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在四年级科学课《导体和绝缘体》这一课教学时,我让同学们用电路检测器来检测周围的物体是导体还是绝缘体,并告诉同学们:能接亮小灯泡的物体,说明它容易导电,是导体;不能接亮小灯泡的物体,说明它不容易导电,是绝缘体。同学们通过实验,很  相似文献   

2.
九年义务教育三年制初级中学物理教材第二册第四章第四节的内容是———“导体和绝缘体”。该节内容在向学生讲清楚什么是导体,什么是绝缘体的基础上,为进一步培养学生的认知水平,又明确指出了两点:一是“导体和绝缘体并没有绝对的界限”,二是“一般情况下,不容易导电的物体,当条件改变时,就可能导电”。为了加深学生对这两点知识的理解,教材特地提供了一个非常有说服力的演示实验———玻璃在高温下也能导电。其实验演示电路如图1(甲)(乙)所示。甲:常温下玻璃是绝缘体,小灯泡不亮。乙:给玻璃加热到红炽状态,玻璃变成导体,小灯泡发光。图11…  相似文献   

3.
1.导体随温度升高,电阻增大。取“220V100W”以上功率的废灯泡的灯丝约2厘米长1段。把灯丝与两节干电池、2.5V小灯泡串联起来,闭合电键灯泡发光并且较亮。再用火柴给灯丝加热,可见小灯泡变暗。 2.玻璃由绝缘体变成导体。打碎玻璃泡,折去玻璃芯外边裸露的两段铜线,把它拧入灯头后,冉与"220V40W”以下小功  相似文献   

4.
为了形象地表现导体和绝缘体的区别,教材一般用电池、小灯泡、导线组成演示电路,来判断物体是属于导体还是绝缘体.这种方法虽然直观,但对水、人体、树枝等导体,由于电阻较大,灯泡不足以发光,容易造成它们不导电的错误观点,该实验方法存在一定的缺陷.  相似文献   

5.
导电塑料     
我们知道,能导电的物体是导体,不能导电的物体是绝缘体。看起来世界上的物体要么是导体,要么是绝缘体,但事实上是如此吗?你肯定会说,不一定。因为我们已经在物理课上见识过了玻璃导电的现象:玻璃在一般情况下是绝缘体,但当给它加热到一定程度,玻璃也会导电。  相似文献   

6.
在初中物理教学中,学生对导体和绝缘体的概念容易理解,但对于导体和绝缘体之间没有绝对界线这一概念却感到困难。现介绍一种导体、绝缘体转换演示器的制作方法。该教具的基本结构见示意图。A是一个配有灯座的白炽灯(25W或15W)。用一只废白炽灯泡将其玻璃壳打碎,再把灯芯玻璃柱上露出的两根金属丝和灯丝剪掉,把它安装在灯座B上。C为开关,D为电源插头,用绝缘导线联接全部电路。实验时,将电源插头插入电源(220V),通过开关接通电路,此时灯泡A不亮。说明B处的灯泡玻  相似文献   

7.
九年义务教育三年制初级中学教科书物理第二册第50页,为说明“一般情况下不容易导电的物体,当条件改变时就可能转化为导体”,利用玻璃设计了一个演示实验,装置如图1。并说明实验现象是:常温下,闭合开关小灯泡不亮,表明玻璃是绝缘体;用酒精灯给玻璃加热到红炽状态时,小灯泡发光,表明玻璃变成了导体。《物理教学参考》中建议,玻璃可用废灯泡灯芯代替。我和同组的物理教师们,根据教科书插图,利用废灯泡灯芯,反复实验,都未成功。是不是电源电压低了呢?于是用低压电源代替电池组,将电压提高至36V,灯泡仍不亮,实验还是不成功。是不是酒精灯火焰…  相似文献   

8.
初中物理课本第二册第四章在讲授《导体和绝缘体》一节时有这样一段叙述:导体和绝缘体之间没有绝对的界限。在一般情况下不容易导电的物体,当条件改变时就可能导电。随后教材举例说:玻璃是相当好的绝缘体,但如果给玻璃加热,使它达到红炽状态,它就变成导体了。笔者在多年的教学实践中,按课本要求进行过反复试验,发现该实验并不容易成功。主要原因是:①加热装置的选用不规格,很多教师在实验时都是选一根较细的玻璃棒,然后将导线紧裹在玻璃棒两端,由于玻璃本身电阻很大,加之接触不良,实验很难成功;②尽管使小灯泡发光需要的电流…  相似文献   

9.
人教版初中物理第二册《导体和绝缘体》一节,为了说明导体和绝缘体没有绝对的界限,选取了玻璃作为研究对象,由于玻璃在常温下是相当好的绝缘体,但如果条件发生改变,它就会变成导体。实验时,由于课本中的电源没有给出合适的电压值,往往不容易成功,本人结合多年的教学体会,对此实验装置稍作了改进,成功率很高,效果很好,现特推荐给大家参考。本人采用的实验电源是照明电路的220V 的电压,玻璃材料选用的烧坏的灯泡(去掉玻璃外壳及灯丝支  相似文献   

10.
教学人教版第六册《导体、绝缘体和半导体》一课时,我让学生用电池、导线、灯泡构成的电路检验金属具有导电性质的方法,检验一下其它物体,哪些容易导电?哪些不容易导电?  相似文献   

11.
为了形象地表现导体和绝缘体的区别,教材一般用电池、小灯泡、导线组成演示电路,来判断物体是属于导体还是绝缘体。这种方法虽然直观,但对水、人体、树枝等导体,由于电阻较大,灯泡不足以发光,容易造成它们不导电的错误观点,该实验方法存在一定的缺陷。为了克服上述电路的缺陷,笔者自制了一个“导体和绝缘体演示器”,可以直观地表示出常见物体的导电情况。该仪器电路简单,既可以由教师自制,也可以作为活动课的制作项目,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  相似文献   

12.
通常情况下玻璃是绝缘体。但在高温时它可转化为导体,这可以通过下面的实验来说明: 方法一:找一个废“220V、15~100W”的灯泡,打碎玻璃泡,保留带有螺旋金属套的灯芯,并将裸露的铜丝齐根截去。然后按图1线路将一个日光灯启辉器座和一个平灯口连接好,在甲处拧入用废灯泡制成的灯芯,在乙处拧入启辉器(事先剪去铝罩的上半部分使氖泡露出,并去掉电容)。接通220V交流电,氖泡不发光,因玻璃在常温下是绝缘体。用酒精灯给灯芯加热,就会看到氖泡发出红光,说明高温下玻璃会变成导体。  相似文献   

13.
江西永新芦溪中学刘星同学提出为什么玻璃在加热的条件下可以导电,而金属在加热时导电性能又大大减弱的问题.我想,刘星同学在提这个问题的时候,已经知道在通常条件下,即在常温下玻璃是不导电的,而金属是导电的.要回答刘星同学的问题,首先要明白为什么在常温下金属是导体(导电性能好的物体),而玻璃是绝缘体(不导电的物体).  相似文献   

14.
玻璃导电实验黑龙江省双鸭山市师范学校李龙吉导体与绝缘体是相对的,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在通常条件下玻璃是绝缘体,不会导电。可是在高温条件下玻璃就可以转化为导体。本文介绍的实验,能说明导体与绝缘体之间的辩证关系。取一个报废的220伏25W灯  相似文献   

15.
贵刊1996年第3期刊登了《导体和绝缘体》一文,原文申设计了铅笔芯的实验:把铅笔芯和小灯泡串联后,接在一节电池上,小灯泡不亮,从而得出铅笔芯不容易导电,是绝缘体;把一节电池换成四节电池,小灯泡亮了,又得出铅笔芯导电了,变成了导体,并由此阐述了一个鲜明的观点;铅笔芯在电源改变的情况下导电性会改变。笔者认为:这是不正确的。故作如下分析,以便和同行们共同商讨、研究。  相似文献   

16.
五年制小学自然教材第六册《导体、绝缘体和半导体》一课,其教学目的要求是:1.指导学生认识导体、绝缘体和半导体的性能和它们的用途。2.向学生进行安全用电教育。为达到这一教学目的要求,课堂教学时应结合自然学科的教学特点,抓好以下几点。 一、指导学生实验,帮助学生获得关于物体导电能力的感性认识 教学这一课时,应指导学生去亲自动手实验,从中感知导体、绝缘体的导电性能。课前让学生准备充足的实验材料,例如:干电池,小灯泡,各种常见的导体(像小刀、钉子、  相似文献   

17.
电流是电荷定向移动形成的,也就是说要形成电流就必须有能定向移动的电荷(有正、负两种电荷),根据物体导电性能的不同,我们把物体分为导体、半导体和绝缘体。  相似文献   

18.
电流是电荷定向移动形成的,也就是说要形成电流就必须有能定向移动的电荷(有正、负两种电荷)。根据物体导电性能的不同,我们把物体分为导体、半导体和绝缘体。  相似文献   

19.
宋爱霞 《物理教师》2006,27(6):26-27
学生学过电阻的知识以后,都知道了导体和绝缘体的区别,即导体容易导电,因为它的电阻小;绝缘体不容易导电,因为它的电阻大.但还有一些材料,它们的导电性能介于导体与绝缘体之间,即它们的电阻比导体大得多,但又比绝缘体小得多,这类材料就是半导体,半导体的特殊的电学性能,使它在我们的生活及生产中获得了多方面的重要应用,以“压敏元件”为例,在近两年的竞赛题、应用创新中考题中出现得较频繁.  相似文献   

20.
平常我们说金属、碳棒等是导体,玻璃、橡胶等是绝缘体,这是就物体的导电能力相对而言的。比如玻璃经过加热,就可以变成导体。下面我们可以做一个小实验来验证。实验材料:废旧白炽灯泡一个,酒精灯或蜡烛,1.5伏电池两节,小电珠一只,导线若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