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近年来,未成年人校园暴力犯罪呈低龄化趋势。从刑法基础理论出发,总结当前未成年人校园暴力犯罪的特征,阐述规制未成年人校园暴力犯罪的理论基础,剖析未成年人校园暴力犯罪刑法规制的缺陷与不足,提出增加规制校园暴力犯罪的专门立法和司法解释;优化对未成年人校园暴力犯罪案件的司法适用等建议,预防和矫正未成年人校园暴力犯罪,充分发挥刑法“惩治犯罪”与“保障人权”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当前,随着我国经济改革的深度发展,贫富差距、城乡差距、贫困与不平等、弱势群体等社会问题逐渐凸显,反映在青少年违法犯罪中,呈现出复杂化、多样化、智能化特点。本文从一些典型案例出发,分析新时期青少年犯罪的现状、原因、特点,努力探讨青少年犯罪预防与矫治社会服务体系的建立。  相似文献   

3.
论学校在预防青少年不良行为中的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青少年不良行为关系到每一个青少年的切身利益,应该引起人们的高度重视。家庭、学校和社会要了解青少年不良行为的特点,要关心学习困难学生,注意学生同辈群体的影响等,努力从源头上减少青少年不良行为的产生。  相似文献   

4.
The Adapted Self-Report Delinquency Scale (ASDS) was administered to 328 adolescents (174 males and 154 females) from eight high schools in Perth, Western Australia. The ages of the sample ranged from 13 to 17 years. Males reported a greater percentage level of involvement than females in 36 of 40 individual delinquent behaviours comprising the ASDS. A between-subjects multivariate analysis of variance using a Bonferroni adjusted alpha revealed a significant multivariate main effect of gender, F(6, 318) = 3.98, p?η 2?=?0.08. No significant main effect of age was evident. Univariate F-tests revealed that males scored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females on only one of seven delinquent factors (physical aggression). These data are discussed in light of established evidence showing male predominance in delinquency, recent reports suggesting a male–female gender gap, and theories that have attempted to explain this disparity in offending among males and females.  相似文献   

5.
在归纳分析未成年人违法犯罪的类型和特征的基础上,阐述了家庭教育在未成年人教育中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6.
青少年犯罪是一个世界性的社会问题。目前,我国的青少年犯罪问题日趋严重,应引起高度关注,从分析青少年犯罪的原因入手,有针对性地实行相应的预防对策,可以有效地预防和减少青少年犯罪的发生。  相似文献   

7.
青少年违法犯罪问题已经成为社会关注程度最高的问题之一.青少年违法犯罪的现状和特点决定了青少年犯罪的原因多种多样,错综复杂.结合有关知识对当前青少年违法犯罪的原因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措施,预防和减少青少年违法犯罪.  相似文献   

8.
某市青少年犯罪有加剧之势,为厘清青少年犯罪现状及其原因,报告从关于统计调查的情况、关于抽样调查的情况、关于问卷调查的情况、关于访谈的情况四个方面全面反映了某市青少年犯罪的情况,在此基础上给出了某市青少年犯罪的五点总结意见和五项具体对策。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青少年犯罪现象随着社会的发展、变迁而日益严重。青少年违法犯罪率的逐年增加,无异是显示了学生犯罪的增加。青少年犯罪行为是一种表象,在表象背后的真象是包括多因素交互作用的复杂历程。本文将从心理发展的观点来探析,青少年违法犯罪其人格特质之所以有的异于常态,首先在家庭教育,然后在学校教育环境中逐渐发展形成的。  相似文献   

10.
调查显示,近年来,未成年人犯罪有上升趋势并呈现出一些新特点。未成年人犯罪是家庭教育、学校因素、社会因素和个体因素等多方面影响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对未成年人犯罪的矫治和防范,需要综合运用多种手段。  相似文献   

11.
青少年犯罪被认为是继毒品、环境污染之后的第三大社会问题,且日益呈现出低龄化、团伙化、暴力化等特征。目前,我国青少年犯罪问题令人担忧,在犯罪数量、犯罪形式、犯罪手段等方面表现出低龄化、暴力性增强、团伙犯罪增加、犯罪动机突发性强等新的特征。经过研究,我们得出了导致青少年犯罪的主要原因,并提出预防青少年犯罪的具体措施。  相似文献   

12.
青少年是社会的未来,祖国的希望,青少年是否健康成长关系到祖国的兴衰成败。从引起青少年违法犯罪的家庭环境、学校环境、社会环境分析了其成因,并针对其原因提出了一些对策措施建议,以期引起社会的关注,为青少年成长构建健康、良好的社会环境。  相似文献   

13.
在青少年违法犯罪的诸多原因中,文化无疑是直接或间接诱发青少年违法犯罪的重要根源。由此研究青少年犯罪问题时,应对现实社会中可能诱发青少年犯罪的不良文化引起高度的重视。从文化的视角对青少年犯罪进行了成因研究,论述了不良文化产生的根源及对于青少年犯罪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控制和预防青少年犯罪已成为我国政府以及社会各界的重要任务,同时也是消除社会不稳定因素、维护社会稳定,为经济、政治、文化等各方面发展创造良好环境的重要课题之一。探讨青少年犯罪原因,分析学校教育或个别教师与少年犯罪之间有无影响关系,采取哪些必要可行的教育措施,防范青少年走上犯罪道路,是解决问题的关键所在,亦是学校教育的职责所在。  相似文献   

15.
在我国,未成年人犯罪通常是指对已满14周岁不满18周岁的未成年人实施的刑法和有关刑事法律所规定的犯罪行为。未成年人犯罪问题已经成为社会关注程度最高的问题之一。虽然未成年人犯罪的原因多种多样,但家庭的不良影响、学校教育的缺失、文化市场的失控和不良社会环境是其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16.
家庭暴力和青少年犯罪作为共存于家庭和社会的两大问题,二者之间存在着密切的联系。家庭暴力是导致青少年犯罪的一个重要原因。就家庭暴力对青少年犯罪的影响进行深入的分析,并提出了一些防控措施来预防和减少青少年犯罪。  相似文献   

17.
青少年犯罪的主要原因在于,对青少年教育的失误以及社会上不良因素的影响。加强对青少年的教育管理可通过以下途径:加强青少年理想与信念教育、革命传统教育,建立有效的教育管理机制,加大社会保障力度。  相似文献   

18.
随着社会信息化功能的进一步扩大,大众传媒越来越影响着人们学习、工作和生活。健康向上的传媒内容,能促使人们认知世界、改造世界、美化世界,反之亦反。大众传媒由于其形式的多样性,内容的广泛性,影响形式的多极化,对社会公众尤其是对世界观正在形成中的青少年影响甚大。本文试图从研究大众传媒对青少年犯罪的影响入手,探研大众传媒发展过程中的价值取向和行为规范。  相似文献   

19.
对未成年人案件不公开审判是国际社会普遍遵循的原则与制度,联合国若干司法文件对此有明确的规定或体现。不公开审判制度对防止未成年被告人在审理过程中受到"心理伤害"以及在以后的生活中"受到差别待遇而难以再社会化"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但是不公开审判的危险性也是明显存在的。因此,我国在确立未成年人犯罪案件不公开审判制度的同时,也要通过建立媒体有限报道制度、少年法庭审判案件的一律不公开制度、被告方申请公开审判制度、违反不公开审判制度的惩罚制度,并健全未成年人案件材料的使用制度,以利于对不公开审判情况下的审判权运行进行必要的监督和制约。  相似文献   

20.
未成年人违法犯罪,既是个人的悲哀也是家庭的不幸,更是和谐社会之痛。这一问题产生的原因是多方面的,而家庭教育功能弱化,无疑是导致未成年人违法犯罪的根本原因。家庭教育功能弱化主要包括:家庭教育方式不当、家庭结构残缺、家长自身素质不佳等。要预防和减少未成年人违法犯罪,必须注重从源头抓起,强化家庭的教育功能,更新教育理念,讲究教育方法,提高家长素质,营造和谐的家庭环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