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我国的《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提出:“要重视对学生应用意识的培养,强调学数学的目的就是用数学,学生应认识到数学与日常生活和现实世界的联系,能用数学知识解决日常生活中的问题。”  相似文献   

2.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初步学会运用数学的思维方式观察、分析现实社会,去解决日常生活中其他学科学习中的问题,增强应用数学的意识。”数学的应用意识既是数学教学的课程目标之一,也是作为社会公民必备的数学素养。心理学研究表明:“当学生学习的内容和学生熟悉的生活背景越接近,学生自觉接纳知识的程度越高。”因此小学数学教学,必须增强对学生数学应用意识的培养,努力搭建数学与生活的桥梁,将学生的学习与生活紧密的联系在一起,使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逐步增强数学应用意识和初步的应用能力。[编者按]  相似文献   

3.
《数学课程标准》提出:“重视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注重实践应用。”也就是说数学教学应重视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通过感知和操作,获得基本的知识和能力。这就要求我们在教学中加强与生活实际的联系,把数学知识生活化,把生活经验数学化,让学生在生活中体会到数学的存在,从而培养他们的应用意识和能力。  相似文献   

4.
注重应用意识和实践能力的培养,是当前数学课程改革的目标之一。只有学生认识到数学存在于现实生活中,并被广泛应用于现实世界,才能切实体会到数学的应用价值和数学学习的意义,这种体会的深浅程度直接决定了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和学习数学的信心。教师应善于将学生的生活与数学学习结合起来,从学生的心理特点出发,收集学生感兴趣的生活素材,并以丰富多彩的形式展示给学生。让学生最熟知、最现实的生活以数学的形式走进学生的视野,进人数学课堂,使数学教材变得更具体、更直观、更生动,引导学生发现、体验、感悟数学学习的价值与意义,让学生学会从数学的视角观察周围的客观世界,增强数学的应用意识。  相似文献   

5.
伏杨 《教师》2008,(2):39-40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教师应该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随时引导学生把所学的数学知识应用到现实中去,解决身边的数学问题,以体会数学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价值。”实际教学中发现,学生的“应用意识”相当淡薄,我们必须注重这个薄弱环节。从知识的吸取到知识的应用,从知识的应用到知识的综合,最终在提高全体学生实践能力的同时学会解决问题。  相似文献   

6.
王友锋 《新课程研究》2009,(10):171-173
《新课程标准》强调让学生“人人学习有用的数学”、“把数学作为人们日常生活中交流的手段和工具”、“重视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中学习数学和理解数学”等。为此,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和应用能力,是当前教学改革的重点。教师要为学生提供他们所熟悉的经验,充分利用学生现有的知识经验和他们所熟悉的事物组织教学,  相似文献   

7.
"数学是研究空间形式和数量关系的科学,数学能够处理数据,观测资料,进行计算,推理和证明,可提供自然现象和社会系统的数学模型。"这是《新课标》对数学做的解释。事实确实如此,在日常生活中,无论是企业商业农业各类的生产活动,日常生活中的交易计算,还是我们的学习研究活动,没有哪一样是可以离开数学的。  相似文献   

8.
数学课程标准强调:要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然而在实际的教学中,学生在数学学习中容易出现以下四种情况:一是学习过的题目,  相似文献   

9.
《数学课程标准》在论述小学生的数学学习时,强调“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这要求教师在开展数学活动时,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让学生熟知的生活现象走进数学课堂,使数学课变得生动具体,让学生学会用数学的眼光观察周围事物,增强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发展学生的数学能力。下面我就谈谈如何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  相似文献   

10.
数学课程,是学生学习数学和应用数学的过程,学习中蕴含着应用,应用中渗透着学习,学习和应用相辅相成,相得益彰,共同促进学生数学素养的提升。数学源于生活,又须回归生活,与生活的关系十分密切,因而,学习数学,应用数学,都要走进生活,融入生活,自然地与生活建立"链接",才能事半功倍,学到真正有用、有价值的数学,最终形成数学素  相似文献   

11.
朱斌斌 《成才之路》2010,(36):27-27
数学正日益转化为人们在生产和日常生活中所必须具备的技术手段和工具,社会对数学应用的需求和数学的社会化功能,是当今时代的一个突出的特点。因此,加强培养学生应用数学意识,提高学生数学应用能力,这是我们数学教育工作者义不容辞的责任。  相似文献   

12.
《新的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要重视从学生的生活实践经验和已有的知识中学习数学和理解数学”。这就要求我们教师在教学中,应着眼于学生的生活和实践经验,开启学生的视野,拓宽学生学习的意识,最大限度的挖掘学生的潜力,从而提高学生对数学知识应用的意识,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相似文献   

13.
《数学课程标准》要求学生能够"初步学会运用数学的思维方式去观察、分析现实社会,去解决日常生活中和其他学科学习中的问题,增强应用数学的意识".这就要求我们学习数学不能仅仅停留在掌握知识的层面上,还必须学会应用.如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呢?下面结合本人教学实践谈几点认识.  相似文献   

14.
数学源于生活,又用于生活。《新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使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亲历数学学习的过程。”这是数学教学的指导思想和原则。通过生活问题数学化,让学生深刻地体会到数学是解决生活问题的钥匙,从而对数学产生亲切感,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下面笔者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两点认识。[第一段]  相似文献   

15.
新课程的基本理念是:以学生为本,要求所有学生都能获得全面的发展。《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数学教学应是数学活动的过程。数学教学的任务已转变为首先关注每一个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和一般能力的发展,为每个学生的终身可持续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相似文献   

16.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教师应该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指导学生把所学的数学知识应用到现实中去,以体会数学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价值”.然而,在过去的数学教学中我们往往只侧重数学知识本身的讲解,而忽视了数学知识的源头与发展及数学知识与生活的联系,从而学生获得的知识是支离破碎的,没能形成完整的知识结构,尤其是没能重视学生熟悉的生活情景和感兴趣的事物引入,使学生失去了对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的感受,逐渐影响了学生对学好数学的信心.因此,我们必须通过生活中的数学教学让学生获得数学知识和方法,从而增强学生对数学知识的应用意识.  相似文献   

17.
生活离不开数学,数学离不开生活。《数学课程标准》十分注重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把“初步学会运用数学的思维方式与观察、分析现实社会。去解决日常生活中和其他学科学习中的问题,增强应用数学的意识”以及“体会数学与自然及人类社会的密切联系”等内容列入课程总体目标,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尽可能把数学问题和实际生活紧密联系起来,让数学走进生活,让数学服务生活。作为一名数学教师,我认为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做起:  相似文献   

18.
邓琼 《湖南教育》2008,(3):25-26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课程内容的学习,强调学生的数学活动,发展学生的数感、符号感、空间观念、统计观念,以及应用意识与推理能力""应用意识主要表现在:认识到现实生活中蕴含着大量的数学信息,数学在现实世界中有着广泛的应用;面对实际问题时,能主动尝试着从数学的角度运用所学知识和方法寻求解决问  相似文献   

19.
《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数学教学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情境,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使学生初步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数学学习的内容应当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的。”华罗庚也曾说过:“宇宙之大,粒子之微,火箭之速,化工之巧,地球之变,日用之繁,无处不用数学。”这都是对数学与生活的精彩描述。如今,  相似文献   

20.
生活中不是缺少数学,而是缺少发现数学的眼睛。教师在任何教学中都不妨仔细地思考一下,学生在相关知识方面已经积累了哪些生活经验,生活中哪些经验可作为本次教学的铺垫,尽可能让学生从实践中强化对这些知识的掌握。新课导入时,应有意联系日常生活问题、相关学科问题、社会热点问题等,营造一个数学无处不在、无处不用的氛围,以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加强应用意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