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城市记忆就是城市特色在人们心灵上打下的难以磨灭的物质文化与精神文化的烙印。没有记忆的城市是苍白的,没有生趣的。记忆于人,无疑是根本的。失却了记忆,人在现实空间中也就迷失了自我。时间的痕迹对一个城市来说同样是必不可少的。而今天我们要说的是一位致力于网罗城市记忆的人,她就是姚剑湘。  相似文献   

2.
3.
虹天 《现代声像档案》2007,9(1):I0043-I0044
10月26日,摄影界年度盛事——007年度哈苏大师名单揭晓,瑞士摄影家马库·格洛伯(Marco Grob)等来自7个国家的12位摄影家分享了这一殊荣,中国摄影家汤辉跻身其中,作为唯一一位来自发展中国家的摄影家,延续了中国摄影界多年来在这一摄影活动中的传统地位,同时这也显示艺术摄影的重心仍然在欧美发达国家。[第一段]  相似文献   

4.
美国摄影家Joshua Greene应用最新的数码技术来保存几十年前的重要摄影作品。最新的数码技术包括极高分辨率的底片扫描仪和专门用于存档的相纸和颜料。  相似文献   

5.
2007年5月24日,军旅著名摄影家江志顺摄影作品展在其家乡四川成都举办。光影之间,气象万千。此次展览的130幅作品是从江志顺从事摄影工作40余年拍摄的大量摄影作品中精选出来的,展现了摄影家在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拍摄部队指战员在科技练兵、军事演习、抗震救灾、保卫祖国边疆等方面所取得的成就。  相似文献   

6.
一组《奥运建设者》大型主题摄影作品,被称为历届奥运会无人涉及的题材,在8月30日北京举行的奥运专题展中第一次亮相;这位拍摄《奥运建设者》大型主题摄影作品的第一人就是著名肖像摄影家傅小海。  相似文献   

7.
郑鸥 《上海档案》2007,(1):14-15
2006年夏天,《新上海档案》杂志上刊发了一则题为"‘吴四一农业纪实摄影论坛’在松江举行"的新闻简讯。乍看标题,读者可能会心生疑问:吴四一何许人也?举办以他名字命名的农业纪实摄影论坛,又何以会在档案杂志作报道?  相似文献   

8.
文化题材的摄影报道题材广泛、意味丰富,但想要拍出文化的味道很难。以拍摄民俗为例,可以从六个方面着手考虑如何出彩。向专家请教1982年,《人民中国》总编辑康大川先生提出搞中国民俗探索连载的主张,由我担当摄影。那时,民俗学在中国  相似文献   

9.
在被《美国摄影》杂志评为2003年世界最佳摄影画册的《红色新闻兵》里,中国摄影家李振盛记录了文革中人们集体疯狂的非理性画面,以不加修饰不加剪裁的原生态构图的手法将一段真实的历史呈现给我们。  相似文献   

10.
郎琦是国内少有的以自己家乡景色为主要题材的摄影家。他的作品构图清新、明朗,主题亲切、自然,色彩绚丽,寓意深刻。他的摄影作品在人们十分熟悉的自然风光中去发现美、捕捉美,更多的是以家乡吉林地方风光为题材。  相似文献   

11.
祥辉 《军事记者》2011,(2):60-61
冬日的海南。阳光明媚,温暖如夏。 由中国新闻摄影学会、沈阳军区政治部宣传部、海南省委宣传部与海南省军区政治部联合主办的“北国神韵边关军魂”盖旭辉冰雪摄影作品展,在海南省博物馆隆重举行。一幅幅真实生动、撼人心魄、催人奋进的摄影作品,深深吸引了参观者。北国冰雪世界独具魅力的风景人情、北疆官兵不畏严寒戍边卫国的崇高精神风貌,深深地镌刻在每一位观众的心中。  相似文献   

12.
“作为一个新世纪的中国人,在我的记忆中,没有一件事能与开国大典相比。”(侯波语)我是怀着一种崇敬的心情去访问这位女摄影家的,因为一提到侯波.人们会想起毛主席,同时会提到她那位同样做摄影工作的丈夫——原中国摄影家协会主席徐肖冰。这对夫妇用他们手中的相机为我们留下了一部活生生的中国现代史。顶着夏日的艳阳,我依约走进北京中央新闻纪录电影制片厂的宿舍区,那是一幢旧式的家属院,蓝色的砖瓦墙已被风雨吹打得发白。侯老住3号楼,按动门铃,一位眼窝深陷、身材瘦削的老人闻声而出,我问:“是侯老家吗?”她说:“我就是…  相似文献   

13.
<正>几年来,香港政府积极地着手市中心老区的重建项目,这导致文化浓厚的社区的消失,也引起了许多市民的注意。在这样的背景之下,香港的摄影实践和社区文化的联系逐渐变得很紧密,并可从中感觉到摄影家对社区文化的洞察力。在这篇文章中,笔者通过不同香港的案例,探讨摄影家怎样试图在自己的作品上呈现社区文化。首先,笔者将对香港摄影家吴文正的作品加以分析。吴文正毕业于香港理工大学设计系,之后便从事新闻摄影工作。他平素喜爱香港旧区,对底层居民的生活相当关注,尝试了一系列的报道摄影,以探讨相关社会问题。除报道摄影之外,吴文正多年来都专注搜集本地民间旧物作  相似文献   

14.
人的开始     
《现代声像档案》2005,7(2):i002-i002
  相似文献   

15.
正位于粤西的广东开平,是全国著名侨乡,辖区内有着百年历史的华侨文化遗产——"开平碉楼与村落"。2007年,这张开平华侨文化的名片更入选联合国评定的世界文化遗产名录,成为广东第一处也是中国唯一一处华侨文化世界级历史文化遗产。如今,当我们走进开平,1800多座海外华人华侨参与建造的碉楼已经从当初的默默无闻隐藏深闺一跃为今天的举世瞩目的"碉楼之乡"。最近,开平侨乡另一个有着260多年历史的地方民俗节日——开平楼  相似文献   

16.
“我今年77岁了!”前来北京参加纪念毛泽东等老一辈党和国家领导人题词向雷锋同志学习50周年活动的季增先生。3月3日下午接受笔者采访时第一句话就这么介绍自己。他身板硬朗、精神矍铄、目光炯炯有神。季增是雷锋入伍后第一个给他拍照的人.也是给雷锋拍摄照片最多的人之一.他既是雷锋生前的战友和密友.又是雷锋精神的践行者和传播者。  相似文献   

17.
巴县档案中的民俗档案文献,于2010年2月22日入选第三批《中国档案文献遗产名录》.在现有的巴县档案分类中并没有专门的民俗类档案,有关的民风民俗材料夹杂在各大类档案中,以司法类为最.巴县档案数量庞大,以全部巴县档案作为一个整体项目申报中国档案文献遗产难度太大,所以申报工作开展之初,四川省档案局就决定以专题作为项目来逐一申报.先是选择将"巴县档案中的土地租佃档案"作为项目申报,很快被否;接着选择了民风民俗专题,在巴县档案中共找到相关档案287件,2002年初以《巴县档案中的民俗档案文献》为题申报中国档案文献遗产.笔者也于那时起与之结缘近十年.对于民俗这个大课题和巴县民俗档案这个小课题,笔者均无精深的研究,但十年频繁的接触,巴县那些民俗档案和档案中的那些人、那些事倒也时常浮现脑际,亲切如故旧.  相似文献   

18.
注视摄影人内心深处的理想与追求,思考他们对于摄影价值的认识、意义的解读。陈小波的这本《他们为什么要摄影——中国当代摄影家访谈录》确实没有让爱摄影的人失望。洋洋800多页的《新闻卷》和《纪实卷》,看上去是如此厚重,但阅读过程并没有让人感到吃力和艰涩。  相似文献   

19.
韦家瑜 《出版广角》2014,(8):80-81,89
漓江旅游蓬勃发展,除了漓江流域自然人文风光秀丽,宣传介绍漓江流域民俗旅游图书也功不可没。这些旅游图书以独特的人文视角,对漓江流域民俗记忆进行宣传,既起到推广影响作用,又对当地民俗文化进行深层次挖掘,对漓江流域旅游文化产业蓬勃发展做了有力的推动。  相似文献   

20.
在纽约福建人集中的华埠出现许多与福建家乡同名的宗教场所,这与福建人多方面的需求有关,纽约华埠福建人社区的宗教场所的功能普遍呈多元性特点,它见证了福建新移民生活的艰辛和在华埠的崛起,反映了宗教在福建新移民中已扮演越来越重要的角色。福建人还将家乡结婚礼仪、坐月子习惯、过节日习俗等极具福建特色的文化活动带到美国华埠,并开设了数不清的餐馆,使福建风味小吃风靡美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