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陆春庚 《中国教师》2009,(16):10-11
每个人都希望得到幸福,都会不断地追求幸福。费尔巴哈说:“生活和幸福原来就是一个东西。一切的追求,至少一切健全的追求都是对于幸福的追求。”教育是为人类谋福利的事业,教育的应然追求是人的幸福。没有幸福感的教师就不会有学生的幸福和对教育本真追求的实现。  相似文献   

2.
刘竞 《成才之路》2011,(20):95-I0024
课堂教学是学校教育的主阵地。高效课堂即追求课堂教学的高效率,则是课堂教学的终极目标,也是每一个教师不断追求的目标,它是教学过程的最优化,教育效果的最大化,是师生完美配合的结晶。但在我们的教学中,普遍存在的一个突出问题,就是教师讲的多,学生练的少,不能发挥学生的积极能动性。不同层次的学生不能在45分钟获得应有的发展,从而失去了学习的兴趣。  相似文献   

3.
学生是富有变化的群体,每一届学生,每个班级的学生都是不一样的,每个群体中的个体也是个性鲜明、与众不同的,个体与个体干差万别是很正常的。所以,这就要求教师在教育学生的过程中,努力寻找适合自己学生的教育教学方式。不同的学生,需要采取不同的教育方法来解决问题,这就是因材施教。学生是“脚”,教育是“鞋”,教师就是造鞋人。造鞋人如果不了解“脚”的大小、形状,怎么能造出适合“脚”的“鞋”呢?  相似文献   

4.
<正>新课程理念要求我们的教育要面向全体学生,因此转化后进生的工作,促进每一个学生有所发展,就是我们目前不容忽视的重要课题,也是每个教师头痛而又无法避免的问题。他们是群体中的个体,组成群体的个体都会对群体产生影响,个体之间是一种平衡状态,其中一个个体发生变化,会对整个群体产生影响。因此要达到良好的群体实效,我们必须转化个体,转化这些"后进生"。那么如何去转化这些"后进生",使他们主动、认真、乐学英语呢?下面就转化  相似文献   

5.
每个人都希望得到幸福,都会不断地追求幸福。费尔巴哈说:“生活和幸福原来就是一个东西。一切的追求,至少一切健全的追求都是对于幸福的追求。”教育是为人类谋福利的事业,教育的应然追求是人的幸福。没有幸福感的教师就不会有学生的幸福和对教育本真追求的实现。遗憾的是,很多教师缺乏职业幸福的体验与感受,觉得从事教师职业没有多大意思。究竟什么是幸福?如何唤醒教师的幸福感受?本文试从心理学的角度,谈一些自己的思考。  相似文献   

6.
教育是为了每个生命个体能自由、理性和善良地全面发展,为了实现这个目标,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一定要以优秀的人格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做到从内心深处"接纳"每一位学生。现在是以学生为本的时代,"接纳"一词反映出的是一种积极的、乐观的友好的人生态度,是建立在善良与热情的基础上的优秀品质;教师要做到真心、平等地对待每一位学生,教师对学生的爱应该是理性的爱、闪光的爱。这种爱才是工作的出发点,是教育艺术产生的源泉;教师在接纳每一位学生、平等尊重每一位学生的同时,还必须以真诚的态度感化学生,学会站在学生的立场上考虑问题,不挫伤他们心灵中最敏感的一个角落——人的自尊心。只要教师的内心充满爱,就能传递给学生最美的眼神、最真的爱,就能实现每个生命个体自由、理性和全面地发展。  相似文献   

7.
每一个学生都是鲜活、独特的生命个体,每一节课都是这个独特生命成长的摇篮.以学生发展为本,让学生在课堂教学中快乐、幸福、健康地成长,既是时代和民族赋予每一位教师的神圣使命,也是每一位教师执著追求的教育理想.建设自主学习的健康课堂正是我们追求和实现这一教育理想的重要途径.笔者以《七颗钻石》为例,谈谈自己的体会.  相似文献   

8.
基础教育均衡发展核心是教育的民主化、公平化,也就是尊重每一个学生接受优质教育的权利:主要内涵就是合理配置教育资源、全面提升教师群体素质.办好每一所学校,教好每一个学生;终极目标是通过教育促进全社会每个人的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9.
黄俭 《湖北教育》2011,(11):56-58
每一个学生都是一个鲜活、独特的生命个体,每一节课都是这个独特生命成长的摇篮。以学生发展为本,让学生在课堂教学中快乐、幸福、健康成长,既是时代和民族赋予每一位教师的神圣使命,也是每一位教师执着追求的教育理想。  相似文献   

10.
重新认识基础教育“独立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础教育就其性质与价值而言,一是要立足"每个学生"。许多学校从关注整体到关注个体,从关注百分比到关注每一个学生,这既是教育观念的更新,也是教育观念的回归。在关注每一个学生发展的前提下,不少学校提出促进学生个性化发展的追求。他们认为,促进学生个性化发展,不仅是一次重要的教育理念革新,更是未来发展基础教育的价值取向。笔者认为,应当从解决校长和教师根深蒂固的教育价值观入手,促进其教育观念的转变,进而转变教师的教育行为,特别是在班级授课制度的群体教育背景下引导学校做到促进学生个性化  相似文献   

11.
主持人寄语     
正教育的本质就是发展人、成就人。让每位师生都得到充分发展,是我们教育追求的教育理想。发展每一位学生,使他们每一个人在受教育的过程中,获得知识、能力和关爱,拥有成长的尊严,成功的喜悦。我们教师更要充分关注每一个学生的成长需求,充分挖掘每个学生的潜力,充分引导每一个学生个性的发展。学校为每一位学生提供适合他们成长、成才的教育,为每一位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基础。成就每一位教师,使他们在自己的教育人生中获得社会的尊重,学  相似文献   

12.
课堂教学是学校教育的主阵地,是学生汲取知识养分的土壤,是教师施展个人魅力的舞台。追求课堂教学的高效率,是每一个教师不断追求的目标,它是教学过程的最优化,教育效果的最大化,是师生完美配合的结晶。如何打造高效课堂,是一个在实践过程中很值得教师思考的问题。笔者就如何提高英语课堂效率谈些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13.
<正>关怀生命,是学校教育的根本价值,也是作为一名教师的根本追求,而要真正做到对每个生命的关怀,我认为第一要义就是公正。任何教师首先要成为一个公正的老师。所谓公正,《辞源》上解释为"不偏私,正直"。公正的教师意味着教师平等地对待每一个学生,正确地评价每一个学生,给每一个学生提供  相似文献   

14.
学生的发展存在多元性,因此,不能用一个标准去衡量学生的发展,用一个"第一"去评判学生的成功。每个家庭都望子成龙,社会发展要求学校教育惠及到每一个孩子。如何在办学行为中真正体现以学生发展为本的价值取向,成为学校在新时期塑造优质教育品牌、实现教育转型要求的历史使命。我们提出了每一个学生"不一定第一,但绝对唯一"的理念和"适应差异、满足需求、提升每一个学生的发展品质"的办学目标,努力创设"关怀每个孩子成长需求、激发每个孩子追求成功、引导每个孩子获得最优化发展"的教育环境。  相似文献   

15.
教育是每个人的一种独立的生存方式,不仅具有提高人的生命质量与生存价值的意义,而且具有创造人的社会生命与精神生命的意义。作文教学的四个要义,就是促进每一个学生个体生命的和谐发展、自主发展、健康地发展和创造性地发展。学生作文个性化应体现“情感”与“认知”自然和谐的统一;作文教学若能为学生作文个性化发展构建宽松环境,缔造有利条件,创设相关情景,提供必要引导,则就是个性化作文教学。作文个性化是个性化教育的一部分。“个性”存在着多种先天因素与后天因素相互作用下形成的价值判断。个性化教育是一个不断实现,又不断推进,以使受教育者的优良个性不断向完美发展的过程;作文个性化则指以学生作文和教师的作文教学从非个性色彩的统一化、模式化、强制化向个性色彩的多元化、个体化、自主化不断转化的过程。  相似文献   

16.
高效率的课堂教学是每一所学校、每一个教师不断追求的目标。它是教学目标、教育效果的最大化,是师生完美配合的结晶。课堂是否高效,要看学生和教师是否在课堂上都得到了充分的发展。学生的发展是高效课堂的核心目标,而教师的发展是学  相似文献   

17.
课堂教学是学校教育的主阵地,追求课堂教学的高效率,是每一个教师不断追求的目标,它是教学过程的最优化,教育效果的最大化,是师生完美配合的结晶。笔者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就如何提高数学课堂效率,谈谈几点自己的做法。  相似文献   

18.
班集体建设中重要的一环是教育学生树立起集体观念,增强集体荣誉感,形成良好的班风。一般来说,群体行为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甚至左右个体行为,而个体行为又会强化群体行为,这在心理学上叫“从众心理”。在班级管理中,每个教师都会有意无意地运用“从众心理”,使教育目的得以有效实现。我在多年的班主任工作实践中,总结出了如下心得:一、突出群体意识,形成良好班风。良好的班风,是维护教学秩序,使教学活动顺利进行的必要保证。每个教师都有这样的体会:在一个纪律严明,学习风气浓厚,学生积极配合的班级授课,教师容易发挥出教学…  相似文献   

19.
教育是每个人的一种独立的生存方式,不仅具有提高人的生命质量与生存价值的意义,而且具有创造人的社会生命与精神生命的意义.作文教学的四个要义,就是促进每一个学生个体生命的和谐发展、自主发展、健康地发展和创造性地发展.学生作文个性化应体现"情感"与"认知"自然和谐的统一;作文教学若能为学生作文个性化发展构建宽松环境,缔造有利条件,创设相关情景,提供必要引导,则就是个性化作文教学.作文个性化是个性化教育的一部分."个性"存在着多种先天因素与后天因素相互作用下形成的价值判断.个性化教育是一个不断实现,又不断推进,以使受教育者的优良个性不断向完美发展的过程;作文个性化则指以学生作文和教师的作文教学从非个性色彩的统一化、模式化、强制化向个性色彩的多元化、个体化、自主化不断转化的过程.  相似文献   

20.
任何艺术过分精致化都会走向颓废,教学艺术也不例外。现在的数学课堂似乎走进了一个误区:对教学过程精雕细刻,追求“完美”,设计成若干精细的环节,甚至“定格”每个词句、动作。这样的课堂表面上很精美,实际上却让教师成了表演者,学生成了“道具”,因而,就背离了教育的根本目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