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读了许多关于反映封建官府对农民敲骨吸髓的文章,今一读陆龟蒙的《新沙》,便觉眼前一亮。他没有像《诗经·硕鼠》一样写官府对普通人民的残酷压榨,也没写官府对良田膏沃之地的重赋苛敛。而是从一个崭新的角度去揭露官府的横征暴敛无所不至。初读《新沙》这首诗感觉很容易理解,除了角度新颖,其他则平淡无奇,可是经过反复诵读,便感觉到了其中无限的趣味。这也可能是苏轼所说的“大凡为文渐老渐熟乃造平淡”。“渤解声中涨小堤”这短短的一句,反映了一个不易让人察觉的自然变化,为下文做了个铺垫。“官家知后海鸥知”,每个人都知道海鸥天天在大…  相似文献   

2.
王实甫的《西厢记》是元杂剧的“压卷”之作,是中国古典戏曲的典范作品。  相似文献   

3.
自读导言自读要求1.通过默读训练,提高自己整体感知文章的能力。2.在阅读———感悟的基础上,利用表格等形式来梳理文章内容。3.用“标注法”及“评注法”阅读文章。(解说:对于一篇自读课文,只有让学生亲自阅读,亲自感悟,并形成属于自己的学习方法、学习网络,才能真正提高学习语文的能力。)学习侧重点1.结合课内外知识,了解小行星的发现史和命名办法。2.根据说明文的体裁特点,理解作者组织文章的思路,即说明的顺序。3.通过本文与学术作品的比较,体会科普作品的写作特色。(解说:对于本文的学习,首先应达到基本要…  相似文献   

4.
最近,笔者听了一位老语文教师的两堂课,讲的是《愚公移山》。课堂上学生们的回答给了我很大的启发,因此,想说几句话。这里先将师生有关的对话抄录于后: 教师为了要得出“愚公大智若愚”的结论,提出问题:“大家说说,愚公愚不愚?”学生差不多一致回答:“愚!”教师:“愚公的‘愚,表现在哪里?”  相似文献   

5.
千古奇书《山海经》是浩如烟海的汉语献典籍中非常特别的一部。古往今来的人墨客深受其影响,而历代学则始终认为这是一部难解之书,其中蕴含着许多后人莫名其妙的原始谜团。  相似文献   

6.
渤澥声中涨小堤, 官家知后海鸥知。 蓬莱有路教人到, 应亦年年税紫芝。 陆龟蒙的这首七绝反映的是封建官府对农民敲骨吸髓式的赋税剥削,这是封建社会一个尖锐的政治问题,也是诗歌创作的一个传统题材。陆龟蒙的这首诗能成为  相似文献   

7.
《三大纪律八项注意》的曲调来源已久,李鸿章和袁世凯在天津附近的小站练兵时,其军队就唱过。当时的歌名叫《皇帝练兵歌》,至于曲作者是谁已无从查考。辛亥革命后,这首军歌派生出两首同曲而不同词的歌曲。一首是在直系军队中流行的《民主立宪》,这首歌曲曾在鄂、豫、皖革命根据地被改为《土地革命成功了》。另一首在奉系军队中流行的是《大帅练兵》,这首歌曲主要是讲练兵的  相似文献   

8.
中国的古典小说发展到《红楼梦》,登上了辉煌的顶峰。在这部小说中,我们看不到在其他小说中司空见惯的圣君贤相、英雄豪侠;在《三国》《水浒》等小说中着意渲染的英雄主义,在这里也消失了。这意味着《红楼梦》超越了“英雄传奇”的模式,直接面向真实人生,最终完成了我们在前文中所说的“由神化到人化”的转变。《红楼梦》集中描写了一个家庭  相似文献   

9.
我之所以会选择洛克的《教育漫话》,因为它是一本以“家庭教育”为核心论述教育思想的著作。而我一直对“家庭教育”这个话题非常感兴趣。说实话,刚开始读这本书时,我极其失望。主要有两个原因:一是洛克上来就谈健康问题,而不是我感兴趣的德育、智育;二是他写书的风格在我看来好像很专制,他用十分强硬的语气作了许多莫名其妙的要求,比  相似文献   

10.
编者:师生的对话,使你如入其境,知道怎样学好初三物理第一章《机械能》老师:一个物体能够做功,我们就说他具有能量.物体能够做的功越多,说明做功本领就越大,物体具有的能量就越大.同学们能否概括一下什么是能?学生:能是物体的做功本领.老师:对.湍急的河水冲走沙石,流水对沙石做了功;风吹着帆船在海上航行,流动的空气对船做了功;推土机推着土向前滚,运动的推土机对泥土做了功.流动的水,流动的空气,运动着的机器都具有做功本领,具有能量.若水、空气不流动,推土机不运动,它们能做功吗?有能吗?学生;不能做功,没有…  相似文献   

11.
[文眼透风] 清高是什么?学者王彬彬在其《死在路上》一书中认为:清高是一种不同于世俗、不随波逐流的精神风范,是一种自尊、自爱和自信的人生态度,是一种把精神比物质看得更重,把心灵比口腹看得更重,把洁净比豪奢看得更重的处世方式。说到底,它是一种人格追求,是有着明确和强烈的人格意识的一种表现。清高作为一种精神境界,应该是人格追求、人生态度的自然流露。  相似文献   

12.
一点说明语文课本所选的内容,在《水经注》中不是写三个峡, 而是写一个峡——巫峡。建议课本再修订时将这篇课文的标题改为“巫峡”。(请参看刘盼遂、郭预衡主编的《中国历代散文选》上册第六七○页)《巫峡》是郦道元《水经注》里写得精彩的一  相似文献   

13.
谢桂新 《教育评论》2014,(7):147-149
约翰·洛克的《教育漫话》是世界教育名著,本文运用文献研究法和描述性研究法,尝试以杂谈的方式,认识《教育漫话》给予我们的启示和其中存在的问题,以引起读者的思考,为现实教育提供有益启迪。  相似文献   

14.
昭明太子即萧统,由于他编的一部《文选》(即《昭明文选》),而使他享有盛名。古代贵族向来有养士之风,如吕不韦养士而编写了《吕氏春秋》;汉文帝之侄淮南王刘安招致  相似文献   

15.
云南师范大学刘正强教授所著《书法艺术漫话》一书,1994年在台湾业强出版社问世。该书除序跋外,共34题,全面地阐述了中国书法这一门古老艺术的历史演变过程及它的审美特征。该书的序言部分概括地介绍了中国书体的演变是一个由实用到审美的发展历程;中国书法的独特性和书写工具的独特性分不开;中国书法是以美化汉字为目的的一种抽象的造形艺术;中国书法的审美价值和书法鉴赏中的意象审美有关。该书是将书论审美与普及相结合独辟蹊径的好书。由于作者是著名的文学教授和书法家,在书论中有不少独到的见解。  相似文献   

16.
语文教师在课本上旁批夹注、圈圈点点,给人以一种“满天星”的印象。教师主要精力不用在抄写“教参”上,而是含英咀华,广采百花,把钻研时“心有灵犀”的一点东西,迅速地捕捉住,并留在纸面上,所以这课本上的“满天星”,乃是自己心血的结晶,就教学而言,这可以说是一种传统的备课艺术。我曾听过一位中年教师讲朱自清的《绿》这篇课文,教案只是粗线条地勾了一个轮廓,既是文章的思路,又是教者的思路,而课本字里行间,早已星河灿烂,这比将“教参”搬到教案上所花的功夫不知深了几多倍!最后,他还在书页的“天头”上即兴画了几笔山水轮廓,真称得上”物我神会”了。教学贵在教者有自己的  相似文献   

17.
【课标·教材·学情】 “课程标准”在“阅读和鉴赏”中有这样的目标表述:“从整体上把握文本内容,理清思路,概括要点,理解文本所表达的思想、观点和感情。”《漫话清高》是人教版第三册第四单元的一篇教读课文,该单元的学习重点是“鉴赏中外说理性散文”,要着重品味这些散文中的情趣和理趣。  相似文献   

18.
贾名 《教育》2014,(29):78
《教育漫话》是17世纪英国哲学家、教育家约翰·洛克的一本有关家庭教育性质的名著。全书围绕培养身体健康、有德行、有理性、有教养、有才干的绅士或具有开拓精神的事业家的教育过程而展开。书中首先提及的是体育,实质谈的就是健康教育。开篇洛克先生就亮出了他的观点——“健康之精神寓于健康之身体”,并从“温暖、游泳、空气、衣服、饮食、睡眠、药物”等多方面进行了讲述。他认为“无论冬天夏天,儿童的衣着都不可过暖”,因为“大多数儿童的身体,  相似文献   

19.
读《教育漫话》,与其说是读一本书,不如说是读一封封或长或短的信,很是亲切入眼。因为,它原本就是三百多年前,英国教育家约翰·洛克写给爱德华·葛拉克先生的讨论教育孩子的信札。"  相似文献   

20.
2004年6月版人民教育出版社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教科书高中语文第三册(必修本),将原第三册第五单元内容作了调整,增加了现版的第14课《漫话清高》一文,作者系北大教授金开诚先生,文章试图以“漫话”的方式让人了解“清高”一词背后的历史源流、文化底蕴、价值取向及其思想行为在当今社会中的表现。本来提出这个话题以及作者的命意是相当有价值的,但在仔细研读文章后却令人大为失望,文章对“清高”的文化底蕴、价值评判以及在当今社会中的表现等问题的分析表述颇有不当,有贬低古代隐士精神价值之嫌,且听笔者依作者思路一一道来:文章先说“清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