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从社会建构论出发,提出了社会建构论视野下文化科技创新的三个理论假设,论述了文化科技创新的社会过程性,即文化科技创新也是一种社会过程和社会实践活动。分析了文化科技创新的行动者网络建构,最后提出了文化科技创新主体的异质性、创新对象的灵活性以及创新活动的对称性。  相似文献   

2.
人生价值,是人生观的一个核心问题,同时又是一个十分复杂的理论问题和十分重要的现实问题。科学的认识人生价值,以个体而言,有助于正确的人生目标的确立。以群体而言,有助于促进社会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推动人类社会的进步。 一、价值和人生价值的内涵 价值是一个使用很普遍、内容很复杂的概念。我们通常所说的价值,一般说来是指具有普遍意义的哲学概念,即哲学意义上的价值。所谓价值,就是客体满足主体需要的关系,亦即价值是客体对主体的效应,是一个关系范畴。人生价值同样是客体与主体的问题,是指人们的实践活动所具有的满足社会和他人需要的积极作用,在人生价值中,人既是价值关系的主体,又是价值关系的客体,就  相似文献   

3.
知识是创新的基础,想象是创新的先导,求异思维是创新的源头,而实践既是知识与创新思维能力培养的桥梁,也是人类创新知识的源泉,还是人类知识积累的目的所在。大学生创新思维能力培养包括社会实践、科技创新活动、实验创新活动及创新基地实习等实践途径。应从个人、家庭、学校、教育体制、企业、政府、社会等多层面综合思考,构建与完善系统的大学生创新思维能力培养的实践机制。  相似文献   

4.
传统工业化道路不仅为世界创造了灿烂的物质文明,而且带来严重的环境灾难,科技创新引发且推动工业文明前进.人类社会经历了黑色发展、可持续发展和绿色发展等阶段,不同的价值观指导人类不同的科技实践活动,而人类科技活动也体现出不同的价值观.绿色环境价值观是科技实践行为的思维创新,本文从科技创新与环境价值观的内涵及相互关系、科技创新不同历史阶段的环境价值观和当代以人为本的绿色价值观三个方面,探索科技创新下不同环境价值观的历史形态,以及生态文明时代科技创新的环境价值观选择和现实可能性.  相似文献   

5.
当代大学生是科学技术的创造者、把握者和应用者。对从事高等教育的工作者而言,如何培养和造就一批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素质人才,提高大学生的科技创新能力,成为高等学校培养大学生的重要课题。科技创新活动是增强大学生创新意识、培养创新精神、开展创新实践、提高创新能力的重要途径。在学生管理工作的角度上探讨高校大学生在科技创新活动中存在的问题,加以分析,提出对策,对高校深入开展创新实践教育工作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6.
在人类社会历史发展中,人的创造力是推动社会发展最重要的、关键性的因素,人类正是在永不停息的创新活动中改造自然,征服自然,以推动社会的发展和人类的进步。尤其在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和综合国力竞争日益激烈的当今世界,人才已成为21世纪各国的核心竞争力。谁拥有更多高素质的具有创新精神、创新意识、创新能力的创新人才,谁就能在竞争中获得主动权,赢得未来。就我国而言,创新人才欠缺,创新能力不强等人才问题正制约着我国社会经济和科技的发展。为了适应时代的需要,进一步推动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以培养高级人才为主要任务的高等学校…  相似文献   

7.
“延展认知技术”是指在认知活动中,帮助有机体对外部环境中的信息进行获取、选择、理解、记忆,并因此对有机体自身行为产生指导作用的那部分技术。它的基本特征包括:纠缠性、交互性、持续性与自治性。延展认知技术有着延展认知范围、增强认知能力和拓宽认知途径的价值,但从风险的视角而言,其所带来的各种相关问题亦不容忽视。从个体层面而言,延展认知技术引发了认知主体的“信息焦虑”,一定程度上加剧了认知主体的“认知偏差”,造成认知主体的认知能力的另外一种形式的“退化”。从群体或社会层面而言,它的普遍使用会加剧社会风险总量,会造成数据“孤岛”和认知“垄断”,产生群体的“极化”现象。学界应进一步探讨如何实现延展认知技术的风险最小化,更好地促进人类的认知实践。  相似文献   

8.
科技创新活动具有深远的历史价值,它对全人类的发展起着无以替代的作用。当今时代,无论是自然界、人类社会还是人自身的发展都与科技创新活动休戚相关。  相似文献   

9.
焦沫 《天津教育》2023,(35):49-52
<正>《义务教育信息科技课程标准(2022年版)》明确指出,信息科技课程的性质是以数字形式表达的信息及其应用中的科学原理、思维方法、处理过程和工程实现,明晰了核心素养的内涵为信息意识、计算思维、数字化学习与创新、信息社会责任四个方面。其中计算思维是学生解决问题中抽象、分解、建模、算法设计等思维活动,这些都是发生在较高认知水平层次上的心智活动或认知活动,是学生发展高阶思维的重要基础。因而中小学信息科技教师在教学中要聚焦新课标创新教学活动,让学生在实践探究中逐层深化思维认知,实现高阶思维的培养。  相似文献   

10.
创新是人类特有的认知能力和实践能力,是人类主观能动性的极致表现,是人类自身进步和社会发展的不竭动力.创新教育就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为基本价值取向的教育.创新教育是素质教育的核心内容之一,创新教育的过程,是受教育者充分发挥其主体性、主动性,不断认识、追求探索和完善自身的过程,亦即培养受教育者独立学习、大胆探索、勇于创新能力的过程.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致力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能力及实践能力  相似文献   

11.
科学技术的产生和发展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历史时期的产物,生产力的发展需要科学技术,反过来科学技术又对生产力给予了极大促进。有了科学技术的社会活动就有了科技意识。科技意识是人们在科学技术实践中,形成的一种特定的反映机制。科技意识是社会意识的一部分,属意识形态范畴。从心理上讲,意识一般指自觉的心理活动,即人对客观现实的自觉反映。科技意识的概念就是:在人类社会生产活动中,科学技术的客观现实在人脑中的能动反映。即人脑对科学技术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性质、地位、价值、功能的认识的反  相似文献   

12.
创新教育作为一种新的教育理念和教育实践活动,具有特有的价值理念。包括:教 育的本质就是促进人的创新,人人都是创新的主体,认知创新来源于实践和思维,课程创新 要以学生的发展为中心,注重培养自主、合作、创新的人格,创新不能危害人类和自然, 要 着眼于人的终身发展等。确立上述价值理念,对于深化创新教育的理论研究和指导创新 教育 的实践探索,有着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3.
一、中小学生认知发展的特点认知能力在实践活动中发生发展,人类共同的基本的实践活动形成人的一般认知能力(即智力),它包括观察力、记忆力、想像力和思维能力等。思维能力是认知能力的核心。认知的发展主要表现为:认知结构复杂化、合理化,认知结构各  相似文献   

14.
科技创新是人类社会进步的强大推动力。在2 0世纪这样一个知识不断创新、科技突飞猛进的时代 ,世界科技进步的成果已渗透到社会的各个方面 ,对人类社会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人类社会正步入 2 1世纪崭新的时代 ,知识经济正在快速地改变着工业经济的形态。知识经济是以知识为基础的经济 ,其核心是科技 ,其基础是教育 ,它直接依赖于知识的创新、传播和应用。在知识经济时代 ,资产的主要形态是知识 ,如果知识没有产权 ,它的价值就得不到保证 ,由此 ,知识产权化成为知识经济的重要特点。面对知识经济给人们带来的挑战 ,中国全面实施了“科教兴国”…  相似文献   

15.
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是社会对人才的基本要求.学生的创新意识是在主动探索知识的过程中得到培养的,学生的实践能力是在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实践中得到发展的.对学生而言,探究是一种亲身经历的学习活动,通过行为、认知和情感的参与,获得对数学事实与经验的理性认知和情感态度.教师应根据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切实安排好"数学活动",让学生通过亲身经历数学探究活动,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增进对数学的情感,理解数学的本质,形成数学探究的能力.  相似文献   

16.
论品德与社会实践活动校本课程的构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开发校本课程,发挥学校的资源优势与办学积极性,充分挖掘校本课程独特的作用,既能为学校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服务,又能促进学生的个性健康和多样化的发展。本文仅就小学品德与社会实践活动校本课程开发的目的、意义、方法等作一简要的探讨,以期抛砖引玉。一、品德与社会实践活动校本课程的范围校本课程主要以实践活动课为主,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和认知特点,围绕学生实际生活环境和学习来开展,以此促进学生认知能力、实践操作能力的不断提高。就小学品德与社会实践活动校本课程而言,应贯穿于品德与社会实践活动课、班会、晨会、少先队活动、家庭…  相似文献   

17.
教育与人类——教育人类学的思考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人类是宇宙的精华,万物的灵长,是世界文明的创造者。教育是人类特有的社会现象,是人类促进自身发展的实践活动。教育伴人类社会产生,随人类社会发展。认识人类的历史,便会知晓教育的意义,肯定教育在人类社会中的价值,也就肯定了人类自身的价值。  相似文献   

18.
柯昌杰 《教书育人》2006,(10):53-55
在人类社会历史发展中,人的创造力是推动社会发展最重要的、关键性的因素,人类正是在永不停息的创新活动中改造自然,征服自然,以推动社会的发展和人类的进步。尤其在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和综合国力竞争目益激烈的当今世界,人才已成为21世纪各国的核心竞争力。谁拥有更多高素质的具有创新精神、创新意识、创新能力的创新人才,谁就能在竞争中获得主动权,赢得未来。就我国而言,创新人才欠缺,创新能力不强等人才问题正制约着我国社会经济和科技的发展。为了适应时代的需要,进一步推动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以培养高级人才为主要任务的高等学校应培养更多的创新人才为我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在我国现行的教育制度下,  相似文献   

19.
创新不能只停留于“想” ,还必须付之于“做”。知识的创新或文学、音乐、美术的创新 ,必须写出来、唱出来、画出来 ,技术、管理、服务的创新更要付之于实践。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相结合 ,才能使创新能力得到充分挖掘 ,才能获得一个又一个的创新成果 ,才能成为高素质的劳动者。一、捕捉并瞄准市场需求创新成果必须具有社会意义 ,能满足人类社会发展的需要。就一线劳动者的创新而言 ,是以市场为导向的新技术、新产品、新工艺、新管理、新服务及其率先的新应用 ,更应强调满足市场的需求。技术、管理、服务方面的创新 ,往往具有明显的经济价值 ,…  相似文献   

20.
人类的活动,无论是认识活动还是实践活动,都是追求价值、实现价值的过程.没有价值意识,人类就不会给自己提出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任务。因此,人们历来注重自己的思想和行为的社会效果。本文就马克思主义关于真理的价值性原理和“有用就是真理”这一实用主义命题的区别问题,谈一点浅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