期,洛神一度成为各类艺术争相描摹的女性形象,在众多以之为审美对象的各类艺术作品中,<洛神赋>和<洛神赋图>则是其中的两大杰作.<洛神赋图>从审美理念、审美视角、审美体验与审美表现手法四个方面对<洛神赋>进行了成功的审美递交,使<洛神赋>再现于画面中.  相似文献   

13.
<正>教育生活不仅是伦理的,还是审美的。值得追求的教育生活需要教师主体走向生活的细节深处,去日常体验、累积经验,理解生活世界中的人和事实本身。马克思说:"人则使自己的生命活动本身变成自己意志和意识的对象。他的生命活动是有意识的。"人的生命活动特殊性体现在不是一般意义的"生存",而是要追求这种生命存在及其生活的意义。教师情怀的生成源自生活,又超越生活,以教育生活为慎思和审美对象,呈现的是教师职业生活道德化情感意志力和审美化追求心灵力量,进而生成热爱教育、守望教育、享受教育职业精神和人格境界。  相似文献   

14.
<正>生态课堂就是把课堂教学看作面向人的生活世界,在课堂教学中促进人的生命完善发展以及生命质量整体提高的生态模式。品德与生活(以下简称"品生")学科的生态课堂更加注重学生的体验与践行,在一个和谐、充满关爱的课堂氛围中,共同参与、相互激发、体验践行、质疑探究,在不知不觉中实现师生共同发展、持续发展与和谐发展的课堂追求。为了实现品生生态课堂,让学生成为自己知识的"生产者",使课  相似文献   

15.
<正>"人文情怀"包括两个层面:人文和情怀。"人文"指人文精神,是一种理解人、尊重人、关爱人的精神;"情怀"是指一个人以某种情感为核心对待事物的稳定而持久的心理状态。人文情怀就是人类在追求真善美过程中,所能够达到的那种"洋溢着人文情感的胸怀",是人文精神与人的情感体验、情感世界的最佳契合点。人文情怀是个人对真善美的体验,阅读教学中的人文情怀是教师如何引导学生去体验文本中的真善美。李镇西对"人文情怀"有他自己独特的认知。他  相似文献   

16.
目前的<文学理论>教材存在理论体系不科学,理论阐释无视学生的知识背景和脱离实践等问题.要提高<文学理论>的教学质量,使学生成为具有综合素质的人才,我们应加强对<文学理论>教材的建设,使其建构科学的理论体系,实现理论阐释和学生的审美体验相结合,并从"文学研究"扩展到"文化研究".  相似文献   

17.
<正>策划人语教育改革、课程改革让我们的课堂发生了根本性的变革,课堂教学由以往的"追求学习的结果"变为"强调学习的过程",教学目的也由追求"讲完了"转向追问"学会了吗""会学了吗",越来越多的课堂关注学生学习过程的积极体验和科学方法的掌握与内化,关注学生的终身发展。有效提高课堂教  相似文献   

18.
粤教版选修教材<常用文体写作>在文学类文体单元导语中对文学类文体的写作提出了两点要求:一是"文学需要真情实感",要求学生在自述散文中写出"自己独特的经历和感受";二是"文学更需要虚构",要求学生发挥想象力,"虚构一个巧妙的故事写成微型小说".  相似文献   

19.
论点     
<正>关于职业教育的工具性僭越与人本性追求职业教育的工具性追求并非毫无意义,但片面地或过分地强调职业教育的社会价值是有局限性的。因为个体的需要是社会需要的组成部分,个人的发展是社会发展的前提条件。将个体视为为社会服务的"工具人"的现象时常存在于职业教育领域中,其具体表现,一是教育目的的偏"社会性",在表述  相似文献   

20.
一 一个留日的中国人写的<我认识的鬼子兵>成了畅销书之后,书摊上雨后春笋般地冒出了许多写"鬼子兵"的书,像什么<鬼子兵的兽行>、<军妓血泪>之类.翻开来一看,竟然从头到尾都是地摊文学式的粗俗描写,那些追求感官刺激的标题和细节描写分明透露着写它的人和读它的人某种不见天日的欲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