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空气推动塞子做功实验器材的改进湖北省五峰县渔洋关镇涨水坪中学(443400)唐春华初三《物理》课本中图211空气推动塞子做功时内能减小的实验,由于实验时瓶内空气压强小而导致实验效果不明显。为了提高实验效果,笔者在教学中将这个实验作以下改进。把玻璃瓶...  相似文献   

2.
苏州大学朱正元教授,生前用一只500毫升的盐水瓶和一只250毫升的针筒来进行精彩的绝热膨胀实验,以定性验证热力学第一定律。对此实验我作了三点改进,使实验能保证成功。一、三点改进 1.在盐水瓶的瓶塞上加一只自行车内胎上的气门嘴。 2.原来用针筒向瓶内打入空气,现改  相似文献   

3.
有一天,我在外面玩的时候无意中看见一位修自行车的老爷爷,他的脸很黑,我想一定是他长期在外风吹日晒的缘故吧。老爷爷把一辆自行车倒扣在地上,用起子把外胎扒开,接着,把内胎拿出来,打上气,放在水盆里挪动一下,看看哪里有漏洞。忽然,水中内胎的一个地方咕嘟咕嘟直冒水泡,他迅速拿出锉子,把有洞的四周磨薄,接着拿出一块用废旧内胎剪成的圆片,在圆片和洞的四周抹上胶,然后把圆片贴在内胎上有洞的地方,再把内胎放进外胎里,最后把自行车翻过来,打上了气。老爷爷等待车主来拿车的时候,来了一位叔叔,他对老爷爷说:“老师傅,…  相似文献   

4.
1 现行初中物理第一册中讲大气压强时,为了演示空气有质量实验的做法是:用抽气机抽出瓶里的空气,然后用夹子夹紧橡皮管,把瓶放在天平上,加砝码使天平平衡,松开夹子、让外面的空气进到瓶里,天平就失去平衡,必须增加砝码,才能使天平恢复平衡。实际上,一个500毫升的圆底烧瓶加上瓶塞、玻璃管、胶管和铁夹子,质量约140多克,烧瓶内总容积约600毫升,其中的空气约0.77克,实验现象不明显。笔者采用1.25升的可口可乐瓶,加上一个自行车内胎上的气门芯,做成一个充气的“压力瓶”。具体做法是:在废弃内胎的气门芯附近以气门芯为圆心剪下一  相似文献   

5.
下面介绍自制一个简单的仪器 ,用它来进行功能转化实验 ,在实验中可清晰地观察到 :对物体做功 ,物体的内能会增大 ;物体对外做功 ,物体本身的内能会减小。1 制作材料1 1  2L装的空饮料瓶一个。1 2 自行车内胎用的气嘴一个。1 3 普通温度计一只。1 4 适当大小橡皮塞一个。2 制作方法2 1 去掉饮料瓶原有的底座 ,用 2 0W内热式电铬铁 (或烧红的铁丝 )在瓶底中心与瓶盖中心各烫一个圆孔 ,瓶盖上的大圆孔要能让温度计恰好穿过 ,瓶底上的小圆孔要能让自行车内胎气嘴刚好穿过。2 2 把自行车内胎气嘴按图 1所示安装好 ,安装前要预先…  相似文献   

6.
巧制悬浮体     
悬浮体的制作方法是:将一个废旧自行车内胎剪去所有的胶皮,取其气门的管和芯。将灌有适量细砂的小空气球套在气门导管的下端,用细线扎紧气球口,再套上气门芯,旋紧螺帽,用自行车打气筒给气球充入适量的空气,然后放入水中直立成漂浮状,气门口朝下,气球顶点朝上,此...  相似文献   

7.
(全班30个学生分成6个组,每组桌上放有5个注射器,5盒橡皮泥,两个篮球,1个打气筒,5个气球,5个小皮球,1个大水槽。教室中间放有汽车、摩托车、自行车内胎三四个,桌内有竹节、竹棒、湿纸团。教师备大喷雾器1个,竹质空气枪1个。)  相似文献   

8.
自行车在运行过程中,内胎外壁与外胎内壁存在较大的磨擦,当其间藏有砂粒时,易擦内胎而漏气,另外小钉扎伤或内胎老化起“砂眼”也易使内胎漏气.一旦漏气就得立即补胎充气,使人感到很烦恼.人们一直在寻找应急的解决办法,近几年市场上出现了一些“自动补胎剂”,但很多产品效果不太理想;有些对轮胎及气门嘴还有腐蚀作用.笔者用普通“合成胶水”为主要原料配制的“自动补胎剂”,其质量和效果与进口的同类产品相比无甚差别,既经济又实用.1、配制方法:合成胶水(各文具店有售)200克,细木屑20克(注意:木屑越细越好,改用细竹屑或…  相似文献   

9.
在一次自然课赛课活动中,为了演示好真空不传声的实验,课前我做了多次尝试,结果均不理想。第一次因为玻璃钟罩容积大,学校又没有抽气机,用两用抽气筒抽气费时费力。并且玻璃钟罩密封不易,闹钟通过固体传声又影响实验效果,实验效果不能令人满意。后来我参考《实验仪器》上的改进方法,将玻璃钟罩改为小罐头瓶,将闹钟改为蜂鸣器,可音源声音本来就不大,一盖上盖子声音就已经听不见了,效果也不好。为了做好实验,我针对以上设计的不足之处,认真改进,取得了较理想的效果。1制作材料直径12cm、高17cm罐头瓶1个(罐盖内密封圈须…  相似文献   

10.
人教版初二物理新教材把“气体的压强跟体积的关系”由选学内容改为必学。由于此规律特别抽象,必须通过演示实验的方法总结概括出来。因此,做好演示实验是教学成功的关键。课本所采用的方法是:把注射器活塞推至注射器筒的中部,用手指堵住前端小孔,封闭一定质量的空气。通过压、拉活塞使筒内空气体积变化,使空气对堵在注射器小孔的手产生“推斥”、“吸引”的感觉,来说明压强跟体积的关系。实验操作中发现此实验装置可见度小,直观性不强。若作为演示实验,不能使每一位同学对压强随体积变化有感性认识。为此,对本实验进行了改进。1实验装置(图…  相似文献   

11.
在讲摩擦起电一节中,用丝绸摩擦过的两根玻璃棒互相排斥实验很难做成。其原因是带电量少,即便是在干燥空气里摩擦后的玻璃棒也只能吸引少量的轻小物体,若空气稍有潮湿(如在教室)则很难看到带电现象。因带电量少作用力就小。若按书上装置去做,当玻璃棒受力稍有转动时吊线就会产生一个反向扭力矩阻止了玻璃棒的转动,不能明显看到排斥现象。因此做好这个实验的关键就是尽量减小扭力矩。我们对此实验做了一些改进,用磁悬吊法代替吊线,效果很好。改进装置如图1所示。做一木架,在木架上面一块木板上开一圆孔,圆孔上盖一玻璃片,玻璃片…  相似文献   

12.
在电磁学的教学中,奥斯特演示实验是教学中的重要演示实验之一。通常的做法是把一根水平放置的导线沿南北方向平行地放在小磁铁的上方,当给这根导线通电时,会发现小磁针立即发生偏转,并转向东西方向。该实验作为演示实验,由于小磁针较小,又在桌面上做实验,故可见度很小,实验的观察效果不够理想,笔者对该实验作了一些改进,让实验在微机展台上完成,大大提高了实验的演示效果。  相似文献   

13.
江苏省某出版社1999年版《新编初中物理试卷》有这样一道题:给自行车内胎打气,起初空气很容易压入车胎.可是到后来就不容易了,试用分子运动论的观点解释这一现象. 该书提供的答案是:这是因为随着空气不断地被压入车胎后,车胎内空气分子间的距离不断减小,分子间的作用力逐渐增大的缘故. 在其它的各类辅导书上也常见到类似的题目.现教材(华东版)第88页也有气体为什么易被压缩的练习题,参考答案也是分子间作用力小的缘故. 众所周知.分子间同时存在着引力和斥力的作用,它们的大小路分子间的距离有关.当两分子间的距离等…  相似文献   

14.
从以下几点阐明了对实验教学改革的看法:把演示实验改为随堂实验;把教材中的探究性实验落到实处;把验证性实验改为探究性实验;把封闭式实验改为开放式实验;改进教材中的实验;开发趣味性实验。  相似文献   

15.
为了演示好真空不传声的实验,课前我做了多次尝试,结果均不理想。第一次因为玻璃钟罩容积大,学校又没有抽气机,用两用抽气筒抽气费时费力,并且玻璃钟罩密封不易,闹钟通过固体传声又影响实验效果。后来我参考《实验仪器》杂志上的改进方法,将玻璃钟罩改为小罐头瓶,闹钟改为蜂鸣器,但又因为音源声音本来就不大,一盖上盖子声音就听不见了,效果也不好。针对以上设计的不足之处,我进行了认真改进,取得了较理想的效果。  相似文献   

16.
毛庆 《良师》2003,(20)
同学们,我现在不但能熟练地骑自行车,还知道它的构造和功能呢。今天我就向你介绍介绍自行车的构造和功能。自行车包括龙头、大杠、车轮、齿轮四大件。它们的任务不同,作用也不同。龙头是自行车的“指挥部”,生就了一种倔强的性格,左不得,左不得,永远向正前方,决定着前进的方向。在龙头的下边,是自行车的前轮,它和后轮密切配合,不断地向前滚动。前轮也好,后轮也好,都由大皮、内胎、钢丝和钢圈四部分组成。大皮既耐摩擦,又可防滑。内胎是一个“车之骄子”,它要人们定期地供给足够的“食物”———空气,但是它常常“消化不良”。有一年夏天,妈…  相似文献   

17.
种用雪碧瓶替代玻璃容器,能自制量筒,自制验电器,模拟潜水艇,还能做有关液体压强的许多演示实验。我们在教学中成功地进行了一系列实验,并且收到了理想的效果。一、“空气有质量”演示用1.25升的雪碧瓶做装空气的容器,把自行车的气门嘴嵌进打孔的橡皮塞上,然后盖紧瓶口,再用瓶上的铝盖打洞后套过气门嘴旋紧在瓶颈上。实  相似文献   

18.
﹃测平均速度﹄仪器的改进湖北省南漳县肖堰镇中学︵︶王安良我对初中物理第一册第二章学生实验“测平均速度”的仪器作了以下改进。①斜面:用两只废日光灯管并排,其两端用自行车内胎一节(约1cm宽),将两日光灯管箍紧,两日光灯管间就行成了规则的轨道槽。②刻度尺...  相似文献   

19.
Bike Riding     
1815年,世界上第一辆自行车出现在法国;1890年,英国一个医生把实心轮胎改为充气轮胎;1896年第一届奥运会上,自行车运动被列入正式比赛项目。自行车在作为交通工具的同时,自行车运动也成为人们爱好的体育竞赛项目。做一名自行车运动员已经成为许多青少年自行车运动爱好者的一个梦想。  相似文献   

20.
鄂教自然第十册《二氧化碳一课,在进行二氧化碳比空气重的实验,运用课本上的实验装置实验时,发现实验现象不明显,主要原因是气体重量轻、器材灵敏度不高。为此,我把实验装置进行了改进,效果非常明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