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完成8-9题。漫成一首杜甫江月去人只数尺,风灯照夜欲三更。沙头宿鹭联拳静,船尾跳鱼拨剌鸣。8.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A.首句从水中月影写起,描写了江上月夜宁静的美景,与“江清月近人”这句诗异曲同工。B.第三句写白鹭屈曲着身子...  相似文献   

2.
漫 成 一 首 杜 甫江月去人只数尺,风灯照夜欲三更。沙头宿鹭联拳静, 船尾跳鱼拨剌鸣。[内容梳理]这首诗是杜甫流寓时期写的,诗写夜泊之景。写一个月夜,诗人不从天上月写起,却写水中月影(“江月”),一开始就抓住江上夜景的特色。“去人只数尺”是说月影靠船很近,同时写出江水之清,正可谓“江清月近人”,境界是宁静安谧的。第二句写舟中桅杆上挂着照夜的灯,在月下灯光显得冲淡而柔和。桅灯当有纸罩避风,故曰风灯。一二句似乎写景,但读者能够真切地感到一个未眠人的存在(第一句已点出“人”字),这就是诗人自己。由…  相似文献   

3.
解答诗歌鉴赏题要讲思路。一般遵循从整体到局部,再从局部到整体;从形象到抽象,再从抽象到形象的认识规律。首先要认真阅读整首诗,初步了解诗的基本内容,再逐字逐句推敲,理解词语和句子的意思,从而进一步把握诗的意境。诗歌是借助形象来抒发感情的,要认真分析诗中所描绘的形象特点,体会形象所寄托的思想感情、所创造的艺术境界。以’99诗歌鉴赏题为例,第8题要赏析杜甫的《漫成一首》,是一首写景诗。近年来诗歌鉴赏都取材于古典诗歌的写景诗,这是共同点。阅读全诗,从“江月去人只数尺”、“欲三更”、“联拳静”这些语句,可以初步把握这首诗是描写江上月夜宁静的美景。再逐字逐句分析理解。第一句“江月去人只数尺”中,“只数尺”形容了江中月的清晰,  相似文献   

4.
夜泊诗中最著名的当推《枫桥夜泊》,仅寒山寺的“枫桥夜泊”诗碑,据考证自宋至今就有七块之多。这首诗体现了羁旅的愁思与枫桥秋夜凄清景色的完美融合。夜泊诗有写得清美如画的,如杜甫《漫成一首》:“江月去人只数尺,风灯照夜欲三更。沙头宿鹭联拳静,船尾跳鱼拨剌鸣。”描写了江上  相似文献   

5.
文学写作是一种创造性劳动,所以叫创作.因袭模仿,拾人牙慧,缺乏独创精神,所以不足取.“蝉噪林愈静,鸟鸣山更幽”(王籍《入若耶溪》)以动写静,更见其静;王安石似乎不大懂得这种深一层的写法,曾对黄庭坚说,古诗“鸟鸣山更幽”不如“不鸣山更幽”好.他自己写了一首《钟山即事》的绝句:“涧水无声绕竹流,竹西花草弄春柔,茅檐相对坐终日,一鸟不鸣山更幽.”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的《绝句三百首》中选了这首诗,选注者在诗后的说明中说:“诗的最后一句,套用一句前人诗句,只略加改动,却把诗意推进一层…….  相似文献   

6.
有趣的诗     
明朝的吴绛雪写过这样一首诗: 莺啼岸柳弄春晴夜月明, 香莲碧水动风凉夏日长 秋红楚雁宿沙洲浅水流, 红炉透炭炙寒风御隆冬、如将上面十言四句文J}]“连珠顸真”的技巧加以回写,则可变为四首七绝,描写四季景物,栩栩动人,读来令人兴趣盎然.j第一句(写春季景物)就可以这样读: 莺啼岸柳弄春晴, 柳弄春晴夜月明。 . 明月夜晴春弄柳。 ’ 晴眷弄柳岸啼莺。 用同样的方法,其他三句你会读吗?有趣的诗@胡传启  相似文献   

7.
[原诗]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情人怨遥夜,竟夕起相思。灭烛怜光满,披衣觉露滋。不堪盈手赠,还寝梦佳期。[赏析]这首诗的首联“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前句写景:辽阔无边的大海上升起一轮明月;后句即景生情:诗人想起了远在天涯海角的友人,此时此刻他也和我望着同一轮明月。这与谢庄《月赋》“美人迈兮音尘绝,隔千里兮共明月”意思相近,但却脱口而出、自然浑成,意境也更加雄浑壮阔。前句写“望月”,后句写“怀远”,紧扣诗题,但却丝毫不露痕迹。颔联“情人怨遥夜,竟夕起相思”直抒对远方友人的思念之情。“情人”,多情的人,有怀远之情的人…  相似文献   

8.
宦晴 《云南教育》2001,(17):36-36
《望庐山瀑布》是李白写的一首山水诗。这首诗新颖脱俗,气势磅礴。教学这首诗要依据其写作特点,引导学生在读中感悟诗意。   一、写作特点   1.视听结合,动静兼得。这首诗的前两句见“色”。作者站在远处看“瀑布”,虽不闻瀑布的腾跃澎湃之声,但见团团云雾缭绕在黛色的香炉峰顶,一道白亮狭长的瀑布自然地挂在峰前。诗人恰到好处地以静衬动,动静兼得,描绘出一幅壮丽的山水画。后两句见“声”。诗人不是从形状描摹瀑布的壮观,而是以声势让人感受其磅礴气势。“飞流直下三千尺”中的速度和高度一叠加,瀑布的声势和力量就跃然纸上…  相似文献   

9.
高中语文(人教版)第六册《香菱学诗》一文节选自《红楼梦》第48回,文中有香菱两首写得“不好”的咏月诗。文末,作者写她又“忽于梦中得了八句”,这便是到第49回出现的第三首“好”的咏月诗。这三首诗都咏月,又都是七律,但写得有优劣差等,细细玩味,别有一番意趣。下面试作比较鉴赏。  相似文献   

10.
《暮江吟》是白居易“杂事诗”中的一首。这首诗格调清新,读后给人以美的享受。作者白居易(772-846)字乐天,下郅(今陕西渭南县)人,唐代著名诗人。现在留下的诗还有2806首。这是一首写景抒情的七言绝句,写于公元820年(48岁)的深秋。当时作者任忠州刺史(州行政长官)。白是先一年由江州司马晋升此职的。这时又接到穆宗的诏令,召回京城任职,异常高兴,写下了这首充满喜悦情感的小诗。对这首诗的写作时间目前有不同看法。一本小语辅导资料上说:“这首诗写作于长庆元、二年(公元821、822年),作者在长安时。”作者于  相似文献   

11.
一位云南边防战士写了一首诗:“吃亏不要紧,只要主义真;亏了我一个,幸福十亿人。”“幸福十亿人”这句诗就是从古代汉语中沿袭而来的一种“使动”句,意思是“使十亿人幸福”。现代汉语中的使动用法主要有三种情况。一、动词用如使动。例如:1.喊得比崩石岩的炮声还惊人。(赵树理《求雨》)2.你会觉得香山更富有迷人的神话色彩。(杨朔《香山红叶》)3.没有月光的晚上,这路上阴森森的,有些怕人。(朱自清《荷塘月色》)4.她的成功表演倾倒了千百万观众。《最矮的女演员》载83年3月13日《湖南日报》)  相似文献   

12.
顾城 (1 956 - 1 993) ,是一位极有个性的朦胧派诗人。他认为“诗就是理想之树上 ,闪耀的雨滴”,他要写的是雨滴中闪现的世界 ,写那“遥远而清晰”的梦 ,写梦中的“天国”。他善于以一颗童真的心 ,展开奇谲的幻想 ,创造奇异的意象 ,隐曲地表现诗人的生命体验与审美理想 ,因此 ,他被称为“童话诗人”。在《我总觉得》这首诗中 ,诗人以孩子的心灵去观察和感受世界 ,透过理想与现实的矛盾 ,表现了自己对生活的理性思考 ,道出了人与人之间缺乏心灵沟通的遗憾与无奈 ,是一曲发人深省的理想悲歌。这首诗由三节构成 ,每一节的前三句是写“我”理想…  相似文献   

13.
陶渊明(365—427)东晋时代的伟大诗人。一名潜,字元亮,世称靖节先生,浔阳柴桑(今江西省九江市西南)人。陶渊明长于诗文辞赋。诗会存120多首,多写乡居生活,被后誉为“田园诗人”,开启唐代的田园诗派。《归田园居》共五首,这里选的是第一首。作于义熙二年(406),诗人自彭泽归隐后的第二年。这首诗通过对往事的回忆和眼前景色的描写,表达了归隐后的欣喜舒畅的心情。这首诗首四句至“一去三十年”为第一层,写自己“误落尘网”。次四句至“羁鸟恋旧林”为第二层,写归田  相似文献   

14.
一、阅读下面一首诗,完成1-2题。江亭夜月送别二首(其二)王勃乱烟笼碧砌,飞月向南端。寂寞离亭掩,江山此夜寒。1.该诗以景写情,其中一些画龙点睛的字起到了很大的作用。前人曾在《唐诗笺注》中称赞其中的___字的妙处。认为“一片离情,俱从此字托出。”其他的如第一句中的___,第二句中的___,都用得非常之妙。2.请找出这三个字,并说明作者是怎样通过这三个字的运用,融情入景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阅读下面一首诗,完成1-2题。汉江临泛王维楚塞三湘接,荆门九派通。江流天地外,山色有无中。郡邑浮前浦,波澜…  相似文献   

15.
师(出示小黑板.内容:草.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同学们,让我们一起来学习古诗《草》.先请大家默读两遍,想一想,这首诗写的是什么?不懂的地方,可以查字典. (让学生默读、查字典、思考五分钟.) 生:这首诗主要是写“草”的生长情况. 生:这首诗写的是“草”,诗中有几个词我不太理解,如“离离”“枯荣”等. 师:好,这诗的标题《草》,即是诗反映的主要内容.现在,我们共同学习第一句.“离离原上草”,这句中的“原”是什么含义?现在,先请大家用“原”字组词. 生:“原”字可以组成:原来、原因、草原. 师:对照第一句的意思,这个原字应取哪一个词才恰当? 生:应取“草原”一词.  相似文献   

16.
[初读课文后 ,黑板上留下了学生合作探究、整理归纳的板书 :写总理一夜工作开始的情景(1—2)写总理一夜工作经过的情景(3—4)写总理一夜工作结束的情景(5—6)抒情部分———写亲眼看到总理一夜工作情况后的感想(7—8)]师 :我们现在先来看写总理一夜工作结束时情景的第三段课文。大家轻声读一读。(生读第三段课文)师 :课文里用了几句话来写总理一夜工作后的宵夜———花生米的?生(1):三句。师 :你给大家念一念。师 :总理一夜工作结束时和“我”一起吃的花生米是“多”还是“少”?生(2):少。师 :何以见得?生 (3):第一句就告诉了我们 :是一小碟…  相似文献   

17.
王维,我国唐代杰出的山水田园诗人,素有“诗佛”之称。擅长各种诗体,其中尤以五言律、绝成就最高。《鸟鸣涧》就是一首五言绝句。“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这首诗是王维退隐后所作。诗中描写了山中春夜的月景。全诗的灵魂是一个“静”字,而这个“静”字的体现,即作者运用什么手法使读者能够感知这个“静”境,这正显示了作者高超的艺术造诣。本文仅从造境艺术方面对(鸟鸣涧)作一分析。这首诗的前两句是静态描写,它为读者展示了一幅画面,为后两句提供了背景和必要的铺垫;后两句采用了动态描写,突出了…  相似文献   

18.
一道残阳铺水中 ,半江瑟瑟 ① 半江红。可怜② 九月初三夜 ,露似真珠 ③ 月似弓。[注 ]①瑟瑟 :形容颜色碧绿。②可怜 :可爱。③真珠 :珍珠。《暮江吟》是唐代著名诗人白居易“杂律诗”中的一首 ,也是一首写景诗。诗人在诗中描写了两组景物 ,一是红日西沉的暮江之景 ,一是新月初升之景。第一句写夕阳 ,一个“铺”字将太阳接近地平线时余辉泛照的情景表现得形象 ,同时“铺”字节奏舒缓 ,也可突出秋阳柔和的特点。第二句写江水在夕阳余辉的映衬下半绿半红 ,水面波光粼粼。诗的三、四句又为我们展现了一幅月夜图。头上是一轮圆月挥洒着清辉 ,“…  相似文献   

19.
教学要求 :1.学习三首诗 ,能说出诗句的意思 ,体会诗中的感情。2 .能有感情地朗读三首诗。3.能根据对诗的理解进行“二次创作”,也可作画 ,或命题作文与自命题作文。第一课时教学要求 :一、学习《暮江吟》,能说出诗句的意思 ,体会诗中的感情。 (教学重点 )二、有感情地朗读这首诗。 (教学重点 )三、能够背诵、默写这首诗。(教学难点 )四、学生能根据自己对诗的理解进行再创作 ,也可以根据诗意作画。(教学难点 )教学过程 :一、引入1.板书 :“莫”。师 :你知道这个字有几种解释吗 ?小结学生发言 ,投影“莫”的意思 :  A.姓 :莫文蔚 ;B.表示…  相似文献   

20.
唐代诗人白居易的《暮江吟》是一首优美的写景诗。这首诗的鉴赏也像该诗一样,历来写得优美动人。但赏析者往往更多注意的是诗歌本身所体现出来的诗情画意的文学之美,对“九月初三夜”月亮的陈述却与实际情形有所出入。就此细节,本文发表自己的一点看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