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4 毫秒
1.
新课程改革的实施标志着我国的教育模式从"应试教育"转变为"素质教育"。高中信息技术是一门以培养学生信息素养为宗旨的课程。为提高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教学质量,顺应新课程改革的要求,必须不断创新教学方法,重点培养学生的利用信息技术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相似文献   

2.
德育课程具有践行性特点,基础教育新课程改革为海南中小学德育课程建设提供了条件,也提出了要求。海南基础教育阶段的德育课程建设可以借鉴日本中小学的体验教育模式,将德育与体验联系起来,重视道德体验的价值,注重培养学生的生存能力、创造能力、劳动观念和集体协作精神,发展学生个性,充实学生的内心世界,体现基础教育新课程改革"回归生活"的理念。  相似文献   

3.
伴随新课程改革的声声"春雷",2009年江苏省教育部门下发"禁补令"。在这一改革措施下,全省各中学掀起了研究"高效教学"的热潮。在开全课程开足课时的新课程改革中,各个学科的课时相应减少,学生的自主支配时间增多的学情下,就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环境背景。  相似文献   

4.
国家实施新课程改革已多年,但是,新课程改革的成效在数学教学中还不够明显。究其原因,主要是在实践中,来自课程、教师、学生和教师培训等因素对初中数学教师实施新课程产生的负面影响:课程因素方面有新课标"大众数学"的理念对数学传统的冲击,新教材对数学内容方式的处理对数学逻辑结构的冲击,新课程评价制度与当前考试评价制度滞后的冲突和新课标对西部和农村学生的研究不足等;教师因素方面有教师能力水平参差不齐、教学意识与理念滞后和班主任工作繁重等;学生因素方面有班额大和学生能力参差不齐;新课程的教师培训重课程理念,轻教学实践。  相似文献   

5.
如何进行"探究"教学、促进学生自主学习、培养学习能力,是新一轮普通高中课程改革的根本所在。本文以新课程的教学理念、现代教育心理学、建构主义教与学等理论为主要依据,结合作者新课程教学的实践尝试,就新课程标准下高中物理教学如何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从三个方面阐述了构建"探究"教学模式的策略与体会。  相似文献   

6.
新课程改革明确提出:"改变课程实施片面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以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强调学生是认知的主体,  相似文献   

7.
张世宏 《考试周刊》2010,(32):24-25
新课程改革是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新课程改革的关键在教师,这是由教师在教育中地位和作用决定的。教师是教育的实施者和管理者,在课程改革中起决定作用,因此教育观念直接影响新课程改革。新课程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教育思想,就是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面向全体学生,造就全面发展的新世纪人才。新课程改革着眼于社会发展的需要,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为目的。这就对数学教师提出了更高、更新、更全面的要求。  相似文献   

8.
赵明书 《考试周刊》2010,(54):243-244
新课程改革要求教师改变自己的角色定位,确立新型的师生关系,从单纯注重传授知识转变为引导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合作,学会生存,学会做人"的引路人,打破传统的基于精英主义思想和升学取向的过于狭窄的课程定位,着重关注学生"全人"的发展。这一根本性的转变,对于实现新课程改革的培养目标,全面实施素质教育,促进每个学生具有社会责任感、健全人格、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终身学习的愿望和能力、良好的信息素养和环境意识等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
于桂霞 《通化师范学院学报》2009,30(11):100-101,111
世界范围的教师专业化发展趋势和我国基础教育新课程改革都对教师的专业能力提出了新的要求,作为未来教师的师范生专业能力不足是当前我国高等师范教育在人才培养中普遍存在的问题,本文从当前师范生专业能力缺失的角度出发,提出了高师教师教育课程的建设应遵循"儿童为本"、突出"实践课程",关注学生"终身学习与发展"的理念以及实践性、发展性、开放性与差异性原则。  相似文献   

10.
国家倡导的新课程改革"三维目标"(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中,特别注重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的转变。传统的课程观以传承为育人之本,因而教学方式是:"传道、授业、解惑",学生处于被迫学习的地位,学生的个性、创造性被压抑。新课程改革倡导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研究性学习和任务性学习等方式,目标在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相似文献   

11.
一、高中地理新课程标准对学生学习的要求(1)根据实际情况学生自主选择课程。在传统的"灌输式"教学中,学生是课程的被动接受者,没有自主选择课程与学习方式的权利;学生只是学习的容器,只能做"听话的孩子",在这种教学形式下,完全扼杀了学生的自主性和创造性。在课程改革中,教育专家、学科专家认识到这个问题,因此提出学生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恰当地把握选择的"度",学会自我调控,提高自己选择的水平和能力。  相似文献   

12.
李德宝 《现代语文》2011,(4):102-103
普通高中语文新课程标准在语文的课程性质部分明确指出"高中语文课程应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使学生具有较强的语文应用能力和一定的审美能力、探究能力"。  相似文献   

13.
杨晓 《考试周刊》2011,(71):96-97
《英语新课程标准》指出:"英语课程要有利于学生个性和潜能的发展。"因此,我认为英语的教学课程必须具有选择性为了体现课程改革的指导思想,英语教学课程应该采取必修课与选修课相结合的课程设置模式。必修课程的目的是使学生获得基本的英语语言能力,形成积极向上的学习态度、灵活多样的学习策略,以及跨文化交际意识和能力,为终身学习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4.
王克礼 《成才之路》2011,(17):65-65
化学作业作为常规教学的重要环节,既是课堂教学的补充和延伸,也是教与学信息反馈的重要途径。在新课程理念指导下,应遵循"以人为本,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的课改理念,围绕"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三维目标,使化学教材改革、课程改革、教学方式改革、学习方式的改革和化学作业评价体系的改革协调统一,从而真正起到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尹小燕 《现代语文》2009,(11):74-75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要求"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注重语文应用、审美与探究能力的培养,促进学生均衡而有个性的发展"。课程改革的宗旨就是"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在新课程理念下,教学评价的主要内容充分体现在师生互动、学生自主学习、  相似文献   

16.
郭永洁 《文教资料》2011,(21):115-116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传统的教师角色已无法满足新课程改革的要求。教师必须顺应时代的潮流,改变教学方法,更新教育教学理念,实现角色的转变,由知识内容的传递者、园丁、教书匠、课程"消费者"、"终点裁判"、教育教学的管理者逐渐转变为学生学习的启发者、学生成长的引路人、教育教学的研究者、课程的建设者和开发者、"过程裁判"、"社区型"教师、人际关系的艺术家。  相似文献   

17.
宋满鑫 《考试周刊》2011,(47):180-181
本文从过去课程的着眼点"知识点"转移到新课程中的着眼点"方法",对能力培养给予足够的重视。新课程标准下简谐运动这一单元的教材如何教、课堂教学如何设计;学生如何学、如何落实则成了当前一线教师孜孜探究、学生苦苦思索,共同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试图从过去课程的着眼点"知识点"转移到新课程中的着眼点"方法",对能力培养给予足够的重视。  相似文献   

18.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指出:"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合作的能力。"新课程实验中作业的设计应是开放的,并努力实现课内外联系、校内外沟通、学科间融合,使作业成为培养和发展学生能力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9.
傅春光 《考试周刊》2011,(43):28-29
新课程的改革正在如火如荼地进行着,而教材作为新课程理念的载体,是最重要的课程资源,它直接体现着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历来备受关注。现行语文教材的编排体系是否合理,直接关系到广大一线语文教师能否切实有效地进行课堂教学,做到从"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维度上去发展学生的能力体系和人格体系,从而提高学生整体的语文素养。  相似文献   

20.
普通高中新课程要求,在课程实施中,教育者应"创设有利于引导学生主动学习的课程实施环境,提高学生自主学习、合作交流以及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一句话,就是要学生"学会学习"。那么,要"创设"一个优良的"课程实施环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