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高中语文第五册(1998年2月河南版)《阿房宫赋》中“矗不知其几千万落”一句诠释似有悖文旨.值得商榷。遍检各典.“落”作量词“座”或者“所”解尚未见到。教材220页注②曰:落,相当于“座”或者”所”。此说何依,笔者不知,若无凭据,是否有些牵强?再说,“落”作此解也与上下文有乖。作者从开头至此句.是依照着由整体到部分的顺序安排结构的.“覆压三百余里,隔离天日”、”五步一  相似文献   

2.
《桃花源记》“落英缤纷”中的“落英”一词,课本注为“坠落的花瓣”,有些专家则认为“落”应作“开始”讲。笔者认为课本注释是正确的。理由如下:一、“落”训为“始”确有其据,《尔雅》第一条就有,但只见于先  相似文献   

3.
“落英”一词自宋代以来便有诸多不同的解释,这段争论一直持续到现在,仍有不少学者认为“落”作“初始”解,或认为有累叠义。本文分析了诸家的观点后,提出了自己的见解,从语言学、文字学、词汇学、异文等角度分析了“落”字,认为“落”训为坠落、落下较为妥当。  相似文献   

4.
岭南著名文献学家冼玉清先生大著《广东释道著述考》(中山大学出版社,1995)第579页有这样一句话:“岁在重光天菪落六月望日东樵门人光鹫敬跋并书。”其中,“重光天菪落”的说法令人费解,应是“重光大荒落”之误。“重光大荒落”是我国古代太岁纪年的表示方法。“大荒落”即是“太岁在已”这一年份的名称,而“重光”是和十干中“辛”...  相似文献   

5.
褚富伟 《课外阅读》2011,(10):234-234
火箭升空,“由慢而快”,直入云霄;飞机直落,“由快而慢”,瞬间降落,这是科学技术发展带来的辉煌成果。一起一落,“起有起的规律,落有落的原理”。  相似文献   

6.
自宋代以来,对“落英”一词便有诸多不同解释,时至今日,对“落”的争议仍然没有结束.笔者通过大量的文献阅读以及对主要工具书的查阅,认为“落”应为“陨落“坠落”义.尤以“夕餐秋菊之落英”“落英缤纷”中“落”为主要考证对象进行论证说明.  相似文献   

7.
《祭妹文》 :“汝以一念之贞 ,遇人仳离 ,致孤危托落。”“仳离”注“离弃 ,这里是不合”。“托落”注 :“孤独不遇。”两注均有可议。下文有“汝之义绝高氏而归也” ,知作者之妹已与丈夫离异 ,所注“离弃”不误 ,不必转为“不合”。“托落”为叠韵联绵词。联绵词二字有时可易位 ,故亦可作“落托” ,以音近又作“落拓” ,义为“潦倒失意”。白居易《效陶潜体诗》之十四 :“有一燕赵士 ,言貘甚奇 。”口口酒家去 ,脱衣典数怀。问君何落托 ?去仆生草莱。地寒命且薄 ,徒抱王佐才。”这个词现在还在使用。书眉摘案(二) “仳离”和“托落”@周…  相似文献   

8.
《中学语文·读写新空间》2002年第11期所载周建成先生的大作《“落箨”岂能作“落择”》认为,《青年知识报》署名文章《落榜不落志》一文的作者“不明‘落箨’是怎么回事”,“不加细辨”,“报纸的编者也没有发现毛病”,“此错便最终铸成”。对此,笔者实难苟同。  相似文献   

9.
一、《信陵君窃符救赵》中的“勒兵”高中语文课本第三册注为“检阅军队”。《说文》“勒,马头落衔也,从革,力声。”《释名·释车》“勒,络也,络其头而引之。”段玉裁为《说文》作注曰:“落络古今字……云落衔者,谓络其头而衔其口,可控制也。引申之为抑勒之义。”“勒”本义为  相似文献   

10.
杜甫《登高》:“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其中的“落木”从来解释为“落叶”.本无疑义。刘永铮《说“落木”》(《中学语教学》2005年第8期)一却认为:“木.就是树木,翻遍古今汉语词典.也不会找到‘木’就是‘叶’的义项”,“‘落木’是‘凋落的树木’”。[第一段]  相似文献   

11.
一条“鞭子”一条沟,手起鞭起,“代沟”便横亘其间;手落鞭落,心灵之桥悄然起。这时,天堑也会交通途。和谐便会悄然而至。  相似文献   

12.
这是张养浩写的一首小令。“双调”是北曲中宫调的名称,“雁儿落兼得胜令”是带过曲的名称。小令中的带过曲是作者填完一个曲调以后,如果意犹未尽,可以再选择一两个宫调相同而音律恰能衔接的曲调继续填写(中间空一个字)。在这里,就是作者在填完“雁儿落”这个曲调后,觉得还有话要说,便继续填写了“得胜令”,故名“雁儿落兼得胜令。”开头四句为“雁儿落”,以下八句为“得胜令”。 “雁儿落”四句是对自然景色的纯客观的描摹,起笔突兀,没有什么铺垫,一下子便将一幅青山为底,云开雾合的大写意画呈现在人们面前:“云来山更佳,云  相似文献   

13.
一条“鞭子”一条沟,手起鞭起,“代沟”便横亘其间;手落鞭落,心灵之桥悄然起。这时,天堑也会交通途。和谐便会悄然而至。  相似文献   

14.
茅家粱 《语文新圃》2009,(10):32-32
今年高考,开封市一考生数学得1分。家长要查“落卷”,被告之“没有这样的规定”。考生,尤其是落榜的考生,难道就不能看看自己的试卷?有秘密否?查一查“落卷”又如何?  相似文献   

15.
说“落木”     
杜甫的《登高》以其气象宏大、意境深远、对仗细密工稳,被誉为“古今七言律第一”(胡应麟《诗薮·内编》卷五),历来脍炙人口。然而长时间以来,很多人不曾想到,就是这首我们都背得滚瓜烂熟的诗,竟有两个字其实并不真正懂得。这两个字是“落木”。现代以来,人们对于“落木”两个字,一直存在着误解,都把“落木”错误地当做“落叶”。翻一翻有分量的选本,对这两个字加以注解的,不是直接注着“落木:落叶”,就是糊里糊涂地注着“落木:指落叶”。我们课本编者好像也意识到说“落木”就是“落叶”,似乎于理不通,就又加了几个字,说成“落木:指秋天树…  相似文献   

16.
记得初次无意中翻看到杜甫的《登高》时,深为其中的两句诗所惑:“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落木”?“木”可“落”么?是木头人从天而降吧?有可能吗?当然是落叶啊!那怎么还用“落木”?不过,细细地品味,发现这句特别有诗味。后来问了老师,老师讲解了一下,但我仍是不解。及至后来学了林庚的《说“木叶”》,我才对“木叶”有了新认识。林庚费了近三千字来写的这篇文章,其实简而言之,就是说“木叶”二字因具有疏朗萧条、枯黄干燥的艺术特征而优于“黄叶”、“落叶”、“树叶”,因此各朝诗人争相套用甚至活用之云云;而“落木”更是绝妙…  相似文献   

17.
《桃花源记》一文中,有几个词语的解释值得进一步探讨。一、落英缤纷这个“落”字,一般被解释为零落的落。其实,按照上下文意,应解作“始”字。“落英缤纷”,就是“始英缤纷”,也就是刚刚开放的桃花,非常繁茂。这一句说的是小溪两岸桃花树上的景象,上一句“芳草鲜美”则是写的小溪两岸地上的景象。  相似文献   

18.
高中语文第二册,将《桃花源记》的“落英”注为“落花”,“缤纷”注为“繁多交错的样子”,我以为欠妥。“落”,《说文解字》:“凡草曰零,木日落。从草,洛声。”古来多用此义,不必赘述。又,《尔雅》:“落,始也。”古来用此义的也不少。《诗·周颂·访落》:“访予落  相似文献   

19.
刚开始教学“落”时,只有少数学生把它写成左右结构,后来学了“满”以后,许多学生对“落”和“满”的结构混淆不清,有的把“落”写成左右结构,有的把“满”写成上下结构。  相似文献   

20.
从文化构成的角度,对中国历史文化村落的“心理空间”的形成与特点进行研究,认为构成中国历史文化村落“心理空间”的主导因子是宗族观念,其次是宗教意识;并引入“心理场”的概念,对村落的“心理生活空间”的情形进行了分析。从而指出,中国历史文化村落的“心理空间”,从整体上来说.是一种包括宗族观念和宗教意识等因素在内的、多位一体的复合型“心理空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