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新的历史时期,我们要深刻地认识到各民族团结是各族人民的生命线。在民族团结进步教育中,需要加强理论教育,发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穿透作用与说服作用,在理论上突出民族团结这一主题。针对当前大学生民族团结教育的现状,探索和改进大学生民族团结教育的实践路径已迫在眉睫。  相似文献   

2.
青少年是维护我国民族地区经济繁荣、社会稳定和民族团结进步的重要主体,在青少年中开展马克思主义民族观教育,对于实现国家长治久安与民族团结有重要作用.马克思主义民族观与青少年民族团结教育的有机结合,科学分析了新时代青少年民族团结教育面临的难点、风险与挑战,拓展了青少年民族团结教育的途径,有助于促进青少年树立正确的民族观,推...  相似文献   

3.
党的十九大提出要深化民族团结进步教育,促进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结合高校的使命和任务以及民族地区建设和发展需要,阐述高等教育视域下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工作的意义和形成常态化机制的必要性。引入管理学概念,聚焦高校实现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常态化的关键点,构建了高校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常态化机制要素模型,从思想认识、组织架构、稳定保障、形式创新、合作交流五个方面,探讨高校形成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常态化机制的路径。  相似文献   

4.
民族团结教育事关国家和民族的长远发展大计,也直接关系到学校的人才培养质量,因此,这就需要高校在人才培养过程中要不断结合国家民族团结的政策,在学生中做好民族团结的教育宣讲工作。在这项工作的实际开展过程中,高校要反复实践、认真总结,不断探索和创新民族团结教育的新路径、新方法,推动高校民族团结教育上台阶、见效果。  相似文献   

5.
随着国际国内形势的变化,高校民族团结教育问题日益引起人们的关注。高校民族团结教育不仅是影响大学生成长成才的一个重要因素,更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维护国家安定团结的一个重要因素。立足课堂教学第一课堂、校园活动第二课堂、社会实践第三课堂、网络虚拟第四课堂,推进民族团结思想内化,是高校进一步加强民族团结教育的重要途径,有利于培养大学生维护民族团结的自觉性、积极性和主动性,有利于教育大学生争做民族团结的维护者、促进者和践行者。  相似文献   

6.
高校教学模式改革是“十三五”期间中国高等教育发展最重要的内容。改变以往“填鸭式”的教育模式,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通过“转动课堂”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性是推进高校教育改革的关键。“辩论赛进课堂”能够充分调动学生们的学习积极性,能够凸显互动性好、实效性强的教学特点,改变传统教学模式单一、缺乏互动的局限,能够有效提升学生的思辨能力、语言组织与表达能力、自主学习能力。  相似文献   

7.
高校承担着民族团结教育的重要使命,教师作为民族团结教育的中坚力量,只有认识到了民族团结的重要性,才能更好的教育学生、帮助学生树立坚定的民族团结信念。本文采用问卷调查的方法就新疆高校对教师开展民族团结教育工作的现状做了调查分析,发现目前高校对教师的民族团结教育比较重视,教师自身对民族团结教育的认知度也较高,在日常生活中开展民族团结教育活动的意识和主动性也很强;同时也存在教育方式方法欠缺、内容形式单一等问题。因此,在民族团结教育的过程中,必须寻找有效途径,解决这些存在的问题,努力提高民族团结教育实际效果。  相似文献   

8.
在电大系统开展民族团结教育具有深远的意义.电大可通过加强对民族团结教育工作的组织与领导,建立民族团结教育网络平台,积极开展丰富多彩、喜闻乐见的民族团结教育的主题活动,坚持科研先导、搞好课题研究等途径,开展党的民族团结理论与民族政策教育、民族法律、法规的教育、民族知识和尊重各民族文化的教育等工作.  相似文献   

9.
文章阐述了“远程教育院校开展民族团结教育研究——以广播电视大学为例”项目研究的现实意义和理论作用.介绍了项目调查研究的方法、过程和主要成果,对项目调查研究成果进行了评价,并提出了深入开展项目调查研究工作的设想.  相似文献   

10.
十九大精神进课堂对思政课教师的要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十九大是党和国家历史发展中的一件大事,其在政治上、思想上、理论上、实践上、历史上均具有重要意义。高校思政课教师作为意识形态传播的重要力量,有必要积极而且有效地推动十九大精神进课堂。这对高校思政课教师提出了如下要求:必须充分理解"进课堂"的重要意义,必须全面领会十九大精神,必须深挖十九大精神与课程内容的联系。  相似文献   

11.
大学生是祖国的希望和未来,是社会主义事业的接班人,也是维护民族团结的重要力量。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中加强民族团结教育,有利于夯实民族平等、团结及反对民族分裂的思想基础;粉碎西方国家分裂我国的阴谋;进一步加强民族平等、团结以及构建新型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  相似文献   

12.
多元文化作为当今世界文化发展的一种趋势,对学校的德育提出了新的要求和挑战。我国是多民族统一的国家,和谐民族关系显得尤为重要。在这一背景下,在民族地区学校及藏汉杂居区学校开展民族团结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  相似文献   

13.
“科教互促共进”的新教学模式表明,教学与科研具有紧密的内在联系,密不可分。科学教育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融合情况,成为影响和制约思想政治教育在德育教育中作用的关键点。文章以问题优先、相互联系、循序渐进的方式,对思想政治课教学与科学教育一体化进行了一系列创新探索。主要从传统思想政治课程的教学理念出发,在寻找专业课程与科研融合的切入点的同时,构建“思政育人启发式”科教课堂,课堂内融合思想政治案例,引导学生课后践行思想政治精神,实现立德树人的教学目标。  相似文献   

14.
大学生课堂问题行为在课堂教学中是普遍存在的,从教育社会学的角度分析、研究大学生课堂问题行为的种种表现以及产生的原因,从而提出大学生课堂问题行为的管理策略,为有效的课堂教学提供有效的帮助。  相似文献   

15.
在远程教育院校开展民族团结教育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远程教育院校开展民族团结教育的主要内容是进行党的民族理论、民族政策、宗教政策以及国家法律、法规的教育;中华民族的历史和爱国主义教育;民族常识和尊重各民族风俗习惯的教育.实施途径和方法主要有:加强对民族团结教育工作的组织与领导;建立民族团结教育网站;切实推进民族团结教育进教材、进课堂、进学生头脑的教学改革;积极开展丰富多彩、喜闻乐见的民族团结教育主题活动;坚持科研先导,搞好课题研究等.  相似文献   

16.
意识形态工作是党的一项极端重要的工作,高校意识形态工作处于前沿阵地,而民族团结教育则是高校意识形态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新时期,高校对民族团结进步教育路径的探究,可从民族团结进步教育的科学理论、实践方式、教育氛围等方面着手,以增强大学生民族团结进步意识。  相似文献   

17.
以贵州省农村中小学开展民族民间体育进课堂为例,探索我国民族民间体育发展之路向。采用文献资料、问卷调查、访问等研究方法,研究结果显示贵州省民族民间体育进课堂具有项目多样性、地域特色性等特点,同时也发现存在诸如宣传力度不够、领导重视度不高、体育教师认识不到位等问题,针对问题提出对策建议,旨在更好地保护民族民间体育,从而为我国民族民间体育的发展路向提供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18.
民族团结问题与高校教育有效地结合起来,不断地提升师生的民族团结意识,从课程建设、教学任务、教学活动、教学计划等多个维度来进行入手,从而不断地促进民族地区高校民族团结工程体系的构建和完善,这样可以从根本上保证学生民族意识的提升,为我国综合实力的增强打下坚实的基础。本文将重点以甘肃省的高校为例来展开分析,对其民族团结教育机制展开研究,并深入地对高校民族团结教育工程体系的构建指明有效的思路。只有如此,才能够从根本上促进民族团结、维系社会发展。  相似文献   

19.
高校作为知识的集散地和思想的发源地,对大学生的思想和行为产生着重要的影响和培育作用。新时代针对内地高校新疆籍少数民族学生开展民族团结教育是促进高校和谐稳定的需要,是大学生牢固树立马克思主义民族观的需要,也是有效应对国内外复杂形势挑战的需要。本文以广东海洋大学为例,深入解析内地高校民族团结教育的重要性和紧迫性,针对目前开展民族团结教育过程中在教育主体、教育对象、教育内容、教育形式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加以原因分析,并针对目前存在的问题提出切实可行的措施。  相似文献   

20.
采用自编的民族团结教育问卷对保山市和怒江州的24所中小学的140名教师进行调查,结果表明:保山市和怒江州的民族团结教育教师队伍呈现出学科多元化、年龄年轻化、以汉族教师为主体的特征。两个地区在学校实施民族团结教育的措施、功能评估、教学内容、活动开展情况和考核形式等方面都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也存在宣传力度还有待加强,部分学校民族团结教育活动开展次数过少等问题,需要引起相关部门领导、学校教师的重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