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粟茂藏 《中学文科》2006,(12):59-60
在中国传统的语文教学中,诵读是较为传统的教学方法。随着现代教育教学的发展,所谓的“死记硬背”诵读法曾一度遭到教育界的冷落与摒弃,然而,当我们经过多种教学方法的尝试与实践后,终于发现诵读教学对于语文教学来说仍不失为好的教学方法。  相似文献   

2.
虞根应 《学语文》2008,(5):48-48
诵读是语文教学传统方法之一,对提高语文素养及语文能力起着重要作用。在新课程改革的今天。更应发挥诵读在语文教学中的作用。恢复诵读的应有地位。  相似文献   

3.
严杏 《小学语文》2014,(6):26-27
语文的美是立体的,是多元的,它的美富有生机,体现在音乐般的语音上,体现在形状各异的文字上,更体现在蕴藏其中的美妙意境上。感受语文之美的方式很多,诵读应该是最直接而不可替代的。  相似文献   

4.
诵读涵泳就是指反复诵读,熟读精思,潜心涵泳。语文教学时要让学生全身心地沉浸在语言环境里去口诵心惟,方能知其意、得其趣、悟其神。这是我国传统的语文教育中最具特色的读书和教育方法,历来倍受先人推崇。孔子对“诵诗”十分重视,建安曹丕、南朝刘勰、中唐韩愈,都对文章的声音节奏高度关注,南宋著名理学家朱熹也力倡熟读精思,将“涵泳”作为语文学习的一种重要方法提出:  相似文献   

5.
6.
由于“学的第一要素是语言”,所以指导学生诵读是十分重要的。笔认为过去在语教学中过分地强调工具性训练,将削弱重要的诵读环节。故应该加强诵读教学,以提高语言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7.
诵读教学是我国传统的语文学习方法,有着悠久的历史,其方法看似枯燥乏味,实则效果显著,近年来越来越受到教育界人士的认可,大有回归之势。作为小学语文教师要充分认识到诵读教学的重要价值,在教学中进行相关的实践,让学生领悟到诵读的妙处,养成热爱诵读的好习惯。  相似文献   

8.
本文通过对诵读内涵的认识,对诵读在语言教学中的重要性进行了分析,从诵读教学有利于生成语感、有利于规范语言、有利于培养学生审美情趣和有利于开拓学生想象的思维空间等四个方面进行了阐述.  相似文献   

9.
诵读,是中国传统语文教学方法。古人有不少精辟的论述。我国北宋教育家张载提出:“书须成诵。”南宋教育家朱熹更具体地提出:“大凡读书,须是熟读,熟读了自然精读,精读后理自见得。”唐代白居易说:“感人心者,莫先乎情,莫始乎言,莫切乎声,莫深乎义”,“声”是感人心之最切者,而诵读把无声的文字变成有声的语言,从而以声传惰,因声会意。课堂教学中,学生能从诵读中领会文章的内容和意义,感受文章的气势和韵味,从而受到教育和感染。  相似文献   

10.
语文课的第一任务是让学生学习语言。而读是学习语言的重要途径之一。通过熟读、背诵,使书面语言内化为学生自己的语言,才能有效地提高学生理解、运用语言的能力。因而语文教学必须重视诵读的训练,加强对诵读的指导与训练。  相似文献   

11.
《基础教育课程》2007,(5):40-41
从古至今,诗文教学和“诵读”二字一直形影不离。2004年以来,在教育界、文化界乃至全社会都产生了相当影响的“少儿诵经”现象及其间的观点交锋、思想碰撞让更多的人开始关注古诗文诵读。本期“争鸣”试图从教学方式的角度,探究作为教学方法的诵读背后的问题。[编者按]  相似文献   

12.
在阅读教学上,《语文标准》特别强调要加强朗读,而且把朗读贯穿于各学段的目标之中。“朗读”、“朗诵”和“诵读”这三个概念其实并无本质区别,都是要求出声地读出来,而“诵读”似乎更侧重于熟读,更强调对文本的玩味与理解。诵读教学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增强学生的艺术鉴赏力,还可以陶冶他们的情操,培养他们对语言词汇细致入微的体味能力,因而诵读理应成为语文教学最常见的课型。下面就如何实施诵读教学谈谈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13.
一、诵读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语感语感是对作品的文字、语言敏锐而丰富的直接感知,是对语言文字表达的一种正确的理解。语文教学要抓语言,语言教学要抓语感,语感教学要抓诵读。这就是说,在培养学生语感的过程中,应以“读”为中心,精心指导学生反复地认真诵读,把书面语言转换成明朗清晰而又充满感情的有声语言,通过有声语言再现作品的艺术形象,从而使学生产生如见其人、如闻其声、如临其境的感觉,一步一步向语感的高层次推进。如讲授柯岩的(周总理,您在哪里》一诗时,学生听朗读录音,往往对诗中的一声声呼喊感到好笑,不能深刻领会…  相似文献   

14.
柳斌 《小学语文》2012,(12):9-10
时下,对语文教学意见不少。历经多次改革,改来改去,赞之者少,责之者众。也难怪,众口难调啊!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听谁的是好?我认为,无论工具论也好,人文论也好,语言本位也好,文学本位、文章本位也好,论来论去,都难得十全十美。  相似文献   

15.
在新的教育理念的推动下,不少教师已经逐渐地抛弃了老的教学方法,但依旧存在着教师指导的偏差现象,第一种现象是教师将一个讨论问题教给学生之后没有尽到导的责任,只要学生讲出自己的想法、感受即可,教师没有点拨、引导,只是充当了主持人的角色;第二种现象是教师完全按照自己设计的思路来开展教学,一旦学生有自己的新思路和见解,偏离教师预先设计的轨道时,教师就会面临不知所措的境地,[第一段]  相似文献   

16.
语文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的学科。上至宇宙天象,下到鸟兽虫鱼,大至立身处世,小到人情物理,可以说语文是无处不在,无所不包。它和生活同在,与思维共存,跟政治结缘,同科学相亲……语文学科简直成了人见人爱的“大众情人”。根据对语文课程性质的新的认识与定位,新课程标准提出了“综合性学习”的崭新理念,“大语文”的理念也得到进一步的重视与推崇。  相似文献   

17.
宋群 《学语文》2002,(5):18-19
诵读是我国古代私塾教育的传统教学方法。诵读的好处很多,而且早已被人们了解和认可。“书读百遍,其义自见”是说精读、多读可以增强对文章的理解。“读书破万  相似文献   

18.
语文学科是一门充满性灵的人文学科,具有情意性和模糊性。容易触及学生的知识经验和情感心志,激发学生的惊人之举、奇妙之言,课堂教学往往波澜迭起。教学就是要关心学生的未来,要为他们的生存发展作好铺垫。但高投入,低效率状况仍困扰着当前的语文教学。“诵读”教学不失为冲破这一困境的一方良策。它是传统的优秀教学方法,也是语文教学的关键所在。诵读教学有其不可估量的优势:它显示了语文学科和人的生理、心理功能,由此而激发学生的灵感;诵读教学要因势利导培养习惯,诱发兴趣;诵读教学要把握粗放精要之度,让学生遨游于书海,厚积而薄发,“操千曲而后晓其声,观千剑而后识其器”;诵读教学要使学生在与书文交流中碰撞与交融,达到情感的共鸣,感悟形象,品味真情。诵读使学生的个性获得健康发展,人格获得完美。  相似文献   

19.
古人有云:读书百遍,其义自见,文章不厌百回读,熟读精思子自知,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等等。语文新课程标准也  相似文献   

20.
中华民族五千年的文化,对整个世界的文化有重要的影响。作为华夏民族的一员,我们要继承民族的优良文化传统.况且我们语文的精髓就是这些文化.我们要通过自己的诵读来发扬这些文化传统.同时也能提高我们的文化修养。提高我们的审美情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