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钱钟书先生的《围城》问世以后,各方面的评论很多,作品本身的丰富内涵为各家学派从不同的角度探讨《围城》的意蕴提供了极大的可能。有的研究者认为,《围城》是一部三十年代中国知识分子的长幅画卷,是一部新的《儒林外史》;有的认为《围城》是行将崩溃的中国社会的生动写照;有的认为《围城》是一部地地道道的爱情小说,艺术地阐明了理想的爱情多归虚妄、结婚如身陷围城的爱情哲学。如此种种,不一而足。应当说,这些分析在其各自的视点上  相似文献   

2.
石黑一雄的长篇小说?无可慰藉?再现了主人公在一座不知名的中欧小城中梦幻离奇的漫游旅程。 小说中空间意象的建构成为作者推进小说叙事和阐释主题的重要策略。 小说实际上从个体的精神危机展开了对更普遍的群体的精神异化现状的思考。 结合空间叙事理论来分析小说中空间意象背后丰富的隐喻意义以及人与空间互动中的感知体验,可以洞见作者对现代人生存困境的深刻关怀和担忧。  相似文献   

3.
本文通过对比分析《围城》和《天边外》普遍存在的围城现象,两部作品在围城结构模式及人与“城”的关系之间的差别,尝试对人生困境进行挖掘。  相似文献   

4.
<正>尼采说:"我爱那使自己的道德成为自己的倾向和命运的人:这样,他可以为着他的道德,或生或死。"(《查拉斯图拉如是说》)而《作品与争鸣》2010年第8期转载的杨少衡的中篇《无可逃遁》,从一定意义上讲,就是一篇道德小说。文叙市政法委副书记叶家福,奉命配合北京来的刘主任参与一次保密措施极为严格的打假行动。富有戏剧性的是,异常隐蔽的名烟制假窝点——这次行动的目的地,竟然就是叶的老家,他"出生成长的地方"——坑垅村。而坑垅村的  相似文献   

5.
作为一部经典作品,《围城》具有的丰厚深邃的内涵。本文呈现的是关于《围城》的多侧面、多角度的读解,亦可表现《围城》的多义性特点。  相似文献   

6.
伍尔夫文学创作特别关注人物的内心世界,表现出强烈的自我意识。小说《达洛卫夫人》表现了达洛卫夫人的三重人生困境:对爱情与婚姻的两难抉择,自我迷失以及对生死等人生意义的终极追寻.《达洛卫夫人》可谓伍尔夫探索女性丰富复杂精神世界的代表作。  相似文献   

7.
人的一生就是不断追求理想而又不断遭遇失败的一生。个人无法主宰自己的命运,寻找出路的结果,仍然是面对一种走向虚无、走向死亡的存在。《围城》中主人公的这种人生体验、生存困境以及心灵的困惑体现了整个人类的某些永恒的困惑。  相似文献   

8.
随着各种研究方法的深入和经典重读的进行,华盛顿·欧文与其作品间的关系也在不断的被审视。在借鉴民间传说的同时,欧文也将个人经历和心迹隐现其中。他的小说《瑞普·凡·温克尔》就是一篇再现其逃遁历程的故事。综合考查《瑞普·凡·温克尔》及欧文自身所处的环境,运用心理分析的研究方法,不难发现欧文频繁的逃遁是其拒绝遵从传统的个性、欧美社会和文化氛围的反差以及祖先们频繁逃遁潜移默化下的综合产物。  相似文献   

9.
《围城》是一部相当严肃的悲剧作品。它不仅展示了主人公方鸿渐在爱情、事业、婚姻等方面的悲剧命运,还刻画了以方鸿渐为中心其他人物的悲剧,展示了人性弱点与人心的自然欲望之间的冲突,贯注了作者对知识分子人生悲剧的深沉关切和严肃批判。  相似文献   

10.
杰罗姆·戴维·塞林格是当代美国最负盛名的小说家之一。《麦田里的守望者》是他的 惟一一部长篇,在美国社会和文学界产生了巨大影响。本文分析了《守望者》及其同期其它品中的主人 公,以期发掘贯穿塞林格笔下主人公的共同主题。  相似文献   

11.
教学设想《命若琴弦》是史铁生极负盛名的一部短篇小说,其中饱含着对人生困境的思考,对救赎之路的探索,对人的终极关怀,是作者生命哲学的寓言。如何引导学生理解文本蕴含的深刻哲理,是教学的重点和难点。笔者设计在课上简单回顾小说内容,概括故事情节。在此基础上,品读重点段落,通过问题引导、合作探究等形式探究小说主题。让学生体会"命若  相似文献   

12.
陶渊明的人生追求主要包括儒家入世价值和精神之独立自由.但由于处于现实政治困境中,俱难实现这两种人生价值观的统一.因而他只能选择隐居来实现精神的独立自由.隐居初期,陶渊明获得了一定程度的精神自由,然而生活的重重矛盾使他再次陷入困境.于是他试图以“神”,即委运乘化的精神方法指引自己走出困境,但最终未能做到,反而陷入代表“形”的酒中.  相似文献   

13.
长篇小说《围城》中的主人公方鸿渐作为知识分子,在世俗社会圈子中,为恋情、家庭、事业等诸多最平凡的生活所包围,找不到人生的出路。作品在广阔的生活背景下,对中国知识阶层进行了深刻描绘与无情的透视,揭示了其在精神上的虚无。  相似文献   

14.
钱钟书(1910—1998),字默存,号槐聚。江苏无锡人。其父是著名国学家钱基博,在父亲的影响和督责下,自幼打下了良好的国学基础。其后就读于苏州桃坞中学和无锡辅仁中学。1929年考入清华大学外国语文系,毕业后在上海光华大学教了两年英语。1935年与杨绛结婚,同赴英国牛津留学。1937年获副博士学位。然后到法国,进入巴黎大学进修法国文学。1938年,清华大学破格聘他为教授。  相似文献   

15.
拜厄特的小说<占有>浓缩着女性生存数千年的历史图景,形成了当代西方文学女性叙事的独特风貌.小说以远古、维多利亚时代及当代这三个不同历史阶段的女性生命历程为叙事线索,重新阐释传统叙事中的诸多表现女性人生的经典意象,传达女性生存经验,探讨女性人生的历史困境.这种历史性思考揭示了女性生存之历史真相,开拓出当代文学女性生命言说的历史空间.  相似文献   

16.
原型是一些包蕴着集体无意识的意象。《诗经》中的水阻原型由追求者、水和对象构成,具体表现为两种情况:一种是通过人力可化解的现实困境;另一种是无从逾越的社会规则或其它阻碍性的力量。借此原型也可管窥后世其它文本创作因由。  相似文献   

17.
《围城》是一部思索人性和人生本质的哲理小说。《围城》所展示、嘲讽的主要对象不是知识分子,而是人性的丑恶、无力以及人生的荒谬。人是欲望无穷,贪得无厌而能力有限的一种动物。人生就是这种欲望冲动的一个过程。钱钟书无情嘲讽了人的自身弱点,表明了一个知识分子对人性的批判和对人生的忧患  相似文献   

18.
《围城》以方鸿渐的际遇为主线,通过方鸿渐的人生历程,既传达了现实世界的荒谬,也揭示了人类自身的缺憾,对人物基本生存状态的展现更是蕴涵着深沉的生命意蕴,它所要反映和揭示的是整个现代文明的危机和现代人生的困境,一种对人生与生命的阐释。  相似文献   

19.
《爱无可忍》是伊恩·麦克尤恩的第六部小说。小说探讨了爱情的本质与人际关系等主题,但深层却隐藏着对男性身份危机的焦虑。通过分析贯穿全文的性别置换、对主人公男性身份的颠覆以及“无能化”等叙事策略,麦克尤,恩解构了主人公的男性身份,揭示了当代西方男性所面临的身份危机。  相似文献   

20.
对《围城》中心意蕴的解读,存在着各种争议,然其主题是传达人类存在的困境,是表现人类理想在残酷的社会现实中从希望到破灭再从希望再到破灭的永恒循环。《围城》的各种解读是对其人类困境语境下的多义理解。支撑《围城》人类困境主题的是存在主义哲学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