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课堂有魂魄。但长期以来,过分强调教师教的手段,致使课堂魂飞魄散,教学在歧途上逡巡徘徊。作为现代教育者,要力促教学回归原点、回归正道。最应该做的是,引导学生重新认识自己的学习生活,这是教学质的东西,也是课堂的魂魄。长久以来把注意力放在了教师一方,注重教的行为的  相似文献   

2.
古诗意境深远,情感丰富,哲理深邃,语言精练,是经过千百年的流传沉淀下来的精华,尤其是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推荐的古诗,更是精华中的精华.古诗中包含了这么多的美,教师该如何进行“美”的教学呢? 策略一:打造情感课堂,在教学中传输“美” 在古诗审美教育中,情感是核心,而教育的主阵地是课堂,要打造情感课堂,在教学中传输“美”,教师首先应钻研教材,了解学情,设身处地地体味教材中的真情实感和美的内涵.教学时,通过有感情的讲述、朗读等教学手段以情激情,利用有关的审美媒介进行设境传情,把教材情、教师情、学生情这“三情”融为一体,达到作者、教者和学者(学生)三者情感的统一,在动人魂魄的情感中,激发学生情感,形成审美体验.  相似文献   

3.
李鹏 《四川教育》2020,(12):25-25
“教是为了不教”。课堂互动教学是师生在交流中进行“教”与“学”。这为学生的成长提供了良好的契机,充分发挥课堂的互动作用,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一、线上教学课堂互动存在的问题受到疫情的影响,网络授课给教师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挑战。在日常教学中,教师和学生一起共同构建了课堂话语。  相似文献   

4.
我校提出“美丽大成幸福成长”的办学思想,并将建没“美丽学校”的重点落实到营造“美丽课堂”。“美丽课堂”追求的目标是“师生关系和喈,教师教学有方.学生学以致用,健康快乐成长”。我校以教学案的实施为载体营造“美丽课堂”,争做“美丽教师”,培养“美丽学生”。“教学案”是关注学生的学习前概念.根据教学目标与自己所教学生的学情,把“教”案融入“学”案之中,是教师教学与学生学习共用的教与学方案.、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是相互影响和制约的一个整体。  相似文献   

5.
教学是教师“教”和学生“学”的双边互动过程。教离不开学,学离不开教,教与学之间是辩证发展的关系。传统教学是满堂灌、满堂练的“教与学”,教师成了课堂的主宰者,控制着课堂教学活动;而学生处于被动状态,从而陷入“教师苦教,学生苦学”的困境,直接导致了教师沉重的教学压力和学生沉重的学习负担。然而,课堂教学中教师和学生的“苦”并不能换来教与学的“甜”。那么能否创造出“以生为本”的服务型课堂环境,使“教师乐教、学生乐学”,从而达到师生的和谐发展。本文对以生为本的服务型课堂中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进行理性思考,以期建立新型的“师”与“生”、“教”与“学”的关系。  相似文献   

6.
基础教育改革的核心是课堂改革。课程改革要以教学落实为载体,课堂是课程改革与教学创新相融合的平台,而教学的创新要以课程改革为归依。但不论是课程改革,还是教学创新,都离不开对课堂情境的引领和适应。因此,课堂是一个宽泛的概念,它包括上课前教研组、备课组对“教什么”进行系统的学科分析,包括课堂上教师个体对“怎么教”的艺术化表现,还包括学校对课堂教学进行科学诊断的教学反馈机制。聚集课堂要在“教什么”、“怎么教”、“怎么评”三个方面进行探索,即通过学校、课堂层面的革新,寻找到一种将课程改革的落实与教师教学创新有机结合的新型课程模式。  相似文献   

7.
杨敏 《中小学电教》2014,(11):32-32
为改变教师“满堂灌”,学生被动学习的教学现状,“学讲计划”教学模式应运而生,其目的是改善教学生态,使学生学习更加生动、有趣、活泼,教学活动更有目的性、针对性和实效性,使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密切融合,实现教育本质的回归。在此背景下,优化电教手段,推进自主课堂,成为一条有效的课堂改革路径。  相似文献   

8.
林东清 《课外阅读》2011,(8):257-258
新课改后,中学教师“教什么”、“怎么教”成为一个新的研究风潮。那么在《高中语文新课程标准》理念指导下,高中语文教师如何传递起其所规范的语文学习之道?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是必然的求,而课堂回归“语文味”也是高中语文教师应该思索的语文教学问题。本文试从这三个大的方面入手,思索达到三维教学目标的路径,从而探讨高中语文教学之法,旨在为语文教学服务。  相似文献   

9.
教学过程是教师与学生双方的交流互动过程,教师的“教”离不开学生的“学”,没有学生的主动参与,教师的“教”无异于缘木求鱼。要实现课堂上的师生互动,启发式问题教学是一个很好的模式。  相似文献   

10.
徐文娟 《江苏教育》2022,(73):16-18+22
作为有效教学的基本原理,“教—学—评”一体化要求教师的教、学生的学、课堂的评是一致的。这要求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回答好“为什么教”“教什么”“怎样教”和“教到什么程度”四个问题。  相似文献   

11.
一套好的语文教材,能够有效指导教师教学,促进语文教学改革。让教师不再纠结于“教教材”与“用教材教”,真正“便利教学”。而“课堂互动”是当前课程改革的重要举措之一。让课堂在有效互动中前行,让学生在课堂上真正“动”起来,是课堂教学改革的重中之重。教师要立足文本,以课后练习题为抓手,精心设计教学活动,创设动态生成的、真实高效的课堂,让课堂在互动中焕发生命活力。  相似文献   

12.
在信息教学中,笔者不断地教学实践,发现“先学后教”的课堂模式是一条提高教学效益的重要途径.“先学”让学生觉得更有探究性、创造性,“后教”让教师教得更具针对性、效果性,做到“先学后教”,会大大提高信息技术课堂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13.
课堂教学是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基本组织形式,体育课堂教学过程也包括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学生即是教的“客体”又是学的“主体”,影响学生的是教师,没有课堂上的指导和影响就没有了教学过程。总之,体育教学的根本所在就是教师要教正确和讲明白。  相似文献   

14.
史鑫妮 《考试周刊》2024,(15):51-54
在新课标与新课改的大背景下,以“教—学—评”一致性理念为核心的教学模式广受推崇,为教师对课堂教学模式的优化和革新提供了方向上的指引,构建“教—学—评”一致的课堂也成了现阶段各学科教师的主要教学任务之一。而语文是小学课程体系中的基础课程之一,也是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的重点课程之一,将“教—学—评”一致性理念引入小学语文教学以构建新型课堂已然成为一种顺应了时代潮流的发展趋势。文章就主要围绕基于“教—学—评”一致性的小学语文课堂展开,先介绍了小学语文“教—学—评”一致性课堂构建还存在的问题和实际具备的价值,然后结合小学语文课程的教学内容、教学追求和教学目标,展开了对如何构建体现“教—学—评”一致性的小学语文课堂这一问题的探究。  相似文献   

15.
向颖 《政治课教学》2014,(11):49-51
新一轮课程改革实施以来,由于教师对课改理念的误读和急功近利的思想作祟,出现了不少“形式化”“教条化”的内容。改正形式主义的花架子,回归课堂教学的本质,构建真正有利于学生发展的“本色课堂”,是一个极富创造力的举措。“本色课堂”是在课程改革的大背景下对课堂“本色”的回归,是对教学“生态”价值的追求。其核心在于坚持“以人为本”理念的前提下,能很好地将教学对象、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整合为一体,在自然、和谐、轻松的课堂真实环境中,实现学生主体意识的自主发展、促进学生情感、体验、知识与能力的生成。传统课堂的缺陷之一就是“以本为本”,忠实地执行教材。教师视教材为金科玉律,不敢越雷池半步,甚至连教材编排顺序也不敢调整。课程是教育工作的核心,是学校健康发展的基础和关键,是关系学校可持续发展和人才培养的重大工程。课程改革的核心在于解决“教什么”“怎么教”的问题。在实践中,我校则坚持“平民教育”办学宗旨,以“本色课堂”为引领,用全新的教育理念来转变教师的教学模式,构建起了适应时代发展、适合自身实际的多元化“本色课堂”。  相似文献   

16.
程琼芬 《考试周刊》2011,(42):58-59
课堂教学活动是一个由教师与学生共同构建的双向活动,教学过程是教与学交互影响的过程,即教师以“教”来促动学生的“学”.学生以“学”来促进教师的“教”。师生互动是老师与学生在自觉活动的基础上相互作用的教学。它最终的目的是使课堂活跃,学生学习兴趣浓厚,学习成绩提高,那么我们如何让高中语文课堂中的互动更有效呢?  相似文献   

17.
传统的课堂评价以教师为中心,“以教论教”,更多的是关注教师自身的能力。新的课堂评价不仅关注教师的“教”,更关注学生的“学”,尤其是学生课堂上的学习状态不容忽视。教师要站在学生的立场思考问题,关注学生在课堂上交往互动、思维发展等学习状态,及时调整教学进程,从而获得与学生思维上的同步和心理上的共鸣,促进学生发展。  相似文献   

18.
沈庆九老师提出的“理趣课堂”是一种值得研究与实践的模式,他将课堂的“理趣”定义为“含理而有趣,自然而情真”。笔者认为,要做到课堂含理而有趣,自然而情真就需要做到关注学生、研究学生,遵循规律、循序渐进,联系实际、走进生活,以人为本、回归本真。由此,要打造理趣课堂,就需要教师明确一个教学理念,那就是教师的“教”是水,学生的“学”是山,水要绕着山转,山水交融,和谐共生,这样才能做到课堂上润物细无声,赢得满山的翠绿。  相似文献   

19.
教学设计其实并不复杂,主要任务是解决课堂上“教什么”和“怎么教”的问题。“教什么”涉及到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怎么教”涉及到教学方法和手段。备课是我们的家常便饭。是教师最基本的能力和素养。只是我们有时候把教学设计弄得过于复杂,尤其是当有课要参赛,或是要上观摩课时,就恨不得将十八般武艺都搬出来,以至课堂臃肿、花哨,教学被形式所害。  相似文献   

20.
新课程倡导的“以学论教”的教学评价,强调以学生的课堂学习中呈现出的状态为参照,来评价课堂教学质量。“以学论教”是对“以教论教”的否定和创新,不仅能激活课堂、促进学生智能发展,同时也有利于教师教学能力提高。“以学论教”从关注教师的“教”到关注学生的“学”,无疑给现行的课堂教学、教师的教学行为及其相关的教学管理等都带来巨大的冲击和全新的启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