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陈东红  邓学新 《科技通报》1994,10(3):179-181
应用HMO法对几种嘌呤类抗肿瘤药物分子进行了量子化学计算,发现嘌呤衍生物的抗肿瘤药效与某些量化指标有很好的相应关系,从而可从分子作用的角度根据计算的这些指标找出药物的活性中心及药物分子的构效关系,进而预测几个模拟嘌呤衍生物分子的抗肿瘤效果.  相似文献   

2.
重要疾病创新药物先导结构的发现和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中国科学院院刊》2002,17(3):200-201
1 首席科学家陈凯先  中国科学院院士 ,中国科学院上海药物研究所所长 ,研究员 ,博士生导师。 196 7年毕业于复旦大学 ,1985年获上海药物研究所博士学位。国家新药研究协调领导小组专家委员会委员、中国科学院新药研究专家委员会主任。我国计算机辅助药物设计研究领域有影响的学科带头人之一。多方面发展和改进了药物分子设计方法和技术 ,提出了分子结构多样性的新判据 ,建立了利用计算机产生具有结构多样性的分子库和进行“虚拟筛选”的方法。利用这些理论计算方法 ,从分子和亚分子水平研究了药物与生物靶分子的相互作用 ,构建了一些重要…  相似文献   

3.
胡文祥  恽榴红 《科技通报》1995,11(2):115-119
用热力学辅之以分子力学和量子化学来研究药物与受体相互使用,而其中的轨道作用可用药效基集团中各点轨道作用的线性组合来表达,各点轨道作用可用局域轨道模型来处理,部分概念和公式在药物分子与胆碱能受体相互作用研究中得到了支持和验证。  相似文献   

4.
计算机辅助全新药物分子设计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飞速发展以及大量与疾病相关的基因和蛋白质分子的三维结构被测定,计算机辅助药物设计已成为当今各大制药公司开发新药的重要方法。本文对计算机辅助全新药物分子设计的理论及方法进行了一定研究,并设计出了一种全新的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分子。该分子与血管紧张素转换酶的亲和性好,生物利用度较高,为开发高活性的降压药物提供了线索。  相似文献   

5.
运用网络药理学及分子对接联合GEO芯片分析的方法,分析红花治疗冠心病的分子靶点和作用机制。通过TCMSP平台筛选红花的有效成分和靶点;在GEO芯片数据库检索、分析、筛选芯片数据并提取冠心病的差异表达基因;将获得的药物靶点与疾病靶点取交集基因,使用STRING平台对关键靶点构建蛋白互作网络;利用Metascape数据库对关键靶点进行GO和KEGG富集分析,应用AutoDockTools软件进行分子对接,预测作用机制。共获得红花17个有效成分,对应218个作用靶点,药物靶点与疾病靶点交集基因22个;筛选到核心活性成分黄芩素、β-胡萝卜素、β-谷甾醇等,核心靶点VEGFA、MMP9、JUN等;GO和KEGG分析呈现生物过程199个,细胞组分17个,分子功能19个,富集通路涉及到IL-17信号通路、糖尿病并发症相关AGE-RAGE信号通路等;分子对接结果β-胡萝卜素、豆甾醇等与核心基因结合良好。文章初步揭示红花治疗冠心病的活性成分、作用靶点及信号通路,红花通过多成分、多靶点、多通路的方式发挥治疗冠心病的效用。  相似文献   

6.
自上世纪80年代起,周宏灏教授率先围绕药物反应种族差异、个体差异及其遗传机制进行了系统、深入的研完。1985-1991年,他在美国范得比尔特(Vanderbilt)大学以药物代谢动力学、药物效应动力学模型和方法科学地证实了药物反应的种族差异,进而从药物代谢酶和受体基因多态性深入阐明了药物反应种族差异的遗传本质和分子机制,在国际同行中引起了强烈反响。他的研究论文因此而获得了美国Henry Christian奖,被誉勾开创了里程碑性的工作。1991年回国后,他继续深化这一研完,并连续获得两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和3项美国中华医学基金项目。  相似文献   

7.
药物分子设计的发展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下载免费PDF全文
简要回顾了药物分子设计的发展 ,重点评述了间接药物设计方法和直接药物设计方法 ,并列举了若干药物分子设计的成功例子 ,最后提出了该领域在 2 1世纪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8.
分子学与量子力学的出发点完全不同,前者假定原子核振动,而后者假定原子核不动、电子绕原予核运动。将分了力学与量子化学结合或联合运用,配合计算机图形界面,就有可能解决生物大分子与配体分子或较大药物分子的相互作用的空间、电性等结构及构效关系问题。  相似文献   

9.
药物分子设计研究进展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下载免费PDF全文
综述了药物分子设计研究取得的一些进展,对今后的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对我院在药物设计方面的发展提出了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10.
传统的给药方法导致药物分子的全身扩散,并引发不利的副作用。纳米粒子的靶向递送可以使药物分子在特定的靶向位置聚集,减少药物的毒副作用。RGD序列(Arg-Gly-Asp)是由精氨酸、甘氨酸和天冬氨酸组成的短肽序列,能够竞争性抑制多种粘附蛋白与血小板的结合。大多数整合素蛋白可以与RGD发生特异性结合,从而使含有RGD序列的化合物可以靶向于整合素蛋白过表达的肿瘤细胞或肿瘤内皮血管。目前,RGD已大量应用与药物递送中。本文主要对由RGD序列介导的药物递送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1.
药物多晶型通常是指化学药物分子的不同排列方式,直接关系到药物的质量和疗效,也是药物领域专利审查、确权、诉讼等环节值得关注的焦点。本文基于两个药物多晶型领域专利案件在欧洲专利局的上诉过程,对欧洲专利局的药物多晶型创造性的评述思路进行分析,并进一步分析其对药物领域专利策略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胡文祥  恽榴红 《科技通报》1996,12(5):320-320
有机药物合成化学中的生物、化学和物理催化方法现在合成化学研究进展仍然很快,新反应、新试剂和新的催化手段以及计算机辅助合成路线设计等方面的研究日新月异,使原来难于合成的复杂分子或步骤长、成本高的合成路线变得容易实现和经济实用.在有机药物合成化学中采用化...  相似文献   

13.
药物晶型的实质是药物分子在微观上的有序排列。不同的空间排列也意味着药物分子的不同晶型。X-RPD、DSC、TGA等图谱数据仅是对晶型的性质表征,这些表征数据并不能改变药物分子的空间排列,因而对晶型不能起到限定作用。如果两个晶型在空间分布上没有区别,则应当认定为同一晶型。而且在证明是否为相同药物晶型时,应当适用高度盖然性的证明标准。  相似文献   

14.
目前,具有高选择性的分子靶向抗肿瘤药物得到了市场广泛的认可。其中,酪氨酸激酶抑制剂是一种能够破坏肿瘤细胞的信号传导,抑制肿瘤细胞增殖和新生血管形成,几乎不会影响正常细胞的分子靶向药物。因而对其研究与开发已经成为抗肿瘤药物研究领域的热点课题,本文介绍了常见的靶向抗肿瘤药物并重点综述了已经上市的酪氨酸激酶抑制剂。  相似文献   

15.
中科院昆明动物研究所分子免疫药理学实验室承担的"抗HIV药物研发关键技术建立及应用"项目,历时3年攻关,建立了从分子、细胞到动物模型最完整的抗HIV药物药效学和机理研究关键技术平台体系的实验室,成为服务全国抗HIV(艾滋病)药物筛选和研发最重要的基地之一。近期,该成果获得2008年度云南省科技进步一等奖,受到云南省政府表彰。  相似文献   

16.
《中国科学基金》2006,20(6):344-344
中国科学院上海药物所蒋华良研究员于2006年9月接受美国化学会《药物化学》(J.IVied.Chem.)杂志主编P.S.Portoghese教授的邀请出任该杂志国际顾问委员会委员,任期五年。该杂志主要报道有关生理活性分子的设计与合成以及从分子水平评估此类分子的作用机理。该杂志目前的影响因子为5.0。这是继我国学者,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江桂斌研究员出任美国化学会《环境科学与技术》(Environmental Science & Technology)杂志副主编,中国科学院福建物质结构研究所洪茂椿研究员出任《晶体生长与设计》(Crystal Growth & Design)杂志副主编及清华大学李亚栋教授、中国科学院理化所吴骊珠研究员出任《无机化学》(Inorganic Chemistry)杂志国际顾问委员会委员之后又一位中国青年学者参与美国化学会所属出版物的管理、领导和咨询工作。  相似文献   

17.
<正>传统的用药法是口服和注射,因此药物的输送都要依赖于血液循环将药物分子递送到靶器官和组织上,再与受体结合,产生治疗效果。这样的药物输送法当然有利,但也受到限制。由于药物会通过肝脏降解,所以任何药物都有半衰期。许多药物只能在血液中停留几个小时,就会被肝脏分解。为了保持药物有效浓度,一是要持续给药,二是用药量较大。因此,对药物输送方式和系统进行改革一直是研究人员关注  相似文献   

18.
创新是科技的源泉和动力。余细勇教授在科学研究中始终注重创新性选题,从学科发展的趋势和交汇点开展药理学、分子生物学和心血管病学研究。余细勇教授在心血管临床药理学和分子心血管病学的创新研究,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1、20世纪90年代早期对临床药代动力学的三大前沿课题进行攻关:开展以β阻滞剂为代表的药物活性代谢产物的药动学及其个体差异和种族差异的研究;人体药代-药效学相关性定量研究;药物对映体的立体选择性差异研究。2、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后,确立分子临床药理学和分子心血管病学研究方向,开展转基因治疗冠心病心肌缺血以及细…  相似文献   

19.
《中国科学院院刊》2009,(3):312-312
上海生科院生物化学与细胞生物学所丁建平课题组与第二军医大学郭亚军课题组合作,揭示了单克隆抗体药物Efalizumab(商品名Raptiva,Genentech/Xoma)治疗银屑病(牛皮癣)的分子基础。基于研究结果,研究者们提出了通过对Efalizumab进行定点突变、研发出具有更高特异性和更强亲和力的抗体药物的策略,同时依据该抗体药物与小分子药物具有不同作用位点的结果,  相似文献   

20.
《大众科技》2009,(8):7-7
通过3年的“抗HIV药物开发关键技术建立研究与应用”项目科技攻关,近日,中国科学院昆明动物研究所分子免疫药理学实验室成为国内外极少数拥有最完整的从分子、细胞到动物模型整体水平的抗HIV药物药效学和机理研究关键技术平台体系的实验室。在抗HIV药物研究和应用方面达到国际先进、国内领先的水平,是我国最主要的抗HIV药物研究的基地之一。该平台为我国研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抗HIV药物提供有力的技术保障,对云南省乃至全国艾滋病(AIDS)的防治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