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书法是以汉文字为载体的文化性艺术,它的艺术表现形式,审美标准都是源于中国的传统哲学与文化思想,书法艺术是以中国传统文化为基础,而形成的一门独特艺术。是民族文化、民族气质、民族精神所显现的文化现象。在书法艺术的创作表现中,体现出“写”的恣意与天成,在书法艺术作品中应表现人的精神品质,同时也应该注意到书法对修身养性、陶养情性、提升境界的重要性。不能简单地把中国书法艺术看作是一门纯粹的艺术形式,更不能把它看成是纯粹的视觉艺术,否则,书法会失去它的民族性、独特性,也就会失去它的世界性。  相似文献   

2.
中国传统武术和传统书法艺术是中国特有的民族文化,他们都是中国传统文化宝库里的瑰宝奇珍,当然与整个传统文化有源远流长的密切关系。中国书法和民族传统武术是中国的传统文化,它们在精神内质和价值意向具有互通性和互补性,同时还是人格追求的表现性.充分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精神。  相似文献   

3.
中国书法艺术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集中体现了传统文化的精髓和古代哲学思想,但随着计算机时代的到来,大学生越来越忽视手写汉字,更是很少去学习书法,造成目前大学生对汉字的美感意识淡化,书写技能差.而大学生学习书法艺术的意义,其中最重要的是有助于在书法欣赏过程中学习,了解祖国优秀传统文化,激发对民族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而且够培养大学生对传统文化和传统艺术的感受能力、审美能力和创造力,培养大学生良好的人格品质,塑造他们的灵魂世界,构筑他们的精神家园.  相似文献   

4.
书法艺术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代表,是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大、中、小学开展书法艺术教育对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具有重要意义,是实现人才培养,传承和发展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途径。国家教育部对中小学书法教育提出了明确要求,这给中小学书法艺术教育的发展带来了契机,也给高师的书法艺术教育提出了更高要求,高师的书法艺术教育应该走在学校书法教育的最前面。本文就高师开展书法教育的重要意义,当前高师书法艺术教育的学生书法基础、书法专业师资队伍以及高师开展书法艺术教育的现状作了分析,并就如何开展好高师院校书法艺术教育提出了夯实学生书法基础,提高师资队伍书法基本素养和加强书法艺术教育的软、硬件建设等三点具体建议。  相似文献   

5.
书法是中国文化的载体,具有传承传统文化的功能。随着人们生活节奏加快,以及电脑、手机得到普及应用,很多人出现了提笔忘字的情况,教育教学中也存在重成绩轻书写的现象。教育部明确规定,要将书法教育提高到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高度。这为书法艺术教育指明了方向,同时也坚定了做好书法艺术教育的信心。基于此,文章通过分析加强书法艺术教育的必要性,提出加强书法艺术教育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策略。  相似文献   

6.
书法艺术是我国传统文化中所特有的艺术种类,也是校园文化景观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校园文化景观中的书法、书法石刻有助于校园文化理念的形成与传达,有助于大学生文化素养的提升和完整人格的形成。因此,书法艺术在高校校园文化景观建设中不可或缺。  相似文献   

7.
中国书法是相通于众多姊妹艺术、具有综合性的一门艺术。从浩瀚的中国书法传统文化入手,及其独特的艺术形式和特有的文化现象,从笔画、结构、章法等基本要素,分析了书法艺术在表现客观事物美和人格美的同时所具有的教育作用,进而阐述书法艺术在高职高专艺术类课程中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8.
谈书法创作     
<正>书法,作为中国一个历史悠久的、具有浓厚文化底蕴的、民族独特的艺术门类,已经是家喻户晓的事情,但是我们对于书法课程和书法教学的知识仍很不全面,而是仅仅把它当作一门单纯的技能训练,只是机械地重复训练而已.其实,书法艺术作为我国传统艺术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凝聚了无比丰厚的历史文化内涵,它不仅仅是文化人应具备的基本技能,更重要的是它对学生文化素养的提高和人格品质的熏陶有着十分重要而独特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书法艺术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具有鲜明的民族特性。中国的大学生如果缺乏基本的书法素养,无疑是文化素质教育的不足。许多高校虽然开设了书法艺术公共课,但目前对这一课程的探讨还是一片空白,这就严重制约了该课程的应用意义及其发展。  相似文献   

10.
在世界艺术中,传统书法元素在中国的设计领域是最有特色的,传统书法元素在当代平面设计中显得弥足珍贵,有着审美价值和广阔的前景.中国书法蕴含着中国文化的基本精神和丰富的民族文化积淀,从这个前提之下不断的发展传承.因此,必须从学习借鉴另外国家优秀成分的过程中在书法艺术展示形式方面开展系统的分析,让中国书法艺术在平面设计艺术领域中闪烁着灿烂的光芒.  相似文献   

11.
书法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大学开展书法教学有现实价值和历史意义。书法教学能使学生思想品德、人格受到美的熏陶,文化知识和文化素质得到丰富和提高,书写技能和审美、创美能力得到培养,对高职学生能力与素质的培养起到积极作用。大学书法教学要取得成效,必须提高思想认识,采取切实的保障措施,通过实施分层教学,开设"书法教学"公共基础课、"书法艺术"选修课等,提高学生的书法艺术修养水平。  相似文献   

12.
书法艺术与人格智情关系是中国古代文化的构成部分, "书品即人品"指明了书艺与人格的内在逻辑,而"书如其人"则揭示了书艺与智情的密切关系,在教育学的语境下,书法教育对于学书者的人格和智情两个方面都具有助长作用.在人格方面,表现为书法教育对"三我"人格的助长;在智情方面,表现为书法教育对"智商"与"情商"的助长.据此,论文提出书法是值得开发的具有中国文化特色的素质教育资源.  相似文献   

13.
<正>一、书法艺术探源中国文字的起源要追溯到距今五、六千年前的新石器时代,中国书法与文字的产生、发展密切相关,它将汉字的表意功能和造型艺术融为一体,具有深厚而鲜明的人文性。同时,作为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它不仅与中国绘画同源,相辅相成,而且也是中国哲学、华夏民族精神的象征。中国书法实际上就是通过抽象的点画线条表现曲直迂回、抑扬顿挫的节奏和旋律,是糅合抽象和意象的一种艺术形式。开展书法教学活动不仅能帮助学生提高  相似文献   

14.
书法艺术是中华民族最优秀的传统文化之一,是祖国百花园中的一朵奇葩.它不仅具备了东方文化的独特魅力,而且折射出中华民族的精神气质、哲学思想和伦理道德.小学书法教育,对传承书法艺术、开发学生智力、陶冶性格情操、促进身心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相似文献   

15.
儒道释三家的心灵体证和学术理解影响了中国传统书法艺术风格的形成和发展.书法艺术的文化精神契合于传统美学的意境体悟和生命意识.书法的文化传统折射出中国艺术的生命状态,成就了独特的思维方式和审美理念.中国书法是书家体悟宇宙生命的外化形式,书法创作是一种生命精神的创生过程,是书家体味自然,感物动情,将其主观意念下的宇宙生命运用自己的笔墨语言挥运于纸端,书法作品成为物我为一、天人合一生命精神的凝结.  相似文献   

16.
书法艺术和数字媒体产业的融合是一个新发展思路,它可以借助传统书法的优势,让人们更好地了解传统文化,同时也能真正实现与现代数字媒体艺术相统一的目的,从而彰显作品的寓意,让作品显得更生动、更丰富,这也是为什么让传统书法和媒体艺术相结合的主要原因.它不仅能够设计出更有民族品味的作品,还可以起到延续传统文化的作用.在当代的数字媒体产业中,传统书法的地位逐渐提升.可见,在当代数字媒体产业中传统书法发挥的作用不可小觑,它具有良好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17.
中国书法艺术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集中体现了传统文化的精髓和古代哲学思想。大学生学习书法作用很多,其中最重要的是有助于在书法欣赏过程中,学习、了解祖国优秀传统文化,激发对民族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  相似文献   

18.
唐“法”是一种特指,它是唐代人追求和树立书法艺术法度,并通过法度反映书法艺术规律,形成书法艺术学习与创作的规范,寻求文化传播等规则的过程与结果。并且随着发展,逐渐成为后人的一种普遍认同。南北书风的合流促使了唐法的确立,初唐、盛唐与晚唐书法在表现上各有不同,这一过程中,唐代的政治、文化、宗教以及社会生活诸方面因素为书法的尚法提供了条件。楷书和草书体现着唐代的书法规则,也是唐代书法的最高成就。唐代尚法书风的形成更是直接受到同时代书法理论的滋养与促进。唐人尚法书风的形成,不仅提高了书法的社会地位,而且使书法成为传统文化的标志,成为一种文化的认识方式而作用于其它艺术,还为后人提供了长久学习、遵循与仿效的范本。现代中国书坛仍然需要唐人崇尚书法的精神。  相似文献   

19.
天人合一作为一种文化的终极理想和核心精神,对中国传统艺术有着广泛而深刻的影响。书法艺术作为汉民族对人类的伟大贡献,具有鲜明的民族特性。因而,它受文化终极理想和核心精神的影响和渗透就更加深入和典型,甚至呈现出具体意义上的种种对应关系。书法取法汉字的生命,又创造了汉字的新生命,使之成为真正有意味的生命的形式,而在这种生命形式深处所蕴藏的,则是中国文化的天人合一理念。  相似文献   

20.
书法在中国历史文化中的地位不仅表现在其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层面上,而且还表现为汉文化的载体。纵观书法艺术在中国的漫长发展过程我们可以发现,中国书法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又各自呈现出了不同的发展特点。本文在写作过程中,对中国传统文化艺术中的书法艺术与平面广告设计进行是本文写作的出发点。作为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加强对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学习是每一个人应尽的义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