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随附性"意指"必然地,若事物X具有性质G和性质F,则如果另一事物Y具有性质G,那么它也具有性质F"。它是现代二元论或者非还原论借以说明道德性质与事实性质的关系,从而与还原论表现出差别的时候,常常会顾及到的概念。但是,"随附性"和"还原性"并不必然是矛盾的,即便是还原论者也可以承认"随附论"的基本观点,因此"随附论"并不能给非还原论提供理论支持。而更为重要的是,"随附论"涉及的"对混杂世界的禁止"问题亦为"投射论"提供了理论支持,而后者恰恰与以非还原论为代表的实在论是截然对立的。  相似文献   

2.
<正>一、文化比较研究的两个重要原则(一)高端一致性原则超复杂系统的本质是矛盾系统,文化比较的论域是超复杂系统,超复杂论域必内禀一个范畴的"悖论丛",包括局(部)/整(体)悖论、抽(象)/具(体)悖论、宏(观)/微(观)悖论、共(相)/殊(相)悖论、长(期)/短(期)悖论和一般/个别悖论等一  相似文献   

3.
西方著名的心灵哲学家J·金是当代随附性研究的开创者和奠基者。他的贡献不仅仅在于对随附性的描述性说明以及对随附性各概念所作的细致分类,他还在随附性的讨论中引进了可能世界的理论和模态算子。虽然J·金的随附性理论遭致了赫尔曼、皮特里等人多方面的非议和责难,但是,J·金把随附性看作是一种不同于因果关系的协变、依赖或决定的关系范畴,无疑为我们解决传统的心身问题提供了一种新的思路,也为我们认识宇宙的结构图景提供了一种新的范式  相似文献   

4.
将凸规划问题中解集弱强极小的概念进行推广,在Nash均衡问题中引入了解集是弱强的概念。对无约束Nash均衡问题,研究了解集的弱强性与目标函数在解集上的方向导数的关系;对带约束Nash均衡问题,在可微的条件下,研究解集弱强性的一些性质,并得到弱强集的必要与充分条件。  相似文献   

5.
文章探讨翻译的可译与不可译性,属宏观理论研究。取称名、方法论、认识论和可译与不可译性的二元对立连续体等四个视角,文章考察了话语行为、交际过程、语境构成、知识跨度、认知层次、内容策略、对等标准,提出翻译世界综合体概念。用柏拉图和波普尔的认识世界考察翻译世界,作者认为翻译的理想标准对个案研究具有必然的普遍性价值。宏观认识让所有翻译都可能,因此可译。虽然翻译个案有自身困境,暂时不可译,在翻译研究和翻译实践的互动中会变得可译。  相似文献   

6.
诗意效果是关联理论提出的语言的一种特殊效果,是属于语境效果的一部分,产生于通过一系列弱隐含来达到最佳关联的过程之中,其主要影响因素有隐含义与文体。隐喻越新颖及其弱隐含越多,其语境效果就越强,相应地其诗意效果也越强。在此重点探析诗歌以及小说等文学语境中的概念隐喻及创造性隐喻等的诗意效果。  相似文献   

7.
《华章》2008,(2)
21世纪是竞争的时代,整个世界充满了发展的挑战性和选择的果敢性,这样的社会背景,势必对人才的素质特征赋予全新的要求。长期在"以教为本"的传统观念指导下,学生所表现出来的受驱使性强而独立性弱,受暗示性强而自为性弱,自卑性强而自强性弱,依赖性强而自主性弱的现象,已明显经不起惊涛骇浪的市场经济的冲击。因此,充分发挥学生自身潜在的优秀素质已成为迫在眉睫的问题。  相似文献   

8.
《说文解字》义符系统中的基本层次义符具有概念上的"系统性",构形上的"元素性",语义上的"联想性",是汉字认知的重要枢纽;基本层次义符以语义类属特征的身份出现在汉字结构中,形成"区别特征+类属特征"的表达方式;从认知角度看,是汉民族认知客观世界所形成的语义范畴显性标志,在构字过程中发挥重要的作用,理据义强,所提供的信息量大;从表达的有效性看,是汉人早期认知阶段所使用的为数有限的典型成员,与所属字形成了以其为中心的语义范畴,成为了构形字的类属标记。  相似文献   

9.
因果排他性问题,是精神因果的一个重要论题。它因为涉及个体的行为责任,故在心灵哲学界得到广泛讨论。非还原物理主义,否认精神属性可以还原为物理属性,但面临因果排他性问题的威胁。Menzies和Dretske,分别通过构建出兼容的因果模型和分析随附性概念,试图为精神属性的因果作用辩护。但是,由于主体视角及反事实依赖因果概念的不足,他们混淆了因果关系与因果解释关系。实体而不是属性,是因果作用的载体。属性,只有因果解释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10.
中篇《阿Q正传》是鲁迅的代表。它通过阿Q的形象深深挖掘了中国农民身上愚昧落后的因素,并且作为愚昧弱国民性的典型,给予重重的鞭挞。它所以能给人以深深震憾,与它所用的"精神胜利法"有不可分隔的联系。  相似文献   

11.
20世纪中叶以来,物理主义逐渐成为心灵哲学界的主流思潮,如何在物理主义的本体论框架之下说明心理因果的可能性则是一个热点问题。作为物理主义哲学家中的领军人物,金在权的心理因果理论是不能忽视的,系统地了解他的心理因果理论对于国内的心灵哲学研究有着重大的启发意义。金在权的心理因果理论可分为四种,分别是"随附因果理论"、"析取功能还原主义"、"功能性质概念主义"、"殊型还原主义",然而,每一种理论都无法达到金在权想要达到的目的:"挽救"心理性质的因果效力。  相似文献   

12.
黄泰荣  王辉 《化学教学》2022,(11):15-20
微粒观强调从宏微结合的视角认识身边物质世界的思维方法,体现了化学学科的思维特征。根据学习进阶理论,对微粒观进行了层级划分,基于Rasch模型开发和优化了测评工具,并且实施了测试及数据分析。研究显示测评工具具有较好的信度、效度。测试结果表明:高中三个年级学生的微粒观水平均达到“建立宏微关系”层次,其中高一和高二学生的微粒观水平并没有显著差异,而都与高三学生有显著差异;男生的微粒观水平高于女生。  相似文献   

13.
逯艳 《考试周刊》2014,(34):31-31
《青春万岁》和《恋爱的季节》是王蒙的两部长篇小说,也是受众接受度和认知度相当高的两部作品,虽然两个文本间隔四十多年,但是作为"青春体"小说创作的典范,对当代语境下的年轻读者仍具有不可低估的启示意义。文章从小说创作的文本层面和当下语境受众群体两个维度对两部作品进行解读,揭示这两部时隔四十年之久的作品在当下具有的不可替代的文学史意义和文本价值。  相似文献   

14.
众所周知,基于可能世界语义的内涵逻辑由于对意义的刻画过于粗粝而导致了所谓的"超内涵问题".为了解决超内涵问题,出现了各种超内涵逻辑,其中由Suszko提出的带等词的命题逻辑(SCL)是超内涵逻辑中最基本的一种.本文是对SCL的精炼,其动机是语境同义性论题(CST).该论题认为,同义性标准具有语境依赖性.基于认知语境主义,我们给出了CST的一个论证.通过将,SCL中的二元等词修改为一个三元结构,用来表示两个陈述相对某个语境表达同一命题,我们给出了CST的希尔伯特式公理系统.我们证明了该系统相对一个代数模型类是可靠的和完全的.该代数模型的论域由命题构成,同时附带一组命题上的全等关系,用以刻画相对于语境的命题同一性.我们运用该逻辑部分解决了分析悖论这一困扰逻辑学家多年的问题.与我们之前的基于相同动机的论文[17]相比,本文给出的形式语言更加丰富,从而能够表达不同语境之间以及不同语境的同义性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15.
专名是用来指称个体对象的词形,其专名性的实现对语境条件仍有一定的依赖。奖项专名的指称性同对语境的依赖性成反比关系,奖项专名的指称性越强,对语境的依赖性越弱;反之亦然。不同奖项专名形成差异主要是由指称成分、摹状成分的指称性不同造成的,而造成指称性不同的根本原因又在于奖项构成成分的理据性不同。  相似文献   

16.
关于意向性的规范主义认为一切有内容的意向状态都是规则遵循的,因此自由与内容规范性是否相容成为规范主义必须回应的问题。康德和布兰顿从概念之间的划分与联结入手证明了规则对于语义的优先性,并且通过把"规则"置换为"形式"的方法,得出了关于自由与内容规范性的强相容论结论。但是他们只考察了积极自由与消极自由,如果把"作为备选能力的自由"也考虑进来,那么弱相容论比强相容论更为合理。  相似文献   

17.
博格等人提出的语义最小论最新观点坚持语义同语境完全分离,在捍卫最小语义立场的同时存在一定的不合理性:词义的形成和理解以及句子字面意义的理解都不能脱离语境;语境对于语义理解具有极大的主导作用,并且即便句子具有最小语义,但由于年龄、知识储备、理解能力等语境因素的限制和差异,导致最小语义理解的不同一性;句子字面意义并不是理解说话人意义必须的,不一定具有先在理解性。在实际语言交流中,人的思维和语言同客观世界的不可分割性决定了人们对意义的理解必然要相对于语境作出。  相似文献   

18.
金在权的"因果排除论证"意欲表明,在行为的客观的生理原因和主观的心理原因之间的关系上,非还原的物理主义的逻辑归宿要么是同一论,要么是副现象论。形而上学中的物质构成范畴是一种介于同一与二元不同之间的"非同一的统一"关系,具有重要的心灵哲学意蕴。将物质构成范畴引入心灵哲学中,能在坚持强非还原的物理主义的前提下,以反对心身随附性原则为核心,为独特的心理属性具有独特的因果效力辩护,从而推动心灵哲学向构成物理主义形态发展。  相似文献   

19.
回忆性散文教学是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但它相对于其他的叙述性散文教学来说难度更大,原因在于回忆性散文中有两个"我",因此到位的解读是高效教学的前提。孙绍振率先提出"比较还原法"这一文本细读的方法。这种方法旨在还原文本内部的矛盾与差异并以此作为文本分析的切入点。文章以部编版《老王》为例,从语义、情感逻辑、历史、创作风格等方面去还原和比较,从而突破回忆性散文阅读难点,为回忆性散文教学提供范例。  相似文献   

20.
侨易学的观念,一方面追溯此概念的直接来源,强调李石曾发明"侨学"概念的历史贡献,另一方面更侧重<易经>在世界文化语境流传后所产生的多重意义发生,这既是一种学术史梳理,同时也凸显侨易学概念的重要资源.分两个层面阐述侨易学的观念,一是在广义的理论/哲学层面,所谓"理论"乃是指一种相对普适意义的概念运用,具有跨学科的学术宏观层面意义,而"哲学"则更是最高端的理论境界,即能尝试在最深刻的层次上解释人类、世界、宇宙的基本规律问题.建构起最基本的"乾元-坤贞"的二元结构,同时在各自的内部建立三维(上、中、下;始、中、终)、六步(起、承、持、转、合、极)的基本层次,强调"限止"、"断念"等核心概念;二则下降到学科/领域层面,即作为一般意义的侨易学,它也可以确立自己的学科界限和研究对象,提出学科概念、核心内容、基本原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