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当代中国处于深化市场经济改革与构建和谐社会的双重背景下,社会管理创新与构建公民社会已渐成学界探讨焦点。网络公民社会被视作公民社会初级阶段,已经随着网络时代的到来迅速进入中国广大网民的生活。网络公民社会借助网络舆论,在公民维权、督权反腐、公益慈善等领域发挥了不可忽视的积极作用。然而,我国网络公民社会尚不够成熟,相关理念迄今尚未形成共识,借助网络公民社会构建现实公民社会依然任重道远。  相似文献   

2.
对大学生进行网络公民意识教育,不仅是大学生群体自我完善的需要,也是社会各界构建网络公民社会的共同使命。虽然大学生网络公民意识教育势在必行,但却面临诸多困境。只有从政府、学校、社会及大学生自身等方面入手,相互配合,共同努力,才能有效推进大学生网络公民意识教育。  相似文献   

3.
2009年,网络社会热点有越演越烈之势,使其逐渐形成一场新的公民运动——网络公民运动。由于网络公民运动的新兴性、复杂性,对它进行内涵、特征、影响分析以及提出有效地引导措施,有助于更好地发挥其“缓冲层”、“安全阀”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网络社会的迅速发展,网络政治、网络社会、网络经济、网络文化的和谐稳定发展对网络公民的网络参与意识、网络参与能力提出了新的要求。网络公民的培育应考虑:在网络政治动员中培育网民的公民意识;在网络政治参与中锻炼网民的公民技能;在网络文化共建中强化网民的公民责任;在网络社会治理中树立网民的公民道德。  相似文献   

5.
比较大陆与香港初中德育课程标准在课程理念、文本叙述和课程内容构建三方面的差异.大陆初中德育课程标准的改进应着眼于以下方面:德育理念要与核心价值观相结合;课程标准的文本叙述风格应走向具体、细腻、形象与丰富;课程标准文本的叙述视角应基于学生的视角;构建良好的德育环境,包括丰富的助学系统与全面的教学人员体系;教学内容要基于真实的生活.  相似文献   

6.
本文通过对香港学校公民菱育指引和部分教科书的解读,介绍和归纳了香港中学德育课程内容的特点,井在此基础上对内地思想品德课程如何进一步完善提出了一些思考和建议。  相似文献   

7.
公民教育在我国近代历史上曾一度盛行,对唤醒国人的公民意识、推动社会变革和进步产生过重要的影响。美国黑人民权运动是现代公民参与的典型,这场以非暴力的抗议行动为主要手段争取黑人民权的群众斗争,对美国黑人政治地位的进一步提高和唤醒黑人更积极地参与政治生活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本文从美国民权运动的产生、过程和结果几个方面分析公民教育与公民参与的关系,探讨我国在开展公民教育过程中借鉴和参考美国的公民教育制度,促进广泛的公民参与。  相似文献   

8.
通过网络对公民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培养公民的爱国理性是时下人们关注的一个热点问题。应着重建设一批高质量的爱国主义教育网站,培养公民爱国的自觉与理性;开展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培养网民道德责任感与自律意识;开发培养人们爱国理性的教育软件。  相似文献   

9.
如今人类已经全面进入了网络时代,网络成为人们的一种生活方式,亦成为大学生参与社会公共事务的主要平台,而这就为大学生的公民教育提供了新的实践领地:网络公民教育。该文从网络公民的概念入手,运用观察法和调查法,分析了当前大学生网络公民这一群体的特征:对互联网强烈的依赖性、是网络世界的引领者、网络公民身份的缺失;然后,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和公民教育的角度探讨了当前开展大学生网络公民教育的现实意义,并构建了大学生网络公民教育的内容:公民文化教育、网络技能培养,网络道德养成;最后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推行大学生网络公民教育的路径:加强公民知识教育,积极开设公民教育课程;建好网络平台,加强网络文化建设;建立全方位、协同合作的网络公民教育机制,试图为高校网络公民教育的开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本文以南京市玄武中等专业学校为例,阐述了该校开展公民教育的具体做法,对学生职业素养具有提升作用,并指出公民教育取得的成效和学生的收获。  相似文献   

11.
长期以来,人们对历史学科的德育功能,已经做了大量的探讨和阐述,这是十分必要的。如何实现德育功能?本文拟结合个人的教学实践,谈谈激发学生主体参与实现德育功能的方法。  相似文献   

12.
网络公民文化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网络公民文化是公民借助网络技术,以网络政治以参与为主要形式,以高度互动为主要特征,以政治主体意识提升为价值诉求的网络政治文化。网络文化提升公民政治主体意识,推动政府建立完善的民主机制;网络文化催生公民自治新平台,推动政府适度“限权”;网络文化搭建通畅的信息交互系统,推动政府建立有效的政策“输入”与“输出”机制。  相似文献   

13.
文章提出了一种具有新意的德育模式——学生主体参与模式,阐述了这种模式的内涵、理论依据、特点和实施策略。  相似文献   

14.
目前高校德育中存在"目的变工作"、"全员成孤军"、"知而不行"、"首而无位"等状况,究其根源是德育目的意识迷惘,因此,要更新德育观念,确立德育目的意识,通过形成德育观念更新机制,建立德育参与融入机制等措施构建高校全员参与的德育机制。  相似文献   

15.
通过路径依赖理论剖析当代美国高校德育发展,分析其避免强制性道德灌输的出发点、注重全方位德育资源整合的表现形式和以美国精神为核心的自我增强机制。解读突出个体主体性的公民教育路径和以信仰教育强化德育路径依赖对于我国高校德育改革和创新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6.
网络公民身份和网络行为概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互联网时代的来临,让人们来到一个与现实世界有着千丝万缕联系的虚拟世界,也让人们拥有了一个新的身份——网络公民。与现实世界相比,虚拟世界中道德规范的相对混乱和模糊,使得网络公民们产生了一些与现实世界中相偏离的网络行为。通过大量的文献和资料整理以及实验研究,对网络公民的网络行为进行了深入分析,旨在找出这些行为背后的原因和理论基础,提出在法律规范和教育层面上,管理者如何加强对网络公民们网络行为的正确引导,并提出优秀网络公民的一些行为标准,从而帮助网络公民们树立正确的网络道德观和网络使用习惯。  相似文献   

17.
在校本德育的构建中,选准主题、整体组合,确立目标、确定内容,强化过程、追求实效等,都是不可或缺的要素。诸要素之间有机联系,则形成一个完整的系统。校本德育正是这样一个系统工程。  相似文献   

18.
论德育走向     
我国渐趋成熟的公民社会决定了学校德育将走向公民、走向生活、走向对话、走向多元。走向公民的德育目标,要求审慎处理公民生活的三种基本关系,培养独立人格;走向生活的德育课程,极大地颠覆了德育的课程性质、课程标准和教材风格;走向对话的德育方法论,将重构德育课堂乃至学校生活;走向多元的思想教育,使德育"不同而和",真正起到启发思想的价值。当然,学校德育要完全实现"四个走向",还面临着历史文化心理、现有管理体制、教师专业化等方面的障碍,不可能一蹴而就。  相似文献   

19.
美国学校公民教育特点及其对我国德育改革的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美国是一个有着较长公民教育历史的国家,公民教育在美国一直受到高度重视.其公民教育在思想理论基础、价值目标、内容体系、实施途径等方面具有独到、有效的特点,对我国学校德育改革具有一定的启示作用.  相似文献   

20.
由公民权责、公民参与到参与性公民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香港回归后,市民的公民身份有所转变却未能适从,因此教育工作者必须掌握公民权责、公民参与和参与性公民的实际意义,以帮助适切地设计学校公民教育课程,学生通过服务学习,体会公民权责,才能实践参与性公民的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