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人类目前正面临着一场史无前例的生存危机,如何解决这一危机直接关系到整个人类的未来,而解决这一问题的关键一环就是人的自然价值观的转化,即由传统的奴役自然转化为与自然和谐共荣。在这一转化的过程中,对公众尤其是学生进行环境伦理教育是重中之重。通过环境权教育、环境知识教育、环境伦理意识教育,使保护环境的意识内化成一种道德,成为社会公德的重要组成部分,只有这样,人类才有可能持续发展下去。  相似文献   

2.
环境伦理与环境教育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人类要实现可的续发展,必须学习新的环境论理,这就需要通过教育来建立作为未来翁民的学生新的环境论理及价值观,了解人与环境的互动,培养对环境的尊重及解决环境问题的能力,本文还对环境教育的目的、方法、课程设置、学合人师资培养等进行了分析和探讨。  相似文献   

3.
4.
美国高校环境伦理教育探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环境教育的最终目标之一是改变人们的环境行为,而环境教育研究表明,单一的“知识-态度-行为”转化模式是难以取得预期效果的,环境行为的核心涉及到人们的环境态度和伦理责任,环境教育的重心也需放在环境伦理教育上。美国高校自20世纪70年代初就开展了环境伦理教育,在30多年的发展过程中积累了很多值得我们学习的经验和教训。  相似文献   

5.
弘扬环境伦理促进环境教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介绍了环境伦理观的由来和发展,阐述了环境伦理教育在环境教育中的地位和作用。  相似文献   

6.
环境正义作为当代环境运动及环境政治理论的思想源流,对反思环境伦理教育具有本体论、认识论及价值论意义,可以整体推进环境伦理教育的进步。而依多元正义思想,环境正义涵括分配、承认、参与与能力等多维内涵,引领着环境伦理教育的正义转向,为环境正义教育的发展奠定了基石。而为推动环境正义教育的整体发展,相关各方理应积极厘清困境,有所作为。  相似文献   

7.
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伦理关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美国心理学家吉利根(C.Gilligan)认为,人类社会一直存在着两种不同取向的伦理道德观,这就是公正伦理和关怀伦理Ⅲ。它们是完整道德所不可或缺的两翼,它们共同建构完善的道德体系。  相似文献   

8.
通过对令人困惑的环境悖论、人的价值与自然的价值以及发展观抉择的追问,引发了我们对自身生存方式的追问。环境伦理学要求人们诗意地栖居在自然(环境)中。  相似文献   

9.
随着工业化进程的不断发展,人类面临的环境危机和生存危机日益严峻,环境伦理教育和生命教育被提到前所未有的高度.环境伦理教育侧重于人与自然关系的协调,关爱的对象关乎整个生态系统;生命教育侧重于人与自身、人与他人、人与社会关系的协调,关爱对象是人的生命.二者既有区别,又相互交融、相互促进、相互补充.由于生命教育与环境伦理教育存在着"契合",所以在中小学教育阶段实施两种教育的整合不失为一条良好的发展之路.  相似文献   

10.
儿童是自然的一部分,与自然有着天然的紧密联系。生态伦理视域下的儿童自然教育以儿童和自然为双重视角,既要通过自然环境来实现儿童的成长与发展,也要在教育过程中为儿童树立正确的生态观、环保意识来为自然环境的可持续性发展提供未来保障。儿童的自然教育要同时兼顾自然物和自然性,而要实现这双重目标,就要为儿童创造回归自然的外在条件,让教育教学回归感觉以及实现自然游戏权利的合法化。  相似文献   

11.
人地关系与环境伦理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10  
全世界面临着人口、资源、环境和发展等一系列问题和严峻挑战。我们要反恩人类社会发展的经验与教训,正确认识人地关系,协调处理好人与自然的关系。树立正确的环境伦理观念。这是贯彻实施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建设和谐社会的重要前提。人类是地球自然界的一部分.应当以尊重自然及其内在价值为基础来规范人类的实践活动,构建新时代的文明发展模式。环境伦理与可持续发展观在形成和社会功能上有密切的联系。要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必须十分重视环境伦理的研究、教育和实践。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的可持续发展是政府和社会公众的共同责任。环境伦理在区域可持续发展中涉及的应用领域很广,要重视地球系统科学知识的宣传普及,提高公民和决策者的环境意识与可持续发展的伦理观念。  相似文献   

12.
随着人类赖以生存的自然环境面临着的空前危机,以及呼吁可持续发展的“碳中和时代”以不可抵挡之势的来临,要求人类必须注重自然和未来社会的长远发展。在全世界共同应对生态危机的诸多方案中,教育是应对人类世以来全球性生态危机的关键途径,而其所遵循的伦理方法是责任伦理。这种以自然为目的、强调行为动机善性与行为结果善性的“自然责任伦理”成为了拯救发展困境的理论指引,它强烈要求人类为自然永续发展负责。反观现实,当前自然教育效果有待提升,“自然缺失”的问题仍然比较严重,距离社会期待与自然教育的应有之义仍有较大差距。旨在培养青少年对自然负责的自然责任伦理教育是碳中和时代下的必然趋势,且能够实现自然教育效果的帕累托最优状态。自然责任伦理教育的责任行动主体可以是集体也可以是个体,相应地,实施自然责任伦理教育也分为集体途径和个体途径。从个体层面来讲,作为社会公民的每一位个体,都肩负着履行保护自然的道德责任;从社会层面来讲,能够切实履行自然责任教育职责的实体主要是政府,其具体执行者又主要表现为政府举办的各级各类学校及其机构。自然责任伦理教育需要广大青少年关心自然资源及环境生态,认识人类社会之外的自然界的美,了解环...  相似文献   

13.
在环境教育立法过程中应该有恰当的环境伦理作为其伦理基础,成为其立法思想的指引和价值判断的依据,这不仅是道德与法律作为社会最基本的调控手段在冲突中不断契合的结果,也是环境教育法的内在要求。无论是人类中心主义还是非人类中心主义环境伦理,都因其理论和实践上的局限,无法成为环境教育立法的伦理基础,而"人与环境和谐共赢"才是我国环境教育立法应有的价值取向。以此为出发点,在立法模式、立法目的等方面对环境教育立法进行反思与审视。  相似文献   

14.
郅庭瑾 《教育研究》2012,(11):22-27
随着对领导研究的深入和认识的提升,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伦理与道德在领导过程中的意义与价值。经过持续的研究,西方领导学界不仅产生了伦理型领导的不同流派和理论主张,而且形成了一系列领导与价值观整合的"领导伦理"或"道德领导"方式。真正的教育领导者一定具有个人强烈、鲜明的核心价值理念。具有先进价值理念引领的学校领导对于教育的发展和学校的发展会有一种深沉、智慧的认识和理解,对于人的内心世界和人的真实需要会多一份敏感、善良的体会和感受。在领导者协调、整合各种复杂的价值冲突方面,通过进行价值分析以及道德推理,锻炼领导者的能力和提高素质,才能不断做出符合道德认知发展更高阶段和更高水平的价值判断,进而促进自我领导伦理的不断发展完善。领导本人、领导愿景和领导决策方式的道德特征是伦理型领导者的重要体现。  相似文献   

15.
我国基础教育中的环境伦理教育主要是以学科渗透的形式开展,地理学科的性质和特点决定了它是渗透环境伦理教育的主要载体.地理新课程从课程基本理念的引领、课程目标的相关、课程内容的支持、课程实施的落实等角度全方位体现了它与环境的密切关联,为地理课更有效地渗透环境伦理教育提供了依据和保障.  相似文献   

16.
高校环境伦理教育的若干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学生的环境意识、环境伦理观念、环境道德行为将在很大程度上决定或者改变人类的未来。高校环境伦理教育要想在全球生态危机面前发挥其应有的作用,必须从环境伦理教育的依据、目标和方法来入手建设,从而有助于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  相似文献   

17.
环境问题的解决离不开环境伦理教育。思想政治教材中许多政治理论与环境伦理内容高度契合,具有丰富的环境伦理意蕴。挖掘和活化这些资源,可以培养高中生的环境伦理意识,提高环境道德修养,养成良好的环境伦理习惯,因而具有极为重要的现实意义。在思想政治教学中渗透环境伦理教育,主要路径在于课前文本研读、课中参悟、课后渗透。  相似文献   

18.
环境危急引发了环境的争论,环境文化无法改变人的中心地位,修修补补,旨在人类的根本利益,惟有科学才能最终解决伦理之迷。  相似文献   

19.
中学地理教育对于推进资源环境的可持续发展,提升中学生的环境伦理素养具有积极的作用,但是,目前的中学地理教育过于重视对知识的传授,而忽视了课程中所蕴含的伦理思想。因此,本文中笔者认真梳理了环境伦理思想产生的历史渊源和主要流派,阐述了中学地理课程与环境伦理学之间的关系,并提出了环境伦理教育在中学地理教育中的实施策略,旨在提高中学地理环境教育的实效性,充分体现中学地理教育的价值和功能。  相似文献   

20.
中国当代城市环境的伦理批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城市环境建设是包括城市功能规划、城市建筑、景观、公共艺术等在内的系统工程,旨在创造便于市民公共生活的空间,同时涉及各种利益矛盾之间的协调与制衡,还包括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决不只是技术与艺术的问题。针对中国当代城市环境所面临的权利审美、社会正义与公共空间、弱势群体、“伪生态”等社会和伦理性问题的批评式解析,将为构建和谐社会及政府决策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