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侗族被誉为"饭养身,歌养心"的民族。侗族大歌是中华民族音乐艺术的奇葩,在人类音乐史上都有一定的地位。侗族大歌的文化根基就是侗族的"民族生境",侗族大歌是历史过程的产物,是生态环境模塑的结果,是人文社会环境的反映。侗族大歌既是侗族社会的一种文化实践,又是一个长期处于无字社会的民族对自身社会文化生活的经验总结——以歌代文,以歌传文,以歌把侗族社会的历史、社会知识、生产生活经验、男女交往、伦理道德、风土民情、社会经验等记录下来,以歌来传承,由此成就了侗族社会"歌的海洋"。  相似文献   

2.
侗族民间叙事歌是侗族人民表达生活愿望与理想的一种文化表现形式,其中《珠郎娘美》真实、生动、鲜明地反映了侗族民众的社会生活状况、审美意识及文化心理。从社会记忆理论视角出发,对该文本记录下来的这些民族文化内容进行考察,向人们展示侗族民间叙事歌民族性、地方性及时代性的文化特征,以展现时代背景下的民族生活状况、民族生活知识和民族生活智慧。  相似文献   

3.
侗族民间叙事歌是侗族人民表达生活愿望与理想的一种文化表现形式,其中《珠郎娘美》真实、生动、鲜明地反映了侗族民众的社会生活状况、审美意识及文化心理。从社会记忆理论视角出发,对该文本记录下来的这些民族文化内容进行考察,向人们展示侗族民间叙事歌民族性、地方性及时代性的文化特征,以展现时代背景下的民族生活状况、民族生活知识和民族生活智慧。  相似文献   

4.
生计方式与文化模式的和谐之音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侗族大歌作为侗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侗族人民的生活中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其产生与侗族的自然和人文环境密切相关。侗族大歌不仅是一种音乐艺术的存在,更是侗族社会结构、生计方式、婚姻关系、文化传承和精神生活等方面的综合体现。因而,分析研究侗族大歌中的生计方式与文化模式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5.
鼓楼是侗族文化中最具代表性的建筑之一,它是侗族人民智慧的结晶,也是我国民族文化中的瑰宝。侗族鼓楼造型独特,装饰精美,在侗族人民社会生活中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侗族鼓楼也具有了远远超过其初始意义的多重内涵。同时,随着村寨的不断扩大和社会的进步,鼓楼的功能也在不断增加和变化。  相似文献   

6.
在"饭养身,歌养心"的侗族传统文化中,风俗歌是其重要的组成部分,其在侗族社会生活中,具有教育、宣泄、接纳、交流、团结等功能,并作用于生产生活与人的生命历程的方方面面。其源于生活,发于情感,反映着侗族社会淳朴的乡俗与和谐的景状,成了学界较为重视的研究资源。当前由于市场经济的冲击、外来文化的影响、网络文化的滥觞,侗族风俗歌的生存环境与传承前景遭遇了严重的挑战。在民族地区乡村振兴战略实践的背景下,在整理和研究侗族这一传统文化的社会功能的同时,寻析其传承、保护之策略就显得重要而又迫切。  相似文献   

7.
侗歌活动是侗族民俗的重要内容。侗歌中的叙事歌对侗族的历史文化起到记叙和传递作用。侗歌活动成为侗族社会生活交往和文化交流的重要方式,起到民族聚合作用。  相似文献   

8.
自然环境、社会环境、生产生活方式、历史演进变迁、族群喜好、接受外来文化等等,造就了侗族文化的多样性。侗族文化多样性反映在其文化遗产多种多样的表现形式,也体现在借助各种方式和技术进行的生产、生活、艺术创造、传播、销售和消费的多种方式。侗族文化多样性是其不断文明进步的重要动力。侗族文化的多样性,在对居住地的生物多样性的维护中,在丰富社区的文化生活中,有着不可替代的价值。尊重文化多样性是发展本民族文化的内在要求,是实现世界文化繁荣的必然要求。我们要在保持本民族良性文化的基础上,尊重其他民族的良性文化,相互借鉴,积极主导文化的多样性、多元化。  相似文献   

9.
通过对侗族社区的田野调查,从"稻—鱼—鸭"共生生计方式在侗族文化中的地位和价值的人类学分析入手,发现侗族社会生活中的糯米与鱼不仅仅是侗族村民本体赖以生存的重要物质条件,同时也是侗族文化载体赖以生存的重要条件之一,甚至可以说是它已经作为一个小的文化系统在承载和构建起侗族文化。最好的和最理想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方式就是将活态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放在其生存环境内加以保护和传承,而侗族传统稻鱼共生生计正好构成了侗族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生态环境与传承场。  相似文献   

10.
湖南省怀化市通道侗族自治县是古时靖州辖地,性格鲜明、动作古朴的侗族芦笙舞在这里流传至今,仍是当地侗族人民生活的重要部分.2009年10月28日在通道县城举行的侗族芦笙文化艺术节,将现代化舞台表演与传统侗族村寨芦笙队表演呈现在同一个时间、空间,展现出古老的侗族芦笙舞在日益变化发展的时代背景下,伴随着社会功能、艺术形式、文化内涵等方面的变化,生发出众多新的意义和价值.  相似文献   

11.
空间观念是人类感知、把握世界的重要维度.在民间文学资料的基础上,以文化人类学的社会空闻建构理论对侗族的空间观念加以分析,指出侗族的空间观为社会成员对社会生活与行为提供了认知基础,侗族通过空间方位的确定、生活空间和仪式场所的安排、村寨的建构表达出其对空间概念的哲学思考.  相似文献   

12.
侗族款文化包括款组织与款词,它是侗族传统民俗文化中最古老最具特色的民俗现象之一。款组织调整规范着整个侗族的民间社会,款词简练精辟地记述了侗族民间社会的各样礼俗。侗族社会每年通过“三月约青”“九月约黄”的款组织活动使整个民间社会学习熟悉款约,以求重返爱与自由的民间生活世界。  相似文献   

13.
侗族传统抚幼习俗与儿童社会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侗族的传统抚育习俗是侗族千百年来在社会生产和生活实践中逐渐凝练并延续下来的,它既是侗族儿童社会化必经之路,也是侗族本体和民族传统文化得以传承的主要途径之一。然而,20世纪80年代以来,随着农村经济体制的变革,侗族传统的经验性抚育模式发生了一些变化.儿童的社会化过程遭遇了传统与现代的困惑。  相似文献   

14.
侗族伦理思想综论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侗族伦理思想是侗族人民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领域中须臾不可缺少的"精神调节器",是侗族文化的核心内容,对侗族人民的思想和行为一直起着规范和规约的作用。对侗族传统伦理思想进行系统的整理、归纳、概括、扬弃,无疑将有利于提升侗族人民的思想文化素质,促进侗族地区的物质文明、精神文明的协调发展,推进民族团结进步事业和现代化建设的进程。  相似文献   

15.
侗族服饰文化是侗族传统文化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是研究侗族社会经济文化的“活化石”与“无文字史书”.本文从侗族服饰的分类、文化内涵、审美意识三个方面探讨侗族服饰文化,旨在弘扬侗族传统文化.促进侗族文化的繁荣与发展.  相似文献   

16.
侗族信仰与祭祀文化是侗族文化最为重要的组成部分。侗族信仰与祭祀文化在侗族社会与经济发展历程中起到过十分重要的作用。其文化内涵以及在社会发展中的功能,对当下社会发展的价值取向仍然有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17.
侗族文化在大众文化层面、技术文化层面、制度文化层面和价值文化层面都具有优越的价值和魅力,是侗族人民的精神支柱。随着社会转型的深化发展,侗族文化面临着传承者质的落后和量的微少,保护和传承主体责任不明确、资金不到位或缺位,文化价值与经济价值脱节,文化权益分配不均衡等问题。基于贵州省黎平县的实证调研,提出3条对策:第一,充分发挥市场经济积极作用,满足文化主体的利益需求;第二,发展教育,培养文化专业技能传承人才,为侗族文化的保护和传承提供支撑;第三,在社会舆论与宣传方面,建立社会联动机制,加强对侗族生态文化的宣传推广,增进社会对侗族文化的认知,从而强化社会支持。  相似文献   

18.
侗族丧葬仪式是侗族人民的一项重要人生仪礼,它的内容和形式与侗族人民的宗教信仰观念有着密切关系,反映了侗族社会的民间传统习俗文化。仪式音乐作为丧葬仪式的组成部分,在仪式过程中担负着不同类型的角色,有赞颂亡者功德、沟通人神对话等媒介的作用。解读龙额侗族丧葬仪式音乐文化,分析其文化内涵及社会功能,对了解和研究侗族丧葬仪式特征,具有重要的价值和意义。  相似文献   

19.
侗族是一个有悠久历史的民族。目前国家在侗族地区实施的教育,基本上是汉族地区的教育,其发展就必然要受到侗族传统文化的影响。系统的学校教育,需要大量的投入,而侗族聚居区长期以来由于历史、地理等方面原因,经济不发达,大量投资教育有实际困难。过去社会发展较为缓慢,侗族在生产生活中感觉不到对科学知识的需要,而科学知识的传授主要依靠教育,加之目前有些学校的教育与社会实际相脱节,影响了侗族群众送子女上学的积极性。侗族儿童  相似文献   

20.
侗族文化在大众文化层面、技术文化层面、制度文化层面和价值文化层面都具有优越的价值和魅力,是侗族人民的精神支柱.随着社会转型的深化发展,侗族文化面临着传承者质的落后和量的微少,保护和传承主体责任不明确.资金不到位或缺位,文化价值与经济价值脱节,文化权益分配不均衡等问题.基于贵州省黎平县的实证调研,提出三条对策:第一,充分发挥市场经济积极作用,满足文化主体的利益需求;第二,发展教育,培养文化专业技能传承人才,为侗族文化的保护和传承提供支撑;第三,在社会舆论与宣传方面,应该建立社会联动机制,加强对侗族生态文化的宣传推广,增进社会对侗族文化的认知,从而强化社会支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