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品德课堂是让学生通过学习来丰富自己的情感体验,形成积极的生活态度,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而语文学科蕴含的人文性、思想性,与品德学科有着内在的一致性和融通性,来自语文学科的营养有利于品德课的教育教学;同样,语文学科也完全可以从品德学科中汲取营养,提升语文教学的内涵。我们恰当地使用好这条纽带的效果远远超过单一学科。  相似文献   

2.
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是社会历史发展的精神支柱。在品德与社会课程教学中,利用历史题材教学内容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唤起学生爱国主义精神的回归,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感、报国之志,是品德课程的核心价值追求。  相似文献   

3.
在初中文言文教学中,不仅要让学生学懂几个文言句子,能解几个题,而且还要以文言文中的传统文化为重点,在激发学生兴趣的基础上去引导学生展开探究,让学生能在文言文学习中真正获得思想的熏陶,情感的培养,这样的文言文教学才会更加有效。  相似文献   

4.
多媒体因其信息含量大、展现形式丰富,互动性好等优势对教学方式的创新与变革注入了新的活力.根据多媒体的特点,结合文言文教学中突出的问题,从课堂导入,调动学生情感,有效解决课堂教学的重点、难点,拉近学生和文学作品的距离等四个方面探讨了利用多媒体提升文言文教学的效果.  相似文献   

5.
新课程标准明确要求,初中阶段要培养学生具备阅读浅易文言文的能力,有助于提高现代汉语水平,提高语文修养。做为语文教师要准确研读深刻理解这句话的深刻内涵,在进行文言文教学时把握好识字、篇章理解尺度,切实提高学生文言文的能力和语文修养。  相似文献   

6.
小学阶段,"品德与社会"课程是对儿童进行德育教育的主要课程,通过教师对学生进行态度、情感、行为等方面的引领和教育,让学生在实践中形成高尚的品德,并且融入到思想意识层面,在生活当中做到知行合一,达到自律、自觉、自信、高尚,使学生健康快乐地成长,成为道德高尚的自然人。我们的做法就是把小学品德与社会课融入到学生的实际生活,才能真正地提高教学有效性和高效性,促使学生在更广阔的天地里和更高的层次上进行更积极主动的自我发展,彰显道德与品质引领发展的魅力。  相似文献   

7.
作为一门以活动为主要特征的综合型课程,体验是品德教学的途径,活动是品德教学的载体。教师应该努力建构品德"真"课堂,从学生生活出发,开展"真"活动,获得"真"体验,使学生在丰富的体验活动中得到认知与情感的提升,促进学生良好道德品质和行为习惯的形成,实现品德教育知行合一的目标。  相似文献   

8.
管红红 《科教文汇》2012,(30):68-69
“品德与社会”是一门以儿童的社会生活为基础.促进学生良好品德形成和社会性发展的新型综合课程.是小学德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新课改实施的今天.这门课程要想在农村扎根.开花,结果.它需要每一位教师立足学生生活,正确理解教材、准确定位目标、精心设计体验活动,在整合教学内容.拓展教学空间的理念下,引导学生在情感体验中形成认识.内化道德。这样才更有利于课堂教学的发展.真正提高农村“品德与社会”课程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9.
一、小学语文能力训练的意义
  从小学语文教学来讲:小学语文教学的目的,正如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小学?语文教学大纲?(试用修订版)(以下简称“新大纲”)所提出的“小学语文教学应立足于学生的发展,为他们的终身学习、生活和工作奠定基础”。学生的发展应是全面的,就是要全面激发学生的语文素质。这里要对语文素质作一全面理解。语文素质应包括:语文能力;做人的良好性格和思想、品德、情感、习惯;良好的思维品质及思维能力;中国和世界优秀文化的积累及正确的审美观念,健康的心理素质。也就是说,小学的语文教学要促进学生语言、思想、品德、情感、思维及良好的学习习惯的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10.
《品德与生活课程》指出:品德课程是一门指导生活的课程,其目的是引导学生过有道德的生活。在进行教学时,找准教材内容与儿童生活实际的联系点,创设生活情境,让学生主动积极的参与活动,用生活实景触动学生的情感,在生活体验中得到感悟,在感悟中进一步“学会生活”。从而培养具有良好品德和行为习惯、乐于探究、热爱生活的儿童。  相似文献   

11.
潘梅娟 《科教文汇》2009,(13):104-104
文言文是我们古代中华民族历史、思想、文化的载体,是民族文化之根。它承载着厚重的文化内涵和智慧。学生学习文言文也就是对我们中华民族文化最直接的传承。当前,随着新课程标准的出台、教材的变革,文言文的重要性日益突出。文章从六方面阐述文言文教学的导入。  相似文献   

12.
朗读是文言文学习的入门之径。语文教师要按照新课标的要求,在文言文教学中加强古文的朗读和诵读,培养学生朗读兴趣,训练学生朗读技巧,协调讲解与朗读的关系,让学生在朗读和诵读中感受作品的意境和形象,得到情感的体验,心灵的共鸣,精神的陶冶。  相似文献   

13.
文言文教学是高中语文教学的重要板块之一,由于学生只在初中阶段简单的接触到文言文,同时文言文与现代生活、普通话存在差别,导致学生在文言文学习上出现大量的困难,有些学生甚至对文言文产生厌烦的情绪,所以,现阶段高中语文文言文课堂教学效果较差,教学水平提不上来。因此,如何使高中文言文课堂教学活起来,提高学生的文言文阅读能力,成为高中语文学科教学的重中之重。本文通过对现阶段高中语文文言文教学实际情况的研究,分析了现阶段高中文言文教学中存在的大量问题,并从实际出发提出了解决存在问题的有效策略。  相似文献   

14.
审美教育与情感渗透,就是要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不断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陶冶学生的情操,使学生得到全面的发展。本文根据小学语文教学的特点以及实际情况,将详细阐述审美教育与情感渗透的内涵与重要性。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审美教育与情感渗透的实施策略上,注重为学生营造审美氛围,通过熏陶感染、古诗文联想和诵读等多种形式加强审美教育与情感渗透,为小学语文教师提供教学借鉴和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5.
在今天的语文课堂上,我们渐渐迷失了语文教学的方向,光顾着给学生传授答题技巧,而忽略了文字蕴含的思想内涵,这点在文言文课堂上尤为突出。这样,我们不仅迷失了教学的方向,还失去了学生。其实在文言文里面,不失文质兼美的文章,教师眼中既要看见"文言",还要看见"文",更要用人文精神去感染打动学生的心灵,在文言文课堂上,找回语文教学的方向。  相似文献   

16.
肖勇 《科教文汇》2008,(36):95-95
阅读是阅读者搜集处理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语文教学中应培养学生具有独立阅读能力,注重情感体验,注重语言知识的丰富积累,形成良好的语感。学生通过阅读能初步理解,鉴赏文学作品,受到高尚情操与趣味的熏陶,发展个性,丰富自已的精神世界,能借助工具书阅读浅易文言文。  相似文献   

17.
文言文教学应以"读"为主,包括默读、范读、领读、朗读、讲读、诵读,在读中培养学生的语感,激发学生的情感和兴趣,让学生渐入意境,进而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从而提高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18.
平玉松 《科教文汇》2007,(11X):68-68
都说文言文难教,难就难在古今语言的变化、时空的阻隔,学生必须在教师的引导下才能理解掌握。我们在进行文言文教学时,教学的重点应落在阅读能力的培养和欣赏作品能力的培养上。对文言文的字词句的理解要作为重点来考虑,先理解字词句,再欣赏作品的思想内涵。所以,文言文的教学不应用教现代文的方法来进行,文言文的教学应有其独特的规律和方法。根据我自己的经验体会,文言文教学过程可以采用以下几个步骤来进行。[第一段]  相似文献   

19.
深度教学模式倡导以学生为教学主体,教师转变为主导者引导学生知识、能力、情感三位一体综合发展。深度教学具有丰富的理论内涵和特征,将该教学模式运用到高中历史课堂教学中,须将高中历史课堂教学与深度教学内涵的目标步骤保持一致,该模式具有发展性、理解性和深刻性的特征。  相似文献   

20.
潘振斌 《科教文汇》2010,(23):133-134
英语教学既是语言教学,又是一个情感交流的过程。教师在英语教学中,应理解情感教学的实施原则,正确把握情感教育方式,以帮助学生塑造良好品德和激发其英语学习兴趣,以便从根本上提高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