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程序的设计与编写已经进入小学信息技术课堂,但是像Scratch这样的程序课重要的是要教会学生程序思想而非程序本身。教学中,可用框架武的课堂结构帮助学生形成结构思维,在结构填充中生成程序,最终实现程序技能的主动建构。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沸沸扬扬的"虐童案"引发了人们的广泛关注,对于"虐童"行为进行处罚的"民意"甚嚣尘上。然而,民意本身就具有两面性,这就要求我们一方面要正确辨识什么是真正的民意;另一方面应当保持民意与司法的适当距离。侦查程序作为刑事诉讼程序的初始环节,更应谨慎地处理其与民意的关系,应当充分坚守侦查程序的独立性和谦抑性。  相似文献   

3.
上古汉语中,有三种结构中的“无”用法特殊:句子谓语动词前的“无”;形容词前构成“无竞”“无■”“无赢”的“无”;虚词“无乃”“无亦”“无宁”中的“无”。前人对这三种结构中的“无”没有统一的意见,也没有从语义演变或虚化的角度讨论过这些“无”间的关系。上述“无”的不同用法其实具有内在语义上的一致性。第一种结构中的“无”是表频仍义的频率副词,与其词源意义有关;由频仍义引申为“重、再”义,所以第二种结构中的“无”是双音实词结构中表数量持续增加或状态延伸的语素;第三种结构中的“无”是基于反复出现的历史经验和自然规律表推测、判定语气的语素。这三种用法中“无”的意义是层层虚化的,同时由“无”组成的双音结构也变得越来越凝固。  相似文献   

4.
关于魏晋玄学代表人物夏侯玄的著述,《三国志》裴注引《魏氏春秋》曾有"本无肉刑论"的记载,或以其独立成篇,或混同于《通典》所载夏侯玄关于肉刑的论驳,不留心者实易望文生义。以宏观之解,"本无肉刑论"事关魏晋间政治、法律、哲学思想论争中"本无"、"肉刑"两大命题,现存史料也足以窥视、佐证。以微观之见,对史料本身保持审慎的态度,同时重视、参考、运用其他学术领域相通相关甚至相反的成果,都有益于思考和解决法律史研究中的诸多问题,才不至于将史料阅读分析的"重新"沦为简单的重复。  相似文献   

5.
先秦道家“有”“无”之论。既肯定了“有之利”、“无之用”是两种不同的价值状态。又肯定了两者作为价值存在的依待关系。并主张把适用于人类的价值规范推扩到非人的世界中去。这一思想及其理论基础即先秦道家“天人合一”之论,它强调的是天人之间的融合性和协调性,追求的是一种物我同体肯定、天人浑融不分的超越境界,对克服西方近代以来仅仅从人与人关系视角考虑问题的伦理学缺陷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6.
梁漱溟与毛泽东是20世纪中国思想史上的两座高峰。他们在20世纪二三十年代所从事的乡村建设和土地革命,分别代表了近代中国先进分子在救国救民的不同道路上进行的艰辛探索。1938年的"窑洞之辩",既是两位思想巨人的一次集中对话,也是两条救国救民路线的一次激烈碰撞。  相似文献   

7.
最近,笔者听了若干节高中新课程“辛亥革命”一课的课堂教学,还连续观摩了具有竞赛性质的省、市级同题优秀课。笔者翻阅整理听课笔记时发现,这些课在设计处理和讲述辛亥革命发生的背景、条件时,有一个惊人的雷同问题,即将清末新政和预备立宪两个事件,简单地归结为辛亥革命爆发的经济背景与条件。大致相同的表述是:清政府为挽救危机、维系统治,  相似文献   

8.
梁启超20世纪20年代以后关注、提倡并实践“整理国故”,不仅有其渊源已久的学术思考,更潜藏着他对新旧不同学术研究方法问题的高度自觉。他在反思乾嘉考据学基础上提出的“新考证学”,更是中国现代学术史上值得关注的一个问题。  相似文献   

9.
传世文献揭示了汉代"奇人奇相"社会心理的广泛存在;近世出土的简牍,为后世呈现了汉代人普遍的相貌。"身长大,肥白如瓠"的罕见相貌使张苍避免了杀身之祸,之后飞黄腾达,官至丞相。但是,通晓经典,熟悉章程律历,深谙户籍与档案管理工作,才是张苍保全性命、完成社会流动的真正原因。  相似文献   

10.
语文课程标准的设计思路是:课程目标九年一贯整体设计。课程标准在“总目标”之下,按1—2年级、3—4年级、5—6年级、7—9年级这四个学段,分别提出“阶段目标”,体现语文课程的整体性和阶段性。从阶段目标的提法来看,“识字与写字”、“阅读”、“口语交际”、“综合性学习”,四个学段完全相同,没有改变。但“作文”就不一样,1—2年级是“写话”,  相似文献   

11.
如何处理遗失物的归属是一个颇为复杂的问题,现有法律及司法实践存在诸多缺陷,且日益暴露出法律制度与社会现实之间的矛盾。我国民事立法应在借鉴各国立法的基础上,结合我国国情,明确界定遗失物之概念、法院作为遗失物接受管理机关及其法律地位、酬金制度、拾得人取得遗失物所有权、遗失物又遗失时的法律制度等,从而建立和完善适合中国的遗失物归属法律制度,更好地保护失主的财产权利,规范遗失物归属关系,进而使我国民事立法进一步得到完善。  相似文献   

12.
老子在对天道的领悟中建立了他的自然哲学,并以之论证人事,从而转化为实用的政治哲学。其核心是“君王南面之术”。包括处尊保位之法和治国之术两大内容。以贱得贵、以卑处尊、以退为进是人主独尊之法;以安民为上,无为而治、愚智强身、损赋减税、去刑止杀、反对战争是他的治国安民之术。老子的哲学是一种辨证的哲学,其治国之术既有历史的进步意义,又有时代的局限性。  相似文献   

13.
有关夫妻财产的范围及离婚时夫妻财产分割是婚姻法关于夫妻财产的核心问题.在司法实践中,夫妻财产表现的形式不同,离婚时分割的方式也不同.  相似文献   

14.
少儿美术教育要在适应少儿生理和心理基础上进行科学性的教育 ,在对其美术辅导和培养的同时 ,注意培养少年儿童的广泛兴趣 ,如何发现、挖掘少儿美术的教育方法 ,既要符合少年儿童的特点 ,又有审美情趣较高的价值。  相似文献   

15.
论文将中国和法国现行的夫妻财产制度分别进行了介绍,并将它们进行了初步的比较。作者分析了其中的一些区别,如:夫妻共同财产、约定财产、约定财产制的类型等,并作了甄别,进而提出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16.
财产征收补偿行为本质上是解决物权关系变动问题,属于私法(民法)主要调控的领域。财产征收补偿应当遵循公平、适当、全额、按法定程序补偿的法律原则。财产补偿标准是补偿原则的具体化,是补偿原则的实现形式。在确定被征收财产的补偿标准时,法律、法规及政策应当尽量规定得明确、具体、公平和合理,依法理及我国财产征收的多年实践经验,以市场评估价加适当上浮比例予以补偿是一个刚性标准;而不因征收而致被征收人财产利益受损、丧失或被征收人生活水平下降、致贫则应是柔性标准。对财产征收补偿标准进行法律调控,必须置于整个财产法体系内予以观照,审慎地寻求有效的法律制度安排。  相似文献   

17.
在追索被盗文化财产的国际诉讼中,美国司法实践已逐步通过对诉因起算时间的灵活解释,适用两种不同的时效法规则即“要求与拒绝”规则和“发现与审慎努力”规则来平衡被盗艺术品原始所有人与善意取得人之间的利益。就目前来看,适用于被盗艺术品追索诉讼的时效法规则应给予原始所有人较大的保护而将调查艺术品身份来源状况的责任由潜在的购买者来承担。  相似文献   

18.
宋代解额分配制度历经数代的改革,使解额本身的价值与唐代相比发生质变,使科举的政治功能明显强化,特别是解额分配在地区间坚持相对均衡的原则及在士庶阶层采取分流的原则,既体现了公正、公平的理性原则,也是权力资源分配面向诸社会阶层,减少各阶层之间在追逐权力时的矛盾,是巩固政权、安定社会的重大举措。因此,宋代的解额分配制度对后世的选才制度多有启迪。  相似文献   

19.
本文应用<周易>有关理论,阐释了中国文化不同于西方文化的"天人合中"的哲学观点.  相似文献   

20.
目前一些地方以党委通知或决议的形式要求国家公务员"延时加班"的做法违背我国宪法及相关法律法规,侵犯了公务员作为普通公民的合法权益,对社会其他行业会产生消极的示范效应,与我国当前蓬勃发展的人权事业不符。各级党政部门应厉行"法治",根据各职能部门工作性质与特点,适当利用"双休日"为民服务,坚决杜绝不顾具体情况,加班"一刀切"的做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