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4 毫秒
1.
唯物史观社会发展动力理论的基本点,即推动历史演进的各种力量构成一个动力系统。在这个系统中,物质生活资料的生产方式是决定性力量,社会基本矛盾运动是一切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生产力是最终的决定力量。阶级斗争是阶级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科学是历史发展的强大杠杆和最高意义上的革命力量,人民群众是历史创造者和主体动力。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矛盾运动是一切社会发展的基本动力。但是,现代科技革命对唯物史观产生了深刻的影响,从而使唯物史观社会发展动力理论面临着新的发展和新的挑战,因此有必要对传统的社会发展动力理论的几个主要观点进行新的思考。  相似文献   

2.
当今时代是知识经济迅猛发展、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的时代。科学技术作为第一生产力越来越成为经济发展、社会进步最具决定性的力量。抓住新技术革命的机遇,发展高科技,实现产业化,努力实现生产力跨越式发展,是实现十六大提出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宏伟蓝图的需要,也是高校自身发展的客观要求。  相似文献   

3.
科学技术是推动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科学技术的进步促进了新兴产业的形成和发展,现代科学技术已成为现代社会进步的决定性力量,并在世界各国经济发展中处于主导地位.  相似文献   

4.
《科学课》1995,(1)
科学技术是人类的伟大实践之一,是一种在历史上起推动作用的革命的力量。在现代,科技进步对社会生产力发展越来越具有决定性的作用,并且正在人类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发生广泛而深刻的影响。全球面临的资源、环境、生态、人口等重大问题的解决,都离不开科学技术的进步。世界范围的经济竞争、综合国力竞争,在很  相似文献   

5.
我们正面临第五次产业革命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马克思恩格斯关于科学技术对生产力发展、生产关系变革以至社会革命更大影响的思想,是他们所创立的唯物史观的基本内容。邓小平关于“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论断,是对唯物史观的重要发展.依据这种唯物史观,钱学森认为,科学革命是人类认识客观世界的飞跃,技术革命是人类改造客观世界的飞跃,而科学革命、技术革命又会引起社会整个物质资料生产体系的变革,即经济的社会形态的变革,这就是产业革命。  相似文献   

6.
在科学技术高速发展的今天,人们的行为愈来愈离不开科学。科学技术的进步是推动生产力的首要力量,也是促进社会进步的决定性因素。从小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逐步领会科  相似文献   

7.
一个崭新的特殊市场——技术市场正迅速地在我国兴起和健康的发展。它是一种信息,把“科学技术是生产力”这个马克思的重要思想传递给亿万人民;它是一种力量,把科学技术成果这一知识产品带进了社会主义交换领域的大雅之堂;它雄辩地告诉人民,现代社会的“娇子”——科学技术是新的社会生产力中最活跃的和决定性的因素。随着新技术革命的蓬勃发展,科学技术日益渗透到社会物质生活和精种生活的各个领  相似文献   

8.
科学技术对生产方式进行过三次大的变革。在现代,科学、技术和生产三者之间的关系是:科学发现→推动技术发明→促进生产进步。科学是推动整个社会全面进步的最革命的力量。因此,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相似文献   

9.
科学的目的在于寻求发展。在当代,科学技术作为生产力的第一构成要素,它对社会经济发展的决定性推动作用已被越来越多的人们认识和接受。本文拟以现代科技革命为例,本着拓展视野,寻求启示的初衷,谈谈它影响社会经济发展的十个方面。  相似文献   

10.
论现代科技革命的实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现代科技革命究其实质,是生产力革命,是管理革命和知识革命,同时,也是人类解放最重要的物质条件。生产力革命近400年来,人类社会经历了天翻地覆的变化,其首要表现是生产力获得了空前发展,而这一发展的首要根源则来自科技革命。正是在这个意义上,马克思将科学技术视为推动“历史的有力杠杆”和“最高意义上的革命力量”。1.科技革命促使现代科技并入生产,直接转换为生产力,成为经济增长的内生变量近代科学革命与现代科技革命的不同在于,前者是思想的大解放、大革命,后者则体现为对生产力发展的直接推动。科技与生产的融合,…  相似文献   

11.
传统社会发展动力学说的解释性难题及其反思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传统社会发展动力学说的中轴是经济—政治系统 ,它撇开了自然生态和人的丰富交往实践活动 ,是仅以生产力和生产关系概念为基础而展开的层层递推式的理论学说 ,只适合于描述匮乏型和冲突型的社会结构 ,并解释从传统的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的过渡 ,而不适宜于描述富裕型和公民社会型的社会结构 ,也不适于解释成熟的工业社会及后工业社会。现代社会及其整合系统已经由传统的层级式和金字塔式的结构转变成内部系统既十分复杂、又有着高度相关性的社会系统结构 ,这是传统社会发展动力学说发生解释性难题的关键。传统社会发展动力学说只宜看成是总体性的潜在的历史哲学理论 ,并在这一意义上与马克思唯物史观沟通 ,而不宜直接看成是局部的和显在的社会发展理论。反省传统社会发展动力学说的解释性难题 ,同样也应当成为今日中国人文社会科学范式变革的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12.
哥白尼所创立的"日心说"理论是天文学历史上一场撼天动地的变革,无愧于成为人类近代科学革命的伟大开端。"这一伟大成就,不仅铺平了通向近代天文学的道路;而且也帮助人们在宇宙观上引起了决定性的变革。""日心说"理论的产生具备了社会和个人两方面的条件,是"摆脱教权统治和学术统治枷锁的精神解放"的辉煌成果,而绝不是什么笃信天主教上帝所得的恩赐。  相似文献   

13.
科技革命的实质是人类文明传统的转换,也促发了现代社会的风险。在当代,科技革命成为风险社会的建构机制,风险社会成为科技革命的发展困境。为了有效应对新科技革命时代下的风险社会问题,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的公共治理成为科技社会的革新路径。  相似文献   

14.
马克思恩格斯在创立唯物主义历史观和自然观的过程中,吸收了近代科学特别是19世纪自然科学三大发现的成果,现代唯物主义是在各种现实的科学中得到证实和表现出来的。马克思在政治经济学研究过程中,学习掌握数学工具,把科学技术纳入经济分析的领域之内。恩格斯在关于社会主义发展史的论述中,援引现代自然科学证明的辩证法,证明社会主义的必然性与合理性,指出无产阶级革命是工业革命的产物。  相似文献   

15.
毛泽东科技思想发展和技术革命活动的历史证明,其"科学也是生产力"和技术革命的思想具有历史唯物主义基础,表现了他对世界科学技术发展历史的准确把握。研究毛泽东对科学技术与技术革命的科学论断和科学分析,及其把党的工作重点放到技术革命上去、从生产力与生产关系中考察技术革命等主张,可以得出,毛泽东科技思想是邓小平科技思想的理论渊源。  相似文献   

16.
王全旺 《成人教育》2008,(10):47-48
职业技术教育的发展与科学技术变革是紧密联系和相互作用的。科学技术革命对职业技术教育的专业设置有导向作用。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职业技术教育必然实现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的整合,培养具有信息素养的技能型人才。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会促使职业教育普通化,职业技术教育则是把科学技术转化为现实生产力的重要力量,是促进科技创新和科技再生产不可或缺的因素。  相似文献   

17.
马克思、恩格斯认为科技的价值在于:科学技术是直接的生产力,是生产力的首要的力量;科学技术大幅度地提高着劳动生产率,极大地促进着社会生产的发展;是生产关系的基础;决定着阶级的划分,决定着统治和从属的关系,决定着国家、政治、法律,是唯物主义和人科学的基础;科学技术的发展导致生产关系的变革和社会变革,是历史的有力的杠杆,是最高意义上的革命力量。科技价值的主体基础主要是工人阶级和人类社会的利益与需要。科技价值的实现机制主要是科技的物化、智力化和生产过程的实际运用。马克思、恩格斯科技价值观具有中介性、社会性、合力性和革命性等特点,是社会历史观、价值观与科技观的统一。  相似文献   

18.
科学发展观是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实践提出的要求,而其基础理论则需要通过马克思主义现代化来完成:首先,“以人为本”不仅是“为了人”,而且是“通过人”。这要求把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类解放的预测与劳动者能力普遍水平联系在一起。其次,“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突出了理想社会不仅具有“历时性”,而且具有“共时性”。这要求把马克思主义关于社会主义社会的论断既作为优越发展方式又作为优越社会形态。最后,马克思主义现代化体现为唯物辩证法与时代条件的结合。这要求唯物史观对人类历史的研究从一般劳动深化至劳动力,从侧重于体力劳动与脑力劳动的对抗关系深化至二者的合作关系。  相似文献   

19.
历史教学务必以邓小平理论为指导,深入而系统地进行改进;以初级阶段理论剖析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的历史;以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科学进步是经济发展的决定性因素为准则阐述历史,特别是近现代史。  相似文献   

20.
科学思想是圣西门思想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他对西方科学,特别是近代科学进行了理论分析和总结,并且就科学的历史发展及其思想和社会影响、科学方法论、科学革命及其与政治革命的关系等问题提出了自己的见解,这些见解不乏合理之处,具有独特的历史和理论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