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传统写作与当今写作教学,都强调真情实感的写作。但文章仅有真情实感还不够,还要具有情感具身、思辨审思、逻辑缜密等"质"。只有这样,才有文章启迪心智的价值,也只有如此演绎,才能促进习作者思维的发展、认知的提升,丰富社会思想、推动社会进步。  相似文献   

2.
笔者从多年的作文教学实践中发现,学生写作时无从下手,写出来的文章不是内容空洞,就是缺乏真情实感,干瘪无味。一篇好的文章绝对离不开好的材料以及必要的写作技巧。作为老师,只有引导学生平时留心,善于观察,善于积累.善于思考,才能让学生写出充满真情实感、令人耳目一新的文章。  相似文献   

3.
正"感人心者,莫先乎情。"可见,只有感情真挚的文章才能打动人心。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说过:"能写真景物、真感情者,谓之有境界。"写出了真情实感的文章方能称得上是有血有肉的好文章。那什么是真情实感?怎样才  相似文献   

4.
<正>作文其实就是用笔说话,只有说真话、抒真情,才有感染力,才能打动读者。文章的字里行间是否洋溢着真情实感,是衡量文章优劣的重要标准之一。一篇文章,不论它的语言多么华丽,如果没有真情实感,那也只能是一堆没有生气的文字符号。而"真情"只能从"实感"中产生,"实感"只能从生活中获得。要使作文有真情实感,应该从以下  相似文献   

5.
写作是现实的生活反映,写作要靠生活积累,教师要激发学生对生活的热爱,调动学生观察的积极性。广泛阅读可以扩大我们的知识面,可以丰富我们的语言,才有可能文思如泉、笔下生花。我手写我心,才能写出真情实感,文章才能生动感人,培养学生健全人格,积累情感。胸有成竹还要有一支好画笔,要写出好文章就要多练笔,积累写作技巧。只有学会了积累,学生才会有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材料,只有勤于积累,才能不断提高自己的写作水平。  相似文献   

6.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写作要感情真挚,力求表达自己对自然、社会、人生的独特感受和真切体验.""要求学生说真话、实话、心里话,不说假话、空话、套话."如何才能让学生写出真情实感呢?笔者认为只有从实际生活写起.才能写出富有真情实感的好文章.  相似文献   

7.
杜桂强 《课外阅读》2011,(11):340-341
文章要有真情实感,才能久而弥香,缺乏真情实感的文章读来味同嚼蜡。白居易说“感人心者,莫先乎情”。学生只有一定的情感体验,学会一定的表达方法,才能细致的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营造出感人的效果,写出情文并茂的文章来。  相似文献   

8.
文以情生     
只有具有真挚情感的文章,才能真正感动读者。情感表达,贵在真实自然。要写出具有真情实感的文章,必须注重以下几个方面。一、强化真切的情感体验真实情感来自主体对社会实践的真切体验,这种体验能够使读者唤起头脑中类似、潜伏的信息体验。学生应联系生活实际,讲述  相似文献   

9.
在中学写作课中,进行有效教学的前提就是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如何激发学生兴趣是中学语文教师一直考虑的问题。笔者认为,要解决这个问题,写作一定要贴近学生生活的实际。让学生利用自己的生活经验和积累进行写作.这样学生才能写出有真情实感的文章,才可以“言为心声”.不至于无病呻吟,空话、套话一大篇。下面,笔者就这个问题阐述一些自己...  相似文献   

10.
日光把金色的诗琴,赠给恬静的繁星,让他们弹奏永恒的光明。我们要让学生的文章写出真情实感,感情要健康,要积极向上,要有青春的活力。如何才能使学生文章充满真情实感呢?一要处处留心真情,二要细致观察。  相似文献   

11.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文章是客观事物的反映.客观事物是千变万化、丰富多彩的,学生只有广泛地接触社会、拥抱自然、体验生活,才能从社会万象中获取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写作素材,才能写出有真情实感的文章.只有这样的文章才能打动读者的心,读者才能与之产生共鸣.那么,我们在作文教学中应如何引导学生在丰富多彩的生活中学会作文呢?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相似文献   

12.
作文是情感发落于笔端的产物,它会打上写作者个性的烙印和与众不同的创新之处。而创新又是作文的生命,文章只有能写出真情实感,才会具有鲜明的个性和创新色彩。因此,作文教学应成为学生创新的天地。  相似文献   

13.
作文反映了一个人的性格修养,我们倡导写作的“真性情、真生活、真体验”,“三真”就是真实、真切、真挚地关注生活,感受生活,体验生活。通过“三真”作文来提高学生对作文的兴趣,告诉学生,只有真实的、表达真情实感的、富有创造性和想像力的文章才是好文章。转变学生作文观念,破除旧框框,让真情实感回归作文。我们总希望,在学生作文里能够看到阳光真实的色彩,  相似文献   

14.
作文贵在真实,只有具有真情实感的文章才具有感人的力量。要写出有真情的文章,首先要做一个有真情有爱心的人,还要养成良好的写作习惯。  相似文献   

15.
如果说写文章有一些技巧限制的话,那就是真情实感,因为真情实为文章之灵魂,只有情真才能感动读者;也只有情真才可以与读者产生共鸣。至于那些基本写作技巧,没有必要太讲究。因是先有文章,后才有技巧,写作技巧本来是人们从先哲的文本中总结出来的,且各种写作技巧又是灵活多变的,作文不应受到写作技巧的限制。  相似文献   

16.
写作一定要引导学生抒发真情,写真实文章,必须教育学生热爱生活,热情地投入到生活中去,只有这样学生的作文才能充满真情实感。  相似文献   

17.
作文反映了一个人的性格修养,我们倡导写作的“真性情、真生活、真体验”,“三真”就是真实、真切、真挚地关注生活,感受生活,体验生活。通过“三真”作文来提高学生对作文的兴趣,告诉学生,只有真实的、表达真情实感的、富有创造性和想像力的文章才是好文章。转变学生作文观念,破除旧框框,让真情实感回归作文。我们总希望,在学生作文里能够看到阳光真实的色彩,  相似文献   

18.
俄国教育家乌申斯基说:“没有任何兴趣.被迫进行学习,会扼杀学生掌握知识的意向。”有兴趣才有作文的动力,有兴趣才有作文的潜力。但是传统的中学作文教学重写作技巧、轻写作内容,重理论讲解、轻实践引导,忽视了学生的情感体验和价值感知,学生的兴趣未能激活。因而我们读到的学生作文往往是“只有文字,没有思想;只有呻吟,没有情感;只有虚假,没有真诚”。在作文教学的过程中,教师不应该仅仅把注意力集中在一篇篇静态的习作上,而是要致力于捕捉和激发学生写作的动力,让学生有表达的欲望,从而抒写出有真情实感的文章。  相似文献   

19.
学生写不出优美的作文,勉强写出的文章又缺乏真情实感,这已是作文教学多年的痼疾了。症结何在?最根本的原因在于:我们的作文训练太被动。要想摆脱作文训练的被动性,激发学生写作的主动性,教师就应当生动而深刻地启发学生感悟人生,积累情愫。学生只有“以情绪为动力进行积极的创造性思维活动”,才能有生活可写,写出来的文章才能有真情实感。  相似文献   

20.
教学中教师面对的是感情丰富、思维活动的人。因此,只有建立起良好的师生关系,师生间才能进行正常沟通,共同提高。教师要培养自己对学生的真情实感,要树立正确的学生观、人才观、质量观、要具有高超的教学艺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