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民间年画、门神,俗称"喜画",旧时人们盛行在室内贴年画,户上贴门神,以祝愿新年吉庆,驱凶迎祥。年画是中国民间最普及的艺术品之一,每值岁末,多数地方都有张贴年画、门神以及对联的习俗,以增添节日的喜庆气氛。年画因一年更换,或张贴后可供一年欣赏之用,故称"年画"。年画是我国的一种古老民间艺术,和春联一样,起源于"门神"。《山海经》中等文献记载可知,门神信仰和门神画可以看做是民间年画的前身。后来大门上画秦  相似文献   

2.
这是一块贫瘠的土地,但这里的贫瘠却成就了一种妙趣天成的民间艺术——武强年画。随着历史前进的脚步,曾经与人们的生活密切相关的武强年画离现实生活的轨迹渐渐远去,成为人们或深或浅的记忆,但是,武强年画曾给予人们的那种远远超出其本身的内在精神和生命力,那优美的传说和动人的故事,却为后来的人们留下清晰的印记。  相似文献   

3.
武强年画民艺历史探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47年,周扬在晋察冀边区文艺座谈会上说":美术工作者和民间画业合作,创作了11种年画,销售近40万份,这可以说是美术史上的创举。"  相似文献   

4.
5.
对于上个世纪出生的人来说,年画代表一种对于岁月的温暖回忆。"新桃换旧符"虽说是用于描述贴春联的情景的,但也总与儿时贴年画的记忆紧紧连在一起。一向清苦的乡村生活因为春节的来临而变得热闹起来,  相似文献   

6.
木版年画作为一种文化形式,承载了老百姓对美好理想追求的愿望.同时木版年画也承载了巨大的文化价值.  相似文献   

7.
秦杰 《北京档案》2009,(1):48-49
当人们欢天喜地闹新春的时候,年复一年的美学积淀已然形成。以特色民俗活动辞旧迎新,干百年来,中国人民在传承中创新,塑造了丰富多彩的“年文化”。  相似文献   

8.
春节前夕,我见到百花社的老编辑董令生,她送给我几本由她编的艺术类图书,其中有一本《中国民间纸马艺术史话》,作者是年画研究专家王树村先生。她告诉我,王老自从2003年被诊断出得了肺癌,写作编书更加勤奋,平均每年都要出版三四本书。“这老爷子简直就是拼命啊!”她感叹着,“不过,最终还是没斗过癌症,去年10月过世了,可惜啊!”我闻言,  相似文献   

9.
一位大学生村官在他的博客里说:这段时间里,不断有媒体来身边"走基层",有报社记者来"蹲点"体验,"聚光灯"下的劳动人民倍有面子、备感光荣。确实,声势浩大的"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吹遍中华大地,给奔走在生产生活一线的人民群众平添了几分受瞩目的感觉。  相似文献   

10.
藏族,一个古老的民族,早在旧石器、新石器时代,青藏高原就已经有原始人类繁衍生息.藏族民间传说以及藏文、汉文的古代文献说明,"现代的藏族,是生活在西藏的藏族先民,经过与国内西部众多部落、族群长期融合之后而形成的".  相似文献   

11.
《全国新书目》2013,(10):50-52
绵竹年画历史悠久,是流行于中国西南的年画品种,堪称中华艺术之瑰宝。2006年,国务院公布了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绵竹木版年画名列其中。绵竹年画是一种有着良好群众基础,为广大人民所喜闻乐见的一种艺术品。迄今为止,绵竹年画已被全世界50多家博物馆和众多私人收藏:精品绵竹年画先后在美国、法国、英国等30个国家和地区展出。此套丛书是目前国内外最完整记录绵竹年画历史、代表作品、传承人和创新发展的权威出版物。  相似文献   

12.
一在人民群众物质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的今天,精神文化生活也日新月异,丰富多彩,人民大众的摄影文化生活便是典型的例证。现在,我们无论做什么事.都与摄影密不可分,或者说将照相纳入了生活的方方面面。  相似文献   

13.
楚让蕊 《新闻战线》2021,(11):111-113
老年群体是社会人口结构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关注老年群体的生活状态是媒体的社会责任。以时代精神引领老年人、以身边榜样激励老年人、以倾听姿态亲近老年人、以真诚服务温暖老年人,展老年风采、传老年之声、言老年之事、解老年之忧、做老年之友,努力提高老年群体报道质量,才能满足老年群体的精神需求和生活需要。  相似文献   

14.
吴坚  安立  鲁腾 《新闻前哨》2013,(12):80-81
近年来,网络剧、微电影等网络视听节目作为一种新兴的网络文化形态发展迅猛。它在丰富人民群众精神文化生活、为人民群众参与文化建设方面提供了新的渠道。但是,部分节目出现内容低俗、格调低下、导向错误、渲染暴力色情等问题,有的甚至脏话连篇,为吸引眼球刻意展示低  相似文献   

15.
2008年的历史车轮隆隆走过去的声音仿佛还在耳边环绕,2009年新年的钟声文启动了新的征程。我们和历史又站在了一个新的起点——作为新闻工作者,又将承担起新的使命。回首2008年,年初我国南方部分地区遭遇罕见的低温、雨雪冰冻极端天气时。我们看到新闻工作者的身影活跃在各个受灾现场,他们以对人民群  相似文献   

16.
王静 《大观周刊》2011,(36):84-85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物质生活的不断提高,地方基层群众对精神生活越发重视和需要,在今天,随着以人为本理念不断深入人心,以人为本日渐成为社会共识。运用人本思维去开展各项工作已经成为一种时代要求。本文笔者提出了以人本思维为指导,全面提高群众文化辅导的思路,和同仁共商榷。  相似文献   

17.
媒体的文化建设任务 随着社会生产力的迅速发展,随着国民经济中知识含量的成倍增加,随着科学教育的广泛普及和人民群众精神文化生活的日益丰富,文化在社会生活中的地位和作用空前提高。党的十六大《报告》指出:“发展先进文化,就是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以不断丰富人民的精神世界,增强人民的精神力量。”十六届四中全会进一步提出:“党要带领人民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必须大力发展社会主义文化,不断巩固全党全国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要牢牢把握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方向和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创新内容、创新形式、创新手段,努力铸造中华文化的新辉煌,为激励人民奋勇前进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坚持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实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统一,把文化发展的着力点放在满足人民群众精神文化需求和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上。”这是对全党尤其是文化单位、广大文化工作者提出的要求,我们要认真学习领会,贯彻落实。  相似文献   

18.
杨永嵩 《新闻传播》2009,(8):152-152
胡锦涛同志最近指出:当今时代.文化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丰富的精神文化生活越来越成为我国人民的热切愿望。经济报道要坚持科学发展观,要有所创新,有所发展.适应人民群众对经济报道的要求。新闻工作者提供更多经济报道精品,是当前文化生活的当务之急。经济报道要坚持以人为本,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始终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做到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相统一.  相似文献   

19.
杨晶 《中国广播》2009,(1):38-41
改革开放30年来,中国广播业发生了深刻的历史变革,取得了辉煌的成就。听广播已经成为广大人民群众精神文化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有着63年历史的黑龙江人民广播电台,既是推动改革开放的重要宣传者,又是改革开放的实践者。多年来,黑龙江电台始终与改革开放的时代背景相应和,与时俱进地构建发展战略和目标规划,  相似文献   

20.
劳动保障工作涉及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事关社会和谐稳定。劳动保障档案真实记录劳动保障工作的全貌,完整地展现劳动保障工作的历程,做好劳动保障档案管理工作,是劳动保障工作可持续发展的内在需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