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对于一个身怀绝技的武林高手来说,最郁闷的事情莫过于,当他完美无瑕地完成一套绝世武功,众人却一脸无辜地发问:“你这练的是什么套路。” 这种尴尬已经缠绕我们这个故事的主人公武艺很久了,每每他在路上边走边“练功”,就会听到这样的声音:“你看这什么东西?”所以武艺决定了,不管要花多长时间,至少要让见过它的人能叫出它的名字。  相似文献   

2.
我国各族人民历来喜佩刀剑,尤以刀为最广。据史载:仅民间古今使用的各式刀型就达五六十种之多。特别是藏族人,上至王公贵族,下至平民百姓,几乎人手一刀;直至现在虽已属枪炮时代,他们仍旧随时随地刀不离身。 说起刀,以藏族同胞的刀种最为繁多,且刀的造形前藏和后藏各有殊异。后藏的藏刀其刀身纹路分外清晰美观。而前藏的藏刀则洁白  相似文献   

3.
在门球临场比赛中,失误可谓司空见惯。失误,所含范围较广。有技术上的失误,有战术上的失策,还有执行规则中有误。人们也越来越意识到,失误,与比赛胜负密切相关。打一杆好球固然能开创胜机,而诸多胜局常常是来自对方的失误。同样,己方能减少失误刖可增加胜机;而失误多,尤其关键球(即重大)失误,常是酿成败局的主因。失误原因诸多,不外乎来自心态失衡、技术疏漏、体质欠佳和场地因素等等。据笔者临场体验和观察,仅就技术失误个中原因略举几例,以示自戒、自勉,并供球友参阅。一是慌乱。因心理压力大或匆忙上阵击球,杆不从心,动作走形而失误,或遇逆风球,在慌乱中失误。二足矛盾。欲打甲球又改打乙球,或面临难球、巧球,内心胆怯又要从命,无奈中常常失误。三是干扰。场外观众七嘴八舌,评头品足.议长论短。  相似文献   

4.
乾隆时期的“武举”科考清朝前期,统治者为了维护其统治地位需要培养一批有知识有文化的军事人才。“武举”即被清政府视为实现这一目标和培养满人军官的重要途径。乾隆年间,“武举”科考倍受重视。为了选拨人才和严防作弊,皇帝亲自监督“武举”科考,中选名单也由皇帝...  相似文献   

5.
李吉远 《体育学刊》2012,(1):114-119
明代壮族粤右"狼兵"因被朝廷征调,远赴千里之外的江浙一带抗倭,与中原武术、军事及医药进行了多方位的交流。瓦氏夫人及狼兵的这次万里赴难,给明代民间武术增添了色彩,瓦氏夫人双刀法得以流入中原武术百花园,充实了明代的武术体系,促进了壮族武术文化与中原武术文化的交流与融合;瓦氏夫人及其狼兵将壮族独特的金疮药"三七"留给了江浙人民,为中国医药文化留下了又一宝贵的财富;戚继光无论在创立"鸳鸯阵"、练兵,还是其军事思想,都从瓦氏"岑氏兵法"及狼兵那里汲取了许多宝贵的东西,二者有着一脉相承的师法渊源。  相似文献   

6.
在中国象棋的各兵种中,因为“炮”有独具的长处:活动范围广,速度快,运动灵活,又能隔子而发,所以往往给初学者易于掌握、便于发威的印象。而实际情况又如何呢?下面,仅从近来的对局记录里摘出部分运“炮”中的问题,谈谈我们的一得之见。  相似文献   

7.
梢子棍,古时称连挺或连梃,宋时又称铁链夹棒。因其状如农家打场脱粒用的连枷,故俗称连枷棍。梢子棍是一种很古老的兵器。稽考史籍,它被用之于军旅,最晚也在战国之际。据《墨子·备城门》一文在论述守城使用的兵器时云:二步置连挺、长斧、长椎各一物,枪二十  相似文献   

8.
众所周知的长篇巨著《金瓶梅词话》,是以北宋年间的山东清河具镇为时代背景的.它所展示的社会内容是多方面的.其中踢"气球"的描写,尤为生动.那是第十五回《佳人笑赏玩月楼,狎客帮嫖丽春院》:西门庆与他的"众兄弟",正在"丽春院"听两个妓女弹唱.这时,进来了三个"穿青衣黄扳鞭者","一个唤白秃子,一个是小张闲:那一个是罗回子".这三个是专踢"气球"的,"谓之圆社".西门庆让人用"四盘下饭,一大壶酒,一碟点心",款待三个"圆社"吃饱到外面伺侯.因为他们的活计就是从早到晚抱着气球站在街头,穷的不趋,  相似文献   

9.
李运河 《收藏》2001,(1):72-72
在我的众多梳篦藏品中,有一种以龙为素材设计制作的梳子,我称其为“龙梳”。今年适逢千禧龙年,当把这些材质不同、大小各异的“龙梳”归放在一块仔细观赏把玩时,别有一番妙趣。  相似文献   

10.
《武艺诸谱翻译续集》是《武艺诸谱》之后,朝鲜王朝编撰的第二部汉文武籍,蕴含着丰富的武艺史信息。因发现较晚,朝鲜史料鲜有提及,韩国学界大多浅尝辄止,我国学界亦无从所知。通过对《武艺诸谱翻译续集》原本及中朝史料的文献学分析和历史考证可知,《武艺诸谱翻译续集》是万历援朝战争结束后,朝鲜为防倭御胡,以《练兵实纪》《纪效新书》《万宝全书》等中国武术古籍为参考,收录青龙偃月刀、夹刀棍、钩枪、拳法、倭刀5技的武艺教材。与《武艺诸谱》辑录的武艺势法完全出于《纪效新书》不同,《武艺诸谱翻译续集》所辑武艺势法来源更为丰富,体现了朝鲜武艺从“模仿”到“创新”的转化历程。《武艺诸谱翻译续集》是传播中华武艺的重要载体和中朝武艺交流的历史见证,亦是观照中国武术文化海外流播的异域之眼。  相似文献   

11.
“矛”是我国古代一种长兵器,从它在战争中的使用来看,至少可以上溯到商周时期。《淮南王书》说:“古之兵,弓剑而已,槽矛无击,修戟无刺”。就是说,远古时候(商周以前)使用的主要兵器是弓剑之类,而矛、戟尚未用之于战争。  相似文献   

12.
孔子与武艺     
运用文献资料法,通过对孔子用武思想的多层次、多角度的论述,了解到孔子思想博大精深,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我国两千多年的封建社会乃至现在都有很大的影响,作为中华民族的“瑰宝”的武术也从其中吸取了不少了有益于自身发展的养料,如“文武兼备”、“德技并重”的思想都推动了武术的发展,从而更充分地展示了武术的传统文化内涵。  相似文献   

13.
岳飞的武艺     
岳飞,字鹏举,宋徽宗崇宁二年(1103)出身于相州汤阴县(今河南汤阴县)一农家。他从小参加各种劳动,故在少年时代便显得膂力过人。据《宋史》载,他年纪不满二十岁,已能“挽弓三百斤,弩八石”(宋朝一斤约合今一点二市斤,一石约合今一百一十市  相似文献   

14.
李广的武艺     
李广,西汉时陇西成纪(今甘肃省秦安县北)人,是武艺高强的著名战将。他出生于一个武艺世家,先祖李信,就是在荆轲刺秦王失败后,奉秦王军令率兵追击燕太子丹直到辽东的那位秦国将军。所以李广家是一个标准的武艺世家。“广家世世受射”(《史记·卷一百九》),骑射等武艺世代家传,李广自幼便受到严格的武艺训练,武艺很精湛。有一次李广外出打猎,把草丛中的石头错看成老虎,张弓射去,到跟前一看,原来是块大石头,李广的箭已经射进石里,”中石没矢”(《汉书·卷五十四》),整个箭头都没了。李氏子弟个个射技高强,竟没有人能够超过他。李广拙于口才,不大说话,与朋友相处饮酒,常常“以射为戏”(《史记·卷一百九》)。他身材魁伟,两臂修长,当时人称为“猿臂”(《史记·卷一百九》)但动作敏捷,最善于抵近射击。作战时,情况再紧急,敌人不入数十步决不发矢,“发即应弦而倒”(《汉书·卷五十四》)。 汉文帝十四年(公元前166年),匈奴大举入侵,攻陷了朝那要塞,北地都尉战死。汉文帝派遣战车一千辆、骑兵和步兵十万进行反击。就在这个战云密布的隆冬,李广和他的堂弟李蔡,以世家弟子的身份从军,参加了这一次对匈奴的大战。李广“用善骑射,杀首虏多”(《史记·卷一百九》),获得了中郎(禁卫侍从官)的称号,并得到了  相似文献   

15.
对历史遗留的珍贵武艺进行复原与解读是新时代赋予当代学者的研究重任,也是更好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的内在要求。运用文献资料分析、实修体悟、逻辑推理等方法,在对中华武术“势”之观念进行体系化建构的前提下,展开对明代大枪武艺“二十四势”的复原与解读。研究认为:(1)学界对“势”这一观念的认知是不全面的。(2)基于对历史进程中“势”之议题的反思,将“势”之观念确立为“一体三层”的多维结构,“一体”即“势”之本体,“三层”即“立下即是”基础层、“用而后成”中间层以及“摆以诱人”外延层,三层次之势由内而外,层层推衍,共同构成势的完整结构。(3)围绕“一体三层”之势,可将明代大枪武艺“二十四势”划分为“立下即是”类枪势、“用而后成”类枪势、“摆以诱人”类枪势。“立下即是”类枪势分为备战持枪势和应战持枪势;“用而后成”类枪势分为“闪避+还扎”势与“革枪+还扎”势;“摆以诱人”类枪势分为佯攻之诱、诈败之诱、守弱之诱以及惊取之诱等势。  相似文献   

16.
陈婧莎 《收藏》2012,(2):104-105
五代十国时期闽王曦永隆四年(942年)8月始铸"永隆通宝"大铁钱。该钱采用一钱一范一次性浇铸法,钱范是用木制模具压印而成。这些当年被遗弃于铸地的钱范,至今字迹仍清晰可辨,弥足珍贵(图1、图2)。发掘2002年4月初,经国家文物局批准由福建省博物院主持,  相似文献   

17.
采用文献资料法、逻辑归纳法,通过对孔子学术思想进行多层次、多角度的探赜,指出在其博大精深的思想体系中,蕴藏着丰富的武艺文化元素,阐明它是中华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重要源头.研究显示:孔子体育教育思想彰显出培养社会成员健全人格、塑造其良好道德品质的价值取向,由此奠定中华体育"德技并重""文武兼备"的优秀传统.  相似文献   

18.
圆真 《精武》2010,(8):42-43
十三太保武艺,历史悠久,源渊流长,史称横练功夫,以实战著称于世,至今已有一千多年历史,流传于秦晋两省、黄河两岸。 据史书记载,后唐太祖李克用有十三个义子,均武艺超群,战无不胜,皆获太保衔,号称十三太保。十三太保李存孝将军,天生神力,武功盖世,马上步下,天下无敌,号飞虎将军。有句话说:王不过霸,将不过李。后世人言“十三太保”者,必称五代第一猛将“李存孝”,十三太保之名,由此流传于世。  相似文献   

19.
“罢讲武之礼为角抵” 秦灭六国后统一了中国,结束了长期以来割据混战的局面,对于我国历史的发展有着重大意义。秦始皇为了巩固中央集权的专制统治,防止六国贵族和百姓的反抗,下令将散藏在民间的各式兵器没收,聚  相似文献   

20.
魏晋南北朝是中国历史上一个长期动荡并分裂割据的时代,从汉末群雄角逐,一直到隋朝统一全国,在长达四百年之久的时期内,中国经常处于战乱状态。以青、兖、齐诸州为主的山东地区(指现代山东行政区范围以内,下同),土地富饶,居民勇武,尤为兵家所重。史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