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 毫秒
1.
黄道婆是中国棉纺织技术史上一位传奇式人物,她对棉纺织技术的革新贡献巨大,主要表现为"捍、弹、纺、织"等四个方面,有力地促进了棉花的种植尤其是纺织技术水平的提高。  相似文献   

2.
黄道婆,又称黄婆,我国元代的女纺织革新家。生于南宋(约1245年),松江府乌泥泾(今上海徐汇区东湾村)人。黄道婆出身贫苦,幼年为童养媳,因不堪封建压迫,弃家流落到崖州(今海南岛)。在海南淳朴热情的黎族人民的帮助下,黄道婆学习到了轧棉、纺织技术,  相似文献   

3.
在江苏省上海县华泾镇一带,至今流传着一首民谣:“黄婆婆,黄婆婆,教我纺纱教织布,两只筒子两匹布。”这首民谣中的黄婆婆,就是我国宋末元初的女纺织革新家黄道婆,她曾为推动我国棉纺织业的普及和发展做出了很大的贡献。 黄道婆生于松江乌泥泾镇(现上海县华泾镇)的一个贫苦农民家里,小时候因家穷卖给人家做童养媳。公婆和丈夫都待她很不好,经常无端打骂她还不让她吃饱,并要她干成人一样的重活。有一次,她干活回家,因太累,没有立刻去做  相似文献   

4.
土布,俗称“老布”,指农家自纺、自织的棉布,至今在奉贤农村家家都有。从元末纺织革新家黄道婆到奉贤传授技艺算起,棉纺织业在奉贤的历史也有七百年之多。如今,这门技艺正在消失,但我们永远会记得她——中国纺织技术革新的鼻祖黄道婆,她勤劳、勇敢而又勇于创新与实践的精神永远是中华民族宝贵的财富。  相似文献   

5.
课程背景土布,俗称“老布”,指农家自纺、自织的棉布, 至今在奉贤农村家家都有。从元末纺织革新家黄道婆到奉贤传授技艺算起,棉纺织业在奉贤的历史也有七百年之多。如今,这门技艺正在消失,但我们永远会记得她——中国纺织技术革新的鼻祖黄道婆,她勤劳、勇敢而又勇于创新与实践的精神永远是中华民族宝贵的财富。  相似文献   

6.
《当代学生》2012,(Z4):94-96
乌泥泾(黄道婆)手工棉纺织技艺包括捍、弹、纺、织等一系列手工棉纺织技术和工具,形成了最先进的手工棉纺织技术的工序,具有"衣被天下"的美誉。它直接影响了中国六百多年的棉纺织历史,是中国手工棉纺织技艺史上的一次重大革命,也是中国纺织史上的一个重要里程碑,2006年被列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相似文献   

7.
打工妹被特招进高职 走在校园里的杨晓霞偶尔被同学认出来,会调侃地喊她一句“代表”。作为全国人大代表、宁波市300多万名外来务工人员中的优秀代表,今年28岁的打工妹杨晓霞成为浙江纺织服装技术学院纺织学院2008级现代纺织技术专业的一名新生,开始了她3年的大学生活。  相似文献   

8.
在职业教育中,女子职业教育有其特殊性,古代的黄道婆在这方面有着突出的贡献,在今天仍然有着积极意义。本文介绍了黄道婆的事迹,从她的所作所为中生发出对今天女子职业教育的思考。女子职业教育应为当地经济建设服务,加强品牌意识,因性施教,加强实践,因地制宜开展创业教育,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相似文献   

9.
黄道婆是我国历史上杰出的棉纺织革新家.她不远万里,飘洋过海来到海南岛黎族地区,学习并推广了黎族的棉纺织技术,大胆革新创造了一套先进的棉纺织工具,使江南地区的棉纺织业获得了迅速的发展,满足了广大人民群众对衣被供给的迫切需要.黄道婆的卓越贡献,充分地证明了这样的真理:在封建社会中,“只有农民和手工业工人是创造财富和创造文化的基本阶级”;我国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是各兄弟民族人民共同创造的.  相似文献   

10.
(接上期) 1980年,中国邮政发行中国古代科学家(第三组),志号纪58,一套四枚,分别是明代科学家徐光启、战国水利家李冰、东魏农学家贾恩勰和元代纺织技术家黄道婆(图三)。此套邮票设计精美,科学家两两相对,颇有神韵。  相似文献   

11.
王淑珍 《职教论坛》2007,(9S):62-64
在职业教育中,女子职业教育有其特殊性,古代的黄道婆在这方面有着突出的贡献.在今天仍然有着积极意义。本文介绍了黄道婆的事迹,从她的所作所为中当发出对今天女子职业教育的思考。女子职业教育应为当地经济建设服务,加强品牌意识,因性施教,加强实践,因地制宜开展创业教育。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相似文献   

12.
社会变迁以思想、器物与制度的变迁为重要标志,而思想、器物与制度最终归属于文化。黄道婆对我国古代纺织业的巨大贡献及其民间身份与精神,决定了她在海南历史文化中占有独特的地位。在国际旅游岛建设背景下,继续揭示黄道婆的文化价值,其意义在于激励、提升社会各界在追赶现代化进程中保护传统文化的自觉性,促进传统文化保护机制的完善。  相似文献   

13.
黄道婆作为南方“木棉”北上传播的杰出使者,为中国棉纺织业的发展作出了难以磨灭的历史贡献。中国棉纺织布技术转化为生产力,必须经过传播、推广的过程。由于黄道婆革新和传播棉纺织业的示范作用,为淞沪地区的棉纺织业赢得了“松郡棉布,衣被天下”的美誉。  相似文献   

14.
“道婆遗爱在桑梓,道婆有志覆赤子。”元代诗人王逢这首《黄道婆祠》,是历史上最早歌颂黄道婆业绩的诗篇。700多年后,谭晓静博士两赴上海,三涉海南,披肝沥胆,苦心孤诣,撰成《文化失忆与记忆重构--黄道婆文化解读》(人民出版社2013年6月第1版)一书,系统阐释了黄道婆从历史人物到行业神再到世界级文化名人,  相似文献   

15.
黄道婆     
黄婆婆,黄婆婆, 教我纱,教我布, 二只筒子,两匹布。…… 一首上海地区世代流传的民谣,表达了人民群众对黄道婆的赞颂和铭记。 黄道婆生于南宋末年淳 年间(约公元1245年),是松江府乌泥泾镇(今上海县华泾镇)人。黄道婆十二三岁时,为生活所迫,给人家  相似文献   

16.
清代江苏的纺织原料主要有丝、棉、麻等,这些原料的服用性能不同,在纺织业中所处地位也不同。由于明代棉花载培在江苏的迅速扩展,到了清代,纺纱织布已成为江苏许多地区农家的主要副业,棉纺织业已在纺织业中占有绝对优势,与之相比,丝织和麻织在纺织业中的地位下降。关于清代江苏丝织业的地理分布,笔者已有文章进行了专门论述,本文主要分析、探讨清代江苏棉麻纺织业的地理分布。一、棉纺织业的地理分布棉花种植在江苏有很悠久的历史,松江、江宁等地区在元初就已引种木棉(1),后经黄道婆从海南崖州带回先进的棉纺技术,松江木棉之…  相似文献   

17.
嫘祖和黄道婆是中国古代的两位纺织英雄,她们先后成为先蚕和先棉之神被祭祀,但两者在祭祀时间、规模、范围、方式等方面都有很大的区别。不同的祀典造成了不同的影响。对先蚕的祭祀,是对男耕女织的基本经济模式的强化,促进了男女二元对立的社会结构的形成。对先棉的祀奉是一种民间行为,促进了祭祀文化区的经济的繁荣,并与女性地位的提高有着一定关联。事实说明,祭祀既与某种生产方式相联系,也与某种社会结构相关联。  相似文献   

18.
由于价值观、工作需求及知识结构的差异,不同社会群体对黄道婆历史记忆有着不同的解读.政府因文化事业及文化产业发展的需要,利用名人效应塑造文化品牌,以期推动区域经济发展;学者因学术研究及本土利益需求,站在不同立场诠释着黄道婆文化;而民众仅对黄道婆是否存在有所了解.  相似文献   

19.
近读《中国大百科全书·纺织》卷,①在有关中国棉纺织史部分,我们发现除《黎族服饰》彩色插图一帧之外,再没有别的内容与黎族有联系的了.据《纺织》卷云:西汉武帝末,驻朱崖太守征调的"广幅布"是在"广东雷州半岛"(页296);中国元代棉纺织革新家黄道婆是从"海南岛崖州"学会棉纺织技术的(页117);"现在有木棉布实物遗存"的地方又泛指"广东"(页195).这些有意地避开具体地点——海南岛黎族聚居区的论述,颇实使人费解.  相似文献   

20.
心语故事究竟是谁对我好?在一个阴雨绵绵的日子,月月被班主任带到了心理咨询室。她刚刚被老师从四楼窗台上拉下来,原因是早上女朋友没给她买早餐,月月很生气,就爬到窗台上发脾气。班主任看到月月情绪很激动,担心她出现意外,希望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