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在中国古代文化中,道学的"以道观之"达到"道通为一""天人合一"的境界以及禅学的"般若直观"达到"不二法门""圆融相即""平常心是道"的妙悟都是不同于西方文化的"超越二元对立思维"的,是一种"非本体的本体论"的文化思想。真人所达到的妙悟境界可以说就是西方人所渴望的"完全客观的感觉"。西方文化自古以来比较侧重事物的差异性、独立性,特别是相对独立性已经成为西方文化辩证思维的极限,它要超越"二元对立"所造成的悖论几乎是不可能的。  相似文献   

2.
笔者运用解构主义的理论全面解读《野草在歌唱》,通过对作品中"二元对立"的传统哲学的解构,分析出作品表达了消除一切种族、性别和社会等级,对立双方和平共处,最终走向所有文化和谐共处、全人类平等的自由民主社会的理想。  相似文献   

3.
政治言说是培养政治人才的"元"叙事,是编织学校政治教育的"内面"。新中国成立至今,革命正当-人民伦理叙事引领着我国学校教育进行政治再生产,二元对立的思维方式和不争论的语式是其所采用的策略。然而,多元文化、信任危机和"过有尊严生活"的诉求使人们不得不反思学校政治教育的局限性,以更好地发挥其政治功能。  相似文献   

4.
后殖民文化批判逐渐被国际社会学术机构确定为一种重要的甚至是独特的文化批评模式。后殖民主义的文化批判,以否定和颠覆西方新旧殖民主义的文化霸权和文化殖民为宗旨,并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批判和颠覆殖民主义所确立的"黑人/白人"、"自我/他者"和"男性/女性"等三组二元对立的文化模式,利用后殖民理论最终在"西方/东方"、"支配/被支配"的二元对立模式中对西方文化殖民现象作出解答,反对用西方殖民主义统治所构造的知识形式来框定和分析自己民族的文化而使其民族精神深处被殖民化和奴隶化。但是,这三组文化批判模式都存在各自的缺陷,即都是在殖民主义话语体系下对殖民主义文化及种族主义所进行的并不彻底的批判。  相似文献   

5.
新世纪以来,中国教育学研究中本质主义与反本质主义之争愈演愈烈。但细读争论双方文本,不难发现在二者表面分歧的背后,正在逐渐形成一系列共识。所以要放弃非此即彼的二元对立思维,以非本质主义代替反本质主义,走本质主义与非本质主义相互依存,携手合作之路。  相似文献   

6.
用二元对立结构解析法国作家阿尔贝.加缪的剧本《卡里古拉》中的生与死的二元对立结构,从而揭示加缪笔下的"荒谬"本质。阐释荒谬的本质是非理性在人与世界之间的显现。生与死对立存在的前提下,个体与社会秩序的对立及其所导致的个人理性与世界非理性之间的对立。  相似文献   

7.
二元对立的拆解:读《北迁的季节》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北迁的季节》描述的是被殖民国家苏丹民族独立后,所面临的民族内部的矛盾和困惑。以后殖民理论为视角,小说中体现的二元对立的民族主义思想受到批判,说明被殖民国家不能在民族主义的煽动下,为自己复制一个颠倒的"东方主义",只有以开放和包容的心态接纳先进的思想文化,批判地继承民族的传统文化,抛弃二元对立的民族主义思想,后殖民国家才能走出一片新天地。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诸多学者围绕民族问题、民族关系及民族事务的处理策略展开激烈争论。通过对"文化化"和"政治化"两种导向的历史脉络、现实基础及相互关系的梳理、评析和讨论,笔者认为应当抛弃两种导向策略的二元对立,合理包容、恰当定位两种策略的主次关系方能为处理当下民族关系、解决紧迫民族问题提供有效、有力的行动依据。  相似文献   

9.
李兵  吴文昭 《考试周刊》2007,15(29):40-41
《人生》的故事意义生成模式可以归结为即一个人摆动于两地。这是落后的封建人事制度与现代的发展着的民主的人事制度之间二元对立结构所致,本文进而探究出当时森严的城乡二元对立大背景下,"仁爱"、"礼仪"、"个体"、"自由"、"保守"、"启蒙"等思想文化冲突的语境,最后回归文本,分析了传统文化和现代文化碰撞下的文化人格,引出了对现代的文明进程的反思。  相似文献   

10.
李媛 《柳州师专学报》2013,(3):20-22,19
拟用空间理论探析著名华裔女作家汤亭亭首部作品《女勇士》的空间意象,从全新的视角解构书中的隐含的空间话语以及通过这些空间关系有力地解构了后殖民主义语境下,华裔面临的男女对立、种族对立、中美文化对立等二元对立体,进一步揭示汤亭亭对华裔文化身份的诉求。  相似文献   

11.
罗伯特·弗洛斯特的名诗《补墙》自问世至今,各评论众说纷纭,争论的焦点在于诗歌中不确定的主题、叙述者和邻居的矛盾、以及叙述者行为和内心的冲突。本文拟从结构主义所提倡的二元对立的研究方法入手,对罗伯特·弗洛斯特的名诗《补墙》中拆墙和补墙的主题对立、现代思想和传统思想的对立、以及叙述者行为和心理的对立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2.
扎迪·史密斯的小说《摇摆时光》以主人公"我"的成长经历为主线,叙事空间横跨西欧、北美乃至西非.通过主人公"我"的眼睛,这部小说为读者们展现了一系列由二元对立引发的冲突,包括:黑人与白人、男性与女性、发达与欠发达地区的二元对立.扎迪·史密斯通过揭示这些冲突,揭露不平等的社会现实,并表现出颠覆二元对立现象的倾向.然而,她并...  相似文献   

13.
端公所崇奉的庞杂神系背后,隐蕴着空间界域的"秩序"建构。通过深入诠解"二元对立"、"三界分层"、"五方区格"、"九州界域"等宏观性文化模态,确证了端公神鬼观念的空间界域与中国传统宇宙观的深刻关联。作为西南各地端公共通的一种文化观念,端公在祭仪中频繁使用这些空间界域象征符号的意旨在于:将整个宇宙空间都纳入到仪式之中,从而最大限度地增加仪式效力,以达至驱邪逐魔,恢复宇宙秩序清吉平安之目的。  相似文献   

14.
科学主义与人文主义研究范式的争论一直伴随比较教育学科的发展而延续,直到20世纪后期,两者开始从此消彼长的二元对立状态逐渐走向融合.对这一过程的梳理将有助于弥合不同研究范式之间的隔阂,使比较教育学的研究更加全面与深化.  相似文献   

15.
当代政治哲学对规范性的研究方法存在普遍主义和特殊主义的二元对立。政治问题的多元性和复杂性的趋势凸显,争论双方的内在缺陷导致了政治理论与社会现实的偏离。由此,语境之于规范性政治理论的作用引起了学者们的重视。政治哲学中的语境论围绕着正义理论的建构、抽象原则的解读、政治理论与社会实践的互动关系等问题展开,吸收并综合各方的优势,克服它们的不足,进而在很大程度上调和了普遍主义和特殊主义的二元对立,疏解事实性和有效性之间的张力为政治哲学研究提供了一种具有多元性、动态性和整体性的研究方法。  相似文献   

16.
《喜福会》是华裔作家谭恩美的代表作,小说通过描绘四对母女关系,深刻地揭示出美国华裔的"边缘心态"。分析《喜福会》中的母女关系,探析小说中母女关系所代表的文化冲突以及通过母女的互相认同而实现的文化融合,从而突出消除东西方文化二元对立的文化主题。  相似文献   

17.
英国作家多丽丝·莱辛的处女作《野草在歌唱》是二战后的优秀作品之一。小说通过描写女主人公玛丽与丈夫迪克、黑人男仆摩西的感情,揭示了南部非洲种族隔离压迫下人类灵魂异化的社会危机这一主题思想。男人与女人、白人与黑人、工业文明与农业文明的对立贯穿小说始终,本文在结构主义批评理论视角下,采用二元对立原则,分析其所蕴含的种族矛盾、两性关系、生态失衡等社会问题,探索二元对立的矛盾双方的自身缺陷、生存困境及堕落人性的野蛮贪婪、懦弱无能。  相似文献   

18.
全球化时代的世界文化是多元文化,它关切到人类的生存和发展。我们所面临的任务就是超越中西二元对立模式,向传统文化回归同时向世界现代艺术扩展。  相似文献   

19.
我们纪念王国维的《红楼梦评论》发表一百周年,考察这篇有关国民性话语的早期文本,是为了显现国民性赖以呈现的特殊语境,以暴露它的混杂性、临时性和不确定性。从表面上看,王国维所提出的国人之精神是“世间的也,乐天的也”,是缺乏悲剧精神的,恰与西方文化构成对立的二元,而实际上他又通过对《红楼梦》及《窦娥冤》、《赵氏孤儿》这些可与世界悲剧相媲美的作品的充分肯定,在不经意中打破了这一中西二元对立的绝对论模式。  相似文献   

20.
在海外中国学研究中,高度相关的两个问题经常进入学者们的视域,成为学术界激烈争论的焦点:第一,传统的中国文化能否催生出中国特色的现代性?第二,近代中国是否完全实现了由帝国向民族国家的转换?围绕这两个问题,分别形成了“冲击一回应说”与“中国中心说”的对立以及“天下观”与“民族国家观”的对立。实际上,这些对立是“西方中心观”与“中国中心观”两种流行解释框架的表现。从知识社会学的视角来看,这种对立是近代中国社会“悖论”性质在思维方式上的折射与反映;近代中国社会的“悖论”性质决定了我们要超越非此即彼、二元对立的思维方式。而采取亦此亦彼的思维方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