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唐宋思想转型之际,二程承载着复兴儒家道统的历史责任。二程重新挖掘"天理"概念,从宇宙方面构建其独特的天理观。从"天"到"天理",不仅仅是语义和概念的变化,而且也是精神意蕴的转换。在历史的长河中,思想范畴的内涵不断被扬弃,儒家的"天"出现了以神为天和以客观规律为天两种主要的形态,"理"概念则由事物的一般属性逐渐向本体属性转变。针对董仲舒对天的神化,二程提出"天变非应人事",肯定柳宗元、刘禹锡对天的自然化,反对天谴事应说中主宰者式的天观。二程还汲取了华严宗中理的本体形式,以及理事无碍的精神原理,批判了理的虚幻性。由此,二程提出"天即理也"的观点,强调"天"与"理"的结合,实现了从主宰之天到理法之天的转换。作为生生不穷的自然法则和与物相即的内在根据,天理成为统摄自然条理的"活泼泼"的宇宙本体。二程将"天"与"理"碰撞结合,使天与人、自然与道德贯通起来,呈现了天理观的宇宙意蕴。  相似文献   

2.
本文是对亚里士多德的ouisa概念的辨析、探源与阐发。亚里士多德用ousia这个词取代了on(存在)在古希腊存在论中的核心地位,这个转变体现了古希腊的形而上学在方向上的转变。古希腊哲学在事物之外寻求事物的根据和本原的作法在这一转变中转而为在事物自身中寻求这种根据与本原。亚里士多德把这一根据与本原称为ousia/本在,它被思辨地区分为三个环节:质料、形式、能力,并呈现为三者之间的矛盾运动。  相似文献   

3.
苏霍姆林斯基认为儿童是天生的探索者和发现者,他的“思维课”把大自然作为活教材和大课堂,通过童话、对话、游戏和创作等手段激发儿童的探索欲望,培养儿童的探索精神,让儿童在探索和发现中形成自己生动的丰富的思想,锻炼自己的思维能力、表达能力以及作为一个思想者所应当具备的一切必要的经验、素养和才能。他的“思维课”的目标在一定意义上就是把儿童培养成一个小小的“思想者”或“哲学家”。  相似文献   

4.
“诚”是二程思想的核心,不仅是他们哲学的最高范畴,还是伦理道德的核心和修身养性的方法。发掘、继承、改造、提升二程“诚”思想,不仅有助于理解二程的思想,而且对于充实和丰富社会主义思想道德体系、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促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健康发展,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5.
马克思主义需要有新的大发展,这是现时代的大趋势。要使马克思主义哲学真正成为自己时代精神的精华,自然有大量艰苦的工作要做。概括出一系列富有时代气息的新范畴。乃是其中一项重要的基础工作。近几年来,许多同志特別是哲学理论工作者,在这方面已经做了许多工作,如把“系统”、“层次”、“结构”、“交往”等范畴移植到哲学中来,为建立新型的马克思主义哲学范畴体系添砖加瓦。本文就参与的客观普遍性、参与的基本类型、参与范畴的主要特征以及创立参与范畴的意义等问题谈些不成熟的想法,以求教于专家同行。范畴是人的认识对客观事物的普遍本质的概括和反映,是各门科学中的基本概念。列宁  相似文献   

6.
知性范畴的演绎,是《纯粹理性批制》中最重要而又最艰深的部分。在这部分,康德想要给出范畴的客观有效性的证明。在康德看来,作为知性纯概念的范畴,虽然只是主体所具有的先天认识形式,但却能适用于与主体的认识形式不同的认识的对象;不仅如此,一切事物,只要进入人们的认识,成为认识的对象,就必然服从知性的纯形式,即范畴。换句话说,“作为先天概念的范畴的客观有效性,建立在这样一个事实上,就思维的形式而言,只有通过范畴,经验才是可能的。”(A93=B126)[注]只有证明了范畴是经验可能性的先天条件,证明了唯有通过范畴才能把任何事物当成认识的对象对之进行思维,范畴的客观性或曰必然性才能得到证明。一旦范畴的客观性得到证明,科学知识的普遍性必然性在于主体先天具有的认识形式这一先验哲学的主旨也就是不言而喻的了。所谓“客观的”,在康德那里指的是具有  相似文献   

7.
综合文化范畴的中西本义,可将它合理地界定为主体改变客体的自然存在方式,使自然世界转变成为主体而存在的价值世界的活动,包括自然的人化和人的社会化两个基本方面。文化是为实践与认识的内在矛盾所推动的特殊运动形式,表现为实践与认识两种基本活动形式。历史作为文化的存在形式,是标志自然的人化和人的社会化的程度和状态的范畴。  相似文献   

8.
研究“与时俱进”范畴的创造过程,考察其如何从中华元典中走采,有助于理解马克思主义的理论自身的发展路数。在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家中,是江泽民将“与时俱进”语词从中华文化类似词组中提升出来,对其进行元典式的发展,即赋予其原创性、经典性、大众性意义,使其成为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上的重要范畴。  相似文献   

9.
本世纪最大的成就之一,莫过于继认识物质、能量之后,发现了信息的本质及其应用。今天,人们称物质(提供材料)、能量(提供动力)和信息(提供知识)是客观世界的三大要素,现代文明的三大支柱。信息论与系统论、控制论(简称“三论”)一起不仅被称作二十世纪科学的“四大发现”之一,而且以信息科学为中心的世界新技术革  相似文献   

10.
“是”的哲学构成相当复杂,有表征事物的联系、关系、结构、矛盾、本质、必然、规律、功能、效应、价值等内容结构;有主体、客体、中介、条件、环境等活动要素之是的构成;有认识、实践、审美、价值等活动形式之是的构成;有动机、目标、方略、实施操作和反馈调控等活动环节之是的构成。这些构成结合在一起,形成“是”的系统,显示其整体性的诸多特征;把握“是”的哲学构成及其基本特征,有着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11.
张载哲学中的“有”,在于肯定现实世界,最终落于对人类生活、人生价值的执著;“有”作为有我境界的基础。有我境界是“有”的人生的最终展开。这一入世、经世的意识、凝重的历史使命感和社会责任心,对现代人文的重建有参考和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2.
道德范畴在道德规范体系中,虽然居于从属的地位,但不是可有可无 的。因为它是过德原则和道德规范体系确立的前提条件;它是实现道德调节的根 本途径;它还是道德认识发展阶段的标志,所以只有认清道德范畴的独特意义,才 能克服在道德建设中,只重视道德原则、道德规范的研究,轻道德范畴研究的片面 性,从而使二者真正聚合成强大的道德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13.
任何学习理论都需要清晰的知识建构机制作为底层逻辑,当前较新的成就是基于皮亚杰“两个范畴”说给出的解释,但“两个范畴”的运行过程仍需继续澄清。实际上,皮亚杰晚年提出的“态射—范畴”论解决了这一问题,但因学界未能将“态射—范畴”论与“两个范畴”说之间建立联系,因此该理论仅被视为一个心理学思考而未能对教育产生更多的指导。针对此问题,文章首先对“态射—范畴”论的基本思想进行把握,疏通“态射—范畴”论与“两个范畴”说的关系并借此使其与学习者发展相联结,构建起完整的知识建构机制理论体系,继而将其映射到教育领域,给出了关于知识观、学习观和教学观的新建议。  相似文献   

14.
邓小平同志的辩证思维范畴体系主要指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的范畴体系。其内容十分丰富,但概括起来,大致表现为以下九对范畴及其相互间的辩证关系。它们是:  相似文献   

15.
实践范畴在马克思哲学中的基础性地位具有非法性。马克思成就的独特的哲学,体现在他借助于历史范畴扬弃了从前哲学,把实践活动与超感性活动统一在“历史境遇”之中。历史范畴是马克思哲学构架的“拱顶石”。  相似文献   

16.
笔者曾撰文从建立概念的意义上把生产力和上层建筑的矛盾,依据其特点、作用而抽象为社会能动矛盾;本文为完善理论体系,拟再将其抽象为“社会势态”这样一个历史唯物主义的崭新范畴。  相似文献   

17.
“理”是中国哲学最基本的范畴,它在古代哲学中表现为天理,在近代哲学中表现为公理。本文认为,从天理向公理的转型,不是对西方学说的简单移植,而是中国传统哲学与近代西方学说相互冲突、相互融合的产物,是中国近代历史发展的必然结果。公理与天理属于不同的哲学形态,它的发展,反映了马克思主义真理在中国传播的历史必然。  相似文献   

18.
出发点是哲学大厦的地基,对哲学出发点的把握直接关系到对一个哲学体系的理解。在哲学界倡导回到马克思的大方向下,有必要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出发点进行澄清。为了充分、准确地理解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出发点,我们追本溯源地探讨了黑格尔如何以“思维与存在的统一”为出发点展开自己的哲学体系,以及马克思如何去其糟粕、取其精华地改造了黑格尔哲学的这一出发点,从而把实践范畴作为自己整个哲学的基础和出发点。  相似文献   

19.
马克思在其早期著作中多次提出要“消灭哲学”,这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研究者必须给出解释的问题。对此,俞吾金教授认为,这句话的中文翻译有误,马克思的原义是要扬弃哲学。根据马克思相关文本的中译文和英译文,从“消灭哲学”的出场语境出发,得出结论,“消灭哲学”的翻译无误。但是马克思原义是要消灭具有意识形态特征的那种哲学而并非所有哲学。俞吾金教授所提出的翻译问题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它提醒人们将马克思的格言放入特定的文本语境中来理解,而不是脱离语境任意的引用。  相似文献   

20.
试论史蒂芬·霍金的天人观及其哲学意义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史蒂芬.霍金为了解决宇宙大爆炸的奇点问题,提出了无边界条件的量子宇宙论。霍金认为,宇宙的边界条件是它没有边界,它拥有所有可能的历史。他把人择原理应用到宇宙理论中,推知宇宙的初创条件及相应的科学定律。他的天人观体现了人和宇宙的和谐统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