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938年10月末,华中重镇武汉在一片炮火硝烟中不幸沦落敌手——中国的抗日战争,自此步入最艰难、最严峻的战略相持阶段.而对于中国海军来说,武汉会战失利,则使其几乎损失了最后的舰船实力,不啻已经面临绝地之境.  相似文献   

2.
在推动乡村文化振兴的大背景下,乡土记忆类有声书层出不穷,为生于乡土却生活异乡的人们提供追忆场景。本研究通过漫游法深入有声书的田野,对有声书听众开展深度访谈,提出了有声书构建乡土记忆的三种路径:聆听乡土故事,储藏个体记忆;感受故乡风情,共享集体记忆;对比城乡生活,形成新型记忆。在此基础上,研究描绘了有声书建构乡土记忆的未来图景:建构扎根乡土的日常景观、打造具有共性的记忆标签、追寻时代特色的记忆景象、融合多重技术的沉浸场景。研究结果为留住乡愁和振兴乡土文化提供了重要的借鉴。  相似文献   

3.
夏蓓 《中国档案》2015,(9):17-17
1937年12月13日,侵华日军占领南京并施行了长达6个星期的屠城暴行,30万同胞惨遭日军屠杀。日军在进行大规模屠杀的同时,还不断用各种手段和方式奴役、迫害南京平民。不仅到处奸淫掳掠,还对交通、工厂、医院、学校等进行破坏,南京平民在日军暴行下艰难度日,南京城成为一座死城、血城。南京大屠杀案成为20世纪人类文明史上最为黑暗的一幕。  相似文献   

4.
文章试图为元宇宙中“虚拟数字人”建立数字记忆概念模型和信息框架,包括“个体记忆”“家族记忆”“场域记忆”“文化记忆”“交往记忆”5个存在相互交叉互动关系的组成部分。称之为“记忆数字人”,目的是更好地彰显虚拟数字人的社会价值和文化价值,为文化记忆机构在元宇宙中参与构建和长期保存“数字记忆”并支撑人文社科研究提供参考。文章调研虚拟数字人发展现状,分析元宇宙中记忆媒介演变,展望元宇宙中记忆机构职能和业务变革,探讨“记忆数字人”模型在元宇宙中对身份认同和价值体系构建的作用、如何支撑记忆机构的服务创新,以及在人文社科研究中的应用场景。  相似文献   

5.
<正>黔于行省号旁边,豪杰间生古固然。万人心死摧强权,史册光芒见新篇。日可倒兮海可填,血肉拼与钢周旋。丹心耿耿昭日月,千年无名何须金石镌。——贵州辛亥革命元老、贵州省原副省长周素园为"国民革命军第102师抗日阵亡将士纪念碑"撰写的铭文。  相似文献   

6.
为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发挥档案特有的作用,本刊组织了“抗战风云烽火记忆”专题。专题以部分档案馆馆藏抗战档案为依据,以抗日战争发展脉络为线索,通过揭秘档案,梳理抗战中的关键节点和重大事件,揭露日本侵略者对中华民族犯下的滔天罪行,回顾中国人民尤其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抗日军民争取民族解放、国家独立的艰苦历程,歌颂中国人民为抗战胜利做出的巨大牺牲,警醒世人铭记历史、缅怀先烈、珍爱和平、开创未来。  相似文献   

7.
在当代社会语境中,仪式活动不仅体现在宗教场所,也渗透在日常生活结构中。随着现代媒介的发展,以电视为代表的大众媒介本身也逐渐仪式化,特别是在传统文化类的节目中,一些电视节目借助于仪式化内容的设置、传播,使得节目本身成为一种"媒介仪式",召唤了无数电视受众积极参与。而在此过程中,观众的集体记忆被唤醒,在仪式活动中开展情感的互动连结,完成客体向主体的转化,并最终实现文化和身份的认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