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从某种意义上讲,财政隐性赤字的存在、地方政府债务的不确定性及自身的缺陷以及由此引发的问题,构成了地方财政的潜在风险。防范和化解地方政府财政风险,应尽快转变地方政府的经济职能,减轻地方政府的财政支出压力和债务融资压力,进一步完善税制,分清各级政府的偿债责任,加强地方政府债务管理的制度建设,为规范地方政府举债行为创造条件。  相似文献   

2.
房产税属于财产税,具有调节财富差距的功能。各国的房产税都是地方税种,并且在多数国家是地方的主体税种,是地方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之一。然而,在我国,种种迹象表明现行房产税税制与当前经济和社会实际已经不相适应,而这种不适应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地方政府的财政收入,间接地造成地方政府不能很好地履行政府职能。为此,扩大征税范围、在税基计算中统一计税依据、实行差别税率、征收“空置住宅税”等,可以对进一步完善房产税税制、完善地方税收体系、发挥税收对财富差距的调节功能、缓解地方的财政压力、推进我国税制结构的优化、促进我国服务型政府的建设起到一定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地方财政是国家财政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地方政府为实现其职能,依法组织财政收入和安排财政支出的活动.地方财政既是地方政府经济活动的重要方面,也是地方政府履行政府职能,完成地方社会事务管理,提供社会公共服务的重要条件。地方财政职能的发挥应以预算为基础,因此可以说,地方财政预算的质量决定了地方政府经济职能发挥的质量.在地方财政的组成中,税收占绝大部分的比例,因此良好的地方税制对于地方财政的质量也具有重要影响。本文从地方财政预算管理改革及地方税制的完善两个角度探讨如何完善我国的地方财政.  相似文献   

4.
1994年我国实行的分税制财政体制改革,有力地促进了国民经济和社会事业的持续、快速、健康发展。但改革也暴露出一些问题,尤其是地方税制改革相对滞后,税权分散,影响了地方政府的理财积极性,制约了地方经济的发展。应从科学合理划分税权、扩大地方税收收入规模、重构地方税主体税种、优化税制结构、健全完善配套措施等方面进一步完善我国的地方税制体系。  相似文献   

5.
1994年我国实行的分税制财政体制改革,有力地促进了国民经济和社会事业的持续、快速、健康发展。但改革也暴露出一些问题,尤其是地方税制改革相对滞后,税权分散,影响了地方政府的理财积极性,制约了地方经济的发展。应从科学合理划分税权、扩大地方税收收入规模、重构地方税主体税种、优化税制结构、健全完善配套措施等方面进一步完善我国的地方税制体系。  相似文献   

6.
税收的增长与经济的发展是密不可分的,在中国新一轮税制改革背景下,为了不损害河南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地方政府可以采取多种措施来促进地方经济的发展,这些措施包括大力发展以农产品为原材料的产业,促进农业产业化经营和现代农业的发展;继续改革和完善营业税改征增值税,通过经济结构的调整使服务业得到发展;积极推进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等相关税种的税制改革;加大政府对科技创新投入的管理,给予高新技术企业行之有效的税收优惠措施;提高政府财政支出效率,提高居民收入水平,夯实税收收入增长的基础。  相似文献   

7.
我国的出口退税制度改革对限制资源性产品出口、鼓励农产品出口以及解决历史拖欠退税款、缓解人民币升值压力有重大意义。但新的体制下仍未解决离岸价格的确定、深加工结转等具体问题,并给地方财政带来了巨大压力,今后我国应进一步完善出口退税制度,调整中央与地方分担的新机制。  相似文献   

8.
我国分税制自1994年实施以来,总体说来是成功的。但是存在的问题依然是很严重,主要有财权事权不对称,地方政府无税收主动权,税收成本高,转移支付体系也不健全。从构建公共财政理论的角度出发,需要政府采用系列的政策措施对原有的分税制体制加以完善。  相似文献   

9.
物业税是在房屋、土地的保有环节对其所有者、使用者依课税对象的市场价值按年征收的一种税。物业税的开征能在一定程度上解决现行房地产税制的问题,并能在有效地抑制房价,增加地方财政收入等方面发挥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0.
加入世贸组织首先是政府入世,但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之间,由于后者的地位和职权的关系,面临的制约将更大。加入世贸组织后,地方政府的行为所受到的制约将更严格,因此,地方政府在行使职能过程中,必须与中央政府保持步调一致,减少地方政府对经济的直接干预,提高地方政府政策的透明度,实现地方政府管理法治化等,以使地方政府行为更好地为当地社会经济发展服务。  相似文献   

11.
出口退税将激起地方政府鼓励出口的冲动,现行分税制并不能完全消除这种冲动;以前的出口退税制度并不存在由中西部地区向东部地区的税收转移问题,相反,分税制的实施有可能使税收向中西部地区转移。  相似文献   

12.
我国的出口退税制度改革对限制资源性产品出口、鼓励农产品出口以及解决历史拖欠退税款、缓解人民币升值压力有重大意义。但新的体制下仍未解决离岸价格的确定、深加工结转等具体问题,并给地方财政带来了巨大压力,今后我国应进一步完善出口退税制度,调整中央与地方分担的新机制。  相似文献   

13.
农村税费改革后,农业税征管过程中仍存在一些急需解决的问题.如计税面积与实际面积不一致,农业实际产量与常年产量差距较大,计税价格与实际价格经常发生背离,乡、村、组债务负担重,要求以债抵税现象增多。为此,政府应尽快全面开展清产核亩工作,妥善处理乡、村、组债务,搞好税源普查,实事求是核定税负,解决好“税负悬空”等问题,并进一步深化农村税费改革,取消农业税,统一城乡税制.统一税收征管。  相似文献   

14.
税收立法权是立法权在税收领域的延伸,是关于税收事项立法的权力,其权力配置包括中央与地方之间的纵向配置以及中央各部门之间的横向配置。税收立法权配置制既要满足政府实现其职能的需要,又要遵循一国的立法体制。我国税收立法权配置纵向地方权力严重缺乏,与地方政府职责不相称;横向税收立法权过多地由行政部门行使,有悖于我国立法体制以及立法规范。因此,有必要有限制地扩大地方税收立法权限,同时严格规制税收行政立法。  相似文献   

15.
论地方税主体税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前我国地方税的收入不稳定,无法满足地方政府实现各种职能和正确处理中央与地方关系的需要。其原因主要在缺乏税收基本立法的前提下,当前我国的分税制无法确立地方税的规范、稳定的收入途径。其关键是要设置规范稳定的地方税主体税种。笔者认为:最适合作为地方税主体税种的税是土地税与财产税。  相似文献   

16.
1994年我国开始实施了分税制改革,进一步适应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立和发展,取得了一系列成果,但我国现行的分税制对地方税体系建设考虑不足,地方税体系尚存在诸如主体税种不明确、地方政府管理权限过小等问题,制约了地方经济的发展.因此,要采取明确选择地方主体税种,合理划分税权,规范地方征管机构等措施,进一步完善我国地方税体系建设.  相似文献   

17.
1928年南京国民政府统一全国后,开始关注经济领域,在中原大战后,国内环境暂时取得了和平,实行了税制改革,裁撤厘金,开征新的营业税、特种消费税。然而,地方政府为了一己私利而公然违背裁撤厘金的宗旨,导致商民负担大增,税制改革后纠纷不断,工商界一片抗议,加之1937年抗战全面爆发的影响,改革最终失败。  相似文献   

18.
增值税内在稽核机制能够有效地防止虚开增值税专用发票行为,但在我国,由于增值税优惠政策、购买者不索取发票行为以及地方政府越权行为,使得增值税内在稽核机制失效,这是我国虚开增值税专用发票问题的重要原因。因此,要从根本上治理虚开增值税专用发票行为,就必须改进增值税优惠政策、鼓励索取发票行为及规范地方政府行为,保障增值税内在稽核机制的正常发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