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运用文献资料法、逻辑分析法对亚高原的概念进行了界定,并从运动训练和生理生化的角度,对亚高原环境对无氧能力的影响作了理论分析,为亚高原短跑训练的研究和实践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2.
研究通过对我国优秀男子举重运动员常见运动创伤的调查,分析我国优秀男子举重运动员专项力量训练与运动创伤的相关因素,探讨优秀举重运动员运动创伤预防的训练思路、方法和措施,为我国优秀举重运动员的训练实践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通过实验法和文献资料法,选取测定了与运动负荷和身体机能有关的血红蛋白(Hb)、血尿素(BNU)、血睾酮(T)、血清肌酸激酶(CK)等生化指标,对陕西省优秀男子举重运动员高原训练期间运动负荷及机能状态进行监测和评定.结果显示:队员基本适应训练计划负荷并能在高原训练期表现出良好的状态.  相似文献   

4.
低海拔及中度高原训练对男子柔道运动员运动能力的影响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为了探讨低、中度高原训练对运动能力的影响,本系统观察15名广东省男子柔道运动员在中度高原(1891m)和低海拔(1000m)进行2—3周训练前后Hb、CK、BUN、血清睾酮(T)、皮质醇(C)和T/C比值的变化并进行比较。研究发现:(1)高原训练中,Hb先降低后显升高,CK活性则是显升高,然后逐渐恢复,BUN开始变化不明显,随后显下降,回到平原后再升高至恢复;血清T、T/C比值显升高,而C显下降,保持高睾酮低皮质醉水平;(2)低海拔训练对运动员的血液生化指标、激素及运动能力有一定的影响,但不如中度高原训练效果明显;(3)中度高原—平原—低海拔交叉训练能使运动员适应过程加快,提高机能水平。  相似文献   

5.
随着竞技体育的不断发展和运动技术水平的提高,高原训练越来越受到国内外体育界的重视,但有关赛艇运动员高原训练的研究和实践尚不多见.利用长期生活和训练在亚高原的赛艇运动员进行高原训练及后续平原训练过程中血红蛋白、测功仪6 000 m成绩和四级递增负荷的结果进行研究分析.结果表明:世居亚高原运动员在高原训练后,其平原的运动成绩有明显提高.因此得出结论:高原训练能够有效地提高运动员的有氧运动能力,从而提高其在平原的运动成绩.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亚高原训练期间坐姿残疾人冬季两项男子运动员机能状态指标的变化特点。方法:以10名坐姿残疾人冬季两项男子运动员为研究对象,分别在亚高原训练期第1至4周的赛前训练阶段,第5至6周的赛中阶段和第7至8周的赛后调整阶段的每周休息日,使用美国Omega wave竞技状态综合诊断系统进行仰卧位状态身体机能测试,测试指标包括自主神经指标(Avag、Asym、TI、LF/HF)、心电变异及脑直流电位指标(ASI、ANSI、RP)和心脏系统状态指标(SI、FI、ARI)。结果:亚高原环境训练期间Avag出现一定程度的下降,Asym出现先下降后上升的趋势,赛中与赛前阶段相比Avag、Asym和TI分别下降0.03%、0.09%和0.23%,LF/HF升高0.53%;赛后调整阶段相较于赛中Avag明显下降0.34%(p<0.05),Asym、TI分别升高0.15%、0.03%;LF/HF升高1.07%,显著高于赛前训练阶段(p<0.05)。ASI出现下降趋势,ANSI、RP指标呈现上升趋势;与赛前训练阶段相比,赛中阶段ASI下降0.03%,ANSI、RP分别上升0.02%和2.10%(p<0.01);赛后调整阶段相较于赛前ASI下降0.05%(p<0.05),ANSI、RP分别上升0.02%、2.33%(p<0.01)。SI、FI均出现先升后降的趋势,ARI在赛后调整阶段有所下降;与赛前训练阶段相比,赛中阶段SI和FI分别上升0.02%和0.15%;赛后调整阶段SI、ARI分别降低0.20%、0.09%,FI指标与赛中阶段相比下降0.21%(p<0.05)。结论:1)8周亚高原训练坐姿残疾人冬季两项男子运动员自主神经变化特点主要受到低氧环境和训练负荷刺激,低氧环境刺激更倾向于影响初上亚高原时运动员身体机能状态,而中后期主要受训练比赛安排的影响;2)8周亚高原训练对坐姿残疾人冬季两项男子运动员中枢神经系统调节能力提升有促进作用,对增强运动员抗应激能力和适应能力有所帮助。3)8周亚高原训练结合高强度比赛造成运动员赛后调整阶段的迷走神经功能紊乱、有氧能力指数下降、疲劳恢复效率降低。应科学调整亚高原训练的时间和负荷强度,上高原前应强化坐姿残疾人冬季两项男子运动员的有氧代谢能力,注重监控心脏系统状态和保护残肢末端微循环,保证残疾人运动员身体机能状态的适应与疲劳恢复。  相似文献   

7.
为使举重运动员的专项体能训练更加科学化和合理化,本研究采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数理统计法等,对我国优秀男子举重运动员体能现状进行了相关分析;构建了优秀男子举重运动员专项体能评价指标体系;对我国部分优秀男子举重运动员专项体能情况进行了评价;并对在男子举重运动员训练中运用专项体能评价指标体系提出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8.
男子自行车运动员高原训练生化指标监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监控河南男子自行车中长组高原训练期间的生化指标变化,对运动员在高原期间的身体机能状况及重点训练课进行评价.结果表明Hb、BUN、CK、WBC等生化指标能够准确的反映运动员的机能状态,血乳酸值能较好地评价所采用的训练手段对队员无氧能力的影响.为以后男子自行车运动员的高原训练安排提供依据,更好地促进男子自行车运动水平的提高.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求优秀少年男子举重运动员身体形态、身体素质的选材模型。方法:福建省在训的25名健将级和一级少年轻量级男子举重运动员为研究对象。通过文献资料法、专家筛选法、主成分因子分析法,探寻举重选材的指标模型,进而探求选材模型。结果:体型因子为髂宽指数,充实度因子为克托莱指数,围度因子为上臂松紧差,上肢力量因子为左握力,腿部爆发力因子为纵跳,专项素质因子为后蹲。结论:在对主成分因子处理的基础上,构建了选材的均值模型和权重模型,其中一级指标形态与素质的权重为0.48:0.52,构建了身体形态、身体素质单项和综合评分标准的选材模型。  相似文献   

10.
中国残疾人男子举重是我国2008年残奥会战略重点项目,通过对2006年世界残疾人男子举重锦标赛比赛成绩、IPC最新世界纪录和2004年雅典残奥会成绩的比较,对当今世界残疾人男子举重竞技格局和中国残疾人男子举重现状进行分析.旨在为我国有关职能部门在制定相关政策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索并比较"高原-亚高原-平原"和"高原-平原"两种过渡训练模式对世居高原的中长跑藏族运动员有氧能力和心肺功能影响.方法:将甘孜藏族自治州重点业余体校20名藏族男子中长跑运动员随机分为两组(实验组10名和对照组10名),实验组进行"高原1周-亚高原2周-平原1周"过渡训练,对照组进行"高原3周-平原1周"传统的过渡训练.训练结束后,分别在高原(四川康定)、亚高原(四川泸定)、平原(四川成都)进行12min跑测试,测定运动员的最大摄氧量(VO2 max)、运动后心率、运动后血氧饱和度、运动后血乳酸和运动后尿蛋白等,并在安静状态下测定运动员血清CK-MB、EPO、HIF-α和血睾酮等生理指标.结果:(1)两组世居高原藏族中长跑运动员在训练后12min跑的测试成绩、最大摄氧量、运动后心率、运动后血氧饱和度、运动后血乳酸、运动后尿蛋白、血清CK-MB、EPO、HIF-α和血睾酮从高原到平原均呈上升趋势,各项指标皆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2)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运动员进行"高原-亚高原-平原"过渡训练后,12min跑的测试成绩、最大摄氧量、运动后心率明显升高(P<0.05),同时安静状态下的血清CK-MB、HIF-α和血睾酮增加更明显,并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高原-亚高原-平原"过渡训练这一训练模式较传统的高原训练模式对于提高世居高原的中长跑运动员心肺功能的适应能力有着较好促进作用,有利于世居高原中长跑运动员更快更好的适应从高原到平原的海拔落差,有助于运动员训练时运动强度的提升和成绩的提高.  相似文献   

12.
通过女子举重与柔道运动员在安静状态所测25个心脏参数中的5个具有显著差异的参数的分析,指出心脏形态的变化能良好的适应专项训练的特点,对指导专项科学训练、选材具有实践意义。并指出柔道训练与以力量训练为主的运动项目的训练是有区别的。  相似文献   

13.
本试验通过对陕西省男子轻量级一线赛艇运动员在甘肃刘家峡1850m水上高原训练的研究,观察高原训练提高运动成绩的同时,观察平原--高原--平原这种交叉训练对机体血液流变的影响,为高原训练能否提高运动成绩提供可能的机制之一,同时为高原训练能否提高运动能力是否与血液流变有关提供可能的理论依据,为科学地进行高原训练提供理论依据.研究显示:高原训练提高了运动员的实际耐力水平,达到了本次高原训练的目的.高原训练可使机体血液流变学指标发生改变,高原训练回平原后,流变学各指标发生良好的改善,从而提高机体利用氧,运输氧的能力,延缓疲劳的发生,从而提高运动能力.本研究提示,高原训练回平原后运动员运动能力的提高有赖于血液流变学各指标的改善.  相似文献   

14.
摘要:目的:探讨18 d亚高原训练对花样滑冰运动员生理机能及运动表现的影响。方法:以10名花样滑冰国家青年队运动员为研究对象,在海拔1 650 m的新疆冰上运动中心进行18 d的亚高原训练。在亚高原训练期间,监测运动员每日晨脉、血氧饱和度的变化情况;在亚高原训练前、后,分别测定分析运动员运动机能的变化,测试指标包括血液生化指标、有氧运动能力(YOYO测试)、专项运动能力(冰上专项测试)。采用重复测量方差分析、配对T检验及效应量来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1)亚高原训练期间,花样滑冰运动员的晨脉在第2 d和第3 d达到最高值,随后出现下降趋势;血氧饱和度逐渐升高,从第 9 d 开始达到并维持在 97%以上。2)花样滑冰运动员在亚高原训练期间运动员红细胞压积明显增加, 其他血细胞参数与血液学指标无明显差异。3)18 d的亚高原训练,提高了花样滑冰运动员的有氧运动能力,表现为YOYO测试的完成级数和跑动总距离增加, 冰上专项测试难度提高的情况下,运动中平均心率、运动后即刻心率、运动后即刻乳酸水平保持不变。结论:1)花样滑冰运动员在 18 d亚高原训练期间,晨脉逐渐降低,血氧饱和度逐渐升高,在生理机能上对亚高原环境下的训练产生适应。2)18 d 的亚高原训练后,花样滑冰运动员的有氧运动能力有了一定的提高,专项运动能力有改善的趋势。  相似文献   

15.
亚高原环境对运动训练的影响综述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高原训练作为提高运动成绩的强力手段之一,自1968年以来一直受到各国体育界人士的高度重视.然而,随着研究的深入,传统高原训练的弊端也逐渐显现,新的改良方法不断提出.综合国内外大量文献资料,以及医学、地理学对高原的分类,从高原训练的角度出发,对亚高原的概念进行了界定,并从运动训练的角度,对亚高原环境对训练的影响作了客观的分析,为高原训练的研究和实践提供了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6.
论场地自行车短距离项目亚高原训练的可行性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以河南自行车短距离项目队2005年参加的兰州亚高原夏训为研究背景,对赛前亚高原训练期间的训练效果进行了分析,对随后参加的国内外大赛的比赛成绩作了介绍.河南队亚高原训练的效果和参赛的成绩表明,亚高原训练能够保持自行车短距离项目年度训练的连贯性,能有效提高运动员的专项能力,使其竞技状态在赛前调整到最佳,为运动员在大赛中取得理想成绩提供了训练保障.亚高原训练今后可以成为自行车短距离项目年度训练的常规手段在各个训练阶段予以广泛运用.目前,我国自行车短距离项目的亚高原训练仍处于起步和探索阶段,在训练实践中还有许多地方需要完善,宝贵的训练经验也需要及时总结,以为全面提高我国自行车短距离项目的运动水平提供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17.
现代竞技体育倾向于从少年儿童抓起,举重作为一种重竞技项目,更应该从少年儿童抓起。少年儿童的生理和心理具有区别于成人的特点,举重启蒙的基础性训练就显得尤为重要。少年儿童的心理特点、训练态度的养成、竞技技术的培养、训练课的组织、基本身体素质的提高、科学选材等是基础性训练应重视的几个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8.
设计一种理论方法来寻找优秀举重运动员赛季前个性化训练的有效方法和方式。利用现有的理论方法,对赛季前举重运动员的个性化训练模式管理进行研究和实际运用,结果显示,在基本结构单位中,训练过程的个性化管理是完善运动训练体系的一个重要因素。充分的估值、对应的方向以及结构负荷的控制有利于教学法影响因素的选取和定制的训练效果和动作的准确形成。赛季前设定的个性化训练管理模式的实现促进了举重运动员专门准备期的各项指标。实验组运动员(男、女)的血液动力学参数、脂过氧化反应、健康状态的主观评估、运动成绩和心情都产生了积极的变化。  相似文献   

19.
运动员高原训练的营养补充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高原训练产生的生理反应及原因出发阐述高原训练中运动员对热能和营养素的特殊要求。指出高原训练过程中运动员营养摄入要依据运动员的训练水平与身体状况进行,均衡的营养补充是保证训练水平的先决条件。  相似文献   

20.
本文通过对举重运动员及体育系学生举重训练前后尿17-羚皮质类固醇及尿17-酮类固醇变化的比较,分析运动训练对肾上腺皮质功能活动产生的影响。利用运动训练中肾上腺皮质激素的变化,可以客观地反映训练过程是否适宜;可以详定训练后的疲劳发展情况;可结合合理化训练的其它因素的监测,为提高训练效果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