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蔡虹 《教育导刊》2004,(19):47-48
“做几何”是数学课程改革中“做数学”在“空间与图形”教学中的一个体现,是让学生亲自经历探究物体与图形的形状、大小、位置关系的变换过程,使他们在观察、实验、猜测、验证、推理与交流等活动中体验探究的过程,掌握空间与图形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建立初步的空间观念,获得初步的科学探究能力。这也就是让学生在动态中“发现几何”,发现几何知识的内涵,进而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和空间想象力,增进学生对数学的亲近感,获得学习成功的情感体验,让课堂教学焕发生命活力。  相似文献   

2.
薛群 《天津教育》2020,(7):124-125
在“图形与几何”教学中引入数学实验,不仅能让学生理解图形与几何知识,而且能帮助学生积累数学经验、发展空间观念、空间想象力等。其中“理解型”实验有助于深化学生对“图形与几何”知识的理解,“探究型”实验有助于学生对“图形与几何”知识的深入探究,“验证型”实验有助于深刻学生对“图形与几何”的知识猜想。作为教师,要找准“图形与几何”教学内容与“数学实验”连接点,引导学生有的放矢地开展数学实验,从而不断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发展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  相似文献   

3.
在小学数学"空间与图形"教学中,教师不仅要注重从现实生活中寻找"空间与图形"的知识素材,把教学内容与学生的实际生活有机结合起来,让学生自己动手制作、动手操作、实践应用,积累丰富的空间感知,而且要为学生创造"做几何"的机会,努力引领学生在"做几何"中"发现几何",从而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和空间想象力,使学生获得学习成功的情感体验。  相似文献   

4.
<正>“图形与几何”是小学数学学习的重要板块,对于学生建立和培养几何直观、空间观念,发展数学思维能力有着重要作用。为了使学生充分经历图形的抽象、分类、性质探讨等过程,深化对图形与几何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理解掌握,我们可以通过设计项目化学习课程,以图形与几何教学内容为依托,转化成为真实的问题情境,综合应用多种知识,在问题驱动、合作交流、学用融合、实践探究中发展数学思维,培养综合素养,实现对知识的深度理解。  相似文献   

5.
薛红燕 《甘肃教育》2021,(5):130-131
“图形与几何”是小学数学的重要内容,它不但有利于学生空间观念的培养,而且有利于学生数学核心素养的形成。基于核心素养背景下的“图形与几何”教学,更加关注学生的能力培养。本文采用多元化的教学方法,利用丰富的课内外教学资源,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地探究和学习“图形与几何”知识,从而使其更好地掌握相关内容,为今后的数学学习奠定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6.
新课标下,小学数学“图形与几何”教学活动的开展,是培养学生空间观念并强化学生数学体验的重要平台,对于学生数学能力强化是非常重要的。文章主要从感知实物、落实实践、渗透数学思想方法以及正确应用数学知识等四个方面入手,对利用“图形与几何”教学锻炼学生动手操作能力进行探究,旨在全面提升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  相似文献   

7.
几何初步知识是小学数学教学的主要内容之一,《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通过对几何初步知识的学习,使学生"经历探究物体与图形的形状、大小、位置关系和变换的过程,掌握空间与图形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并能解决简单的问题",同时,"丰富对现实空间及图形的认识,建立初步的空间观念,发展形象思维"。  相似文献   

8.
“图形与几何”是小学数学教学中的重要内容,对学生的空间想象力和抽象思维能力要求较高,学生学习起来有一定的困难。任务驱动教学法能够让学生在多元化任务的指引下展开自主探究,培养学生分析与解决问题的能力,进而加深学生对几何知识的理解,促进学生学习效率的提升。基于此,文章深入探究任务驱动教学法在小学数学“图形与几何”教学中的应用策略,旨在提高小学数学教学的实效性。  相似文献   

9.
“几何初步知识”是小学数学第十二册“整理和复习”的内容之一。通过整理复习,让学生弄清小学阶段所学各种形体的特征、计算方法、相互联系,进一步提高学生作图、计算能力,增强空间观念。“几何初步知识”的整理和复习,教材按以下层次整理编排:(1)平面图形的认识...  相似文献   

10.
几何初步知识是小学数学的重要内容。加强小学几何初步知识的教学,可以培养学生初步的空间观念和想象力,为进一步学习打下基础。进行几何初步知识的教学,教师必须注意以下“四性”: 1.直观性。教学时,教师应尽可能运用实物、模型、图形等直观教具、学具,让学生通过观察、分析、比较来发现几何形体的特征,掌握有  相似文献   

11.
随着教育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教师更加注重对学生能力的培养。学生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不仅要专注于学科知识的学习,更要在现有思维的基础之上发掘自身的学习能力。其中在学习“图形与几何”的时候,教师需要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察和感知能力,通过实物观察、虚拟想象等方法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本篇在分析学生学习“图形与几何”的空间观念现状的基础之上,对进一步渗透学生的空间思维提出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12.
单建忠 《教育》2014,(30):49
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中提出,要加强学生几何直观、空间观念的培养,提高学生抽象思维能力和模型思想。几何图形着重研究现实生活中物体和图形的形状、位置等关系,加深对图形与空间的认识理解,发展空间观念和应用意识。小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抽象思维较为薄弱,在学习几何图形知识中,尤其是一些立体图形的认识和理解,学生稍感困难,这就需要数学教师巧妙地、创造性地开展有效教学。探究发现,在几何图形教学中利用“剥皮”法可以化难为易,让学生趣味轻松  相似文献   

13.
新《课程标准》把"空间观念"作为义务教育阶段培养学生初步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一个重要内容,并提出了比传统几何课程更丰富、更具体的教学要求。在空间与图形的教学实施过程中,作者从空间与图形的知识特点入手,并融合小学生的认知规律,在空间与图形教学中,让学生在探究活动中,亲历"做数学"的过程。  相似文献   

14.
张美铃 《天津教育》2023,(7):177-179
<正>“图形与几何”的内容是义务教育阶段学生数学学习的重要领域。小学数学“图形与几何”学习核心的价值在于初步建立学生的空间概念及思维,从而促进学生几何直观的运用,促进学生逻辑思维能力及数学意识的提升。本文通过一线课堂教学实践经验,提出小学数学“图形与几何”的教学方法,以提升学生的空间思维能力。  相似文献   

15.
在聋校小学阶段,“图形与几何”的主要内容包括图形的认识、测量、图形与变换、图形与位置等。聋生学习几何的主要特点:经验是学习起点,操作是构建空间表象的主要形式。教师教学时,从聋生生活经验入手,通过观察、操作、想象、交流、推理等一系列活动,从情境激趣引发思考、体验感知清晰表象、动手操作自主探究、联系实际解决问题等环节进行课堂教学,培养聋生的初步逻辑思维能力,发展聋生的空间想象能力,使聋生获得数学学习的积极情感,体验和感受数学的魅力。  相似文献   

16.
"图形与几何"的内容非常广泛,它是学生空间观念形成与发展的基础。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学习需要,从数学知识,数学活动经验以及数学思考等方面教学"图形与几何",使学生的数学素养随之得到提升。  相似文献   

17.
韩英 《天津教育》2024,(6):34-36
<正>“图形与几何”是小学数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认识生活中的图形及所生存的空间环境,促进学生形象思维、抽象思维及逻辑推理思维的全面发展。新课标指出,在小学阶段的数学学习中,学生需要通过对实物的观察掌握几何图形的特征,通过测量时间以及对度量单位的探究,逐渐形成空间观念、量感及推理意识等综合素养。新课标还明确指出,通过对图形位置与运动相关知识的研究,学生需要逐渐形成空间观念、应用意识及几何直观素养,整体促进学生数学核心素养的提升。基于新课标所提倡的教育理念,  相似文献   

18.
"空间与图形"是小学数学教学的难点之一。教学"长方体的表面积认识与计算"时,教师不仅要重视从学生的现实出发,努力探寻几何知识与学生真实生活之间的联系,还要创设更为合适的课前预习、课中探究、课后实践等学习情境,让学生在"做几何"中发现几何,从而使得他们的空间感知积累变得丰厚,空间意识得到有效发展。  相似文献   

19.
用几何画板让学生“做数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数学新课标十分强调让学生亲身体验"做数学"的过程。"做数学"不等同于解题,而是一个探索新知的过程。有人把几何画板比喻成"数学实验室",的确,用它来引导学生探索与发现,可以让学生获得"做数学"的亲身体验,揭示数学知  相似文献   

20.
<正>《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强调,学生的数学活动要发展学生的数感,符号感,空间观念,统计观念,以及应用意识与推理能力。在《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中,图形与几何领域内教学内容的安排,目的是帮助学生建立空间观念;同时在教学中,发展学生的几何直观和推理的能力。因此,在教学中,我们应该采用有效的教学策略,突出图形教学的特色,让学生在操作活动中感受图形、体会特点、创造图案等,以促进学生的空间想象力和创造力。结合笔者对小学"图形与几何"中一些教学实践,略谈以下管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