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提起范曾先生,人们首先想到的是他的书画艺术。他的泼墨人物画,以诗为魂、以书为骨,笔墨浑厚、造型生动,塑造的人物飘逸潇洒、栩栩如生。然而如果说范曾是画家,他却文彩飞扬;如果说范曾是文人,他的画名早已远播四海。范曾的文与画珠玉璀璨,是当代中国画家中集诗、书、画三绝于一身的“鬼才”“怪才”“奇才”,一代艺术大师。  相似文献   

2.
郑板桥是清代名士,他的诗、书、画被誉为“三绝”。他的读书方法也与众不同,概之有“五怪”。人们皆以过目成诵为能事,他独非之  相似文献   

3.
若即若离殊途同归——中国传统诗、书、画关系琐谈叶坦关于中国传统诗、书、画的危机已谈了许多年,也有不少有识之士企图以变法来挽狂澜于既倒。其中一种“变法”就是打破诗、书、画的界限,以诗代画,以书代画,诗画混合,书画混合,等等。其理论根据之一,则是认为诗、...  相似文献   

4.
陈幼萍 《文教资料》2006,(15):57-58
唐代诗人王维,一生留下许多千古名诗和传世名画,他把诗画艺术融为一体,开辟了“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独特的艺术风格。“味摩洁之诗,诗中有画;观摩洁之画,画中有诗。”正是苏轼对他的高度评价(《书摩洁兰田烟雨图》)。他的田园山水诗之所以能取得很高的成就,是因为能把诗和画融为一体。无论是雄奇壮观的“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的景象,还是细致入微的“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的自然物态,他都能以对大自然敏锐的感受,抓住自然的色彩、声音和动态,或素描,或刻画,挥洒自如,意境独到。诗和画虽然是姊妹艺术,但“诗中有画”的说法,应该是以诗…  相似文献   

5.
“中国画”在起源、成立和发展的过程中,逐渐形成了诗、书、画、印相结合的特征.在诗、书、画、印相结合的现象中,首先分析了书、画两种艺术形式相结合的含义、存在的共同之处和如何互相渗透,以及它们结合在一起给绘画带来的艺术效果;在论述画与诗的关系时,讨论了画与诗的各自擅长的领域,两种方式相结合在一起之后起到“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意境;印加入绘画后起到了画龙点睛的作用,画与诗的题写又对画面的构图产生重要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黄慎号瘘瓢,是“扬州八怪”之一,他以擅长人物画而负盛名。然而,他“漫不重惜其画,而常自矜其字与诗。”是一位诗、书、画三绝的艺术家。在绘画方面,他是一位人物、花鸟、山水均有造诣的全能画家。这在扬州画派中实为罕有,在福建历代画坛中,更是堪称杰出的。黄慎的艺术成就与他的生活经历戚戚相关,他出生于福建宁化农村,自幼聪颖,十四五  相似文献   

7.
本文认为,吴昌硕是我国书画艺术史上一位杰出的艺术大师,他在诗、书、画、印上都有很高造诣.他的书法创作可分为三个阶段。“一日有一日之境界”、“以天为徒”、“以古为徒”是他书法创作与审美的终生追求。  相似文献   

8.
“扬州八怪”之一的郑板桥,素有“三绝”之誉。所谓“三绝”,是指他的画、书、诗皆臻精妙。传说郑板桥罢官回乡,寓居扬州后,以书画自给,名重一时,有缙绅李某寄赠一联,上联云:“三绝诗书画”,板桥按纸沉思其下联,良久不得,展视乃“一官归去来”,叹为妙笔。由是郑板桥三绝之名更噪。但是板轿的“三绝”中,人们对他的书与画最为熟悉。二百多年来,人们对郑板桥的“六分半书”和他的兰竹画,几乎是家喻户晓,寸纸尺楮,皆争宝之。而对于他的诗词,相对地说,就不怎么熟悉,知  相似文献   

9.
语文是美的:美的辞藻,美的音韵,美的意境,美的意蕴.特级教师盛新凤所崇尚的“和美教学”,更让我们明白了,好的语文课堂应如画、如诗、如歌,给人以审美享受,让学生在这样的课堂中把语文学活了,学美了.  相似文献   

10.
本文试从美术综合化教学的途径谈谈小学美术教学。1.美术与语文学科之间的综合。美术与文学自古一脉相承。自古以来,很多中国画名家的诗、书、画艺术被后人称为“诗、书、画三绝”。在儿童画创作教学中,尝试将诗、书、画有机地结合起来,通过画古诗这种特殊的命题画教学,可多方位地对儿童进行艺术熏陶,  相似文献   

11.
吴永香 《学语文》2008,(2):50-50
古典诗歌.以其精练形象的语言描绘了一幅幅色彩丰富、动静相宜的生活画面,具有特殊的审美教育功能。因此,诗歌画面的生活化教学,抓住“诗中有域”的特点.把“诗”与“画”结合起来,让学生走进画面,看画悟画,再走出画面,展开联想,从而使学生受到美的熏陶,提高感受美和创造美的能力。  相似文献   

12.
齐白石原名纯芝,后改名璜,字濒生,白石是他的别号,借用他湖南湘潭老家一个乡村驿站“白石铺”的名字。齐白石的艺术以诗、书、画、印“四绝”并称,他自评为篆刻第一、诗词第二、书法第三、绘画第四。  相似文献   

13.
徐渭文学艺术造诣使他能在尺幅素纸上将诗书画融为一体,其中诗与画的融合主要是意境上的融合,以及精神上的融合贯通;书与画的融合,表现在徐渭以书法为画法,及以书风助画风。诗、书、画的有机融合,还涉及到三者形式上的融合。  相似文献   

14.
在中国画教学中要深刻认识并突出传统中国书法对中国画的重要性,音乐对中国画的重要性,诗词对中国画的重要性。中国画与“诗、书、乐”是有机的相互融合的整体,中国画教学中渗透“诗、书、乐”是极其重要和必要的。  相似文献   

15.
观赏中国画,我们常可看到画家以潇洒、纵横、跌宕的笔势,在画面空白之处题上一首或多首诗,这些诗通过书法成为整个画面构成的一部分.诗画交映生辉,诗开拓了画的意境,画为待提供了具体可感的形象.这种抽象与具象的结合给读者以深邃的艺术境界,达到了“万趣融其神思” 的极致.它融诗、书、画为一炉,集诗意美、书法美、绘画美于一身,形成了中国绘画特有的艺术形式,是中华几千年文明沉淀的一大硕果.本文仅着重从“比兴”角度谈谈中国画诗画结合的艺术特点.  相似文献   

16.
郑板桥以他的诗、书、画三绝以及他那独特的艺术风格,得到了“怪”的称号,成为“扬州画派”的代表人物。他在中国文学史、绘画史和书法史上,都占有一定的地位。因而探索郑板桥的美学思想,对于研究中国美学史和艺术美学的发展状况,具有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7.
<正> 中国的文人画有以下三个主要特征:“以形写神”而注重“神似”;讲求“笔墨”及其相对独立的审美价值;诗、书、画、印四位一体的综合艺术性。 一般以为文人画始于宋元而盛于明清。因为宋元之后文人作画论画蔚然成风,作品也大量涌现;而且元代以前的画“多不用款,款或隐之石隙”(沈颢《画麈》),诗书画印的结合尚不明显。文人画的确只是到了宋元之后才真正形成了诗、书、  相似文献   

18.
谈及王维的诗与画,苏东坡说过一句很精彩又耐人寻味的话:“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注意,他没说王维“诗如画”,或“画如诗”,而是说,“诗中有画”“画中有诗”.一字之差,颇能显出苏东坡的眼光与下笔的高明.那么,高在哪里呢?  相似文献   

19.
风景创作﹃三境﹄谈■曾扬华“诗有三境”,古人王昌龄在《诗格》一书中提出:“一曰物境,二曰情境,三曰意境”。“诗是无形画,画是有形诗。”是郭熙在《林泉高致》中的佳句。因此我认为画亦有三境。诗中的物境与风景创作有密切的联系,常言道:“万物静观皆自得”“以...  相似文献   

20.
我知孔孚,不是先入其诗,而是先知其书,再读其诗的.当我读了孔孚的诗,便粗略形成一个判断:孔孚断非一个单单的诗人或书家,他的以“寂”“无”致“远龙”的有无之境化百代而仅存,他的抟虚宇宙的气度致诗.书以玄以远.孔孚合该是位哲人.“谈有说无,六朝以后哑然”.孔孚决意“开凿这淤塞的河道,使地下之潜流得以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