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刘敏 《历史档案》2007,(1):49-54
汉承秦制,其中也包括二十等爵制,应该说这是这个时期最富时代特色的政治等级制度,因古今中外的爵位一般仅与社会上极少数人,即上层贵族有关,而秦汉时期的二十等爵制却不同,它与社会上大多数人,特别是与身处社会下层的庶民百姓相关.但由于以前四史为主的传统文献史料,主要记载的是社会上层人物(帝王将相、贵族官僚)的情况,有关庶民百姓的记载极少,特别是有关他们占有爵位的个案史料更是凤毛麟角,且涉及的也非一般庶民,主要是贵族没落的后裔或原为庶民后封侯者.  相似文献   

2.
《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也是一部记载先秦时期风俗民情的珍贵史料。本文通过《诗经》所提供的有关资料,从周代先民对野生植物采集的角度考察了先秦时期人们的生活习俗。  相似文献   

3.
《仪礼·士昏礼》所记载的婚礼仪节基本上反映了中国古代先秦及秦汉时期士人阶层婚礼的全貌。然而在时代更迭和历史变迁中,婚礼仪式和内容发生了诸多流变,本文通过对先秦时期婚礼仪节的考察来解析古代士人阶层婚姻关系的实质。  相似文献   

4.
张静 《兰台世界》2014,(1):156-157
《仪礼·士昏礼》所记载的婚礼仪节基本上反映了中国古代先秦及秦汉时期士人阶层婚礼的全貌.然而在时代更迭和历史变迁中,婚礼仪式和内容发生了诸多流变,本文通过对先秦时期婚礼仪节的考察来解析古代士人阶层婚姻关系的实质.  相似文献   

5.
隋唐时期墓室壁画中大量出现的"襕袍"形象,即袍衫下摆设一条襕道,是汉唐之间人们服饰风格变化的重要表现之一。唐及以后的文献中有很多关于襕袍形制、襕袍穿着规范以及人物穿襕袍(衫)的记录,襕袍在宋明以后的文献记载中也表现出与隋唐时期襕袍不同的形制,然而史料中关于襕袍起源的记载仍不太明晰,大致分为三种观点,即宇文护说、马周说和胡服说。结合文献记载和考古资料,会发现宇文护说似乎更接近史实;考察襕袍的礼制含义,将襕袍和深衣、上衣下裳类传统服饰形制的关联与西魏北周时期政治背景相联系,也会发现宇文护说比较令人信服。正是襕袍的这种与礼制相关的人为解释,让其在宋明以后的制度和观念中代替了深衣成为华夏衣冠的一部分。  相似文献   

6.
图书馆与休闲文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图书馆是群众文化事业,是普及科学文化知识的社会化设施,其收藏的全部文献记载着人类社会不同时期的文化,构成了一部人类文化的发展史。而休闲文化同样是社会文化的组成部分,它是大众的一种精神与物质需求在社会意识形态中的反映,以促进个人闲暇时间与社会精神财富相结合,引导人们把休闲方式同日常生活、教育和文化需求联系起来,达到增长知识、提高大众文化水平的目的。  相似文献   

7.
秦汉时期历经400余年,是我国古代封建社会的开创阶段。多数学者在研究中一般都把秦汉两朝放在一起进行研究,本文亦从之。本文从文献的起源和定义出发,着重就秦汉时期文献的发展与管理进行了旁征博引、深入浅出的探析。  相似文献   

8.
《周礼》中有关于"车之五兵"的记载,传世文献中对这一记载多有阐述。汉唐儒生们认为"车之五兵"反映了先秦军事中的礼仪制度。然而疑古思潮之后,学者对于《周礼》的相关记载多不以为然。近年曾侯乙墓出土的遣册保存较好,记录了关于送葬车辆的具体信息,为今人了解先秦车载兵器礼制提供了宝贵材料。本文将曾侯乙墓遣册与传世文献对读,揭示《周礼》"车之五兵"记载与先秦历史真实之间的联系与差距。  相似文献   

9.
先秦时期我国教育非常重视"乐学",秦汉以后"苦学"思想逐渐形成。皇权专制制度和文化是"苦学"思想的社会根源,科举制的实行强化了"苦学"的观念,教师素质偏低是"苦学"思想流传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10.
先秦时期的习射活动备受人们的推崇,它在先秦时期扮演着重要角色,是先秦文化的重要载体。本文分析了习射的起源、夏商西周时期习射的演变、先秦时期习射的特点,希望能对有关学者做好此方面的工作提供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11.
但柳松 《兰台世界》2014,(1):117-118
先秦时期我国教育非常重视“乐学”,秦汉以后“苦学”思想逐渐形成.皇权专制制度和文化是“苦学”思想的社会根源,科举制的实行强化了“苦学”的观念,教师素质偏低是“苦学”思想流传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12.
龚家龙和天发的身世浮沉,固然体现了民企自身的通病,也与政策变化和政府变迁有关“我不答应他们收回企业的要求,他们就要把我抓起来。”几年以前,龚家龙就曾告诉友人:他受到地方政府某领导的威胁。  相似文献   

13.
易学史上的三易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周礼·春官》说太卜“掌三易之法,一日《连山》,二曰《归藏》,三曰《周易》”,但《周礼》只说“其经卦皆八,其别卦皆六十有四”,别的更具体情况一无所载。后世对此三易不断作出种种猜测和讨论,如三易和古圣先王、三易与河图、三易与三正(建子、建丑、建寅)、三易与三天(先天、中天、后天)等等;也不断有所谓三易文献的发现和记载,如三易与《三坟》等。宋明时期又出现多部专论三易的易学著作,如南宋朱元升的《三易备遗》、明末黄道周的《三易洞玑》。本文对以上各种三易说的出处和流变作了较为清晰的梳理和考述。  相似文献   

14.
刘岳 《图书馆学刊》2012,(8):115-116
结合古代盟誓制度,从盟书被深埋、沉湖或火燎的处理方式,考察盟书文献制作的目的,说明盟誓文献的盛行与春秋战国时期频繁举行的盟誓有密切的关系,秦汉以后,政府的盟誓仅限于形式,其盟誓文献逐渐没落。  相似文献   

15.
山西漆艺历史悠久,有着深厚的文化积淀。据史料记载,考古发现最早的山西漆艺,是尧舜禹时期人们所使用的生活用品和祭祀用品。随着历史的发展,山西漆艺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秦汉时期,漆艺的使用范围更加广泛,山西漆艺进入鼎盛发展时期。  相似文献   

16.
雕题即额头雕刻花纹,属于一种特殊部位的纹身。据文献记载,先秦时期在南方地区的某些民族中即已存在,但迄今为止类似的考古学证据却很少见。皖南出土了一件属于春秋时期的青铜人面牌,其额头上刻有纹饰,地域上又与文献记载相吻合。本文结合文献及出土材料,进一步探讨雕题习俗、纹样、功用等问题。  相似文献   

17.
先秦时期关于女性教育的记载,只有在《周礼》、《礼记》、《仪礼》这些有关礼节的书中可以见到,此外,在《尚书》、《左传》也能发现一些蛛丝马迹。从教育内容上说,先秦时期的女性教育已经有别于男子教育,先秦时期的女性教育以"四德"为主。从教育方式上说,先秦女性教育大致有两种方式:一种可以称为家庭式,另一种可称为私塾式。  相似文献   

18.
提到中国古代的监狱,人们每每会想到那些暗无天日、阴曹地府般的监室和残暴的狱霸牢头,很难将监狱与"人道"二字联系起来.实际上,中国古代社会作为一个早熟的社会,先秦时期诸子百家的哲学中就已经包含了大量的人道思想.  相似文献   

19.
随着考古事业的不断发展,20世纪70年代以后,在出土简牍中涌现出大量的秦汉至三国时期的律令条款及司法文书,其内容包括律、令、科、品、约,以及有关律令的问答解释文书、供办案人员参考的“式”等.这些法律条款涉及古代的刑法、诉讼法、民事关系、行政关系以及物权关系等,通过对这些律令条款及司法文书的研究,不仅能开阔学者的研究视角,而且也可以对传世文献的记载进行反省,尤其对法学史研究者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20.
相关研究通常认为中行遗址发现的马坑与青铜礼、乐器坑均属于祭祀坑性质。虽然先秦时期的祭祀活动中确实用马为牺牲,但通过对中行遗址45座马坑以及所埋马匹的特征进行分析,可以发现它们既与东周遗址所见祭祀用牲遗迹有明显不同,也与先秦文献记载的祭祀用牲制度存在矛盾,应当并非祭祀活动遗迹。中行遗址马匹年龄与性别构成与近代人工蓄养马群相似,牡马牝马分开掩埋及每坑埋放二马或四马等现象又可能与先秦时期的养马制度有关。据此种种迹象推测,中行马坑中的马匹可能来自郑国公室所蓄养的一个较为完整的种马群,又因为某次偶发事件而在较短时间内被全体杀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